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
(《本经》)
异名犀黄(《外科全生集》),各一旺(蒙名)。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动物形态详"牛肉"条。
采集全年均产。于宰牛时注意牛的胆囊、胆管及肝管中有无硬块,如有即为牛黄,应立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迟则为胆汁浸润而变黑)。除净外部薄膜,先裹以灯心草或通草丝,外面再包以白布或毛边纸,置阴凉处阴干。干燥时,切忌风吹、日晒、火烘,以防破裂或变色。本品大多取于胆囊,形较圆,商品称为"胆黄"或"蛋黄"。取于胆管、肝管者,呈管状,称为"管黄"。
药材①胆黄(《本经逢原》)
完整者呈卵形,方圆形或三角形,直径0.5~3厘米。表面金**或棕**,深浅不一,细腻而稍有光泽;有时外部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表面有裂纹,亦有呈麻面而不光滑的。质轻松脆,易于破碎。断面棕黄或金**,深浅不等,亦显光泽,有排列整齐的环状层纹,重重相叠。气清香,味先微苦,后微甜。入口芳香清凉,嚼之不粘牙,可慢慢溶化。以少许粉末,和以清水,涂于指甲上能染**,经久不褪,习称"透甲"或"挂甲"。
②管黄
呈管状或破碎的小片,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长约3厘米,直径约0.5~1.5厘米,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不光滑,有裂纹及小突起。断面也有很少的层次,内心多有空隙,色较深。
上述牛黄以表面光泽细腻,质轻松脆,断面层纹薄而齐整,无白膜,味先苦后甘,清香而凉者为佳。
主产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河南。此外,四川、西藏、青海、广西、江苏、上海等地亦产。以西北、东北的产量较大。商品产于西北者,称"西牛黄"或"西黄";产于东北者,称"东牛黄"或"东黄";产于北京、天津等地者,称"京牛黄"。进口的牛黄,产于加拿大、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智利、玻利维亚等地者,称"金山牛黄";产于印度者,称"印度牛黄"。进口牛黄的色泽、气味,均不及国产牛黄。
牛黄除来源于黄牛、水牛外,牛科动物的牦中及野牛的牛黄亦可入药。其外形与断面层纹与黄牛、水牛的牛黄同,所不同者外表为乌黑色;另有人工牛黄,为牛胆汁或猪胆汁经人工提取制造而成。大多呈粉末状,或不规则的球形、方形,表面浅棕色或金**。质轻松,气微清香而略腥,味微甜而苦,入口后无清凉感。涂于指甲亦能染成**,主产天津及北京。
炮制研为极细粉末用。
性味苦甘,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吴普本草》:"无毒。"
③《别录》:"有小毒。"
④《药性论》:"味甘。"
⑤《日华子本草》:"凉。"
归经入心、肝经。
①《本草蒙筌》:"入肝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
功用主治清心,化痰,利胆,镇惊。治热病神昏、谵语,癫痫发狂,小儿惊风抽搐,牙疳,喉肿,口舌生疮,痈疽,疔毒。
①《本经》:"主惊痫,寒热,热盛狂庢。"
②《别录》:"疗小儿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堕胎。"
③《药性论》:"小儿夜啼,主卒中恶。"
④孙思邀:"益肝胆,定精神,除热,止惊痢,辟恶气。"
⑤《日华子本草》:"疗中风失音,口噤,妇人血噤,惊悸,天行时疾,健忘虚乏。"
⑥《日用本草》:"治惊病搐搦烦热之疾,清心化热,利痰凉惊。"
⑦《纲目》:"痘疮紫色,发狂谵语者可用。"
⑧《会药医镜》:"疗小儿急惊,热痰壅塞,麻疹余毒,丹毒,牙疳,喉肿,一切实证垂危者。"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0.5~1.5分。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宜忌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人参为之使。恶龙骨、地黄、龙胆、蜚蠊。畏牛膝。"
②《药性论》:"恶常山。畏干漆。"
③《品汇精要》:"妊妇勿服。"
④《本草经疏》:"伤乳作泻,脾胃虚寒者不当用。"
选方①治温病邪入心包,神昏谵语,兼治卒厥,五痫,中恶,大人小儿痉厥之因于热者:牛黄一两,郁金一两,犀角一两,黄连一两,朱砂一两,梅片二钱五分,麝香二钱五分,真珠五钱,山栀一两,雄黄一两,黄芩一两。上为极细末,炼老蜜为丸,每丸一钱,金箔为衣,蜡护。脉虚者,人参汤下;脉实者,银花、薄荷汤下。每服一丸,大人病重体实者,日再服,甚至日三服;小儿服半丸,不知,再服半丸。(《温病条辨》安宫牛黄丸)
②治热入血室,发狂不认人者:牛黄二钱半,朱砂三钱,脑子一钱,郁金三钱,甘草一钱,牡丹皮三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皂子大。新水化下。(《索问病机保命集》牛黄膏)
③治中风痰厥、不省人事,小儿急慢惊风:牛黄一分,辰砂半分,白牵牛(头末)二分。共研为末,作一服,小儿减半。痰厥温香油下;急慢惊风,黄酒入蜜少许送下。(《鲁府禁方》牛黄散)
④治小儿惊热,发歇不定:牛黄一分(细研),川大黄半两,蝉壳一分(微炒),子芩半两,龙齿半两(细研)。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不计时候,煎金、银、薄荷汤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牛黄丸)
⑤治小儿心肺烦热,黄瘦,毛焦,睡卧多惊,狂语:朱砂半两,牛黄一分。上药,同研如面。每服,以水磨犀角,调下一字。(《圣惠方》)
⑥治初生胎热或身体黄者:真牛黄一豆大。入蜜调膏,乳汁化开,时时滴儿口中,形色不实者,勿多服。(《小儿药证直诀》)
⑦治小儿胎风热、撮口发噤:牛黄(研)一分,淡竹沥半合。每服牛黄一字匕,用淡竹沥调下,一、二岁儿服之;三、四岁儿每服半钱,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圣济总录》牛黄竹沥散)
⑧治乳岩(乳癌),横痃,瘰疬,痰核,流注,肺痈,小肠痈:犀黄三分,麝香一钱半,乳香、没药(各去油)各一两。各研极细末,黄米饭一两,捣烂为丸,忌火烘,晒干。陈酒送下三钱,患生上部,临卧服,下部空心服。(《外科全生集》犀黄丸)
⑨治胎毒疮疖及一切疮疡:牛黄三钱,甘草、金银花各一两,草紫河车五钱。上为末,炼蜜丸,量儿服。(《保婴撮要》牛黄解毒丸)
⑩治伤寒咽喉痛,心中烦躁,舌上生疮:牛黄(研)、朴硝(研)、甘草(炙,锉)各一两,升麻、山栀子(去皮)、芍药各半两。捣研为细散,再同研令匀。每服一钱匕,食后煎姜、蜜汤,放冷调下。(《圣济总录》牛黄散)
⑾治小儿鹅口疮,不能饮乳:牛黄一分,为末。上一味,用竹沥调匀,沥在儿口中。(《圣济总录》牛黄散)
提醒您:牛黄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中药牛黄如何辨别真假
体内培植牛黄什么作
由科技部组织实施的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课题 “体外培育牛黄替代天然牛黄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体外培育牛黄替代天然牛黄研制成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正式批准体外培育牛黄可以替代天然牛黄使用,并将体外培育牛黄收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
牛黄是传统名贵中药材,由于受来源限制,天然牛黄资源极度稀缺,价格十分昂贵。体外培育牛黄替代天然牛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禁止天然牛黄进口后牛黄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不仅突破了部分重要的传统名贵中成药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为牛黄类产品的深入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而且大大降低了牛黄类产品的生产成本,为牛黄类产品在疾病防治中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随着体外培育牛黄的产业化发展,可望为国家新增产值数十亿元,创造利税近十亿元。
“千金易得,牛黄难求”。牛黄一直是多种名贵中成药的原料,不仅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的药用史,在世界上也是公认的珍贵稀有药料。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于牛黄资源的稀少,我国利用几种生化原料混合制成人工牛黄粉,解决了当时市场对牛黄原料的大量需求。人工牛黄粉中含有非结合型胆红素、猪去氧胆酸等成分。猪去氧胆酸是鉴别牛黄真伪的重要指标,含猪去氧胆酸的牛黄是伪品。非结合型胆红素的含量越高对人体越有害。人工牛黄粉所含有的胆酸,其功效主要是消炎,由于人工牛黄粉中的胆红素和牛磺酸的含量几乎为零,因此人工牛黄粉对中枢神经无作用。所以用人工牛黄粉入药,只能制成普通的消炎药,而不能用于安宫牛黄丸等急重病药。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蔡红娇教授经过30余年矢志不渝的艰苦研究,结合传统医药学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成功研制出天然牛黄的最佳替代品——“体外培育牛黄”。这是传统名贵中药材实现工业化大生产以及对中药有效成分特别是其成分含量实行准确控制的重大突破。此技术专利荣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成为国家一类新药。该成果还作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被列入国家“863”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双高一优”项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蔡红娇教授被誉为“牛黄之母”。
体外培育牛黄在国家发明专利及新药证书审批时已经过多次国家权威部门审核、认定、性状分析,结果表明:体外培育牛黄无论是性状、结构、成分、含量还是功能主治均与天然牛黄一致,无毒副作用并集中了优质牛黄的优点。体外培育牛黄无论是胆红素、胆酸、去氧胆酸含量,还是在各种微量元素及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比天然牛黄更为稳定和可控,而且标准更高,药效更为优良稳定。体外培育牛黄的处方及制备工艺独具特色;原料丰富易得,不加添加剂;培育工艺科学,周期短,成分含量稳定;临床观察证明,疗效好,与天然牛黄治愈率、显效率一致;生产成本低于天然牛黄,适合工业化生产,从而使普通消费者享受优质牛黄的神奇功效成为可能。
体外培育牛黄的成功面市,也为牛黄新药的开发提供了无限的市场容量,为我国传统中药的研究提供了无限的商机。
牛黄即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是一味十分稀缺但药效显著的中药。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天然牛黄和人工牛黄,其中天然牛黄90%以上依赖进口,但2002年以后为防止疯牛病的输入,国家已明令禁止,因此目前人工牛黄占有98%的市场份额。但人工牛黄的成分、结构、药效与天然牛黄相去甚远。
武汉健民持股45%的子公司健民大鹏药业拥有体外培育牛黄一类新药,研究表明,该药性状、结构、微观结构、成份、含量均与优质天然牛黄一致,且主要药理成分较之天然牛黄质量更加稳定、可控,因此得到政府和专家的大力提倡和支持,并被收录入《药典》。经专家认定,可与天然牛黄等同使用。SFDA发出通知称,42种含牛黄的临床急重病症用药品可以用其代替天然牛黄。
但体外培育牛黄的市场培育较困难,由于市场对其认识并不完全清楚,再加上中药提倡使用道地药材,因此上游生产厂家、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不易,这对于健民的营销能力是一大挑战,但公司从去年开始逐步进行营销机制的改革,明年营销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我们认为,体外培育牛黄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品种,其技术、疗效方面的风险较小,成功与否与公司的市场推广能力密切相关。我们分为乐观、中性和悲观的三个方面分析该药的市场前景,预计其2006年对公司EPS贡献分别为0.164元、0.123元、0.082元。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培育,2006年该药的销售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销售出现爆发性增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时间表可能推迟到2007年。
牛黄简介:什么是牛黄?
牛黄即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是备受我国中医界推崇的一味名贵中药,具有清心、开窍、凉肝、息风、解毒功能,用于治疗高热神昏、惊厥抽搐、中风痰迷、癫痫发狂、咽喉肿瘤、口舌生疮、痈肿疔疮等疾病。
牛黄研究发展简介
据统计,天然牛黄自然发生率仅为0.021%,由于十分稀缺但药效显著,自古就有“药中之贵,莫过于牛黄”之说。为解决供需矛盾,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科研人员一直在寻找天然牛黄的替代品。
上世纪50年代,我国科研人员曾模拟天然牛黄的主要成分,利用胆红素、胆酸、胆固醇、无机盐、猪去氧胆酸和68%的凝粉混合制成人工牛黄粉入药。
70年代,科研人员开始模拟天然牛黄的体内形成过程研制牛黄。他们剖腹切开牛胆囊,将尼龙丝网缝扎在胆囊粘膜上,注入细菌,2-3年后再剖腹取出,从网上刮下带**的物质及粘液,经干燥成粉末,得到体内培植牛黄。
上世纪70年代,在中科院院士裘法祖教授的指导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蔡红娇教授等开始进行体外培育牛黄研究,他们通过模拟牛体内胆结石形成的生化过程,在体外牛胆汁内培育牛胆结石获得成功。
市场现状我国药典记载,含有牛黄成分的中药制剂组方有600多种,目前国内企业每年需求量约在5000公斤左右,而我国市场可供量不足1000公斤。2002年以前,我国天然牛黄90%依赖进口。2002年以后,为防止疯牛病的输入,国家多次发文严令禁止牛源性制品,特别是天然牛黄进口,致使其供应更为紧张。体内培植牛黄虽然疗效、性能接近天然牛黄,但工艺复杂,品质个体差异大,质量不稳定,培育时间长,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处于有行无市的局面。人工牛黄技术简单,可进行工业化生产,缓解了市场对牛黄原料的大量需求,目前在市场份额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其成分、结构、药效与天然牛黄相去甚远,目前用其入药的中药品种多是清热解毒的低档中成药。
武汉健民体外培育牛黄市场前景分析武汉健民体外培育牛黄的来龙去脉体外培育牛黄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蔡红娇教授等研制成功,于1989年申请了发明专利,1997年12月获得中药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成为建国以来第四个国家一类新药,湖北省第一个一类新药。1999年11月,大鹏药业以以2835万元独家买断体外培育牛黄专利权及新药技术。买下该技术后,大鹏药业于2001年取得体外培育牛黄工业化生产设备技术专利,并与中国药科大学合作完成了体外培育牛黄指纹图谱研究,并投资建成体外培育牛黄GMP生产基地。
2005年5月,武汉健民发布公告称,将改变募集资金用途,投资5850万元组建武汉大鹏药业有限公司并持有45%的股权。健民此举主要是看好大鹏药业的体外培育牛黄这个品种。
体外培育牛黄的优势得到政府和专家的大力提倡和支持2003年9月,SFDA药典委员会组织全国十余名中医药知名院士、专家教授召开了体外培育牛黄专家考察评议会,专家一致认为:体外培育牛黄工艺成熟、质量稳定、安全有效,与天然牛黄可以等同使用。
2004年1月21日,SFDA发出《关于牛黄及其代用品使用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对于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含牛黄的临床急重病症用药品种(42种)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含牛黄的新药,可以将处方中的牛黄以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替代牛黄等量投料使用,但不得以人工牛黄替代;其他含牛黄的品种可以将处方中的牛黄以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或人工牛黄替代牛黄等量投料使用。
2005年7月,SFDA将体外培育牛黄收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并正式批准体外培育牛黄可以替代天然牛黄使用。
性价比突出的天然牛黄替代物通过研究发现,在体外牛胆囊胆汁内培育的牛黄(牛胆红素钙结石)其性状、结构、微观结构、成份、含量均与优质天然牛黄一致,且主要药理成分较之天然牛黄质量更加稳定、可控,适合工业化生产。此外,体外培育牛黄的价格相对天然牛黄具有较大的优势。虽然同人工牛黄相比,体外培育牛黄价格上高出数倍,但其性能和疗效,却是人工牛黄无法比拟的。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企的技术壁垒无仿制之忧健民拥有关于体外培育牛黄的相关专利:一种人工体外制作牛胆结石的方法(专利号:89100505)、利用天然牛胆汁在动物牛体外培育药用牛胆结石的方法(专利号:01133550)和体外培育牛黄生产设备偏心摇转机专利(专利号:ZL99238345.5)。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意味着技术上的独占性。此外,此项目为专利发明人数十载的科研成果,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后来者很难进行仿制。
体外培育牛黄的劣势大鹏药业虽然1999年就获得了体外培育牛黄技术,但却一直未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健民获得此项技术后,同样面临着以下困难:
1)由于宣传不够等原因,市场对体外培育牛黄的认识并不完全清楚,再加上中药提倡使用天然道地药材,因此上游生产厂家、消费者观念的转变非一朝一夕,此外,市场培育还取决于公司的营销推广能力,因此市场培育周期可能较长;2)SFDA规定的42种含牛黄的临床急重病症用药品种中,许多品种的生产厂家如果改用体外培育牛黄代替人工牛黄,生产成本将大幅上升,可能因此造成多种药品停止生产。
体外培育牛黄能带来多少收益?
我们分为乐观、中性和悲观的三个方面分析体外培育牛黄的市场前景,由于牛黄制剂的品种较多,毛利率及销量参差不齐,所占比例不高,因此暂不予考虑,仅考虑牛黄原料药的市场前景。
健民拟依据目前的实际销售情况与市场前景逐年安排牛黄产量,分5年达产,达产年生产体外培育牛黄原料药5000公斤。以2006年产量1000公斤,牛黄价格5万/公斤计,一类新药的毛利率较高,以80%计,由于前期推广的困难,假设各项费用占销售收入的30%,武汉健民持有健民大鹏药业45%的股权,假设总股本7670万股不变,体外培育牛黄至少能为健民每股收益增加0.082元。
我们的预测仅仅考虑了原料药的销售情况,此外,健民大鹏药业还拥有0.3克单方制剂、牛黄痔清栓、牛黄小儿退热贴等多个牛黄制剂,这些药品的市场目前仍处于前期的培育阶段,公司的主要精力仍集中在原料药方面,实际上原料药的推广成功也能够带动制剂的销售。
我们认为,体外培育牛黄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品种,其技术、疗效方面的风险较小,尽管牛黄市场容量巨大,但我们目前无法从市场容量和占有率方面评估该药的前景,因为该药的市场容量和占有率是具有弹性的,其成功与否与公司的市场推广能力密切相关。公司从去年开始逐步进行营销机制的改革,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营销网络正处于梳理之中,改革的阵痛在所难免,这在公司今年的业绩中已有所体现,但明年公司营销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升。公司目前对于该药并未采取“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而只是进行“探路”性质的市场推广,因为对于上游生产厂家来说,毕竟消费者对体外培育牛黄入药能否接受非一朝一夕之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培育,2006年该药的销售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我们认为,该药的销售出现爆发性增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时间表可能推迟到2007年。
用?
摘要:牛黄是牛科动物干燥的胆结石,是一种很珍贵的药材,具有清心解毒,开窍豁痰,息风定惊的功能。由于牛黄价值较高,很多不法商贩会制造一些假或者是劣质的牛黄来欺骗消费者。鉴别牛黄真假可以通过目测、手试、口尝、水试、火试、醋试等方法,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牛黄是什么东西
牛黄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是一种很珍贵但是又很缺少的一种药材,它的价格特别的昂贵,特别是一些天然生长的牛黄,即使是人工培植的牛黄也是比较珍贵的,但会相对于天然的牛黄价格便宜一点。
天然牛黄有“百药王”的称号,意思是天然牛黄用药的地方很多,一百种药有八九十的成分都有牛黄的成分,所以被称为百药王,可以说天然牛黄功不可没。牛黄在药物治疗上有很好的作用,能够帮助身体解毒,对于一些经常上火的人,有降火去热的作用,还有就是如果口舌生疮的话,也可以食用一些牛黄方面的药物进行改善。
中药牛黄如何辨别真假
1、目试
真品天然牛黄有蛋黄及管黄两种。蛋黄多呈卵形、不规则球形、类方圆形或类三角圆形,表面金**或棕**,细腻而稍带光泽,有的外表面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断面**或棕**,可见明显排列整齐的层纹,层层重叠,气清香。管黄呈管状,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或为破碎的小片,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有裂纹及小突起,断面有较少的的层纹,有的中空,色较深,质坚实。人工牛黄多呈粉状,也有不规则球状者,浅棕**至金**。
2、手试
以手摸、擦、捏进行鉴别,下面是详细释义:
(1)牛黄上手轻三分,牛黄质地疏松,比一般同体积的物品要轻些。不管是泥团或常见的伪晶,一般比牛黄重,故有牛黄上手轻三分的提法。
(2)遇水摩擦黄三分。传统鉴别牛黄,用少许牛黄加水磨在指甲上,显**,习称“挂甲”或“透甲”,一般来说只要有些水分的牛黄颗粒在白纸或砂玻板上擦几擦,同样出现淡**的痕迹,这种颜色不一定很深,但能较长时间地保留不变。
(3)用手捏牛黄,牛黄碎三分。牛黄硬度在1~2°左右,很容易给捏碎,如捏不碎者,—般应视为伪品。
3、口试
将牛黄少许放在舌尖,有一股凉气扩散到舌心至舌根,味微苦而甘甜,没有其他腥膻杂味,嚼之似泥而没有渣杂,唾液可染成淡**。伪品多味苦而难于嚼碎,有时有滑腻感。
4、水试
牛黄不溶于水,置水中先浮而后沉,不胀、不溶、不变色,煮到水沸仍保持块状;将缝衣针润水粘上牛黄粉,垂直沉下水中,可见杯内从上至下有一条线,然后再慢慢扩散。人工牛黄煮沸后水呈**而混浊,静置片刻即沉淀,水变回原色。
5、火试
取一根小针烧红,刺入牛黄中,牛黄破裂而呈层状,质细密酥脆,内心有白点,并伴有清香气味者为真品。
6、醋试
取一干燥洁净试管,放入牛黄粉末,加入2ml醋酸,加热至沸,溶液即现淡绿色至深绿色。品质好的牛黄液体呈深绿色而清澈;质次的呈绿色至稍黑而混浊;人工牛黄呈淡绿色或青绿色,伪晶牛黄多为**或茶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