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流域地处西北干旱区,气候干燥,缺乏天然降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河流以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流量较小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土壤较为疏松、发育较差,冬春季节又多大风,易遭风沙侵蚀;天然植被覆盖率不高,生态较为脆弱。
弱水流域发展种植业的不良环境影响:1.由于天然降水较少,农业灌溉用水必然要依赖河流引水,而河流本身水量有限,上中游农业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来水减少甚至断流,导致下游生态恶化(历史上20世纪中后期弱水末端的居延海枯竭、湖泊化为沙漠,后来为恢复居延海湖泊生态不得不严格限制上中游地区农业灌溉用水);2.过度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上升,将盐分带到地表,又由于地表水蒸发旺盛,盐分不断在表层土壤聚积,形成干旱半干旱区一种特殊的荒漠化形式——土壤次生盐渍化;3.过度开垦会破坏当地本身就比较脆弱的原生植被,使得土壤更加疏松,冬春季节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导致风沙肆虐、土地荒漠化加剧。
地洼地一般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稻田长期处于水分饱和状态,水冷土温低。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不良,还原物质含量高,水稻生长受阻。因此,低洼地的灌溉必须以增温、增气为前提,采用干干湿湿、浅、湿、干间歇灌溉方法。即除在孕穗期保持较深水层外,有条件的地方在分蘖末期结合晒田,还应进行浅水灌溉或干干湿湿灌溉,以改善其冷凉性。当灌溉水温低时,应设法先提高水温,设立晒水池或回水沟等将冷水晒暖后再灌入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