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生猪价格一度比2月高点下跌20%以上。11月猪肉价格跌幅扩大,去年同期受基数高的因素影响,CPI自2009年11月以来首次同比下滑。不管是上升还是下降,过去2年里默默无闻的“两位前辈”的关注度急剧上升。无论是谈论韩谭柴油盐、投资理财,猪都成为了不可绕圈的话题。
猪肉是中国肉类消费的第一个权重,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从数据来看,即使猪肉价格达到历史最高值,但很多人对“猪肉自由”感到热炒的201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1年-年猪肉消费量也达到20.3公斤,远远超过牛肉2.9公斤、羊肉1.4公斤。在价格优势的带动下,2019年鸟类人均消费量上升到11.4公斤,但与猪肉消费量仍然存在很大差异。USDA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猪肉消费量为4486.6万吨,占当年全球1.009亿吨猪肉消费量的44.47%。受非洲猪瘟影响较小的2018年,中国猪肉消费占全球比重为49.16%。
中国不仅是猪肉消费大国,也是猪生产大国。到2019年,中国猪年出货量每年为7亿只左右,约占全球产量的50%。近几年来,即使业界呈现规模化趋势,中小型养猪场也大幅减少,2017年《中国畜牧业年鉴》的数据显示,全国养猪场数量为3775万个。商人银行研究院2019年底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养猪业产值超过万亿美元,其中散户养殖约占一半。另一个原因是最近国家储备教育的连续投入。据悉,12月份已经有3个中央储备肉进入市场,其中12月10日投入4万吨,12月19日投入4万吨,12月23日投入4万吨,都会给猪市场带来一些波动。另外,最近几个部门表示,在两个时期内,储备肉类的投入也将扩大,因此,目前对生猪价格和地价都将起到调节作用。
这段时间以来,人们很久没讨论过春节平民能否吃到低价猪肉。从现在来看,国家的监管力度很大。可以说,以增加进口猪肉、增加储备肉类投入的形式扩大猪肉供应的同时,增加牛羊肉、家禽的进口和投入,将保持整体肉类市场供应相对宽松的态势。主流价格的大概率将集中在25 ~ 28元区间,部分地区也可能出现猪肉超过30元1斤的情况。当然,再低也不现实。
互联网的尽头是养猪?互联网的大佬们,为何纷纷进军养猪业
生猪产业和其他行业一样,正从以数量增长为主快速转向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和增添效益,猪肉产量增长幅度进一步下降将成为必然趋势。猪为六畜之首,粮猪安天下。
在我国,悠久的农耕文明和饮食文化使国人形成了对猪肉的特别偏爱,也造就了中国作为世界首席生猪养殖和消费的大国地位。数据显示,我国生猪养殖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7%.
“规模快速增长,价格波动加大,猪周期依然存在,生产效率持续提升,准入门槛不断提高。”纵观“十二五”,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陈瑶生总结出了这几个关键词。
面对我国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期,“生猪产业和其他行业一样,正从以数量增长为主转向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和增添效益,猪肉产量增长幅度进一步下降将成为必然趋势。”陈瑶生告诉记者。
“猪周期”被打乱
中国生猪养殖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7%,中国生猪饲养量和猪肉消费量约占世界总量的二分之一、居世界首席位……这些数字足以引起社会对生猪产业的关注。
国家统计局公开的数据显示,2015年1至3季度,生猪累计出栏量为49754万头,同比下降了4.12%;全国猪肉累计产量为3828万吨,同比下降3.63%.
记者在采访中知道到,生猪价格的波浪式特征给生猪产业带了较大的改变。以近几年为例,2011年猪价一路飞涨,均匀净利润400元/头;而接下来的3年,养猪成本逐年上升,利润持续下滑,2012年和2013年分辞降到75元/头、50元/头;2014年几乎全行业亏损。
在陈瑶生瞧来,猪价的波浪式特征打乱了“一年赚,两年平,三年亏”的猪周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我国生猪产业将集体陷入“微利时代”。
2015年,生猪价格有所好转。数据显示,2015年1至11月,全国生猪均匀价格为15.1元/公斤,同比上升12.3%.
内蒙古赤峰市的孙龙2015年养了200多头猪,他向记者介绍,今年情况好于往年,均匀每头净利润在300元左右。
据相关机构对全国600多个生猪价格定点监测,今年1月9日~15日,全国仔猪、生猪、猪肉均匀价格潞傍走高,原料市场持续之前的平衡颠簸态势。
而不同地区的情况也不一样。在统计的22个省市地区中,仅甘肃、江西、四川地区的价格较上个统计时段有轻微归落,其他地区价格均有程度不同的小幅反弹。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所研究员吴敬学向记者介绍,我国养猪生产表现为不同的区域差异,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黄淮流域、长江中下游和东北等四大区域。“这些地区也是粮食主产区,饲料资源相对丰富,具有区位优势。”
“最后的黄金沃土”
与国外成熟养猪模式相比,我国养猪业在设施化水平、规模化程度、生产效率等方面仍存在较显然的差距,养猪行业的发展空间很大,曾被称为“最后的黄金沃土”,引大批资本竞折腰。
陈瑶生以为,近年各路资本纷纷跨行陷入养猪业,加速了我国规模化养殖的发展,逐渐引导我国生猪养殖迈进工业化时代,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也约摸把养猪业带进利润低谷,甚至导致供大于求的不利局面。
多年来,什么样的规模适合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业内争论不一。
农业部对生猪规模养殖的定义为,养殖场(户)年出栏生猪量在50头以上(含)的养殖模式,2011年根据生猪产业发展需要,将年出栏500头以上(含)的养殖场定义为规模化养殖场;国家发改委对生猪规模养殖定义为,养殖场(户)年存栏量在30头以上(含)的养殖模式。一些大型“公司+农户”企业,也将合作养殖户的标准提高到500头以上。
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规模化养殖场(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出栏占比44%.“在未来很长光阴内,规模经济仍将驱动我国生猪产业的转型发展,有56%的小规模生产者随时约摸退出生猪行业,这个空间需要规模化养殖者来弥补。”陈瑶生说。
也有学者以为,规模养殖主要以使用工业饲料为主,规模比重的增添意味着对粮食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大,也势必会造成“人畜争粮”的矛盾。因此,在推进规模化养殖发展的同时,如何解决饲料粮供养(农业部十三五推动粮改饲准备)、环保等问题尤其关键。
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养猪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备受瞩目(3)。
2013年3月,“黄浦江飘荡死猪”事件一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2014年4月,青海、湖北、江西等地又相继浮现“死猪漂流”事件。一光阴,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问题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
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其法律条文从原来的47条增添到70条,加大对相关排污企业的惩罚力度。新法指出,病死猪需要有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等。
“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将成为养殖企业依法经营的重要因素,养殖企业也必须持续研究适合本地区生态环境发展的模式。”陈瑶生表示。
长期以来,中国生猪产业以中小型散户为主。据知道,虽然我国年出栏猪在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群体已经达到了44%,但年出栏在500头以下的养猪户还占56%.
2015年,受长期低价的困扰,我国生猪价格自5月以来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猪肉价格高出国际市场30%~50%,美国、丹麦、加拿大等猪肉生产大国虎视眈眈,加大了对我国猪肉出口的力度,与这些养猪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猪养殖效率相对较低,饲料等成本高,国内猪价长期大幅高于国际市场,很约摸导致猪肉进口的快速上升(目前我国猪肉进口检疫口岸已达44个),我国生猪产业在未来必将濒临国际竞争力的压力。
随着家庭养殖户的快速退出,中小规模养殖者直接濒临新的冲击。根据农业部统计,2015年有500万户中小规模养殖者退出养猪行业,甚至一些大型规模养殖者因资金链缘故被迫转让。
“资本整合成为2015年生猪产业的热点。”陈瑶生举例说,如深圳金新农饲料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控股湖北天种畜牧股份有限公司、参股河南新大牧业,并与东进农牧共同成立5亿元的生猪产业基金。
“由于环境管理成本的上升和疫病形势的重杂化,生猪养殖业规模门槛越来越高,规模经济的特征越来越显然,中小生猪养殖户退出加快,由此2016年我国生猪产业规模化程度、产业整合会进一步加强,生猪产业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趋势越来越显然。”陈瑶生说。
引领肉类产业发展
在畜牧业中,抗生素使用不规范、滥用等问题的浮现让人们担忧。消费者对猪肉产品产生相信危机,更整个产业濒临严重挑战。
据陈瑶生介绍,欧盟2006年所有禁用饲用抗生素,美国拟于2017年全面禁用抗生素,中国抗生素每年用量20万吨,其中9.7万吨用于畜牧业,每生产1公斤肉的用量是美国的4倍、丹麦的22倍。
2015年9月,农业部公告禁止了四类抗生素不仅在饲养过程不可以用,而且治疗过程也不可以用,“无抗化”成为大势所趋。
就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而言,陈瑶生建议,优化产业布局,合理制定粪污处理补贴机制;潞傍加快实质性推进猪瘟、猪伪狂犬病的全国性根除准备等,同时加快研究无抗猪肉生产工艺,为我国早入迈进无抗时代奠定基础。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能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杨公社建议,建立个性化育种体系,提高育种效率,构建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通过育种效率的提高,保障猪肉质量安全。
“加强不同加工主意下,对猪肉中蛋白质和脂肪变幻的分析监测,宣传猪肉满意人类需要的关键要素。”陈瑶生表示。同时,可通过尽善猪肉产品溯源体系,提升消费者对猪肉消费信心。
2016年的宏观经济濒临多方面的挑战,有经济能手预计2016年GDP增长率会维持在6.3%~6.9%之间,很约摸低于2015年的水平。在宏观经济下行的背景下,猪肉的消费需求会受到进一步的抑制,预计全国猪肉消费总量增长率将低于1%.
在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团队瞧来,肉类生产加工的终极目标是为消费者提供营养、健康、安全、美味的食品。(中国科学报)
你们敢信吗? 互联网的尽头居然是养猪! 这可真 不是开玩笑 的,现在养猪差不多已经成了国内互联网大佬们的 必修课 。
像 网易 ,2009年就推出了 养猪计划 , “猪厂” 的绰号就是这么来的,而这几年, 百度、阿里、拼多多、京东、华为 等也都纷纷加入了养猪大军。
这并不是说是 为了蹭热度 ,别人对这件事可是 相当认真的 ,比如 网易,专门请来了清华的专业团队来做这个 ,养猪场里 不仅有空调、马桶,可能还有24小时连续的音乐。
而 京东 ,则是跑去 和农科院合作 ,研发出了 一套智能养猪技术 ,连 猪脸识别 都研发了出来。
还有 阿里 ,也是火力全开,早早地就把 阿里云人工智能 用在了养猪上。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 养猪市场可不比互联网差到哪去 。
作为 全球猪肉消费第一大国 ,我们 平均每年消耗掉的猪 ,差不多 有6~7亿头 ,几乎占到了 世界猪肉总消费的一半。
每年的 生猪饲养产值就达到了2万亿元 ,再算上各种 加工猪肉副食品 ,这数据还要 再翻上几倍。
关于 互联网养猪 ,其实格局还可以 再打开一点 。这些年我们在 科技 和经济上的发展速度 那是有目共睹,但 在农业上吃到的红利其实并不多 。
养殖、种植基本上都还是作坊式的小农生产 ,对比那些 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国家 ,比如 美国,农药有飞机撒 , 春种秋收也是机械化。
同样的产出状态下 ,美国的 人力成本连一成都不到 ,而 我们占了三成还多 。
综合 种种因素 ,国内的 农民朋友在这方面的收入,其实并不算太理想 ,因此许多人都 放弃了农业 ,选择 到外面去谋生 ,没了人的农村想发展起来也 更加困难。
而 互联网巨头们 ,携带各种新技术进军养猪业,其实就相当于对过去的农业模式, 进行升级改造 ,把先进的 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传统养殖业 , 优化整个生产流程 。
理想结果就是 人力成本少了,生产效率高了 ,农民朋友 赚得多了 ,也就 更愿意留在农村 一起发展了。
如果互联网巨头们的 高 科技 养猪能成功 ,那以后像什么 高 科技 种稻、高 科技 收粮 ,也是 指日可待 ,我们离 全民城乡共同富裕的美好未来也会更近。
更多 财经 资讯,可点击下方文章查看
这样薅羊毛,每年可攒不少 旅游 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