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草鱼如何驱虫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17:03:19
字号:

寄生虫病是水产养殖动物的常见病害之一。草鱼养殖中常见的寄生虫有锚头骚、车轮虫、绦虫等,被寄生虫寄生之后,常常引起自身食欲下降、呼吸困难、出血,继而引发细菌性感染等,甚至导致死亡。在养殖过程中,应秉承“预防为主,防大于治”的思路,定期杀虫或驱虫,使用杀虫剂还是驱虫剂,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

养草鱼如何驱虫

草鱼锚头骚

1.预防阶段:寄生虫少的情况,定期用生石灰、硫酸铜、高锰酸钾等对池塘消毒,同时定期内服加泼洒天然植物类驱虫剂,能够有效防控常见寄生虫的增殖,尤其是寄生虫流行发病季节,可以适当提高频率。

2.治疗阶段:如果已经有寄生虫大规模爆发,调水的同时,配合温和的杀虫剂控制病情,待寄生虫数量下降、控制伤亡后。改用植物精油类驱虫剂,防止寄生虫反复即可。

综合思路为,能驱虫解决的就不要用杀虫剂,因为杀虫剂在杀灭寄生虫的同时,同样会损害鱼的肝肠,从而影响鱼体摄食和生长。污染水质,影响溶氧。会出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情况。即便治好,产生的耐药性以及毒副残留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夏季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的六大注意事项夏季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的六大注意事项解说

(1)泼洒法全池泼洒法是防治虾病的最常用方法。它是将整个池塘的水体作为施药对象,在正确计算水量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施药浓度来计算用药量,然后把称量好的药品用水稀释,均匀泼洒到整个池塘的水体,以达到防治虾病的目的。

(2)悬挂法也称挂篓(袋)法。即将药物装在有微孔的容器或布袋中,悬挂于食物周围或虾经常出没的地方,利用虾到食场摄食或生存活动的习性达到给药的目的。目前,常用的悬挂药物有含氯消毒剂等,药物的使用量根据具体的药物而定。

(3)浸浴法水产养殖的一种重要给药方法。按照浸浴水体的大小,可分为遍洒法和浸浴法;根据药物浸浴的浓度和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瞬间浸浴法、短时间浸浴法、长时间浸浴法和流水浸浴法。

(4)内服法也称口服法,是精养虾池常用的用药方法。使用时将药物的使用量,按饲料的一定比例加入粉料中混合制成药饵投喂。用药量的计算:口服药量(克)=虾池载虾量(千克)×虾的服药量(克/千克体重);药饵配制浓度(%)=用药量/(载虾量×日投饵率)×100%。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物种资源检验鉴定》

夏季气候炎热,水温较高,是水产动物生长的主要季节,但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较多,水环境较为复杂,水产动物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为确保各地水产养殖生产稳定和水产品市场供应有序,现研究提出夏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供各地参考使用。

1.水质调控:

夏季持续高温,水体昼夜温差大,水产动物代谢旺盛,底层水易缺氧,底质环境恶化严重,水质变化快。要及时进行水质调控,确保养殖环境稳定。适量加注新水,一般7-10天加水一次,水位保持在1.5-2米,加注新水时,尽量避免将底质冲起。加强对池塘水环境的pH、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的检测,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换水、增氧等应对措施。

注意监控养殖池水溶氧,勤开增氧机,谨防养殖鱼缺氧、浮头,增氧机的使用应当遵循“三开两不开”的原则(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阴雨连绵半夜开;傍晚不开、阴天中午不开)。高温期间经常改善池塘底部环境,可以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同时会加快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分解,促进养殖水体中有机物的循环,保持水体状况良好。

2.饲养管理:

选用恰当适合的饲料、采取科学合理的投喂,是夏季健康养殖的重要环节。夏季昼长夜短,可采用“少量多次”的投喂方式,按照“四定”原则(定质、定量、定点、定时)投喂全价配合饲料。饲料要保持新鲜、无杂质、不变质。投喂次数和投喂饲料量要根据天气、气温、养殖水体水质、养殖鱼体规格等不同因素,做出合适判断并及时调整。晴天可多投喂饲料,阴天尽量少投喂饲料,雷雨天气时不投喂饲料;上午、中午可多投饲料,傍晚尽量少投喂饲料,晚上一般不投喂饲料。

夏季投喂饲料量以达到养殖鱼类7-8成饱为宜,每次投喂掌握在1-2小时吃完为宜。夏季持续高温,会出现表层水温度较高但下层水温较低的情况,易导致水产养殖动物出现应激反应。可以通过设置遮阳设施、逐渐加深池塘水位、使用低温水降温等措施减少水体温差,保持水体温度相对稳定,避免水产养殖动物因高温出现应激反应。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960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