张彧的研究成果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22:30:17
字号:

·论文和书中章节

张彧的研究成果

[1]张彧,陈静,漂浮的窗——妹岛和世李子林住宅的空间解析[J],建筑师,2010(3),P65-69;

[2]张彧,杨靖,张嵩,地标设计,我们还需要吗——东南大学建构教学的思考[J],新建筑,2010(6),P124-127;

[3]张彧,李小燕,德国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发展及应用[J],世界建筑,2010(10),P128-131;

[4]张彧,李小燕,杨磊,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形式及应用[J],建筑与文化,2009(11),P102-103;

[5]张彧,生态技术应用于绿色住区[J],建筑,2002(01),P51-52;

[6]张彧,小区土地利用“绿色”设计趋势[J],新建筑,2003(02),P58-60;

[7]张彧,低收入流动人口城市住宅初探[J],新建筑,2001(02),P10-12;

[8]张彧,城市住区中建筑层数与节约用地量化关系探讨[J],建筑与文化,2010(11),P88-89;

[9]张彧,陈静,绿色住区规划的系统构成[J],建筑与文化,2010(05),P104-105;

[10]张彧,从生态到低碳——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历史演变[J],建筑与文化,2010(12),P74-75;

[11]张彧,由退思进、因忙得闲——江南名园退思园[J],古建园林技术,2000(2);

·报告

[1]Zhang Yu,Li Xiaoyan,The forms and applications of 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Building Environment-Science & Technology,Nanjing,China,2010;

[2]张彧,从生态到低碳——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历史演变,江苏省第三届绿色建筑论坛(暨2010年江苏省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学会年会),2010年,江苏昆山;

[3]张彧,绿色住区生态技术集成应用,国际特邀报告,国际建筑中心联盟2001年大会,2001年,北京;

[4]鲍家声,张彧,生态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探讨,国际分组报告,可持续发展建筑国际会议,2001年,南非;

[5]张彧,黄土高原窑居的地域性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分题报告,山地人居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年,昆明.

代表实践项目

1、扬州新能源生态住宅小区规划设计,2003年

2、南京大华锦绣华城J地块规划设计,2010年

3、南京江宁章村拆迁安置房规划设计,2008年

4、安庆市农业银行办公大楼设计,2010年

5、南京铁心桥春兰厂地块改造项目设计,2005年

6、南京秦淮大厦设计,2006年

7、六合科技创业中心大楼设计,2008年

8、南京铁心桥派出所项目设计,2006年

荣誉、获奖

[1]指导学生参与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及招商地产共同举办的《2009年绿色建筑设计大赛——金山谷创意产业园规划与建筑设计》获铜奖,获奖人宋亚程、刘程浩、杨晔、朱明华,指导教师:张彧、雒建利;

[2]指导学生参与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及招商地产共同举办的《2009年绿色建筑设计大赛——金山谷创意产业园规划与建筑设计》获创意奖,获奖人刘杰、顾田,指导教师:张彧、雒建利;

[3]指导学生参与《2010同济大学建造设计大赛》获铜奖,获奖人张涵予、宋依等,指导教师:张嵩、张彧;

当前承担课程

一年级建筑设计基础教学

二年级认知实习教学

参与科研项目

[1] 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可持续发展住宅及生态技术集成研究》(No.50078011),2000年1月-2003年12月,项目负责人鲍家声,本项目已结题。

[2] 参与完成国家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子专题《可持续发展住宅及生态技术集成研究》;1999年-2000年,项目负责人鲍家声,本项目已结题。

[3] 参与完成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项目《生态住宅建设综合研究与开发》(No、BS99104);项目负责人鲍家声,本项目已结题。

[4]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流动人口聚居空间研究:演化、特征与整合》,(No.50708017,2008年1月-2010年12月)排名第4,项目正在结题。

[5]参与江苏省建设厅项目《江苏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研究》,(No.JS2009ZB03,2009年1月-2010年12月)排名第4,项目已结题。

[6]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绿色技术及其量化指标在长三角住区中的适宜性研究》,(No.50908040,2010年1月-2012年12月),排名第2。

[7]参与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新教师基金《基于居民生活行为的城市住区碳排放量测评系统——以南京为例》,(No.2010092120066,2011年1月-2013年12月)排名第2。

[8] 参与校级课题《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流动人口聚居形态研究》,(No.9201001377,2006年9月-2008年12月),排名4。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991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