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氢吡啶有速肥效果吗,能长期添加吗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17:50:25
字号:

二氢吡啶有速肥效果吗,能长期添加吗

回答二氢吡啶有速肥效果。二氢吡啶可以提高饲料的转化利用率,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育肥猪的日增重可以提高5%左右,育肥牛、羊的日增重可以提高15%左右,肉鸡的日增重可以提高8%左右。二氢吡啶无毒,可以长期添加。

一、二氢吡啶有速肥效果吗

1、二氢吡啶是否有速肥效果

二氢吡啶是一种兽药类促生长添加剂,它具有速肥效果,但一般将其制成二氢吡啶预混剂后再使用。

2、二氢吡啶的作用

(1)二氢吡啶可以提高饲料的转化利用率,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像育肥猪,日增重可以提高5%左右,育肥牛羊日增重可以提高15%左右,肉鸡日增重可以提高8%左右。除此之外,还可以提高屠宰率和瘦肉率,改善肉的品质。

(2)二氢吡啶可以提高雄性禽畜的精子活力和射精量,降低精子的畸形率,从而提高动物的受胎率;还可以提高鸡的产蛋率,改善鸡蛋的品质。

(3)二氢吡啶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率(提升8%左右),降低奶牛感染乳房炎的概率。

(4)二氢吡啶可以增加T淋巴细胞的数量以及活性,从而增强禽畜类的免疫力。

二、二氢吡啶能长期添加吗

1、经过研究发现,二氢吡啶是无毒的,所以可以长期添加。

2、添加量:鸡、鸭,一般在饲料中添加饲料总量的0.015%左右;牛,在饲料中添加总量的0.01-0.015%或者是每kg体重喂食4-6mg;羊,在饲料中添加总量的0.01%;猪,在饲料中添加总量的0.02%;长白兔,在饲料中添加总量的0.025%;水貂,在饲料中添加总量的0.1%。

3、添加方法:将二氢吡啶与少量的饲料搅拌均匀后,然后再与其它的所有饲料搅拌均匀,现拌现喂。

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IA)以抗体作为生物化学检测器对化合物、酶或蛋白质等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免疫技术是 90 年代优先研究开发和利用的农药残留分离技术,这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性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它在测定的高度灵敏度和抗性物质的痕量检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通过对抗原或抗体进行标记(酶、荧光物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等),利用标记物的生物或物理或化学放大作用,与现代测试技术相结合,对样品中特定的农药残留物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如酶联免疫法,该技术在国外已经商品化。它快速简便,仅需要很少的仪器设备和专业培训,主要用于初筛、测定致癌物和一些剧毒农药,对污染事故的污染物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酶抑制法

酶抑制法是一种可对部分农药进行快速残留检测的技术,其适用于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它利用这类农药可特异性地抑制昆虫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仲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破坏其神经的正常传导,从而使昆虫中毒致死。将乙酰胆碱酯酶与样品反应,根据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到抑制的情况,可判断出样品中是否含有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河南冠宇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新一代智能型农药残留检测仪;GY-NC10农药残留检测仪是根据农业标准方法(NY/T 448-2001)和国标(GB/T5009.199-2003)中的酶抑制率法,严格遵循《GB/T5009.199-2003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标准》中的规定对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可广泛应用于各级政府蔬菜检测中心、农贸市场、超市、环保机构、蔬菜种植基地、饭店、车载及实验室等食品安全检测与监控场所等单位对果蔬中农药残留的检测。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是利用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抗原、抗体、细胞、组织等)作为传感器的识别元件,与样品中的待测物质发生特异性反应(如发光、发热、颜色变化、形成复合物等),利用转换器检测到这些变化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检测装置的分析处理,即可对待测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兽药残留检测方法

ELISA酶联免疫技术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写ELISA)

指将可溶性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到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上,进行免疫反应的定性和定量方法。

具有灵敏、特异、简单、快速、稳定及易于自动化操作等特点。

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是:

①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

②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

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刊物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频率很高,故可极大地地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免疫胶体金技术

Immune colloidal gold technique

指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

具有操作便捷、安全,检测快速、准确,成本低等优点。

免疫层析法 (Immunochromatography)是一种基于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快速诊断技术,实质上是蛋白质等高分子被吸附到纳米金颗粒表面的包被过程。

吸附机理可能是纳米金颗粒表面负电荷,与蛋白质的正电荷基团因静电吸附而形成牢固结合,而且吸附后不会使生物分子变性,由于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在金标蛋白结合处,在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配体处大量聚集时,肉眼可见红色或粉红色斑点,因而用于定性或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检测方法中。

由于球形的纳米金粒子对蛋白质有很强的吸附功能,可以与葡萄球菌A 蛋白、免疫球蛋白、毒素、糖蛋白、酶、抗生素、激素、牛血清白蛋白等非共价结合,因而在基础研究和实验中成为非常有用的工具。

免疫层析是以NC膜为载体,利用微孔膜的毛细管作用,使滴加在膜条一端的液体慢慢向另一端渗移,如同层析一般。金磁微粒复合物干片粘连在近NC膜条下端(C),膜条测试区(T)包有特异抗体,当试纸条下端进入液体标本样中,下端吸水材料吸取液体向上端移动,流经C处时,使干片上的金磁微粒复合物复溶,并带动其向膜条渗移,若标本有特异性抗原时,可与金磁微粒复合物的抗体结合,形成的金标抗原—抗体复合物流至测试区,被固相抗体所捕获,形成抗体—抗原—金标抗体复合物,在膜上T处出现红色控制线。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965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