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地建园
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的土地,地势平坦,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建园。若山岭地带,应开通环山路。旱坡地或山地筑成水平梯田,并建好蓄水池,方便淋水与管理。每一梯级栽1-2行。按株行距4×4米至6X6米规格开穴,亩植20-40株。植穴在种植前2-3个月挖长宽深各1米,并施入土杂肥50-100公斤、动物粪干5公斤(或豆饼1.5公斤)、石灰和过磷酸钙0.5公斤、呋喃丹0.1公斤,并与表土混合均匀回填,为早结丰产打下良好土壤基础。
二、选择优良种苗适时种植
定植时期选择“立春”至“清明”期间,最好在雨水淋透土壤后的阴天进行。选择品种纯正,接口愈合良好,叶色和抽梢正常,根系发达,径粗1厘米以上而又没有病虫为害的,嫁接口离地20-25厘米的营养袋嫁接苗(定植时营养袋要剪开);种植时主根末端要紧插穴底,植后填入碎土,分层压实,穴内填土比穴外实土高8-10厘米,以防虚土下陷造成雨天积水烂根,植后要淋定根水,并用稻草或山草覆盖树盘保湿,连续淋水7天,确保成活后,才能解开嫁接口薄膜。
三、加强肥水和土壤管理
加强植后管理,遇旱2-3天淋水一次,经常性松土、除草和追肥工作。定植后一个月开始施簿肥,以后坚持“一梢两肥”,在新梢萌芽和转绿时各施一次肥,每次淋施尿素、过磷酸钙各1两或复合肥2两。在新梢抽吐期间遇旱需淋水或灌水保持土壤湿润,多雨季节需注意排水防渍。冬季应扩穴施肥,在植穴外侧挖深50厘米的施肥沟,然后施入农家肥25公斤,磷肥0.5公斤,混合腐熟堆肥50-6O公斤,并实行逐年扩穴,增加施肥量。
四、花果期管理
橄榄年生长量大,春、夏季是橄榄春梢生长、花穗抽生和果实膨大期,夏、秋之交期是培养下一年结果母枝的关键时期。为了保证年年丰产、稳产,必须做好花果期的管理工作,加强肥水管理。如出现旱春,可浇施粪尿水肥或及时灌溉,保证所施肥能发挥作用,如出现大雨天气,低洼果园应做好排水工作,山坡地果园,做好覆盖避免肥料、水土流失。橄榄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氮、磷、钾、微量元素结合,按配方施肥。
1、重施花前肥 满足春梢生长和花穗抽生的需求。如出现旱春,应施用粪尿水肥加无机肥,可按估产每50公斤果实淋施100公斤,其中加配果树复合肥3公斤,过磷酸钙1.6-2公斤,氯化钾2.4公斤,于惊蜇前后在树冠滴水线外30厘米处挖深,宽各25厘米环状沟淋施,然后覆土;如果用干肥沟施,而后淋水再覆土。
2、壮果肥 橄榄果自谢花后15-20天即进入迅速膨大期,可于谢花后10天施按豆饼:鸡(鸟)粪:过磷酸钙:氯化钾=2:5:2:1比例的沤制肥,每株用5公斤沟施或穴施于树冠滴水线外60厘米处。20天后在距树干1米外至树冠滴水线撒施石灰,按每10平方米树荫5公斤量撒施。
3、秋梢结果母枝肥 要求在大暑至立秋期间施肥,秋梢肥可分两次施下:①大暑前后按估产50公斤施有机肥如牛、猪粪或屠场下脚料120公斤+5公斤石灰;②立秋前后按果肥比100:8-12施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3:3:4的混合肥,配合1%其他微肥。
在整个开花挂果期可结合除虫治病加配各类生长素及叶面肥进行根外追肥。
挂果期的管理非常重要,主要是增加施肥量,一般全年施三次,第一次于2-3月施促花肥,以速效肥为主;第二次于9-10月施来果前后肥,以有机肥为主,并增施磷钾肥;第三次于11-12月施一次过冬肥,促进花芽分化。施用肥料种类和数量,因地因树而异,大树丰产年施肥量酌情增加,不论幼年树和结果树,要求每年在冬季施塘泥或火烧土一次。幼年榄园应做好除草和树盘覆盖,成年榄园每年采果后结合除草深耕,翻土20厘米,土块不打碎。
五、重视摘心整枝,培育矮化树冠
在新芽萌发生长至30厘米时摘心短截,使新梢尽快老熟。以后各次新梢均于长至30厘米时摘心短截,促使抽吐2一3条新梢,保证植株年吐新梢四次,到植后第三年春分枝级数达到五级以上,树冠冠幅达0.8×0.8米以上,使植后三年35%以上植株挂果,植后四年80%植株挂果,植后五年植株全部挂果,十年生树高控制在3米以内
橄榄需栽培7年才挂果,成熟期一般在每年10月左右,之后就可以上市。新橄榄树开始结果很少,每棵仅生产几千克,25年后才显著增加,多者可达500多千克。橄榄树每结一次果,次年一般要减产,休息期为一至两年。故橄榄产量有大小年之分。
橄榄相对柑桔、青枣等其他果树病害较轻,主要有炭疽病、流胶病、树瘿病等。病虫害近年来发展日益猖獗,疏于管理易造成害虫大量繁殖危害,导致橄榄树叶变黄、脱落、枝条干枯,有部分植株整株死亡,并逐渐影响到周围橄榄树的生长。主要害虫有星室木虱、小黄卷叶蛾、黑刺粉虱、圆蚧类,天牛类等。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
抓好清园工作,消灭病虫传染源;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减少病虫害发生。针对病虫危害严重株树,进行回缩更新或矮化嫁接新品种及套种其他果树、农作物等。
掌握各种害虫生活习性和危害程度,进行药物防治。病害在新梢展叶或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防治;虫害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10%蚜虱净2000倍液+40%乐斯本1500倍液,或5%锐劲特1500倍液+5%阿克泰12500倍液喷雾防治。天牛类结合人工捕杀,将蘸取药液的棉花塞入虫道薰杀。
橄榄油在地中海沿岸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西方被誉为“液体黄金”,“植物油皇后”,“地中海甘露”,原因就在于其极佳的天然保健功效,美容功效和理想的烹调用途。可供食用的高档橄榄油是用初熟或成熟的油橄榄鲜果通过物理冷压榨工艺提取的天然果油汁,是世界上唯一以自然状态的形式供人类食用的木本植物油。它原产地中海沿岸诸国。人类对它的栽培历史已有数千年之久。有人统计,《圣经》中,“油油橄榄是长寿之树,栽种4-5年后开始结果,盛果期可长达50年到100年.果实为核果,外形很像我国的枣.每年的3至6月,是油橄榄树开花坐果的时间,7至10月果实开始发育并且成熟, 果实从绿色,过渡到红色,紫色,最后变黑.11月是果实的采摘季节。
一、油橄榄在植物系统学中的分类地位
油橄榄别名:洋橄榄、木犀榄、棕榄树、齐墩果。 油橄榄在植物系统学上属本犀科( Oleaceae ),齐墩果属( Olea ) ① ,学名:( Olea europaea L )在世界上与油橄榄同属的植物有 30 余种。中国有一种野生植物名叫尖叶木犀与油橄榄橄榄同科同属不同种。别名:印度木犀榄、吉利树、岩刷子。学名:( Olea ferruginea Royle )是油橄榄的近缘种。它各部分的形态与油橄榄很接近相似,而且用它作砧木或杂交,亲和性都很高。尖叶木犀榄果实榨取的油,称木犀榄油,它的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与油橄榄佛奥品种的油基本类似,都是以不饱和脂肪为主要成分。其差异在于尖叶木犀榄油的饱和脂肪酸中的硬脂酸含量较高,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油酸含量较低。 尖叶木犀榄与油橄榄相比较,人们称尖叶木犀榄为油橄榄在中国的近缘种,是中国的野生油橄榄,这对中国引种栽培油橄榄成功增强了信心。 尖叶木犀榄主要分布在四川省木里县、盐源县、盐边县、云南省建水、元江、蒙自等地。海拨 600-2300 米地带,属金沙江及红河河谷。二、油橄榄形态特征
油橄榄属常绿乔木,一般高 5-7 米;枝近于圆柱形,无刺。单叶对生,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 2.7-8 厘米,表面暗绿色,背面密被银白色鳞片。圆锥花序,腋生,较叶为短;萼短小,4 齿裂;花冠短, 4 裂几达中部;雄蕊 2 ;子房 2 室,每室有胚珠 2 颗。核果近形或长椭圆形,长 1.5-4 厘米,内果皮硬,成熟时黑色有光泽;种子一颗,胚乳肉质,含有油分,胚直。 根: 油橄榄种子萌发的初生根是主根,主根上分生出的根叫侧根。主根生长快,苗木 5-10 厘米高,主根深入土中可达 15-24 厘米。随着植株年龄的增加,主根生长逐渐缓慢,茎部逐渐膨大,形成根包,并迅速萌发侧根组成庞大的根团。随之取代主根。油橄榄的根系具有很强的更新能力,老根枯死后,新根很快形成。在西昌海河淘起的泥土上栽植的油橄榄,其根系非常发达,根幅大大超过冠幅,水平根深入土壤一般在 40-60 厘米之间,最深可达 100 厘米以下。油橄榄根系穿透能力较弱,根好气,忌水湿,在板结粘重和排水不良以及地下水位在 150 厘米以上的土壤上种植,根系发育不好,植株生长很差。 油橄榄树干基部与根系连结处,常生有“树瘤”,又称“营养包”。其成因,是树干与根系连结地方的输导管因扭结,造成树液流动减缓,致使该处细胞形成层营养积累过盛,而且又不断扩展使薄壁组织扭曲变形所致。这种“树瘤”不影响油橄榄树的正常生长,还可用于繁殖油橄榄苗木之用。 茎: 油橄榄具有明显的主干、主枝和分枝。幼茎呈方柱形,小枝被银灰色鳞片,嫩枝表皮灰绿色,有许多纵裂的皮孔,当嫩枝逐渐增粗,木质化程度加强,表皮由灰绿变为灰色,皮孔便变成园点状。树干上的“树瘤”能萌生枝条,部分品种除长“树瘤”外,还出现梭沟。枝、干均具有较强的萌芽能力,为更新、修剪提供了有利条件。 叶: 单叶对生,偶有互生或三叶轮生,近革质。全缘,边缘反卷,长卵园形,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因品种而异。叶长 2.1-8.5 ( 12 )厘米,宽 0.8-2.5(3.2) 厘米,叶柄长 0.3-0.5 厘米,先端稍钝,有小凸尖,基部渐窄或楔尖。叶表面深绿色,背面银灰白色或银灰绿色。主脉向下凹陷,背面隆起,侧脉不明显;叶片两面都被有盾状的表皮毛,称为鳞毛,表皮层外,有较厚的角质层。油橄榄的叶片从萌发到脱落,一般需要 300 —— 600 天的时间,西昌气候特殊,小范围内气候多变,部分品种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段种植,常出现旱生型扭曲状叶片;叶面颜色有浅绿、绿、深绿,并具有较厚的绒毛。
花: 花为圆锥状花序,花序长 2 —— 8 厘米。品种不同,花序大小和花数量有差异,一般每个花序上着生十几朵到三十几朵小花。花序主要为腋生,少数可由顶芽抽生。两性花,但常有雌蕊发育不全的不完全花(雄蕊正常,雌蕊退化),或称退化花,畸形花。不完全花的比例因品种和植株的营养状况而不同,在西昌一般结果好的品种,完全花的比例都在 80% 以上。大多数油橄榄品种有自交不亲和性,自花授粉结实率低。 油橄榄的花很小,每朵花的下面具有较短的花柄和一个很小的苞片,花柄顶部膨大形成花托。萼片四个结合成为漏斗状。花冠上部为四裂片,下部成筒状。雄蕊两个,分别着生在花瓣愈合处。雌蕊由两个心皮组成,着生在花托上,子房上位绿色,花柱短,长 0.4-0.6 毫米,柱头分叉,子房二室,各着生两个胚珠,但一般仅有一个发育,成熟后形成一粒种子。 果: 油橄榄果实为核果。每个花序结果 1——2 个,多达十几个。果实的形状和大小及含油率等,品种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果实由果皮、果肉、果核组成。果皮是一层膜质的薄皮,表面具有白色蜡粉。果肉是肥厚的肉质层,富含油脂。果核通常称种子,内含种仁。核壳是由石细胞构成的硬壳,表面有沟棱。因此,果实和果核的特点,是鉴定品种的重要依据之一。果实的形状有卵圆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圆形等。果核的形状有肾形、圆形、心脏形或卵圆形等。果实成熟时,一般呈紫黑色。在西昌种植区,油橄榄果实成熟期为 9-12 月。贝拉品种最大果重 15 克,西班牙大果品种平均果重 10 克,小果卡林品种最大果重 2.8 克,多品种混合平均果重 5-8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