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螯虾在我国北方俗称喇咕,而南方多称为“龙虾”、淡水龙虾、螯虾等。淡水螯虾隶属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s,螯虾亚目Astacides,下属三个科,蟹虾科Astacidae,螯虾科Cambaridae和拟螯虾科Parastcidae,全世界共有400多个品种。大部分种类分布在北美洲,有12属300多种的螯虾。我国淡水螯虾仅有四个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东北螯虾Cambaroides dauricus、史氏拟螯虾C.schrenkii和朝鲜螯虾C.similis,后三种仅分布在我国东北三省、朝鲜、日本。我国的克氏原螯虾先是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由美国引种到日本,后由日本引到我国的南京、滁洲一带,后因人工养殖和自然传播,逐渐扩展到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淡水螯虾已遍布我国的大江南北,在某些地区已形成一定的种群数量。然而,我国并没有把这一重要的资源作为渔业资源看待,本文通过对淡水螯虾现有资料进行分析,对淡水螯虾的开发前景进行展望。
1 淡水螯虾的生物学
1.1 栖息环境
淡水螯虾生活适应性强,从河流到小溪,从湖泊到池塘以及沼泽、稻田均可生长。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也不高,浅水深水,肥水瘦水皆能生存,耐旱力较强,离水生活数天或数周仍能较好存活。
1.2 食性和生长
杂食性,大量摄食水生植物、小型水生动物。相比之下,更喜欢动物性饵料如水生蠕虫、水生昆虫幼体小型甲壳类、软体动物的螺蚬蚌肉、蝌蚪以及鱼肉、屠宰场的下角料等。小麦、玉米面、菜饼、豆饼等谷物饲料以及水生植物、陆生植物的嫩叶,也是淡水螯虾的重要饵料来源。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更是淡水螯虾的优质饵料。淡水螯虾一般生长很快,但不同品种之间有差异,春季繁殖的克氏原螯虾虾苗经3―4个月的生长,其规格可达到50克,符合上市要求。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温度为14―32℃,最适生长水温为18―28℃。
1.3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因种类的不同而异,但大多数是夏末秋初,有些种类却是在秋季交配,冬季产卵,春季孵化。一般为一年性成熟,大部分种类一年繁殖一代,有的种类在条件适宜情况下,可产生两代。淡水螯虾为雌雄异体,抱卵的母体一般多隐居石下或洞穴中,不爱活动。交配时雄性抓住雌体,将精?排至雌体腹部腹面,卵产出后附于附肢上,腹部弯曲,保护卵子,又不停地扇动腹肢,造成水流,保障胚胎发育的供氧,经2―3周孵化,幼体孵化后不经任何变态即与成体相似,攀附母体附肢上1―2周,两次脱皮后才独立生活。
2国外对淡水螯虾作为渔业资源的发展状况
北美是淡水螯虾种类最多的地区,约有300多种,它已成为重要的水产资源。早在1880年美国就已从事淡水螯虾的捕捞生产,捕捞产量连年增加。到1960年美国就开始了养殖业,并且发展迅速,现养殖产量已占美国甲壳类养殖总产量的90%以上。养殖种类主要是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此外,还有原螯虾属Pacistacus、太平螯虾属Pacifstacus和叉肢螯虾属Orcenectes的一些种类。养殖方式有大水面粗养,池塘精养,虾鱼混养和稻田轮养等。单产水平一般为:稻田养殖1000公斤/公顷,大水面粗养1000~2000公斤/公顷,精养4000公斤/公顷。淡水螯虾售价随质量、季节和地区不同而异。在美国,每公斤鲜虾约为0.9~3.3美元,去壳虾肉的售价为鲜虾的10倍左右。
欧洲开发淡水螯虾的资源也很早,早在1870年,芬兰便开始出口螯虾。60年代后,瑞典、芬兰、法国、英国、奥地利、意大利、德国、波兰和苏联等国家都从国外引进抗病力强的优良种类,还大力恢复本国的淡水螯虾资源。70年代初,波兰淡水螯虾的年产量超过5万公斤。80年代初,西班牙的年产量已达到200万公斤,西德和法国的年产量也都在100万公斤以上。由于欧州市场的需求量很大,故每年仍要进口5000吨以上。1987年,仅瑞典就进口了3000多吨。
3 国内开发淡水螯虾养殖的目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3.1 提供优质的蛋白食品,改善人们生活水平
虾历来是人们喜爱的水产品,我国人口众多,对虾的需求量很大,但水产养殖虾类却很少,主要有南美白对虾、青虾和罗氏沼虾,其产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逐渐提高的生活水平。淡水螯虾是中国东北三江平原沼泽区(地处北纬46°-48°)较重要的水生甲壳动物,其味道、营养均可与著名的河蟹相媲美,是当地群众喜食的水产品。虽然可食部分比例少,但蛋白质含量高。有报道,100g螯虾肉中含蛋白质达58.5%,且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必须氨基酸。因此,开发淡水螯虾的养殖可以改善人们的结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还是高值经济鱼类和野生动物(如水禽等)的优质饵料与动物饲料蛋白源,这在特种养殖业日益发展,动物饲料蛋白源又显不足的今天,开展淡水螯虾的人工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3.2 有效利用渔业后备资源,减少资源浪费,维持生态平衡
淡水螯虾个体大,适性强,生长快,繁殖率高,其生活适应性非常广,从溪沟、河流、湖泊、池塘到沼泽都能生长。淡水螯虾食性很广,饵料极易解决。1978年Monot等学者认为,淡水螯虾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它能直接将水草和外源有机碎屑转变成动物蛋白,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率。华中农业大学魏青山(1985)指出,武汉地区克氏原螯虾的食物中植物性成份占98%,其中主要是高等水生植物及丝状藻类。我国平原地区的湖泊有着丰富的水草资源,如能合理放养和捕捞,有利于生态平衡,可提高湖泊渔产量。
3.3 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名特优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上升。淡水螯虾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螯虾在市场上的需求量及售价不断上升。1986年,武汉市场最高售价为每公斤3元,1987年上升到5元,1988年则达到17元。而南京是淡水螯虾销售量最大的城市,据有关部门统计,南京每年的5月―10月,每天要消费淡水螯虾60―80吨,全国要消费1.2―1.5万吨。不仅如此,淡水螯虾的消费正在以南京为轴心,向上海、杭州、合肥、武汉、长沙、宁波等大中城市不断扩展。据报道,宁波人自5月以来,每天要消费淡水螯虾4吨以上,湖南洞庭湖渔都市场6月份销售价格由12元/公斤涨到35元/公斤,每天销售量在10吨以上。杭州市仙林苑农贸市场一般规格的淡水螯虾,6月份卖到24元/公斤,且供不应求,而几年前只有3―4元/公斤。而且国际市场的缺口很大,美国是淡水螯虾的主要消费国,主要用于食用和钓饵,每年用于消费量达6万吨至8万吨,自给1/3左右,其它靠进口。欧洲淡水螯虾也是十分热销的水产品,据报道每年消费淡水螯虾的数量为6万吨到8万吨,自给率不足20%。而我国近几年淡水螯虾的出口量仅仅维持在2万吨至4万吨,远远满足不了国际市场的需求。
我国人工养殖淡水螯虾很少,仅有少数单位和个人对克氏原螯虾的试验。我国虽然具有较为丰富的天然资源,但随着天然捕捞量的增加,以及一些地方把它当成敌害生物进行清除,资源量也在逐年下降,因此有必要开展淡水螯虾的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大力恢复当地的淡水螯虾资源的前提下,从外地引进抗病力强的优良种类进行养殖。有效利用我国水产业的后备渔业资源发展淡水螯虾养殖,不仅能出口创汇,还可为国内市场提供精美的水产食品,为名特水产品养殖提供优质动物蛋白饲料,同时也有利于维持水体生态平衡,还可以为广农民和渔民找到一条致富之路,因此开展淡水螯虾的养殖既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水产养殖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进入行业风险大吗?
农业部对水产养殖户的扶持政策有:
1.渔用柴油涨价补贴。渔业柴油补贴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项重要的强渔惠渔政策,是渔业历史上获得的资金规模最大、受益范围最广、对渔民最直接的中央财政补助,是中央“三农”政策在渔业的具体体现。2006年~2012年,中央财政共下达渔业柴油补贴资金728.78亿元,占全部补贴资金的81.66%,在几个补贴行业中资金量位居首位。但需要说明的是,在淡水渔业中,只有淡水捕捞渔船可以享受到这一政策,一般的淡水养殖业很少能享受该政策。
2.渔业资源保护和转产转业财政项目。大宗淡水鱼涉及此项目的为其中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该项目以省及计划单列市为单位安排资金,对水生生物资源衰退严重或生态荒漠化严重水域,以及放流技术成熟、苗种供应充足、增殖效果明显、渔民受益面大的品种,在增殖放流资金安排上给予重点支持。
3.渔业互助保险保费补贴。“十六大”以来,在中央出台一系列推动农业政策保险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背景下,渔业保险的探索步伐不断加快。2008年5月,农业部正式启动渔业互助保险中央财政保费补贴试点工作。试点险种确定为渔船全损互助保险和渔民人身平安互助保险,中央财政分别补贴保费的25%,渔民人身平安互助保险最高补贴保险金额每人20万元。渔船全损互助保险试点区域为辽宁省、山东省、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部分重点渔区。渔民人身平安互助保险试点区域为浙江省岱山县。2009年8月,扛苏省正式启动渔业政策性保险,为有效控制经营风险,确保渔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达到预期目标,该省探索出了一种新型保险组织模式——省财政对参加渔业保险试点的投保渔民给予投保保费25%的补贴的基础上,将渔业互助保险年度保费“打包”再保险,即渔业互助保险巨灾超赔再保险。
4.发展水产养殖业补贴。
(1)水产养殖机械补贴。2008年,农业部和财政部预拨下达2008年农机购置补贴款40亿元。与2007年相比,补贴资金规模扩大的同时,扩大了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其中,增氧机、投饵机和清淤机3类水产养殖机械首次纳入补贴目录。
(2)水产良种补贴。水产良种补贴的起步是2006年的《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行动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开展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运行机制调研,探讨水产良种补贴方法”。2007年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及水产良种补贴政策调研组奔赴各地进行调研取证,一些地方的水产良种补贴已经启动,但大多数涉及的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
(3)养殖基地补贴。山东省深入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工程,计划用5年~8年时间,整理改造老旧鱼塘350万亩,新开发鱼塘150万亩,形成500万亩现代渔业生产基地。仅2007年、2008年两年省级财政投入就达3000余万元,改造池塘12万亩,新开发池塘2万亩。
5.渔业贷款贴息。水产养殖业贷款贴息目前只在局部地区自行开展,主要对灾害造成的再生产能力下降、对符合地方发展要求的企业技改、新产品开发、固定资产投资等给予贷款贴息。(1)渔业救灾复产贷款贴息。2008年2月,广东省江门市财政安排200万元贷款贴息补助专项资金,按受灾经济损失比例分配给各市、区,各市、区政府按不少于1∶1的比例配套专项资金,支持辖区内因2008年初寒冷天气造成严重损失的水产养殖户(场)救灾复产。贷款期限由农信社和受灾水产养殖尸根据需要和实际生产周期自行确定,贴息贷款补助期限为1年。当受灾水产养殖尸贴息总额小于或等于两级政府安排的贴息资金总额时,实行全额贴息;当受灾水产养殖户贴息总额大于两级政府安排的贴息资金总额时,则按比例实行部分贴息。2008年10月,广东省阳江市出台了渔业复产贴息贷款工作方案,支持遭受台风“黑格比”重创的渔业救灾复产。市本级财政安排补助专项资金1500万元,专项用于辖区内受灾户,尤其是“全倒户”、养殖受灾(损失10万元以上)大户和大船(60匹马力以上)船主的恢复生产性贷款,符合条件的,由市、县(市、区)财政按7∶3的比例给予1年期贷款贴息。2009年7月,福建省清流县向受特大洪灾影响的养鱼户发放贴息贷款。由“清流溪鱼”发展协会担保,依托清流农行“惠农卡”,采取3户~4户联贷方式,由县财政支付利息,给予每产受灾养鱼专业户5万元的3年授信贷款。
渔业企业技改、新产品开发贷款贴息,养殖业贷款贴息,水产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等。2009年,福建省根据相关规定,认定77家企业为省2009年~2010年度水产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将在两年内享受到10万元的贷款贴息补贴。湖北省洪湖市从2009年起,对符合该市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方向的重点投资项目实行财政贷款贴息和有偿扶持相结合,首次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000万元,属于贷款建设的项目,实行全额贷款贴息,贴息期1年~3年。2006年,海南省海口市出台《海口市本级财政支农贷款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区域内从事水产品培育、生产、加工和流通等项目的个人、企业及其他组织提供财政支农贷款贴息资金。养殖面积达10亩以上的水产养殖专业尸可获得不超过50万元的财政支农贷款年贴息资金,养殖面积达50亩以上的企业及其他组织可获得的财政支农贷款年贴息资金不超过100万元,贴息期限为1年~3年。
6.税收优惠。为支持引进和推广良种,加强物种资源保护,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渔业,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对用于培育、养殖以及科学研究与实验的进口鱼种(苗)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为降低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水产养殖业造成的重大损失,2008年度增加“其他鱼苗及其卵”免税计划4000万尾(粒)。
这几年,感觉渔光互补项目很吃香,既能并网发电,底下也可以养鱼,今年准备和朋友一起做个渔光互补的项目,但是由于我们都对水产品养殖业不是很懂,想问一问各位大咖,水产养殖业未来发展的走势是什么样子的?当前进入行业的风险大吗?
曾经听过一句话叫“家财万贯,长毛的不算”,从网上查得的资料显示,养殖业的风险非常大,比如有人养螃蟹,一次大水就可以让几年的投入白白打了水漂。其他的各种病啊什么的,不胜枚举。但是从另外一个方向看,养殖业搞好了真的可以发家致富,所以我想问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水产养殖,养什么对新人比较友好,技术含量不是特别的高,哪怕回报率低一点都可以,主要是积累经验。需要什么审批手续,或者说需要走什么流程才可以。
第二个问题就是,各类常见水产品前期投入大概有多少,比如说饲料机、增氧机之类的,有哪些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三个问题就是,销售渠道一般怎么开拓,如何能够及时跟得上市场变化?
虽然是新人,但是也做了很多功课,朋友想着回家创业,我跟着投一点,始终觉得养殖业风险很大,讳莫如深,不怕投入的多,也不怕赚得少,就怕不理解行业内部真实情况白白吃了亏,这几年各地都在发展高科技农业,比如什么大棚农业啊、无土栽培啊、稻田里养鱼啊,感觉水产方面没有什么大的技术革新,可能还是因为没进入这个行业的原因。
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是我对这个行业的唯一印象,有没有做了很多年的大咖能帮忙指点一二,毕竟也是好朋友的梦想,我也想能够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