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节水栽培技术(冬小麦节水品种)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18:39:32
字号:

冬小麦节水栽培技术(冬小麦节水品种)

在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下,推行冬小麦节水栽培技术,不仅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间接的社会效益。本文介绍冬小麦节水栽培技术,让你在缺水的情况下依然能种好小麦。

一、严把播种关

播种是小麦管理的关键,只有打好播种基础,才能为以后的管理争取主动。

1、选择适宜品种

要选择较耐旱和耐寒的品种,另外还要保证此品种遇旱年千粒重下降幅度较小。

2、精耕细作、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小麦可利用深层水分,这就是小麦可节水灌溉的依据,在高肥条件下,冬小麦根深可达2-3米,可吸收1-2米深层土壤储水。

因此,土壤要实行深耕,一般在25公分左右,深耕可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蓄水能力也利于作物根系下扎。另外,整地也要做到深、透、平、净这四个标准。

3、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以肥调水

⑴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含有丰富齐全的营养成分,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而且有机肥本身有高吸水特征,能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从而提高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率。

可亩施农家肥2000-3000千克,饼肥20千克,此法比只施化肥的土壤含水量均高2-3%,产量明显提高。

⑵氮、磷、钾、锌肥配合施用,以肥调水

一般可亩施磷酸二铵20千克,尿素20千克或碳酸氢铵50千克,硫酸钾15-20千克,硫酸锌1.5-2千克。

⑶采取一炮轰的方法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一次底肥,能培育冬前壮苗,增加年前分蘖,能提高成穗率和增加穗粒数,而且全部肥料在耕作时一次投入方便,土壤调水能力强,增产效果好。

4、足墒适时适量早播,培育冬前壮苗

冬小麦在播种前必须浇足底墒水,在底墒水充足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苗齐苗壮。播期在9月23-10月5日为佳,播种量在每亩10千克左右。

节水小麦以主茎成穗为主,分蘖成穗为辅,一般以基本苗20万左右,冬前总茎数每亩80-100万株为佳。

二、加强田间管理

⑴冬前如降水充沛,气温较高,小麦群体过大,要深耕断根或喷一次矮壮素,以控制水分过多消耗,促壮控旺。

⑵春季只浇一次拔节水。

⑶后期喷酒0.2%的磷酸二氢钾,既能防止干热风,又能促进穗大、粒大、粒饱。其它管理同一般冬小麦栽培技术。

冬小麦节水栽培技术在我巿连续试验三年,亩产均在350千克以上,最高产量达425.2千克。

小麦高产种植技术

传统的小麦种植方式是田间土表平作。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是在田间起垄,小麦种植在垄上,垄沟用于灌水施肥。与传统平作相比,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由大水漫灌改为小水沟内渗灌,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采取沟内集中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改善冠层小气候,抑制病害发生,促进小麦茎秆健康生长,抗倒伏能力增强;有利于发挥边行增产优势,有利于全年均衡增产;通过农机与农艺的配套,可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与传统平作技术相比,应用该技术可减少灌溉水用量30%~40%,水分利用效率由传统平作的1.2千克/立方米左右提高到1.8千克/立方米左右,施肥深度相对增加10~15厘米,肥料利用率提高10%~15%,增加穗粒数、千粒重,增产10%左右。

小麦高产种植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麦高产种植技术:

种植适宜的品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小麦品种,可以提高小麦的适应性和生产力。

合理的密度和行距:小麦的种植密度和行距的合理选择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和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施肥技术:根据当地土壤和小麦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增加土壤肥力和提高小麦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

良好的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技术可以使小麦在生长期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农药防治技术:通过合理使用农药防治小麦病虫害,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损失,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病虫害预警技术:通过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手段,如气象预报、病虫害监测等,提前预警病虫害的发生,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对小麦的损失。

农业机械化:采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如播种机、收割机等,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技术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小麦品种等因素进行科学的选择和合理的使用,同时也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避免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970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