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农药的活性与湿度密切相关,农田环境湿度越高,效果越明显。使用生物农药时,应根据防治对象、气候条件和使用期限选择合适的剂型:对于菜青虫等叶片数量较多的寄生虫,可采用添加悬浮湿尘的方法,尤其是微生物农药,最好在早晚露水中使用微生物杀虫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球形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并在不干燥时使用,以快速繁殖微生物。
紫外线对微生物杀虫剂有致命作用。在阳光直射下30分钟和60分钟,微生物死亡率可达到50%和80%以上。最好在阴天或晚上使用。避免雨水侵蚀,喷洒后在植物表面形成薄膜,以防止细菌入侵。
一般来说,从开花到果实形成,2%的600-800强豆瓣酱液体被喷洒,并且在果实坐果期间施用聚糖卵,这可以保护果实免受实际使用的生物杀虫剂的影响。根据寄生虫的迁移特点,还必须采取生物杀虫剂的预防措施。本书末尾的附录列出了可用于生产绿色食品的十种矿物杀虫剂。这是一幅科技地图,系统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实用的生物农药技术生物农药的概念(二)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分类,如真菌、细菌、昆虫和转基因生物。
疾病和寄生虫不易产生耐药性。正确使用生物杀虫剂:1.根据当地植保部门对化学杀虫剂的测量结果,由于生物农药中添加了低剂量的化学农药和天然微囊型除虫菊酯农药。2.它可以杀死蚜虫、稻飞虱、害虫、毛虫、贝壳等寄生虫。在幼龄幼虫果实的初始或调整期,喷施可以护服、手套和口罩等安全防护用品。
生物农药药剂使用,禁忌事项是什么?
在我国,发展和使用生物农药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在新农药开发方面,生物农药相对于化学农药较为容易。筛选一个新的化学农药的几率只有二万分之一,而生物农药的成功率是五千分之一;化学农药的开发周期是生物农药的3倍,开发费用是生物农药的40倍。
其次,生物农药具有选择性强,对人、畜和天敌安全,对自然生态环境安全等优点。大多数生物农药靶标专一,有些作用方式是非毒杀性的,对人、畜及各种有益生物比较安全;生物农药的有效成分完全存在或源于自然,因此,它对环境的兼容性好、无污染;生物农药的作用机理特异,有害生物不易产生抗药性。
一些生物农药品种(昆虫病原真菌、昆虫病毒、昆虫微孢子虫、昆虫病原线虫等),具有在害虫群体中的水平或经卵垂直传播能力,在野外一定的条件之下,具有定殖、扩散和发展流行的能力。不但可以对当年当代的有害生物发挥控制作用,而且对后代或者翌年的有害生物种群起到一定的抑制,具有明显的后效作用。
另外,生产生物农药可利用天然可再生资源(如农副产品中的玉米、豆饼、鱼粉、麦麸或某些植物体等),原材料的来源十分广泛。因此,生产生物农药一般不会产生与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天然气等)生产化工合成产品争夺原材料的矛盾,有利于人类自然资源保护和永久利用。
但是,生物农药在开发、生产和使用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①有些生物农药有效活性成分复杂,质量难以控制;②生物农药的有效成分多是一些生物体或稳定性差的物质,产品的质量保证期短;③外界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对生物农药的影响较大,对生产、加工、储运和使用的要求较严格,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在使用时常出现防治效果不稳定、时好时差的现象;④与化学农药相比,大部分生物农药防治效果较为缓慢;⑤生物农药品种专一性强,对其他有害生物的兼治性较差。
一、忌用劣质药剂为确保所用药剂质量,应从正规的生产厂家和药剂销售点购买,以防假冒伪劣,并要注意药剂的生产日期和使用年限以及药剂的合理保管存放,防止过期失效。
二、忌低温下使用生物杀虫剂的活性成分是蛋白质晶体和有生命的芽饱。在低温条件下,芽孢在害虫体内繁殖速度慢,蛋白质晶体也不易发生作用。
三、忌干燥环境生物杀虫剂中的芽孢喜潮湿环境,因此使用时田间湿度越大药效越高,尤其是喷施粉状生物制剂农药更应注意田间湿度。一般在清晨和傍晚有露水时喷施菌粉剂,以利于菌剂较好地粘在作物茎叶上,并促进芽孢繁殖,提高药效。在有雾的早上喷药或喷药半小时前给蔬菜淋水则效果较好。
四、忌光照强烈阳光中的紫外线对芽孢有杀伤作用,若光照强烈紫外线会把杀死。据试验,阳光直射半小时,芽孢死亡率达50%左右;直射1小时,芽孢死亡率达80%。此外,紫外线辐射会使伴孢晶体变形降效。所以,喷施生物杀虫剂应在阴天或弱光照进菜地时进行。一般在晴天上午10时前或傍晚进行施药。
五、忌大雨淋洗喷施生物杀虫剂后不久,如遇中到大雨,会将喷洒在作物茎叶上的菌液淋洗掉而降低药效。但如果在施药5小时后下小雨,则不但不会降低防效,反而有增效作用,因为这样有利于芽孢在害虫体内和体外迅速繁殖。
六、忌与剂混合使用施用生物杀虫剂时切勿与剂(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混用,否则容易导致药剂中数量的严重减少,从而影响杀虫效果。因此,即便是喷过剂的喷雾器也要冲洗干净后才能装配生物杀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