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果品生产过程中,要控制因农事操作造成的人为污染,对整地、施肥、灌溉、套袋、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采果、选果等田间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从严掌握,不得因人为措施处理不当而造成新的污染。为此,要按照无公害果品的生产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出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在果品生产的许多农事操作中,最易造成污染的是农药和肥料,特别是农药。例如,据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春季用高毒农药甲胺磷在桃树上涂干(环状)防治蚜虫,用药后2个月测定,桃果中甲胺磷的残留量仍达0.016毫克/千克,而国家标准规定甲胺磷在果品中不得检出。
(1)农药使用标准
农药按其毒性可为高毒、中毒和低毒,无公害果品对农药要求是优先采用低毒农药,有限度地使用中毒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农药。
①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
有机胂类杀菌剂福美胂,有机氯类杀虫剂六六六、DDT(高残留)、三氯杀螨醇(含DDT),有机磷类杀虫剂甲拌磷、久效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甲胺磷、甲基异硫磷、氧化乐果(均属高毒),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克百威、涕灭威、灭多威(均属高毒)。二甲基甲脒类杀虫杀螨剂杀虫脒(慢性中毒、致癌)等。另外还有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等。
②提倡使用的农药品种
微生物源杀虫、杀菌剂如Bt、白僵菌、阿维菌素、中生菌素、多氧霉素、农抗120等;植物源杀虫剂如烟碱、苦参碱、印楝素、除虫菊、鱼藤、茴篙素、松脂合剂等;昆虫生长调节剂如灭幼脲、除虫脲、卡死克、扑虱灵等;矿物源杀虫、杀菌剂如腐必清,以及由硫磺、石灰配制成的多种药剂等;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如吡虫啉、马拉硫磷、辛硫磷、尼索朗、克螨特、螨死净、菌毒清、代森锰锌类(喷克、大生M-45)、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扑海因、粉锈宁、百菌清等。
③有限制地使用中等毒性农药
主要品种有乐斯本、抗蚜威、灭扫利、功夫、杀灭菊酯、氰戊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
注意: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各种农药认识的不断加深,限制使用的农药种类会不断增加。实际生产中要时时注意了解国家及各省市的要求。
(2)肥料使用标准
果园肥料的使用原则:以有机肥为主,辅助配合施用一定数量的化学肥料,以保持和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及生物活性,同时要避免肥料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从而达到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生产无公害果品的施肥标准可参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的《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因地制宜地进行操作。
①允许使用的基肥
a农家肥: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未经污染的泥肥、饼肥。应用时要经过充分发酵、腐熟。
b绿肥和作物秸秆肥。
c商品有机肥:以生物物质、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生物废弃物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商品肥。
d腐殖酸类肥料:以草炭、褐煤、风化煤为原料生产的腐殖酸类肥料。
e微生物肥料:是特定的微生物菌种生产的活性微生物制剂,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通过微生物活动改善植物的营养或产生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目前微生物肥料分为五类。微生物复合肥:它以固氮类细菌、活化钾细菌、活化磷细菌三类有益细菌共生体系为主,互不拮抗,能提高土壤营养供应水平,是生产无污染绿色食品的理想肥源;固氮菌肥:能在土壤和作物根际固定氮素,为作物提供氮素营养;根瘤菌肥:能增加土壤中的氮素营养;磷细菌肥:能把土壤中难溶性磷转化为作物可利用的有效磷,改善磷素营养;磷酸盐菌肥:能把土壤中云母、长石等含钾的磷酸盐及磷灰石进行分解,释放出钾。
f有机复合肥:有机和无机物质混合成化合制剂。如经无害化处理后的畜禽粪便,加入适量的锌、锰、硼等微量元素制成的肥料及发酵废液干燥肥料等。
g无机(矿质)肥料:矿物钾肥和硫酸钾、矿物磷肥(磷矿粉)、煅烧磷酸盐(钙镁磷肥、脱氟磷肥)、粉状硫肥(限在碱性土壤使用)、石灰石(限在酸性土壤使用)。
②允许使用的化肥
如矿物钾肥、硫酸钾、矿物磷肥、钙镁磷肥、石灰石(酸性土壤使用)、粉状磷肥(碱性土壤使用)。叶面追肥中不得含有化学合成的生长调节剂。允许使用的叶面肥有微量元素肥料,以铜、铁、锰、锌、硼、钼等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配制的肥料;植物生长辅助物质肥料,如用天然有机物提取液或接种有益菌类的发酵液,再配加一些腐殖酸、藻酸、氨基酸、维生素等配制的肥料。
③允许使用的其他肥料
不含有合成添加剂的食品、纺织工业品的有机副产品;不含防腐剂的鱼渣、牛羊毛废料、骨粉、氨基酸残渣、骨胶废渣、家畜加工废料等有机物制成的肥料。
所有商品肥料必须是按照国家法规规定,受国家肥料部门管理、经过检验的审批合格的肥料种类。
氮肥施用过多会使果实中的亚硝酸盐积累并转化为强致癌物质亚硝酸铵,果实易患病,生产无公害果品不是绝对不用化学肥料,而是在大量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根据果树的需肥规律,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并要限量使用。原则上化学肥料要与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配合使用,可作基肥或追肥,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以1∶1为宜(大约掌握厩肥1000千克加尿素20千克的比例),用化肥作追肥应在采果前30天停用。慎用城市垃圾肥料。城市垃圾成分极为复杂,必须清除金属、橡胶塑料及砖瓦等杂物,并不得含重金属和有害毒物,经无害化处理达到国家标准后才可使用。
无公害蔬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是什么?
从狭义上讲,无公害蔬菜是指没有受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也就是说在商品蔬菜中不含有某些规定不准含有的有毒物质,而对有些不可避免的有害物质则要控制在允许的标准之内。从广义上讲,无公害蔬菜应该是集安全、优质、营养为一体的蔬菜的总称,安全——主要指蔬菜不含有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或将其控制在安全标准以下,从而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危害。
具体讲要做到“三个不超标”:一是农药残留不超标,不能含有禁用的高毒农药,其他农药残留不超过允许量;二是硝酸盐含量不超标,食用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不超过标准允许量,一般在432PPm以下;三是“三废”等有害物质不超标,无公害蔬菜的“三废”和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规定允许量。优质——主要是指商品质量。个体整齐,发育正常,成熟良好,质地口味俱佳,新鲜无病虫危害,净菜上市。营养——是指蔬菜的内含品质。由于蔬菜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在营养上差异很大,但蔬菜类的共同性是提供人们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的主要来源,因此围绕这三类成分的含量及各种蔬菜的品质特性来评价它们的营养高低。由此可见,无公害蔬菜不仅是实现绿色食品工程最基本的材料资源,而且还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生存环境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采用化学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会使蔬菜残留一定数量的农药。当这些残留农药超过一定数量时则有害于人体健康,甚至中毒身亡。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各种农药在不同蔬菜上的允许残留量。
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与绿色蔬菜的区别:
1.无公害蔬菜是按照相应生产技术标准生产的、符合通用卫生标准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安全蔬菜。严格来讲,无公害是蔬菜的一种基本要求,普通蔬菜都应达到这一要求。
2.绿色蔬菜是我国农业部门推广的认证蔬菜,分为A级和AA级两种。其中A级绿色蔬菜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蔬菜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从本质上讲,绿色蔬菜是从普通蔬菜向有机蔬菜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产品。
3.有机蔬菜是指以有机方式生产加工的、符合有关标准并通过专门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 蔬菜生产中,应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建立无污染源生产基地,并遵循以下十项技术要点:
1.严禁施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如3911、1605、呋喃丹等。
2.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害虫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如辛硫磷、多菌灵等。
3.蔬菜基地要远离工矿业污染源,避免“三废”污染。
4.选用抗病、抗虫优质丰产良种。
5.深耕、轮作换茬,调整好温、湿度,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
6.推广应用微生物农药。
7.搞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对症适时适量用药。
8.推广不造成污染的物理防治方法,如温汤浸种,高温闷棚,黑籽南瓜嫁接等。
9.搞好配方施肥,控制氮肥用量,推广施用酵素菌、K100等活性菌有机肥等。
10.搞好植物检疫。严防黄瓜黑星病、番茄溃疡病等毁灭性病害传入蔓延
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同时应从菜田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本着经济、安全、有效、简便的原则,优化协调运用农业、生物、化学和物理的配套措施,创造有利于蔬菜丰产,而不利病虫害发生的条件,达到高产、优质、低耗、无害的目的。 选择交通方便的城市近郊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要求基地周围不存在环境污染,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排灌条件良好。
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必须切实防止环境污染,包括防止大气、水质、土壤污染,尤其要防止工业的“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液)的污染,防止城市生活污水、废弃物、污泥垃圾、粉尘和农药、化肥等方面的污染。同时,对酸雨的危害,也需有所预防。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种类 农药种类 农药名称 禁用原因 无机砷杀虫剂 砷酸钙、砷酸铅 高毒 有机砷杀菌剂 甲基胂酸锌、甲基肿酸铁铵(田安)、福美、甲胂、福美胂 高残留 有机锡杀菌剂 薯瘟锡(三苯基醋酸锡)、三苯基氯化锡、毒菌锡、氯化锡 高残留 有机汞杀菌剂 氯化乙基汞(西力生)、醋酸苯汞(赛力散) 剧毒、高毒留 有机杂环类 敌枯双 致畸 氟制剂 氯化钙、氟化钠、氟化酸钠、氟乙酰胺、氟铝酸钠 剧毒、高毒、易药害 有机氯杀虫剂 DDT、六六六、林丹、艾氏剂、狄氏剂、五氯酚钠、氯丹 高残留 有机氯杀螨剂 三氯杀螨醇 我国生产的工业品含有一定数量的滴滴涕(DDT) 卤代烷类熏蒸杀虫剂 二溴乙烷、二溴氯丙烷 致癌、致畸 有机磷杀虫剂 甲拌磷、乙拌磷、久效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甲胺磷、氧化乐果、治螟磷、蝇毒磷、水胺硫磷、磷胺、内吸磷、马拉硫磷 高毒
(高残留)
(潜在三致) 氨基甲酸酯杀虫剂 克百威、涕灭威、灭多威、呋喃丹 高毒 二甲基甲脒类杀虫杀螨剂 杀虫脒 慢性毒性致癌 取代苯类杀虫杀菌剂 五氯硝基苯、稻瘟醇(五氯苯甲醇)、苯菌灵(苯莱特) 国外有致癌报道或二次药害 二苯醚类除草剂 除草醚、草枯醚 慢性毒性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使用除草剂安全使用标准(部分) 农药名称 剂型 常用药量(g/次。667m或ml/次。667m稀释倍数) 施药方法 安全间期(天)或实施说明 丁草胺 60%乳油 85-140ml 土壤处理 叶菜不少于5
萝卜不少于5
茄果类不少于5 精稳杀得 15%乳油 50-100ml 喷雾 作物苗期(杂草3-5叶期)施一次 都尔 72%乳油 100-150ml 喷雾 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草甘磷(农达) 30%可溶性粉剂 200g(果园、菜园) 喷雾 杂草转入旺盛生长期用药 甲草胺(拉索) 48%乳油 150ml 土壤处理 播后芽前施用最多可使用1次 施田补 33%乳油 100-150ml 土壤处理 最多使用1次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使用杀菌剂安全使用标准(部分) 农药名称(WP为可湿性粉剂) 安全间隔期(天) 常用药量
(g/次,667m或ml/次,667m稀释倍数) 施药方法、最多使用次数及实施说明(每季作物) 75%百菌清WP 不少于10
(黄瓜)
不少于7
(番茄) 600倍液
145-270g
(番茄) 喷雾3次结瓜前使用(黄瓜) 45%百菌清烟 不少于3 110-180g 烟熏4次(适用于大棚) 50%多菌灵WP 不少于7 50g
1000-500倍液 喷雾1次 58%甲霜灵锰锌WP 不少于2 75-120g 喷雾2次 64%杀毒矾WP 不少于3 110-130g
1000-600倍液 喷雾3次 25%粉锈宁
WP(三唑酮) 不少于5 35-60g 喷雾2次 50%速克灵
WP(腐霉利) 不少于1 40-50g 喷雾2次 77%可杀得WP(氢氧化铜) 不少于3 134-200g 喷雾3次 72%杜邦克露WP 不少于3 500-800倍液 喷雾2次 80%杜邦新万生WP 不少于5 500-800倍液 喷雾2次 70%甲基托布津WP 不少于5 1000-2000倍液 喷雾1次 50%扑海因WP 不少于10 1000-2000倍液 喷雾1次 50%农利灵WP 不少于4 1000-2000倍液 喷雾2次 5%井冈霉素水剂 不少于14 100-150ml 喷雾2次 农用链霉素(72%可溶性粉剂) 不少于2 15-30g 抗生素类农药 使用标准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使用杀虫剂安全使用标准(部分) 农药名称 安全间隔期(天) 常用药量
(g/次,667m或ml/次667m稀释倍数) 施药方法、最多使用次数及实施说明(每季作物) 80%敌敌畏乳油 不少于7 100-200g(1000-500倍液) 喷雾3次 90%敌百虫晶体 不少于8 100g(1000-500倍液) 喷雾3次 40%乐果乳油 不少于8
不少于2
(黄瓜) 50-100ml(2000-800倍液) 喷雾3次 50%辛硫磷乳油 不少于7(叶菜)
不少于5(甘蓝)
不少于17(韭菜) 50-100ml(2000-500倍液) 喷雾2次
浇根1次
(韭菜) 48%乐斯本 不少于7 50-75ml(1500-800倍液) 喷雾3次 52.25%农地乐 不少于7 2000-1000倍液 喷雾2次 5%抑太保(定虫隆) 不少于7 40-80ml 喷雾2次 1%杀虫素乳油(阿维菌素类制剂)(生物农药) 不少于7 33-50ml 喷雾3次 25%奎硫磷 喷一次不少于9喷二次不少于24 60-100ml (适用于甘蓝和大白菜) 青菜不少于7 800-500保液 喷雾2次 1.优先选择生物农药。生产中常用的生物杀虫杀螨剂有:Bt、阿维菌素、浏阳霉素、华光霉素、茴蔷素、鱼藤酮、苦参碱、藜芦碱等;杀菌剂有: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武夷菌素、农用链霉素等。
2.合理选用化学农药。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高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及其复配制剂。如甲胺磷、呋喃丹、1605.3911.氧化乐果、杀虫脒、杀扑磷、六六六、DDT、甲基异柳磷、涕灭威、灭多威、磷化锌、甲拌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有机汞制剂等。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限定使用的化学类杀虫杀螨剂有:敌百虫、辛硫磷、敌敌畏、乐斯本、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克螨特、双甲咪、尼索朗、辟蚜雾、抑太保、灭幼脲、除虫脲、噻嗪酮等;杀菌剂有:波尔多液、DT、可杀得、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代森锌、乙膦铝、甲霜灵、磷酸三钠等。 1.对症下药。在充分了解农药性能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防治病虫害种类,选用合适的农药类型或剂型和合适的浓度不要人为地加大使用浓度。
2.适期用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严格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做到适时用药。对病害要求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控制其发病中心,防止其蔓延发展,一旦病害大量发生和蔓延就很难防治;对虫害则要求做到“治早、治小、治了”,虫害达到高龄期防治效果就差。不同的农药具有不同的性能,防治适期也不一样。生物农药作用较慢,使用时应比化学农药提前2-3天。
3.科学用药。要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不能长期单一化,防止病原菌或害虫产生抗药性,利于保持药剂的防治效果和使用年限。蔬菜生长前期以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混用或交替使用为主,生长后期以生物农药为主。使用农药应推广低容量的喷雾法,并注意均匀喷施。
4.选择正确喷药点或部位。施药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确定植株不同部位为靶标,进行针对性施药。达到及时控制病虫害发生,减少病原和压低虫口密度的目的,从而减少用药。例如霜霉病的发生是由下边叶开始向上发展的,早期防治霜霉病的重点在下部叶片,可以减轻上部叶片染病。蚜虫、白粉虱等害虫栖息在幼嫩叶子的背面,因此喷药时必须均匀,喷头向上,重点喷叶背面。
5.合理混配药剂。采用混合用药方法,达到一次施药控制多种病虫危害的目的。但农药混配要以保持原有效成分或有增效作用,不增加对人畜有毒性并具有良好的物理融合性为前提。一般各中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中性农药与酸性农药可以混用;酸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碱性农药不能随便与其他农药混用;微生物杀虫剂(如Bt) 不能同杀菌剂及内吸性强的农药混用;混合农药应随配随用。
6.要严格按照期限执行农药安全间隔。菊酯类农药的安全间隔期5-7天,有机磷农药7-14天,杀菌剂中百菌清、代森锌、多菌灵14天以上,其余7-10天。农药混配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点是要解决化学性污染和相应的安全隐患。农业部实施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就是从农药残留、兽药残留、违禁药物等关键因子入手,主要解决农产品的安全问题,让消费者放心食用农产品。
为确保蔬菜食用安全,必须对蔬菜产品残留有害物质的最大量作出限定,即无公害蔬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所限量的有害物质包括有害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及农药残留物等。
在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法定最高允许浓度(Maximum Residue Limit,MRL),以每千克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毫克数表示(毫克/千克),也称允许残留量。中国于1985年采用MRL。MRL是按照农药标签上规定的施药量和方法使用农药后,在食物中残留的最大浓度。在中国,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MRL,由卫生部发布。其制定MRL依据,主要参阅FAO和各国农药公司提供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