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优质大豆需求日益增加,大豆种植从优质、高产、高效、增加农民收入出发,调整大豆品种种植结构,发展大豆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综合配套大豆丰产栽培技术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发育,增产增收。
选择具有轮作基础的地块,是减少杂草危害和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及时整地要求达到耕层表面细碎平整,上松下实,土壤松紧适宜,这样能保水保肥,提高大豆播种质量,有利于出全苗。秋翻秋起垄的,随起垄随镇压,深度一般25~30厘米。秋灭茬春起垄的。顶浆起垄,及时镇压,未秋翻的,早春灭冻茬,捡净茬子,耙压顶浆打垄。
二、品种选择及处理1.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生态类型和市场需求,选择优质、高产、熟期适宜、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
2.种子精选。用机选或人工选剔除病粒、虫食粒、杂质,种子纯度、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不高于12%,达到良种标准,以保证大豆苗齐、苗壮、苗全。
三、播种1.播种期
大豆播种时期早晚与产量有很大关系。播种过早,由于土壤温度低对出苗不利,会造成烂种而缺苗;播种过晚,虽然出苗快,但幼苗和根系生长都快,苗不壮,易造成徒长。大豆最适播种期应根据当时温度、土壤墒情而定。一般以土壤5厘米耕层地温稳定通过8-10℃,土壤含水量在20-22%时为适宜播种期。
2. 播种量
确定播量应以每公顷保苗株数为基础,应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播种量(公斤/亩)=亩保苗株数×百粒重×(1+田间损失率)/净度×发芽率×100×1000。
四、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大豆增产增效的重要措施。一般讲,播种密度应依据其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播种方式以及地力水平来确定。通常是植株高大繁茂的类型要稀一些,反之,紧凑型类型,尤其是早熟品种,适当密些。目前我省推广应用的品种大部分分枝性较弱,因而种植密度要尽量密一些。以往通常采取条播或垄三栽培,一般每亩保苗1.9万~2万株左右,穴播或点播,每亩保苗1.3万~1.5万株。播种时,计算播种量应高于保苗株数的18%~20%。
五、田间管理1.深松。在大豆拱土时,进行铲前垄沟深松,打破犁底层。
2.铲趟。及时铲趟,做到三铲三趟,铲趟伤苗率小于3%。后期拔净大草。
3.追肥:在大豆分枝期到始花期进行一次追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特别是大豆前期长势瘦弱,土壤肥力低,封小上垄的地块,宜在根部追肥。但在土壤比较肥沃或施基肥较多区域,大豆植株生长过于繁茂有倒伏倾向时,可喷施多效唑、矮壮素或缩节胺等矮化壮秆剂,促进大豆矮化,平衡生长。
4.灌水:根据土壤墒情和大豆生长发育需水规律,要因地制宜进行灌水,一般在大豆开花期,鼓粒期分别灌水一次。
5.化学除草。根据杂草种类采用播后苗前施药或茎叶处理。①大豆播后苗前可进行封闭灭草,每公顷用90%乙草胺2000毫升加75%噻吩磺隆20-30克,也可用72%异丙甲草胺3公斤加75%噻吩磺隆20-30克,对水225-300公斤喷雾。②大豆出苗后可进行茎叶除草,杂草2-4叶期,防除禾本科杂草,每公顷用5%精喹禾灵1.5-2.0升,或35%精吡氟禾草灵1.5-2.0升,或10.8%右旋吡氟乙草灵0.6-0.9升,或20%烯禾定1.5-2.0升,或24%烯草酮乳油500毫升等除草;防除阔叶杂草,每公顷用48%灭草松水剂2.5-3升,或21.4%三氟羧草醚0.75-1.0升对水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