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措施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22:22:02
字号:

一、空间布局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措施

新疆阿勒泰地区水资源丰富,但由于水资源在新疆境内配置,阿勒泰地区可利用的水资源相对较少。

阿勒泰地区的水利建设要坚持开源节流并举、防汛抗旱并重、兴利除害相结合的方针,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把“节水、增水、增地”作为重中之重。

按照阿勒泰地区水资源的分布和水资源的需求分析,确定了水资源区划:

(1)水资源丰沛区:额尔齐斯河流域,乌伦古河流域。

(2)水资源基本平衡区:布尔津河、哈巴河、布列则克河、阿拉克别河、大小青河。

(3)水资源短缺区:阿勒泰地区西部的吉木乃及南部地区。

阿勒泰地区水资源存在结构性和区域性矛盾,加之干旱等极端气候存在。因此,在空间布局合理划定后,要合理配置水资源。

二、战略措施

阿勒泰地区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季节性变化大,水资源利用程度低。加之水利配套工程控制能力相对薄弱,长期严重制约着阿勒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应采取如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措施:

(一)编制和实施阿勒泰地区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利发展规划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阿勒泰地区水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利用等实际,编制阿勒泰地区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利发展规划。

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可能变化趋势,阿勒泰地区主要对工矿业、畜牧业、旅游业等产业对水资源未来的需求进行预测,并在考虑节约、保护的前提下,分析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规划要提出水资源宏观调配的指标,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为阿勒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提出政策建议。

通过编制实施阿勒泰地区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利发展规划,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布局,促进阿勒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调查评价

《新疆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0~2015年)》中确定2010~2020年间,将地下水作为重点调查评价矿种,重点评价区域为地表水不足地区,以及今后矿业、旅游业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用水的地区,划定了哈巴河县城-锡伯渡、吉木乃县城一带、福海县城-扎河坝一带、恰库尔特-老鸦泉4个地下水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区。通过地下水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区内地下水资源评价,摸清地下水资源量、质量、分布规律等,为阿勒泰地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奠定基础。

(三)利用水价形成机制,提高农业、工业等各行各业及生活用水的水资源利用率

加快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充分发挥水价对的调控作用,促进各行各业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根据阿勒泰地区水资源状况和用水规模,制定完善农业、工业、矿业、畜牧业、旅游业等用水定额体系。

农业方面。抓住国家实施节水灌溉项目的机遇,完成主要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的节水改造,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推广以喷灌为主的田间高效节水技术,实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0万亩,平均灌溉定额降到700立方米/亩以下。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牧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继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排灌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探索实行农牧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节约转让、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工业方面。支持地区优先发展产业用水需要,对高耗水的特种行业用水实行高水价政策,鼓励企业中水回用。2010年阿勒泰地区工业用水总量为2071.8万立方米,其中新鲜水量1899.49万立方米,重复用水量2172.32万立方米,工业重复用水率53.34%,远低于国家对节水型社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5%的基本要求。阿勒泰地区工业重复用水仍有挖掘潜力。地区、各县市和有关部门,要从政策上引导,经济上扶持鼓励工业企业开展节水设备、工艺和技术的科技创新,大力促进循环用水系统、冷凝水回收再利用、废水回用技术和“零排放”等节水技术等推广实施,不断扩大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的普及面,切实提高工业企业循环用水利用率水平。强化工业计划用水管理和定额管理制度,对达到一定取用水规模以上的工业用水企业实行重点监管,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

生活用水方面。稳步推进阶梯水价制度。有报道称新疆2015年全面实施阶梯水价,涉及居民生活用水,这样就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提高阿勒泰地区居民生活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用水资源经济效益,最终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标。

(四)加强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

在全力支持新疆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的同时,确保克孜加尔水利枢纽工程等7项控制性水利工程的建设。通过水利工程建设促进工业用水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逐步实施阿勒泰地区“九大工业片区、23个供水点”的水资源配置。近年来,重点抓好富蕴县城南工业园、广汇煤制气工业园和吉木乃县城区供水工程建设,为工业项目落地提供水资源保障。

工程计划总体投资额30.7亿元,拟建成时间2012~2020年(表7-8)。通过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切实提高水源的调蓄能力和水力开发水平。

表7-8 阿勒泰地区规划建设控制性水利工程基本概况

此外,阿勒泰地区加快实施生态补水工程。推进“西水东引”工程建设,2013年实现调水9.5亿立方米;2010年内完成吉力湖生态引水工程可研,开工建设乌伦古河河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年补给量达到5000万立方米。

(五)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采取切实可行的节水措施

建议阿勒泰地区与使用其水资源的而受益的地区之间协调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要强化节水措施,建立节水型社会;一是节水优先。这主要体现在控制需求,创建节水型社会。在阿勒泰地区发展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发展项目,建立“有多少水办多少事”的理念,杜绝水资源浪费。同时需要采用良好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极发展节水的工业、农业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发现并杜绝水的漏泄,包括用水器具及输水管网中的漏泄,有效节约水资源。

实行水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开展用水产品用水效率标示管理。制定并公布落后的、耗水量高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目录,逐步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备及产品。

 一、准确把握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大意义

 我们国家整体上是缺水型国家,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全国近2/3的城市缺水。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水治理新思路。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在准确判断“十三五”时期水资源严峻形势的基础上,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总体要求。这为我们抓好水资源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与全国相比,三门峡的缺水状况尤为严重,在我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更为必要和紧迫。一是从量上看,我市人均水资源只有750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3,是世界的1/12。根据测算,全市如无新的水源进行补充,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需求的增长速度,市区现有水源5年后将难以为继。这绝不是危言耸听,2014年的干旱,就已经造成全市20余座水库干涸,卫家磨水库因旱停止向市区供水数月。二是从质上看,在有限的水资源中,一些水体受到污染,有的还比较严重,无法直接利用。三是从开发利用现状上看,全市大型水利工程少,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还比较低,用水浪费、超标排放、过度开发在一些领域还比较突出。在工业领域,单位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目前还比较高,工业废水排放量还比较大;在农业领域,节水灌溉比例较低,农田灌溉水利用率不高;在日常生活领域,人们仍习惯“高消费”用水模式。今后几年,我市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将加快发展,用水需求会持续增长,不改变这种粗放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水资源将难以承载,水环境将难以承受,经济社会发展也将难以持续。因此,要想从根本上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必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以水资源的节约使用、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准确把握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内涵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要确定“三条红线”、建立“四项制度”。“三条红线”是指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四项制度”是指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三条红线”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底线,要保底线,必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最严格”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管理目标最严格。全市到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目标是不超过5.25亿立方米。二是制度体系最严格。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计划用水制度和水功能区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充实具体内容,细化工作要求,使每一种水资源开发利用行为都有章可循。三是管理措施最严格。对用水总量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要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要限制审批新增取水;要禁止出售不符合节水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的地区,要限制审批新增取水,限制审批入河排污口。四是考核问责最严格。要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要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负总责,实施严格的考核和问责制度。

 三、准确把握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点工作

 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要求我们坚持创新发展,加快转变水资源工作思路,推进水资源管理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坚持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区域和城乡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充分发挥水资源管理红线的刚性约束作用,以用水方式转变倒逼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布局优化,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开放发展,深化双边多边务实合作,维护好我市水资源权益和用水安全;坚持共享发展,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大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补齐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短板,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具体讲,就是要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围绕“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做文章。

 (一)树立底线思维,严格控制用水总量。解决水资源问题,关键是要严格控制水资源消耗总量。一要合理开发水源。要谋划建设一批跨区域调水工程,有效解决我市水资源短缺和时空分布不均问题,确保有水可用、有水能用。二要科学分配水量。要把年度取水控制指标落实到相应河段、水库和地下水源;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矫正水资源配置扭曲,把有限的用水指标,科学分配到生活、生产、生态各个领域。三要从严管理水源。严格执行取水许可、有偿使用等制度,谋划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切实把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条件,对超出红线指标的地区实行限批,从严从紧管理水资源。

 (二)树立效益观念,积极建设节水社会。一要突出节水宣传。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社会营造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浓厚氛围,逐步形成集约、高效、绿色、可持续、有利于节约用水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二要突出节水降耗。明确各行业节水要求,健全取水计量、水质监测监控体系,重点抓好高耗水工业企业的节水减排技术改造,鼓励用水户投资兴建污水处理设施,大力提倡中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使用,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三要突出节水强农。坚定不移发展滴灌、喷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加快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灌区改造工程和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彻底改变粗放的农业灌溉用水方式。四要突出节水控需,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减少跑冒滴漏浪费;强化服务业和生活用水管理,大力推广节水器具和节水产品,推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积极开展节水型单位、学校、社区、灌区创建活动。

 (三)树立环保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委六届九次全会上,市委书记赵海燕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山水林田湖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这对我们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进一步树立环保理念,把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大推进力度,落实保障措施,守护好绿水青山。一要加强工程建设。综合运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通过清淤疏浚、河塘整治等措施,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乡村”。二要加强污染防治。对受污染的水源,当地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采取措施,加大力度,防污治污;对河道周边的排污企业,不达标的,要硬起手腕,关停整改。三要加强水源保护。要划定绿地系统红线,保护好2.85万公顷黄河湿地和白天鹅栖息地。对卫家磨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饮用水源地、水源涵养区、生态脆弱区,要划定保护范围,加大保护力度,确保让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991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