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均耕地少,在世界人均耕地1/5的耕地上,养活世界1/4的人口,粮食生产是我国农业的永恒主题,稳定粮食生产是社会稳定、国家富强的保证,2004年我国政府已规定今后一律不准在基本农田栽种果树,上山下滩是我国发展果树的方向,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大部分果园立地条件差、缺少水源,故旱地果园水分综合利用是生产上需要解决的课题。我们综合现有技术成果和生产经验提出利用自然降水,实现雨养枣园,获得果品优质丰产的技术要点,供读者参考,并在生产中不断地完善。
(1)增加土壤库容,提高土壤蓄水能力,稳定供应果树生长需水,是实现冬枣丰产的关键 土壤蓄水能力大小与土壤中团粒结构有关,一个团粒结构就是一个小水库,土壤中的团粒结构是土壤有机质形成的,土壤有机质越多,形成的团粒结构越多,土壤的保水能力就越强,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因此,每年通过深翻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水容量。据北京林业大学王斌瑞试验,每一株树穴中施入厩肥10千克,可以使土壤团聚体含量提高9%~29%,春季的土壤含水量提高15.6%~28.9%。
(2)深翻扩穴,充分利用土壤深层水 俗话说“根深叶茂”,树根扎的越深,抗旱抗寒能力越强,吸收营养的面积越广,有利于树木的生长。据报道,每667米2的2米厚土层蓄水可达450米3,有效水可达300米3,可见结合每年施基肥进行深翻扩穴(穴深1米左右),不仅可为根系创造一个疏松肥沃的土壤环境,而且可以引根向下,使树根向纵深发展,充分利用深层土壤的水肥资源。
(3)增施土壤保水剂,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分子化合物的抗旱保水剂相继问世,目前用于生产的保水剂一般蓄存水的重量是本身自重的300~1000倍,结合深翻扩穴施有机肥的同时,每株成龄树施100克的保水剂,就可增加土壤蓄水30千克左右。
(4)扩大集水面积,增加蓄水量 旱地果园需水主要靠自然降水,植株栽植密度要稀,以增加集水面积。以株行距3米×5米为例,每株树的集水面积可达15米2,树冠的投影面积8~10米2,这样就可以做到积小雨为中雨,满足冬枣生长的需要。为此要扩大树盘,地面向树干倾斜,扩大集水面积,防止水土流失。
(5)精细修剪,减少水分消耗 对冬枣树地上部分要做好冬、夏季修剪,疏除无效枝叶,适量地坐果,减少营养和水分的无效消耗,使有限的营养水分发挥最大的生产作用。
(6)抑制叶片表面蒸发,减少水分消耗 春季冬枣萌芽后到雨季前可喷2次高酯膜,既能保护叶片,减轻病虫危害,又能抑制叶片表面水分蒸发,减少土壤水分消耗。笔者试验,喷150倍液羧甲基纤维素与不喷对照,可减少水分蒸发16%以上。
(7)雨季深翻,增加土壤蓄水 无灌溉条件的旱地果园春季翻耕应推迟到雨季进行,以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充分拦蓄雨季降水。
(8)春季顶凌追肥,覆膜保水 春季土壤解冻前,地表层集聚了冬季土壤上升水气,其含水量相当于一次灌水,要抓住此时土壤含水量高的有利时机,进行顶凌追肥。在土壤表层已解冻10厘米左右时,可将萌芽前和开花前两次追肥合并一次挖沟施到土壤里,然后覆土再覆地膜,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地温有利根系活动,进入雨季揭去地膜,深翻蓄水。
(9)基肥提前雨季施,保证基肥如期使用 无蓄水条件,秋施基肥又不能灌水的冬枣园,可将施基肥时间提前到8月下旬雨季结束前进行,利用后期降雨,使土壤与根系接触,发挥肥效。施基肥时应注意不能过多伤根,以免引起落果。
(10)果园覆草 旱地果园覆草是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减少土壤水土流失和地面水分蒸发的有效措施。可以用麦秸、铡碎的秸秆、当地的杂草等,覆草厚度在15~20厘米,为防止失火可雨季进行,上面压土,待草腐烂后翻入土内,再覆新草。覆草有引树根上浮的弊病,可通过每年深翻施肥,引根向下,并注意草内病虫的防治,消灭在草内越冬的害虫和病菌。
(11)果园种植绿肥作物 旱地果园种植绿肥作物并就地翻压,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蓄水,提高抗旱能力的良策。可实行春季覆盖地膜,雨季来临前播种绿肥,可解决绿肥作物与果树争水的矛盾。一年生绿肥作物可选择绿豆或田菁,于雨季来临前播种,待下雨后即可出苗,较雨后播种出苗早,鲜体产量高。为提高草产量,在绿肥作物的生育期内,结合降雨追施氮肥和磷、钾肥,在绿豆或田菁开花时就地翻压。还要注意防止苗期禾本科杂草滋生而影响绿肥作物生长。
(12)采用贮水穴 采用前面介绍的贮水穴技术,能有效地提高土壤蓄水,为果树根系生长提供条件。
(13)创造条件拦蓄降雨 为拦蓄自然降水,截留地面径流和果园排水,山区果园可在山顶建筑蓄水池或窖,山下筑坝建蓄水塘;平原果园可充分利用果园周围的废弃窑地、低洼坑地,修建蓄水坑塘,拦蓄降水,创造条件变旱地果园为水浇果园,哪怕春季能为果树浇上一水,对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也大有益处。为防止蓄水渗漏,有条件的果园可用石块水泥建造,无条件可在坑底及周围铺塑料膜,上面再覆土,可有效防止水分渗漏。
总之,通过上述技术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降水,基本满足果树整个生育期对水分的需要。旱地果园水分的综合利用技术适宜年降水量400~500毫米的地区应用,无降水条件的地方此技术无效。年降水量低于300毫米且无浇水条件的地方不宜建园,故建园选址时应注意。
冬枣大棚怎么搭建技术,冬枣是什么季节的水果
冬枣1-4年生属于幼树,到结果需要3-4年。
冬枣生长阶段
11月至翌年3月(休眠期)3年生树株施尿素或二铵150-250g,结果树株施尿累500-1000g,有小叶病或黄叶病的枣园,株施硫酸锌或硫酸亚铁500-1000g,采取环状多点穴施。
4月份(萌芽期)1-4年生幼树一般不疏枝;5年生以上,处理过密枝、徒长枝;7-8年生结果枝组及时更新,对未拉枝的树拉枝开角。
5月上、中旬(抽枝展叶期)干旱年份枣园浇1遍花前水,株施磷酸二铵幼树150-300g,结果树500-1000g。
9月份(果实着色期)1-3年生树株施有机肥10-30kg、钙肥0.25kg、尿素0.15-0.25kg,采用扩穴环状施肥。4-8年生树株施有机肥50-75kg、钙肥0.5-1kg、尿素0.2-0.5kg。缺铁、缺锌的树可增施铁、锌肥。
10月份(果实成熟期)自10月上、中旬开始,分批采收冬枣,采收最好在清晨露水干后进行。
经北京营养源研究所分析化验,沾化冬枣含人体所需的19种氨基酸和A、B、C、P等多种维生素,含可溶性固形物34%—38%,维生素C352毫克/100克。与其它果品相比,是苹果的70倍,梨的140倍,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被誉为“百果王”、“活维生素丸”。
扩展资料
冬枣树的种植季节
从秋季落叶至翌年春季芽萌动之前时间,只要土壤不封冻均可栽植。以春季芽萌时栽植成活率高,原因是冬枣苗含水量低,春季芽萌动时栽植,苗子水分损失少,管护时间知,生根快,成活率提高。
但是芽萌动时栽植时间短,大面积发展很难做到。春季冬枣树液开始活动时栽植,只要栽后做好覆地膜、涂白等保护工作,成活率仍可以保证。
在无灌溉条件的地方,冬枣某植应在秋季冬枣落叶后进行,越早越好。秋季土壤墒情好,地温要高于气温,苗子定植后,只要地温高于7度以上,根系就能活动,有利于根系愈合和生根。
冬枣是一种营养十分丰富的水果,据测定,冬枣含糖、蛋白质、有机酸、果胶、维生素A、维生素E、铁和钾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每100克含维生素C303.8毫克。
医学研究证明,冬枣中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软化血管,是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理想药物,常食冬枣可以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
研究还发现,冬枣还含有一种叫环磷酸腺苷的生物活性物质,这种物质对人体内的癌细胞具有较强的破坏和抑制作用,我国自古就有“一日三枣,红颜不老”的说法。
百度百科-冬枣
百度百科-沾化冬枣
1、地点选择:搭建冬枣大棚要选择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排灌条件良好的地块,保证园相整齐、行间较宽。2、大棚走向:冬枣大棚走向要考虑种植的便利性、抗风性、透光率,顺行建造有利于后期管理。3、棚体结构:边柱不低于冬枣树体高度,控制在2-2.5m,中柱高于边柱11.5m,树梢距棚顶保持在1m以上。
一、冬枣大棚怎么搭建技术
1、地点选择
(1)搭建冬枣大棚一定要选择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排灌条件良好的地块,这样能保证园相整齐。
(2)一定不能将大棚建设在低洼易积水、高岗风口的地方,这样能避免冬枣生长不良。
2、大棚走向
(1)冬枣大棚的走向一定要考虑种植的便利性、抗风性、透光率,顺行建造会更加有利于后期进行管理。
(2)一定要注意大棚的抗风系数和采光面积,否则会降低冬枣的品质和产量。
3、棚体结构
(1)边柱一定不能低于冬枣树体高度,可以控制在2-2.5m,中柱高于边柱11.5m,树梢距棚顶保持1m以上。
(2)这样能防止膜下温度过高造成枣果日灼病,一定要保证整个形状为长方形。
4、覆盖薄膜
(1)春棚冬盖是防低温冻害的有效途径,一般在最近1周内无雨雪或寒流天气即可盖膜。
(2)棚膜要选择透光率高、经久耐用的无滴膜,可以采用三幅或四幅,在棚顶一定要设置0.8-1m的通风天窗。
二、冬枣是什么季节的水果
1、冬枣是冬季的水果。冬枣一般在阳历10月-11月份就会自然成熟,它吃起来比较脆,虽然大多数冬枣不是完全的红色,但是吃起来口感也很好。一般早熟的冬枣8-9月份就可以吃到,但这时的冬枣大部分是通过大棚技术种植产生,口感以及甜度都很一般。
2、一般在夏季上市的冬枣属于早熟品种,这种冬枣的个头小,果皮也比较厚,吃起来口感很差,甚至有一些噎人。如果是应季上市的冬枣,个头会比较大,皮也很薄,吃起来十分好吃。
3、挑选冬枣有一定技巧,一般正常熟透的冬枣表皮没有明显的青红边界,而糖精冬枣的表皮青红边界特别分明,正常冬枣的表皮比较坚硬光滑,不粘不软。买回家的冬枣如果不能马上吃完,可以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存放几天,尽量在1个星期内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