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5g智慧农业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16:48:26
字号:

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5g智慧农业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发展智慧农业,将先进技术及理念运用到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二是有利于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智能系统+智慧平台,实现大棚一键管理

智慧温室大棚全部安装现代农业科技智能大棚系统,采用5G物联网自动控制中枢,配套土壤+气象监测、农产品溯源、水肥一体化智慧灌溉、自动放风等子系统。

通过传感器自动采集棚内湿度、温度、虫情孢子等各种数据,设定报警阈值。数据采集后,智能系统自动与提前设置的环境阈值进行比对,当实际值超出环境阈值时,采取相应措施,如自动进行灌溉、通风、开关天窗等操作。

新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中国四川省通济堰、江苏省兴化垛田、浙江省松阳松古灌区、江西省崇义上堡梯田4个工程申报成功。

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3届执行理事会上,2022年(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中国四川省通济堰、江苏省兴化垛田、浙江省松阳松古灌区、江西省崇义上堡梯田4个工程全部申报成功。

其中“四川省通济堰”“浙江省松阳松古灌区”2处的成功申报,由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刘学应教授团队作为技术支撑。该团队还参与了“江苏省兴化垛田”的策划与关键申报环节指导。

至此,已有5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成功申报由刘学应教授团队提供技术支撑。这5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金华婺城白沙溪三十六堰、江苏省里运河—高邮灌区、西藏自治区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四川省通济堰和浙江省松阳松古灌区。

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是国内外唯一、里下河腹地独有的、分布在兴化湖荡区的高地旱田灌排工程体系。唐代以来,兴化先民为应对水患灾害,筑捍海堤,筑圩堤,兴建排灌设施,并架木浮田、垒土成垛,形成高出水面1米以上的田块——即明代中后期创建与初步发展的垛田,发展成拥有配套的圩堤、灌排渠道、水闸等复合灌排工程体系和独特的灌溉方式的灌溉工程系统,沿用至今。

数百年来,松古灌区先民以榜文、碑刻、文选等形式,翔实记录了“七三法”立项选址、“借地建圳”,采用“人字形”坝体结构等建设机制,以及“汴石分水”“定期轮灌”“圳田制”“堰董制、圳董制”“水权管理”等创造性的灌区管理机制,真实反映了当地官民的治水精神和治水智慧。

松古灌区是特色鲜明的灌溉工程遗产“活态博物馆”,是中小流域古代灌溉工程典范。自汉代开始,先民因地治水,在松阴溪流域依势筑堰建渠,分片“开圳引水”,逐步建成以松阴溪主支流为水源,堰堤密布、圳渠交错的灌溉网络。灌区工程体系在明清时期臻于完善,至明末清初,境内有古堰120处,古塘、古井百余处,至今仍滋润着松阴溪两岸16.6万亩良田。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958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