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鄂西北的山区天冬生长最好,而且那里也有人种植,产量还可以。
2、天门冬原产于南非。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喜阳,也较耐阴,不耐旱。适生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生长适温为15—25℃,越冬温度为5℃。天门冬可用播种和分株繁殖。播种最好采后即播,否则影响发芽率。一般12月种子成熟,采后洗净、晾干,春季2—3月插入疏松土壤。在温度20—30℃时,3—4周即可发芽。分株一般于春季结合换盆时用利刀将生长茂密株丛分割开,按3—5芽一丛分出新植株(避免伤根太多),分别栽植上盆,放予阴蔽处养护l一2周,待恢复生长后按正常管理。
种植技术:育苗地选择有荫蔽、日照较少的地段,经深翻、耙细、整平后起成1.3m的高畦。移栽地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
在前作物收获后进行深翻,并开好四周排水沟,栽种时再耙细整平,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开穴,穴深、宽各约20厘米,每穴放入士杂肥1千克,待栽种。
栽培管理:
中耕除草每年进行2~3次。第1次在3~4月,第2次在6~7月,第3次在9~10月。中耕锄草松土时宜浅不宜深,一般入土5~7厘米即可,切勿损伤块根。
每次中耕除草时结合进行施肥。第1、第2次宜施用人畜粪水1200~1500千克。亦可适当施硫酸铵或尿素,用量3~5千克。第3次中耕除草后宜施土杂肥2000千克,过磷酸钾40~50千克,以作冬肥,促使翌年植株生长健壮。
天冬的生理特性:攀援植物。根在中部或近末端成纺锤状膨大,膨大部分长3-5厘米,粗1-2厘米。茎平滑,常弯曲或扭曲,长可达1-2米,分枝具棱或狭翅。叶状枝通常每3枚成簇,扁平或由于中脉龙骨状而略呈锐三棱形,稍镰刀状,长0.5-8厘米,宽约1-2毫米;
茎上的鳞片状叶基部延伸为长2.5-3.5毫米的硬刺,在分枝上的刺较短或不明显。花通常每2朵腋生,淡绿色;花梗长2-6毫米,关节一般位于中部,有时位置有变化;
雄花:花被长2.5-3毫米;花丝不贴生于花被片上;雌花大小和雄花相似。浆果直径6-7毫米,熟时红色,有1颗种子。花期5-6月,果期8-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