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振兴的措施有着力农村人才培养、着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等等。
1、着力农村人才培养
不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一名党员一盏灯,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要充分发掘和讴歌乡村振兴实践中涌现的先锋人物,凝聚基层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的正能量。
突出严管与厚爱,制定村书记“县乡共管”制度,建立村干部“双向激励”机制,引导他们扎根基层、干事创业,实现“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发展、富裕一方百姓”的人才效应。
2、着力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可见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一要逐步完善道路交通、机耕道、产业路建设,进一步加强灌溉水渠修建,为农村产业发展打造基础条件;二要加强农村消防设施建设,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要加强农村水、电、通讯等设施优化增强,为乡村旅游、电商发展创造条件。
3、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
要建设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的种子库,培育高产优质品种,积极向群众推广,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同时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应用好无人机“生物兵器”等工具,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向农户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信息技术等服务,带动农户发展。
乡村优势特色产业为融合发展的突破口:
优势特色产业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中是核心竞争力,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当前很多地区大力推动的“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地理标志产品”等项目,即是充分结合地方资源禀赋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一种有效做法。
规划农村三产融合路径,重点需要考虑当地所具有的优势,结合优势才能合理发展。这里所说的优势不仅限于农产品,还包括自然资源、人文风情、特色技艺、人力资源等方面。
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有助于提升相关产品的知名度,促进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以打造农产品公共品牌为例,阳澄湖大闸蟹、五常大米、安吉白茶、寿光蔬菜、安溪茶叶等等均是典型的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是消费者将产品和产地联系,提升了消费者产品的接受程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乡村振兴
近日,官方印发了《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创意设计、演出产业、音乐产业、美术产业、手工艺、数字文化、其他文化产业、文旅融合等8个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也就是说,未来农村地区,不仅仅是种植业,养殖业两个产业为主了,还可以在官方扶持下,依据当地特色开展文化产业。
对于广大老百姓而言,要具体怎么做呢?接下来就给大家解读一下最新出台的政策,给广大农民朋友在未来开拓事业,增加收入提供一些思路。
一、创意设计——发掘特色服装潜力
创意设计指的是引导相关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比如一些工作室,设计师,大多数都是在城市中发展业务,但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比如在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少数民族的服装也是各有千秋,文化上百花齐放。
在未来,民族乡可以考虑发展特色服装,或者其他具有民族特色的创意产品。
二、演出产业——发扬地区吸取文化
我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在全国多地都有着别具一格的地方戏曲,是各个地区的艺术瑰宝,除此之外,还有地方杂技,曲艺等,拥有这些文化瑰宝的农村,如果发展演出产业,将会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三、音乐产业——民族乐器的推广
乐器在种类繁多,不少地区都有独特的乐器,比如维吾尔族的冬不拉,蒙古族的马头琴,这些民族乐器在发展的浪潮中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许多家长在让孩子学习乐器的时候,第一选择是钢琴,二胡等常见的乐器,地方特色的乐器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冷门的。
以后,地方乐器,少数民族乐器可以借机发展。
四、美术产业——美术产品的制作与发展
美术产业也是我国乡村地区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产业,各个地区都有不一样的美术产品特色。
以河北省为例,衡水市武强县的年画特色,是目前为止为数不多的雕版印刷术产品,河北唐山部分地区还有皮影的制作,既是美术产品,还是皮影戏文化。
五、手工艺产业——传统技术的推广
乡村的手工艺产品经常被人们忽略,甚至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以刺绣为例,保存较好的手工艺品是江苏地区的苏绣,但我国的刺绣远不止苏绣这一种,还有许多农村地区的妇女靠刺绣为生,但收入却很少。
在政策支持下,这些手工艺品将逐渐发展成为文化产业,为广大农民增加收入。
六、其他文化产业——比如茶叶
我们以茶叶为例,目前提到茶叶,人们往往想到的是知名的茶叶品牌,忽略掉茶叶成品之前最初的环节——茶树种植,生产。
在这方面,大多数的产茶地区还是以最传统的种植业为主,最多附带一些简单的加工行业。
但是我国的茶文化已经拥有了上千年的历史,茶文化本身也是非常值得人们去发展推广的。
拥有茶园的乡村可以依托种植地,推广与茶叶相关的文化。
七、文旅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相结合
旅游行业作为第三产业,大多数是在拥有山川大河、名胜古迹等地方,其实农村地区也可以发展旅游产业,目前来看最常见的就是农家乐了。
但近两年出现了发展的新趋势,文旅一词开始火热,即将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
很多乡村地区都是许多名人的故里,只是很多地方都忽略了这些可以打造成文化产业的IP。
有名人效应的乡村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发展第三产业。
另外,很多地区都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些文化遗产在城市中并不多见,反而在农村地区保留下来,比如祠堂文化,北方很多人并没有见过,南方地区就可以发挥相关文化旅游。
在很多少数民族乡,或者聚居的村落,还可以发挥少数民族节日的作用,吸引很多外来游客在节日的时候前来旅游。
总结
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乡村往往意味着相对封闭,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保留下来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尽管交通存在不便捷的情况,但是随着近些年来不断的基建,也让乡村与城市的沟通更加方便。
虽然现在乡村主要还是种植业和养殖业,但是文化产业也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希望我们广大农民朋友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工作,增加收入。
注:本文提供的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