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耳根是勾践发现的。
相传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炼意励志之时,曾带领众人择蕺菜(鱼腥草)而食之,以充饥废荒;魏晋时起,蕺菜便正式作为药用,以“鱼腥草”之名收入医药典籍。也就是今天大家说的折耳根。
基本介绍
折耳根有助于治疗肺热咳嗽,痰黄而稠等症。所以对肺部具有很强防护功效,折耳根其本身的典故就是一种草药!在李时珍《本草纲目》早有记载“其性味辛、微寒,归肺经”。同时具有着清热解毒、抗菌抗病毒等良好功效,能够增强身体免疫能力的效果。
鱼腥草,也就是折耳根,它的味道比较特殊,既能药补也能食用,在我国云南、四川、贵州等西南地区比较常见。它和香菜一样,属于那种,爱吃的人视为珍宝,不爱吃的人直接受不了,也算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了。
折耳根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四川广汉市高坪镇引入田间规模种植,现已带动周边乡镇近万亩种植面积,形成我国最大折耳根种植基地。
鱼腥草是哪里的特产 鱼腥草是不是折耳根
鱼腥草是折耳根。
折耳根又叫鱼腥草,猪鼻孔,它的叶子和根部都是可以吃的,它的味道奇特,因为吃上去有一股鱼腥的味道所以叫鱼腥草,在西南地区吃的比较多,在其他地区很少看见有人吃,喜欢它的人会对它非常痴迷,但是不喜欢它的人就非常难以接受。
凉拌鱼腥草、鱼腥草蒸鸡、鱼腥草炒鸡蛋、鱼腥草炒肉丝、鱼腥草烧猪肺、鱼腥草粥、腊味小炒鱼腥草、鱼腥草猪肺汤、鱼腥草炒腊肉,总而言之,鱼腥草是南方地区的常用佐料,其叶亦可食用。在印度,东南亚尤其是泰国地区,鱼腥草的嫩叶子是一种常见的凉拌菜佐料。
鱼腥草相关介绍
鱼腥草,名见《名医别录》。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名见《名医别录》。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四川广汉市高坪镇引入田间规模种植,现已带动周边乡镇近万亩种植面积,形成我国最大折耳根种植基地。
鱼腥草,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表面棕**,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长3~5cm,宽3~4.5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鱼腥草(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
鱼腥草既是一种草药,同时也是可以食用的菜品。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吃过鱼腥草呢?对于鱼腥草是哪里的特产,大家清不清楚呢?
鱼腥草是哪里的特产
鱼腥草是四川广汉市等地方的特产。鱼腥草主要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各省份,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四川广汉市高坪镇将其引入田间后进行规模化种植,现已发展到周边乡镇,具有近万亩的种植面积,形成了我国最大的折耳根种植基地。
鱼腥草是不是折耳根
是。两者指的是同一种植物,只是不同地方叫法不同。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鱼腥草的性状特征
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表面棕**,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长3~5cm,宽3~4.5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
鱼腥草的保健膳食有哪些
凉拌鱼腥草、鱼腥草蒸鸡、鱼腥草炒鸡蛋、鱼腥草炒肉丝、鱼腥草烧猪肺、鱼腥草粥、腊味小炒鱼腥草、鱼腥草猪肺汤、鱼腥草炒腊肉,总而言之,鱼腥草是南方地区的常用佐料,其叶亦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