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龙镇位于江西省景德镇浮梁县西南部,系景德镇市和浮梁县城郊区,镇政府所在地三龙街距景德镇市区10公里,距浮梁县城7公里,三龙镇东邻浮梁镇,南接洪源镇,西毗浮梁县黄坛镇、波阳县,北连蛟潭镇。
截止到2009年4月,三龙镇下辖5个村委会,54个村民小组,有2400余户农户,总人口1080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387人。域内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577亩,山林面积8.3万余亩,主要盛产优质稻、草莓、茶油、木材等。 “十五”期间,全镇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目标,根据制定的第十个五年计划,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群策群力搞经济,负重奋进谋发展,攻坚克难求推动,动真碰硬抓落实,三个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全镇定报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34021万元,工业增加值8728万元,利税2622万元,利润540万元;投改投入8220万元,财政收入1515万元。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十五”期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预计到“十五”期末,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6亿元,其中一产3.8亿元,二产2.4亿元,三产1.4亿元;定报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1000万元,工业增加值10480万元,利税2775万元,利润595万元,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0800万元;实现财政收入1800万元;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新增私营企业34家,个体工商户250户;农民人均纯收入5524.2元。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斗龙庄园作为全市唯一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接受并通过了国家旅游总局的验收,年接待外来游客2万人次以上,推动全镇旅游业的发展。
2、富民渠道明显拓宽。“十五”期间,围绕做强做特的农业目标,全镇大力调整种养结构,放大产业特色,形成了特经种植、特种养殖和经济林木三大特色基地,其中特经种植达3.6万亩,特种养殖大户210户,经济林木面积10500亩。“丰余”牌蔬菜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丰余村建成全省无公害蔬菜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致富工程不断加快推动,累计人数已突破1.5万人,实现劳务年收入近4200万元。
3、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十五”期间,全镇基础设施投入加大,高起点修编集镇规划,勾勒出“三横四纵”道路系统和中心镇区“网络化”框架,集镇环境不断改观。集镇建设和基础设施投入5000多万元,镇区建设用地扩大到327.28公顷。坚持以市场化运作方法积极推进集镇建设,陈李线居民住宅楼群、中小学教学楼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全面完成。集镇“三化”工程步伐加快,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居民的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农村道路灰黑化工程步伐加快,乡村水泥路面已达27公里。
4、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十五”期间,全镇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调整,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全市前茅,卫生事业改制圆满成功,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已达81.3%,文体工作得到了重视,文化中心活动正常;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有线电视普及率不断扩大;计生工作常抓不懈,优生优育和妇女保健的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稳定工作以争创平安三龙为重点,司法、综治、矛盾调处中心、信访等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重拳出击,标本兼治,为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为扎实有效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提高为公众服务效率,树立政府廉政形象,2009年3月,浮梁县三龙镇制订了《政府内务管理制度》,该制度从生活细微入手,对工作纪律、节俭廉洁、为民服务等作了严格规定。
该镇还于2009年2月11日召开了全镇机关干部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动员大会,制订了“实施方案”,要求从九个方面改进,规范和提高机关效能,以五个围绕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围绕项目推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二是围绕小城镇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三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四是围绕重点企业服务推动配套企业落户;五是围绕效能年活动推动机关作风建设,为全面建设“经济强镇、工业重镇、特色名镇”提供组织和制度保证。 重点实施四大战略,即:以工兴镇战略,规模支撑战略,集镇带动战略,和谐发展战略。
1、实施以工兴镇战略。继续坚持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突出资源招商、产业招商、企业招商以及以商引商,大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用高新技术武装和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经济集约化步伐,努力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为加快全镇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2、实施规模支撑战略。立足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进一步加快培植规模经济,重点培大育强三大产业:一是以宝龙集团为龙头的水产品捕捞、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二是以虹达集团为龙头的栽桑、养蚕、丝绸、印染、服装一体化产业;三是以二良纺织为龙头的棉花、纺织、印染、服装一体化产业,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三大产业产值占全镇工业总值的60%以上。
3、实施集镇带动战略。依托三龙镇是省重点中心镇的优势,高起点规模集镇建设,不断扩大集镇规模,提高集镇人口总量,集聚人流、物流,活跃三产服务业,力争到“十一五”期末,集镇居民人口发展到3万人。加快小康村建设,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将斗龙港村建成“盐阜第一村”。
4、实施和谐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居民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加快社会环境整治,重视资源、环保工作,建立节约型社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打造平安三龙,营造健康、文明、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投入拉动效应。 一是突出抓好招商引资。一切为项目而举,一切为项目而谋,全民发动,全民动手,不断营造浓烈的招商引资氛围;改进招商方式,坚持驻点招商、以商引商,委托招商、专业招商并举;提高招商成效,重点引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税收、低能耗、低污染以及提升传统产业、龙头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提升组织水平,组合力量,加大考核,力争每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都有新突破,项目投入年增速达到50%以上。二是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强化服务,为企业提供项目论证、证照办理、土地征用、银行开户、资金融通等全方位服务,着力协调好项目建设用地,对重点项目,千方百计解决资金、电力、原材料等瓶颈问题,确保项目按时竣工投产。三是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努力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办理效率,全力打造新型服务高地、投资者福地。 以科技提升产业水平,增加经济发展竞争力。 一是加快现有企业扩张重组,强化规模支撑。加快虹达公司、二良纺织等骨干企业对外重组步伐,鼓励宝龙集团实施跨地区、跨行业扩张联合,延伸触角,彰显实力,力争到“十一五”末,宝龙集团销售超5亿元,利税超5000万元,全镇拥有亿元以上企业6家以上,定报企业达到50家。二是以改革创新为重点,增强市场竞争力。着力深化改革,建立健全规范的市场运作机制和法人治理机构,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强市场要素的协调服务。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推进产学研联合,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对企业新上技改项目视同招商项目给予优惠扶持,尽快培植一批高新技术型、快速成长型、多元经营型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快推进对外开放,提升外向型水平。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瞄准港澳台、日韩等外资密集区开展招商引资,提高外资利用水平。选择宝龙集团、盛科公司、捕捞公司等一批具有自营出口权的重点企业,与国际大公司、大财团进行外资嫁接改造,开发新品,扩大出口,增加出口创汇。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引进、培养技术人才和企业家,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努力形成人才良性发展高地,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加快全民创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把民营经济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广泛开展舆论宣传,强化典型引导带动,积极组织创业辅导,认真实施创业帮扶,全力打造创业平台,迅速掀起民营经济大干快上热潮,真正使民营经济成为全镇主流经济。同时,加强全民创业产业引导,重点围绕棉纺、丝绸、水产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强龙头、壮龙身、活龙尾”战略,建成轧花、纺织、服装一条龙;茧、丝、绸、服装一条龙;捕捞、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不断延伸配套产业链,努力形成三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的新格局。同时,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高度重视资源、环保、生态等工作,加快发展治污、排放、物流等配套产业,着力谋划可持续发展。
强化富民优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一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突出抓好“六大”规模种植基地和“五大”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六大”规模种植基地,即:7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6万亩优质啤酒大麦生产基地、万亩白菜生产基地、万亩青椒生产基地、万亩西瓜生产基地、万亩冬瓜生产基地。“五大”规模养殖基地,即:20万头生猪生产基地、500万羽家禽生产基地、2万亩海水贝类养殖基地、万亩淡水精养基地、5000头种猪繁育基地。与此同时,大力推进科技兴农,实施品种更新、技术推广、知识更新农业三项工程。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大设施农业发展力度,推进农业标准化工程。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农业项目开发,全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到“十一五”末,特经种植占种植业比重达60%,养殖业占农业比重达60%。二是推进非农化工程。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强组织引导,加强技术培训,提升输出层次,力争实现“三分之一种田、三分之一打工、三分之一创业”目标。三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培植农型“龙头”加工企业,建立健全合作化服务体系,继续扩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农产品创牌工作,加快与大中城市市场交流合作,建立销售窗口,建成规模基地,全力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力争“十一五”末创省级以上农产品名牌2个以上,盐城市级名牌5个以上,较大规模标准化农型“龙头”企业达20家。 注重科学协调,推进社会和谐进步。 一是突出城建城管,打造三产平台,推进城乡一体化。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坚持市场化运作,逐年实施一批标志性城建工程,努力提高集镇建设层次。加强集镇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做到绿化、美化、亮化,卫生、文明、规范,增强集镇聚合力,使集镇成为人流、物流的中心,三产服务的平台,加强中心村建设,重点加快斗龙港村打造“盐阜第一村”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与此同时,主动承接大丰港口辐射带动,发展斗龙港海产品交易和特色旅游,加快沿海开发。二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落整洁、管理民主”的总方针,加强镇村布局规划,分层推进小康村建设,重点规划建设10个中心村。加强农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尤其是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科技、保障、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扩大社会保险履盖面,关心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积极为困难户排忧解难,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努力推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倡导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良好风尚。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政务、村务、厂务公开活动,增强基层民主法制意识。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强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着力创建“平安三龙”。积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大力繁荣文化事业,重视人口、资源、环境建设,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保持党的先进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 一是全面加强党员干部思想建设。继续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二是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导向实绩、导向基层、导向一线、导向公认的用人导向,突出为发展配干部。继续优选配强“双强”型村组干部队伍,大力推进“强基工程”。创新非公有经济组织和社区党建工作,发挥党员干部带头模范作用。三是不断强化党的作风建设。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大力弘扬新时期“三创”精神,大力纠正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坚决查处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加强党员干部业务能力培训,提高组织经济工作水平。
驾车路线:全程约327.6公里
起点:景德镇市水产养殖场
1.景德镇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西北方向出发,沿S304行驶90米,左转
2) 行驶620米,左转进入北汽大道
3) 沿北汽大道行驶360米,直行进入迎宾大道
4) 沿迎宾大道行驶310米,直行进入杭瑞高速
5) 沿杭瑞高速行驶20米,稍向左转进入杭瑞高速
6) 沿杭瑞高速行驶2.2公里,直行上匝道
7) 沿匝道行驶810米,直行进入杭瑞高速
8) 沿杭瑞高速行驶3.3公里,过善仁桥,朝鹰潭/合肥/南京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景德镇枢纽
2.沿景德镇枢纽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济广高速
3.沿济广高速行驶90.4公里,稍向右转进入安东高速
4.沿安东高速行驶49.0公里,朝大渡口/芜湖/上海/池州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5.沿匝道行驶930米,直行进入沪渝高速
6.沿沪渝高速行驶161.3公里,在南陵/芜湖南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7.沿匝道行驶280米,右前方转弯
8.芜湖市内驾车方案
1) 行驶460米,朝芜湖/铜陵方向,右转进入芜南路
2) 沿芜南路行驶430米,直行进入九华南路
3) 沿九华南路行驶8.5公里,朝繁昌/铜陵方向,左转进入峨山东路
4) 沿峨山东路行驶1.2公里,朝文津西路/高教园区方向,进入花津南路
5) 沿花津南路行驶4.0公里,直行进入花津中路
6) 沿花津中路行驶310米,过右侧的金玺商业广场约50米后,右前方转弯进入花津中路
7) 沿花津中路行驶1.2公里,调头进入花津北路
8) 沿花津北路行驶23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