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概况
汾阳市位于山西省腹地,西依吕梁山,东濒汾河水。南以虢义河与孝义交界,西依薛公岭与中阳县、离石区为邻,北沿墙板山与文水县毗邻。距省城太原106公里,总面积1179平方千米。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平均海拔1414米,自然地形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各占1/3左右,西北部为山区,系吕梁山支脉。这里峰峦重叠,灌木丛生,并有部分森林,主要山峰有石华崖、董家梁、墙板山、元宝山、薛公岭等,海拔均在1700米以上,其中石华崖2043米,是市内最高峰。中部和西南部为黄土丘陵区,沟壑纵横,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海拔在1300米左右。东南部为平原,是太原盆地的一部分,海拔最低处724米,这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人口稠密,交通方便,是粮棉产区。境内河流为季节河流,主要有中部的峪道河、向阳河、禹门河,南部的阳城河;东部的文峪河、磁窑河等。其中文峪河最大,它与磁窑河由文水入境于孝义境内汇合注入汾河,水资源总量1.6亿吨。耕地面积5.5万公顷,农作物以小麦、高粱、玉米、谷子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瓜菜等。木材林、经济林和天然牧坡4.5万公顷,森林覆盖面积达30万亩,森林覆盖率27.5%。其中有果木树145万株,以核桃树居多。
行政区划
汾阳市辖2个街道(文峰街道办事处、太和桥街道办事处)、9个镇(杏花村镇、贾家庄镇、冀村镇、肖家庄镇、演武镇、峪道河镇、三泉镇、石庄镇、杨家庄镇)、3个乡(阳城乡、西河乡、栗家庄乡),共有318个行政村,356个自然村。
文峰街道办事处(6个村):南关村、东关村、东南村、洪南村、建昌村、昌宁宫。
太和桥街道办事处(6个村):北关村、北关园、东北村、籽城坊、古庄村、曹兴庄。
三泉镇(33个村):三泉村、张家堡、赵家堡、任家堡、李家街、南垣村、仁道村、郭家庄、上庄村、张多村、新贤村、团城村、段庄村、聂生村、巩村、尚文村、义丰北、义丰南、平陆村、西赵村、东赵村、东石村、南石村、北石村、北马庄、南马庄、榆苑村、任义庄、西贾壁、东贾壁、贩峪村、崞村、员庄村。
演武镇(18个村):演武村、招贤村、白石村、南开社、东堡障、西堡障、辛盖村、韩家桥、北上达、中上达、南上达、师家庄、西河堡、东大王、西大王、北川头、北小堡、北辛庄。
肖家庄镇(17个村):安头、康宁堡、肖家庄、八十堡、玉兰、青堆、高丰、孙家庄、唐家堡、中寨、西马寨、东雷堡、宣柴堡、义安、潴城、何家庄、望春。
冀村镇(19个村):冀村、仁岩、艾子、唐兴、城子、古贤、南薄、东河头、东马寨、东陈家庄、东遥庄、大会头、菩提庄、宋家庄、西九枝、东九枝、李家庄、东家庄、富家庄。
杨家庄镇(33个村):垣头、庄上、北舍、靳家庄、韩家垣、高家庄、磁盆沟、杨家庄、中西庄、焉头、前贺庄、后贺庄、色头、南灵浮、北灵浮、北偏城、康家山、舍科、王家池、南焉、乔家山、邓家坪、南垣活、谷丰、南泉头、田家庄、裴家庄、冯家庄、紫家焉、中庄、庄子、南偏城。
贾家庄镇(17个村):米家庄、前庄化、后庄化、罗城、古浮图、朝阳坡、小罗城、太平、董寺、金井、新丰、古贤、西雷堡、大相、贾家庄、西陈家庄、北廓。
峪道河镇(52个村):堡城寺、宏寺、峪口、南崖底、赵家街、梁家沟、李家沟、崖头、田褚、水泉、沟北、张家坡、王盛庄、柏草坡、赵庄、后沟、金庄、桑沟、开垣庄、安乐庄、下池家庄、上池家庄、熬坡、龙湾、南道、下张家庄、上张家庄、宋家庄、坡头、马家社、向阳、圪垛、后庄、褚沟、余家垣、何家垣、相了垣、冯家山底、姜垣、交口、闫家庄、王虎庄、任家庄、马家庄、高新村、蔚家沟、下古池、上古池、唐垣、拐岭底、肃静、刘村。
杏花村镇(20个村):东堡、西堡、冯郝沟、安上、霍头、山庄头、小相、上堡、下堡、小相寨、庄上、石老、上庙、张兴村、窑头、辛庄、杜村、官道、永安、武家垣。
石庄镇(20个村):石庄、下庄、曹家庄、新富村、前杨寨、后杨寨、阳泉、张家庄、东村、南广城、北广城、西庄、东武堡、西武堡、胡家社、原家社、李家村、菽禾、三合庄、谷雨焉
阳城乡(30个村):西阳城、东阳城、孝臣村、田屯村、小虢城、靳屯村、东龙观、文侯村、乔家庄、赵家庄、吴南庄、峰南村、西路庄、见喜村、董和村、东官村、西官村、虞城村、普会村、董家庄、干河村、节义村、牛庄村、史家堡、北庄村、东堡村、北堡村、申家堡、东路庄。
西河乡(6个村):北门村、西关村、西门村、冯家庄、大向善、小向善。
栗家庄乡(39个村):栗家庄、万户侯、南垣底、石塔、南花枝、北花枝、石家庄、芦家垣、双圪垛、河壮、牧庄、芦家庄、桑枣坡、花豹里庄、田村、刘家堡、协和堡、刘家庄、郭庄、北垣底、石盘山、南垣村、南垣寨、河堤、兴裕龙泉、杏湾、黄嶂、前庄、上林舍、北杨家庄、张家堡、侯家焉、下家庄、石匣、南庄、北古庄、郝家庄、北赵郡、南赵郡。
山西汾阳什么最出名?
坑北村位于大济镇北部的北溪东岸。东与蒲峰村接壤,西跟尾坂隔溪相望,北面群山边绵,与山顶的书峰乡岭头村接界,东南与蒲山村的沁山接壤,西北隔溪与汾阳村相对。境内有三个基点自然村即坑北、奎山和临仙。全村设21个村民小组。坑北村曾名过坑卜、复兴、明星、星旗地名。清代叫坑卜。民国时期叫复兴保,属善化镇管辖。1949年8月仙游解放后,属仙游县第六区(大济),称为复兴乡,1956年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改名叫明星社,1957年初与尾坂、汾阳三个乡合大乡叫尾坂乡。1958年秋成立大济人民公社改称为星旗大队(星旗营)。1961年把星旗大队改称坑北大队,1984年后,改称坑北村,属大济镇管辖。坑北村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2010年,全村总户数有1597户,总人口有6237人,其中男3208人,女3119人。在外工作人员(包括退休)有40人,在校大中专学生有95人,耕地总面积有2518亩,这些耕地自古以来行家种植水稻、甘蔗、菸叶、花生、大豆、大小麦、番薯、黄麻和瓜果等。由于地势北高南低,南部耕田近溪有溪水灌溉,一年可以种三季,较稳产。北部的耕地几乎是旱田,不稳产,适宜种植耐旱的农作物,花生、大豆、甘蔗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坑北人民群众翻身作主,积极响应0和人民政府兴修水利号召,连打九场水利翻身战:1952年在太保宫门彰北溪,拦溪建筑一个水坝,名称解放坝。1954年坑北(复兴)与蒲山村联合开凿一条水渠,名称兴山渠。1957年建筑山门坑水库。1959年建筑双层水轮泵。1961年在太保宫门前建筑一条过溪水泵(连通吸管,1974年改建过溪水糟)。1962年建筑天井院,马底垅2个小水库和一个东岭官群头小池塘。1972~1974年连续三年在汉岭建筑一个能蓄水25万立方的水库,名称坑北水库。坑北水库的灌溉渠道与上述的那四个水库池塘相连接,形成全村水利灌溉网络,大大改善农田水利灌溉条件,使北部的旱田变成稳产高产水田。随着水利灌溉条件的改变,农民更加注重精耕细作,实行科学种田,年年取得蔗粮双丰收。农民还利用水库、池塘养鱼,逐步成为渔米之村。坑北的手工业、工业也相应有很大发展。手工业有焙制龙眼干,加工兴化米粉及面线等,3个水臼和一个水磨加工粮食,手工榨蔗制糖。1957年仙游糖厂建成后,全村蔗铺也废除了。1958年在奎山建一个利用水力的粮食加工厂,2个烧制砖瓦的瓦窑厂,一个榨油厂。1974年利用坑北水库灌溉渠,在山门坑建一座水力发电厂,安装电机二部电机,装机容量250千瓦。后在双溪口建一个水力发电厂。这2个发电厂与县电力公司并网。1979年,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坑北村以发展农业为主,大力发展多种经营,鼓励村民办养鸭场、个人承包山地,开山种植果树、发展蘑菇、巴西菇等食用菌生产,鼓励剩余劳力外出打工经商,促使坑北村经济持续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村民拥有洗衣机、彩色电视机,安装电话,添置新式家具等。20世纪90年代起,村民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先后旧房改造,新房兴建有161座,建房面积达16500平方米,大部分为砖木水泥混凝土结构,讲究实用,明亮透风,且配套有厨房和卫生间。同时在旧坑卜街后面再一条长达1500米的长新街,有81幢店房,高三层以上,均为砖木水泥混凝土结构。坑北村的主道公路从这条新街道通过。2002年在这条新街头建筑一个龟山公园,美化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坑北村民深知“要致富,先开路”的道理。1999年冬始,发动村民集资100多万元,上级拨款一小部,总长5公里宽4米的10条村道铺设水泥路。2002年新开一条盘山公路,长5公里宽4米,从奎山旧厝起至坑北村的碧云洞寺止。2003年5月村两委发动群众捐资100多万,国家补助50万元,铺设一条宽6米总长5.7公里的从坑北境内的蜚乌桥直至大济村与仙永的省道相接。还修建往各自然村水泥村道共6500米,总投资100万元。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坑北村民具有兴学重教的风气,1944年由群众集资在下条创立一所复兴保初级小学(1—4年级),初小毕业生要升高级小学,必须到大济中心小学就读,很不方便。1956年秋季坑北初小附设高级班(民办),至1963年改称坑北完全小学(1—6年级),校址移迁到龟山。1970年秋,坑北小学附设初中班,以后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周围的蒲山、蒲峰、汾阳、尾坂等村的小学毕业生要坑北小学(附中)读书,至1985年这所小学附中班级达到25个教学班,学生总数在1300多人(其中小学18班900多人、初中7班400多人),教职工达62人。为了教育两基达标,1992年秋开始小学与初中分办,原来的坑北小学附中学校的一切设施无偿地赠给新创立的坑北初级中学。之后,由坑北、汾阳、尾坂、蒲山、蒲峰五个村集资,把原来小学的教室、教师宿舍拆掉,重建一座一字形三层18间教室的教学楼,一座曲尺形三层教师宿舍楼,一座厨房膳厅,总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坑北小学也由坑北村委和群众集资,新建一座一字形三层15间教室的教学楼,并把1983年建的一座三层村部办公楼(40多间)刈归给坑北小学做教师宿舍、厨房、膳厅。并把1957年建的一座土木结构的(戏院)拆掉给坑北小学做操场。2003年铺设经小学的操场和校水泥路。1998年又在龟山脚下,用水泥混凝土结构建一座曲尺形三层的坑北幼儿园综合大楼。同时还在奎山自然村建一座二层4个教室的幼儿园教学楼,作为坑北幼儿园的分园,这样大大方便群众子女上学。坑北村的历史悠久,是宋朝名臣陈次升和明代琼州知州余立丰的家乡。余立丰病故时,海瑞亲笔撰写挽联,此挽联今由县博物馆保管。坑北有余氏宗祠、张氏宗祠、陈氏宗祠、奎山宫、龙泉宫、下余官、寿山宫、马峰宫、临仙宫、奎山三教祠、坑卜三教祠、寿山三教祠、马峰三教祠、塔峰府、坑北基督教堂、坑卜佛堂、奎山佛堂寺、亚明堂、天明佛堂、天圣寺和碧云洞等。碧云洞建于蜀汉年间,几经兴废。1992年5月重修。碧云洞是浏览胜地,它有八景:一是慈航圣泉、二是凤冠石观瀑、三是仙家乐、四是仙妈渠、五是仙螺潭、六是溪桥夕照、七是三阁晨钟、八是三十六弯0,四季美景如画,风物壮丽非凡。明代户部尚书郑纪游碧云山,吟诗作歌赞美,充分证明了碧云洞早在明代就成为著名的浏览胜地。
坑北村附近有仙游乌石村、袭击善化民防团战斗遗址、溪口战斗旧址、五座厝交通站旧址、蒲山联络站旧址等旅游景点,有度尾文旦柚、仙游书峰枇杷、仙游郑宅茶、金沙薏米、莆田龙眼等特产。坑北村民俗文化聚英书院“九莲灯”
聚英书院“九莲灯”始于明毅宗15年(1642年),由“三教”创始人林兆恩(号龙江1517-1598年)的嫡传弟子卢文辉、陈衷瑜创立,到清道光27年(1847年),聚英书院余玉卿等人在书院里学林龙江先生
坑北村名人余立丰
余立丰(1521年—1574年),字仲宇,福建仙游县大济镇奎山(坑北村)人。幼年丧父,赖寡母教养成才。家贫励志向学,不问严寒酷暑翻山越岭至离家八里的遥远深山碧云书院勤奋读书,十九岁登进士,任广东推官,
杏花村汾酒,核桃,小米
山西汾州核桃历史悠久,其核仁味道甘美,富脂肪和蛋白质,不论生食或制成糕点糖果,均清香可口。还是一种益智健脑食品,能补气益血,润燥化痰,治肺润肠,且味甘平,对于 “温补肾肺,定喘化痰”有一定的疗效。
产地:中国山西汾阳。
汾阳市位于山西省中部风景秀丽的吕梁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核桃集散地之一,被称为中国核桃之乡,全市有核桃经济林40万亩,425万株,核桃产量达到1100万斤,是我国核桃种植大市,产量大市,加工大市。
分布:汾阳、孝义两市毗连接壤的20多个乡镇,是汾州核桃的重点产区。
特点:汾州核桃果实外形悦目、个大、皮薄、出仁率高、仁色浅、香脆可口。 手抓两个,一捏就破。
成份:汾州核桃营养丰富,核桃仁除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外,还含有较多的钙、磷、铁等微量元素,既可生食,亦可作为糕点、糖果、罐头等食品工业的原料,是老幼皆宜的滋补佳品。
功效:长期食用,具有补气益血、润燥化痰、温肠润肺、治虚寒、气喘、咳嗽等功效。
汾州香小米 “汾州香”小米是晋谷21号加工产品,产于山西省中部吕梁山下,汾河西岸的汾阳等县市。曾荣获首届全国赛米会优质米奖。米粒大小均匀适中,色泽金黄光亮,米饭绵甜喷香,细柔光滑,粘糊性强,淀粉含量14%,比历史名米沁州黄低2.74%,碱硝指数2.1级同沁州黄持平,营养品质达到优质米标准,含蛋白质10.67%,含粗脂肪5.68%含赖氨酸0.28%,属高脂肪优质类型,并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及矿物质元素。对化学致癌物有抵抗作用。常食此米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并具有防治动脉硬化作用,有助提高细胞寿命,而且能抗衰老,对皮肤干燥、夜盲症、不育症及习惯性流产也具有一定食疗作用。是北方孕妇、产妇及病弱者等不可缺少的食粮,是促进青少年生长及老年人延年益寿的绿色保健食品。
汾州香优质小米是以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良谷子品种为原料,采用专利技术加工而成的优质小米。产品米色金黄、饱满纯净、制食方便、蒸煮皆宜,米饭香味浓郁、粘糊性强、口感细柔光滑、回味悠长。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含蛋白质15.2%、粗脂肪5.76%。赖氨酸0.28%,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营养成分与可口性、品质皆优于其它历史名米。自1992年以来连续五届获中国农业博览会最高奖、国家级新产品、国家级名牌产品以及省、部级以上奖项十余项,被冠为中国小米之冠。
汾州香小米产于中国小米之乡山西省汾阳市坡头一带。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常年有桃花洞泉水灌溉,非常适宜谷子的生长。加之选用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的优良品种晋谷21号为原料,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加工而成。本品米色金黄、饱满纯净、制食方便、蒸煮皆宜、粘糊性强、香味浓郁,营养成分与可口性品质皆优于其它历史名米,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吃五谷杂粮,更有益健康。科学研究证明:人类健康与五谷杂粮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本草纲目》记载,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是婴幼儿、产妇、中老年人理想的营养佳品。
汾州香小米千百年来一直在汾阳的几个乡镇栽种,种植范围小,产量不高,市场占有率很小。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久闻其名却不知其味。之后,山西省农科院的专家、教授经过14年的选育,培育出了“汾州香小米”新品种,使其种植范围由汾阳扩展到晋中、吕梁、长治、晋城、太原等地的丘陵山区。亩产由100多公斤提高到250公斤至400公斤。据科研部门分析,“汾州香小米”新品种的蛋白质、粗脂肪、赖氨酸含量均高于其他优质小米,是小米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