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水浒传里的好汉都吃牛肉?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16:30:32
字号:

翻开一部水浒传,除了好汉们的肆意纵横,“杀人红尘中,脱身白刃里”之外,也为我们描述了一个鲜活的社会百态,在这人间百态中最常见的就是好汉们大碗喝酒的时候总是不忘的一句:上二斤熟牛肉!为什么好好都吃牛肉呢?

为什么水浒传里的好汉都吃牛肉?

可以说牛肉是好汉的必备单品。甭管到哪打尖住店,二斤牛肉一桶酒可说是居家常备出门必点。

牛肉这东西,林冲在山神庙吃,武松在景阳岗吃,阮氏三兄弟在石碣村吃。

水浒传第十四回,智多星吴用游说三阮去抢运钞车,四人在酒店谋划,阮小七问店家有什么下酒。店家接口答道:“新宰得一头黄牛,花糕也似好肥肉。”阮小二立马接口道,“大块切十斤”两大盘牛肉端上来,吴用只吃了几块就饱了,阮家三兄弟狼餐虎食,把两盘都吃得干干净净。三阮打渔为生,跟吴用喝酒却偏偏不吃鱼。等牛肉吃光了,阮小七才去船上拿鱼。

花糕肥牛、大块十斤、狼餐虎食这样吃牛肉才显出来梁山好汉们的粗豪直爽,不通文墨来。

梁山好汉吃牛肉不吃猪羊,有说法是水浒作者生活的明朝因皇帝姓朱,严禁吃猪肉。

其实这是无稽之谈。明朝根本不禁猪肉,只有荒唐皇帝朱厚照因为自己属猪,颁过一道圣旨禁止养猪杀猪,但这道旨意导致官民齐反对,三个月不到就作废了。

在宋朝,羊肉是上流社会食品。史书上就有宋仁宗半夜失眠想吃烧羊肉的事。对于志在反贪官、杀富人的梁山好汉来说,吃羊肉就是件政治不正确的事。整部水浒只有两次认真写吃羊肉,一次是朝廷的兵马指挥使呼延灼吃,一次就在宋江那里吃。所以宋江才力主招安的嘛。

而猪肉在宋朝地位就比较低贱。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宫廷御厨一年使用猪肉4131斤、羊肉43万多斤,猪肉连羊肉的零头都不够;苏东坡的《猪肉颂》说,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就连卖猪肉的郑屠镇关西,也只配给好汉当沙袋的。再说了宋朝人不太知道怎么烹饪猪肉,猪肉也不适合像牛羊肉那样煮熟了切块来卖。苏东坡自己发明的方法是小火慢炖,但你要这些性急的好汉们,进酒店等上两个小时吃一碗小火慢炖的东坡肉,恐怕肉还没炖好,店就被心焦气躁的好汉给砸了。

至于牛肉,在宋朝则是违禁品。宋刑统明确规定,屠耕牛及盗杀牛可判死刑。当然这条法律执行不严格,大多数地方官府对吃牛肉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除了京城这种地方要做做样子,皇帝和京官都带头不吃牛肉。像水浒传里鲁智深到了京城大相国寺做和尚,四邻的泼皮请他吃饭,便只能牵一头猪,而鲁智深回请也只是杀翻一口猪、一腔羊。而没有杀牛。京师重地,吃牛还是要顾忌的。出了京城,山高皇帝远,大家就可以畅开来吃牛肉了。)

但毕竟,牛肉,还有民间酒店的私酿酒,都是官方明令禁止的。

让好汉们大块吃牛肉、大碗喝私酒,恰恰代表了造反精神,是英雄气概的表现。

就像今天在办公室里煮个穿山甲一样。连牛肉穿山甲都不敢吃,你还造什么反啊?

阳谷镇的大事记

问题一:黑龙江人对于饮食有怎么样的文化和习惯. 国人讲究吃,饮食文化在世界是一流的,但似乎应把黑龙江排除在外。黑龙江地处东北地区北部,在有些人眼里属文化落后的北大荒,何谈饮食文化?但在一本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书中曾提到,黑龙江的龙菜成为中国第九大菜系。

自从一位当年在北大荒当过知青的北京人在京城开了第一家关东风味的餐馆,没出几年,东北餐馆的数量已远远超过了川菜馆。大部分餐馆叫东北菜,个别的叫黑龙江菜

黑龙江人大部分为山东移民的后代,山东人带来了齐鲁文化,包括鲁菜。又有土著的满洲饮食文化和部分俄罗斯饮食文化。三种饮食文化交汇、融合,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黑龙江饮食文化。

挂浆(熘)这种烹饪方法是鲁菜独有的。把切好的肉放在蛋清、淀粉和水的混合物中,抓一抓,放到油锅里炸。捞出来再浇以调好的热汁,或把炸好的肉放到热汁里炒一下。比较有名的菜有酥白肉、熘肉段。黑龙江人用这种方法做出好吃的锅包肉,不见于鲁菜。又独出心裁地把蔬菜也放到油锅里炸,捞出来再炒,有烧茄子、地三鲜……把不同品种的蔬菜放在一起炒,也是黑龙江人的发明,有新三鲜者,卷心菜(大头菜)、西红柿、尖椒三样一块炒。我见过有的人家还加进去鸡蛋、黄瓜,五样一炒。更有把肉、各种蔬菜以及粉条、豆制品等放在一起炖,所谓烂炖。

提起炖,那可是满族人的发明。满族早年以渔猎为生,住在野外,迁徙不定,烹饪器具只吊锅一种,自然只好炖了。有所谓的八大炖。北京人最认小鸡炖蘑菇,排骨炖豆角也不错。土豆熬白菜如果加进去五花三层的薄猪片、粉条、黄花菜,也相当不错。氽白肉(血肠)那是地道的满族菜。

满族人素以养猪闻名,并视肥猪肉为上乘。把煮熟的猪肉切成薄片,码在盘子里,蘸蒜泥酱油吃,不同于蒙古人的手扒肉。直到今天,那些保持了哈拉(氏族)--莫昆(家族)制度的满族屯仍以白肉、血肠为祭品以奉献于先祖。

现在又发明出得莫利炖活鱼,又有鲶鱼炖茄子。把别的食品跟鱼一起炖,那食品往往带有鱼的鲜味。 苏伯汤也是一种炖菜,是俄罗斯人的。牛肉、土豆、卷心菜(大头菜)、西红柿三样一块炖。剔除掉卷心菜和土豆,就是牛肉炖柿子。前述用西红柿炒卷心菜也是受了俄罗斯饮食文化的启示。还有土豆炖牛肉、酸黄瓜。酸黄瓜是地道的俄罗斯食品,一般凉着吃,黑龙江餐馆近几年才有的酸黄瓜丝炒肉丝,是把俄罗斯文化的因子纳入中国文化的形式中。

现在黑龙江有专门的炖菜馆,又有以经营氽白肉血肠为主的杀猪菜馆。还有粗粮馆,以经营大饼子咸鱼为特色。这些土得掉渣的东西现在都登上了大雅之堂。

黑龙江人吃蔬菜,喜欢生着吃,以利于更充分地吸收维生素。冬季漫长,一年中能吃到地产新鲜蔬菜的时间太短。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凉拌菜,像家常凉菜,好多种新鲜蔬菜,加上豆制品、粉丝放在一起拌,还有黄瓜拉皮。另一种是蘸酱菜。熏酱菜有的源于俄罗斯,有的源于齐鲁。酱骨架最有名,还有酱肠、肚,鸡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单拿出来酱。据说水晶肘子是省商学院食品系一位教授发明的。总之黑龙江人喜欢吃现成的。摆家宴请客,大部分菜都是现成的,现炒的菜通常没有几种。虽然黑龙江天气极冷,但人人都喜欢吃凉的东西,包括喜欢喝冷饮。 黑龙江菜在口味上的特点是咸,也与天冷有关。

黑龙江的主食分米饭和面食两类。现在主要吃大米饭,过去有高粱米饭、大楂子饭、小米饭、大黄米饭。黄米,未去壳前叫糜子,是地道满族的东西。

面食以白面为主,也有玉米面、黄米面。黄米面或粘豆包、豆面卷子,也是地道的满族食品。

面食中值得一提的是饺子。北京只有猪肉、韭菜、茴香三种馅,哈尔滨多达十几种,如酸菜馅、西红柿馅、青椒馅、山野菜馅、......>>

问题二:黑龙江人吃什么主食 馒头、米饭、水饺。

问题三:黑龙江沿岸的人们一日三餐都吃什么啊? 想吃啥就有啥啊!大米饭、二米饭、高梁米、大茬子、馒头、粘豆包、水饺、面条、小米粥……茶油菇炖小鸡、酸菜炖猪肉、大白菜猪肉炖粉条子、黑龙江的鱼鲜又美……

问题四:黑龙江有哪些主食? 好诡异的问题......工耽化商业化社会主食不都是全国兴奋不么......说黑龙江主食包括安徽板面也不能算错......要是古代,金人吃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问题五:我想了解一下东北人每天一日三餐都吃些什么? 东北人主要还是以米饭为主,而且东北的米饭要比南方的好吃[我经常去南方发现的]`~也有很多人喜欢吃面食`~因为东北有很多山东人~山东人比较喜欢吃面食!

早上跟南方很相似~比较愿意吃些`粥`包子`咸菜~`大果子[油条]~烧饼豆腐脑什么的~~还有的就是早上对付下`把前一天的晚饭热一下吃`~

中午也就是家常菜很多人也都是对付吃点~不是很讲究!因为东北人很重视晚餐`

东北的家常菜有~吵菜和炖菜~东北人喜欢炒些西红柿炒鸡蛋`炒土豆丝豆片,炒干豆腐炒木耳,白菜炖豆腐,茄子炖豆角``等等`基本跟南方的菜差不多`但是东北人口味比较重~喜欢吃油大的`辣的咸的!而且我们这都是豆油!东北人很喜欢吃凉菜`也就是生的菜拌一起`加些调料!很清淡!

东北人经常会吃饺子~又是自己在家包的~皮薄馅大`味道很好!

这边请吃饭最常吃的`就是烧烤和火锅~[也就是烤牛肉和涮羊肉~]你来一定要尝尝

如果到饭店`锅包肉,鱼香肉丝是老的菜谱~现在这边很喜欢吃川菜`~麻辣口味!其实在东北随地都可以吃到南方菜`现在南北流通很快差异也越来越小`

至于你说的杀猪菜`就是酸菜炖豆腐~粉条`里面还有以白肉`[五花三层]的猪肉和猪雪肠为主,这是老东北的习俗~东北人也不是经常吃~象有些大碴子,玉米面`这些也都是依个人爱好`偶尔会吃吃``不是没个人都每天都吃的!

其实吃什么都是个人爱好~吃海鲜现在越来越普及~`但是有很多人也不爱吃`~[我就比较喜欢吃螃蟹]

问题六:哈尔滨美食特色小吃有哪些? 10分 1.秋林的大列巴、塞克、(这两个都是面包,俄式的)红肠 (很正宗) 2.马迭尔的冰棍 3.有107年的历史的哈尔滨啤酒 4.老鼎丰糕点 ,哈尔滨有名的老字号,尤以月饼最为著名 5.露西亚咖啡西餐厅,在哈尔滨市道里区西头道街57号 6.道外南三道街烤肉很不错 7.华梅的西餐 8.杀猪菜, 9.得莫利炖活鱼, 10.汉斯啤酒烤肉(30元自助餐)。 哈尔滨著名的饭店有, 老上号沙锅居(及分店) 满汗楼(全市连锁的,总店最著名) 西格马饺子馆(香坊区的是总店,饺子很好吃。) 东方饺子王(吃饺子的好地方,全市连锁。) 比萨,南岗的名典咖啡语茶名典的9寸的比萨在40?60元,很多口味 星期五餐吧,咖啡不错。 160的麻辣烫味道可是一级棒 米兰相约的黑胡椒牛排 1、华梅西餐馆,有必要修正一下的是,它现在的地址为中央大街112号。这是一幢 朴素的3层的俄式建筑。我们在三楼享受了初至哈尔滨的第一餐。里面的罐焖很不 错,软煎大马哈鱼也不错,鱼子酱个人觉得不是很好,肉饼感觉也一般,不过量倒 是很足。 2、东方饺子馆。到了北方,怎么能不尝尝饺子呢?那不是白走这一遭嘛!东方饺 子馆的饺子品种很多,个人觉得各种三鲜的都很不错,性价比都很高。但是要品尝 那里的饺子,您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那里的生意实在太好了,时常人满为 患,您必须站着等位子,这种感觉可不好受。 3、露西亚咖啡西餐厅。快到中央大街尽头,有一个小小的很有情调的小店就是 它。具体的地址是哈尔滨市道里区西头道街57号。这里的咖啡很不错,暖暖的午 后,坐在靠窗的位子,喝着咖啡,观赏中央大街的景色,即使是发呆,也是件幸福 的事情吧!露西亚的罐羊不错,价位二十多吧。罗宋汤也还好,就是少点,顶多盖 个盆底。还有那里的水果茶,红红的液体透过剔透的杯子象极了酒,瞧着感觉甚至 要比茶喝着更让人舒畅。那里的音乐很好,有点叫人感觉象进了教堂。这里的奶汁 口蘑汤值得推荐,其他的和华梅相差无几。但服务却是我们在哈尔滨受到最好的。 还有里面的陈列品值得细细欣赏。到现在我还在揶揄那里精致的咖啡杯。 4、哈尔滨被称做东方小巴黎,就是因为它是俄国文化和我国文化的一个交流点! 吃又是世界中不需要语言的文化!天下美食是一家!老三八的蛋糕和冰棍、马蒂尔 冰棍、秋林面包(大咧巴)、肉联红肠、里道斯的红肠、老秋林的水点心…… 5、比萨哪里的好当然是南岗的 ?名典咖啡语茶名典的9寸的比萨在40? 60元,很多口味,个人认为水果的不可以吃,肉的比较不错,要是你胃口好,海鲜 的可以试一下。两个人的话,大概100元左右。 6、咖啡哪里的好当然是南岗的 ?星期五餐吧,咖啡不错。 不过要是吃饭,就一般,可是罐闷要比华梅的好! 两个人要两份饭,两个咖啡和一个罐闷就可以了,大概70元左右。 还有,介绍一下。 咖啡,那里的“盲肠炎”“咖啡与眼泪”“爱尔兰咖啡”都可以 美女们不要听信什么“卡布基诺”那个东西本身就不好喝!!! 7、中央大街休闲小站里的”热带雨林”可以一试!! 8、160的麻辣烫味道可是一级棒,最好是不要赶“饭口”,因为那时可是“人满为 患”呀! 道外是哈尔滨的老城区,有很多不错的小吃,但由于位置较偏,外区的人知道的不 多。今儿闲来无事,随便唠唠。 现在的道外太大了。咱就以靖宇街为主线,从景阳街说起。 9、从景阳街顺着靖宇街往东走第一条小街是纯化街。与纯化街垂直有条小街叫染 房胡同,有几家烧烤特有味,主菜是烤熟筋,筋嫩,味美,很有咬......>>

问题七:哈尔滨人主食吃什么 米饭

馒头

面条

发糕

饺子

大饼骸

窝窝头 等

问题八:大连人比较喜欢吃什么? 当然海鲜烧烤了!

不矛盾啊,多数海鲜烧烤也有烤肉的!客人随意点

问题九:黑龙江省是一个怎么样的省份?黑龙江人是不是有很多都想离开黑龙江?为什么?是不是因为黑龙江太冷? 黑龙江是中国的粮食基地!中国产粮最多的地区!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但是这里经济欠发达!因为经济不发达!失业率高所以很多人都离开了黑龙江区南方沿海地区工作创业。这里是中国最北的地区的确很冷!浮是东北人不怕冷!已经习惯了

问题十:黑龙江省有哪些 特色的风土人情 景致 好玩的地方 好吃的地方 ? 黑龙江省是北魏和辽、金、清朝的发祥地,是自古以来我国很多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在这里欣赏少数民族歌舞、品尝少数民族饮食的同时,也将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景观盘点

1.自然与美的天堂――大庆杜尔伯特阿木塔草原蒙古大营

阿木塔山青、水碧、天蓝、草绿、林幽;那珍珠般的牛羊,洁白的鲜奶......那水天一色的阿木塔湖,飘香的农田,构成了衣服多姿多彩的美妙画卷。

2.渔猎民族的历史见证――大兴安岭塔河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大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烈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遍野,打也打不尽……”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形象地描绘出了鄂伦春人的狩猎生活。

3.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地――佳木斯敖其镇

敖其镇位于佳木斯市境西部,地理位置优越,南临完达山脉,北靠松花江畔,三面环山,一面傍水,山水秀丽,景色怡人。山上林木繁盛,野径通幽,引人探寻;山下沃野千里,水天相接,一望无际。

4.关东民俗版“清明上河图”的风情再现――绥化兰西黄崖子关东民俗旅游文化村

墙角的牛皮}B、展厅中央的木犁杖、土墙内的煤油灯、树上的蝈蝈笼……民俗展馆用实物、语言、图画等方式详尽地介绍着过去的生活。账房、堂屋、长工屋、伙房、酒坊、炮楼的陈设都是遵照当时的乔家大院布置的,真实再现了当时关东人的生活场景。

5.草原上的百年老村――齐齐哈尔富裕牧场柯尔克孜民族村

齐齐哈尔柯尔克孜民族村 柯尔克孜民族村位于省农垦总局齐齐哈尔分局富裕牧场场部西南6.5公里处,西靠嫩江,南面乌裕尔河,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村。

6.赫哲族风土人情的集中展示地――佳木斯同江街津口赫哲族旅游度假区

东、北、南为群山环抱,中为盆地,西临莲花河口。街津口赫哲族旅游度假区面积16.4平方公里,区内建筑风格独特、环境优美、生态完好、内容丰富、设施完善,是国内一流观光、休闲、度假、休养胜地。

呵呵,这里介绍的只是冰山一角,美丽风光还待你亲身游历!

风土人情

黑龙江省以寒冷著称,可这里的人们却不畏寒冷。在北风刺骨的数九寒天里,有些人竟不戴帽子在室外长时间地工作或活动。更有趣的是,黑龙江人喜欢在大冬天里吃冰点(冰食)。

哈尔滨冬天有一项最勇敢的体育活动,那就是冬泳。 哈尔滨的冬天以寒冷著称,室外到处是冰天雪地,吐口唾沫很快就结成冰。可是有些勇敢的人,数九隆冬却敢在寒冷刺骨的松花江里游泳,真是令人震惊。

冰雕是我国北方的民间艺术,它是以冰块作原料,用雕刻工具将基雕刻成 立体形象,然后摆在户外,供人们观赏。雪塑也叫雪雕,是将冬天的白雪堆积到一起,然后雕塑成各种形象,供人们观赏。哈尔滨的冬天,冰雕、雪雕白天看上去晶莹剔透;夜黑则熠熠生辉。

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阳谷县始迁于孟店(今阳谷镇),以避河患。

明正德六年(1511年),农民起义军首领杨虎率领骑兵3000余人攻破县城,不久离去。

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兵攻破阳谷城,大掠而去。

清顺治四年(1647年),丁维岳率反清义军攻克阳谷城,斩县令李可爱等。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八月二十八日,白莲教清水派首领王伦在寿张发动反清起义,北上攻克阳谷。

咸丰四年二月二十七日(1854年3月25日) ,太平天国北伐援军攻克阳谷,斩知县文颖于城内东街,斩典史徐凤喈于狱门,县儒学教谕李文自缢于城殿。

1915年,阳谷县商会成立,设事务所于阳谷镇南街。

1918年4月,阳谷镇人范耘经捐资万元,在城内考棚旧址创办私塾“崇实小学”;当年,华籍传道员王文博、张道德受基督教聊城区会堂派遣,到阳谷镇传教。

1934年8月,段延铭(现名段缄三) 介绍阳谷乡师孟广生、李子厚、焦玉美等人入党,遂成立中共阳谷县城关支部,初属寿张八乡师支部,后归阳谷安乐镇中心支部。芦沟桥事变后,乡师停办,该支部自行解体。

1938年7月,美国驻华使馆武官卡尔逊来阳谷参观,受到全县各界群众热烈欢迎。

1940年7月, 县独立营营长李程九率12名战士夜袭阳谷西关伪军团部,俘伪军40多人。

1944年1月,阳谷县基干大队拔掉石门宋据点。

1945年7月下旬,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主力6000人,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发动了阳谷战役。激战至26日,全歼伪治安军中校团长张玉环以下1500人。阳谷县全境解放。

1948年10月,因国民党军进犯鲁西南,湖西中学和边区七中在阳谷镇合并,称冀鲁豫边区第二中学。

1952年春,阳谷县第一个农业合作社在该镇建立,名宋长生合作社。

1954年10月28日,阳谷县委转发宋长生农业生产合作社增产增收经验。

1956年,《农村工作通讯》第二期刊登了石门宋农业社《我们一个社要养猪两万头》 一文,同年11月9日,毛泽东对此文作了批示,倡导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石门宋农业社发展养猪的经验。

1957年6月24日, 山东省就石门宋养猪问题发出指示,指出阳谷县石门宋养猪成绩很大,但也存在数量上盲目求高求大的问题。

1958年4月撤区改乡,成立城关乡、石门宋乡。

是年7月8日,山东省委书记夏征农率检查团来阳谷检查工作。

是年11月9日, 省委书记谭启龙率团来阳谷检查工作。参观了石门宋养猪场并代表省委奖给阳谷县和石门宋公社锦旗一面。

是年12月下旬,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个人代表大会召开,石门宋人民公社副社长宋长生出席了会议。

1959年9月8日,宋长生赴京参加建国十周年庆祝活动,受到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1961年,恢复阳谷县建制,成立城关区。

1976年6月23日,城关、石门宋均遭严重雹灾。

1982年,城关公社改为城关镇。

1984年6月,乡镇机构改革,城关镇改为阳谷镇,石门宋公社改为石门宋乡。

1991年1月, 山东中石化工集团公司前身阳谷化工厂开始建设,当年投产。“石威”“中石”牌农药销往全国,出口国外,年产值近亿元。

1991年3月, 阳谷景阳岗针织有限公司始建,当年投产。生产“知音”牌四大系列上百个花色品种。

1992年7月3日,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马仲才一行视察了阳谷镇等乡镇抗旱、抢种、保苗现场。

1995年3月,组建阳谷县景阳岗肉羊开发总公司,当年投产,总投资1450万元。

1998年2月,山东阳谷钎具厂开始建设,当年投产。

1998年7月21日, 阳谷镇赵庙村附近遭到龙卷风袭击,刮倒玉米1000公顷,树木1500株。

是年12月,阳谷城区改造拉开帷幕。

1999年,通过省级卫生城验收。

2000年5月,鲁西复合肥有限公司始建,7月投产。

2001年1月,阳谷景阳岗彩钢工程有限公司开工建设,是年7月投产。

2001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石门宋乡,将其建制并入阳谷镇。

2004年,撤销阳谷镇,设立 侨润街道、博济桥街道、狮子楼街道、3个街道办事处。5月31日3个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 1949年, 粮食作物亩产仅70公斤,棉花亩产9公斤。50年代初,开始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引进推广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优良品种,施用化学肥料。50年代中期,随着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和水利条件的改善,农作物产量逐年提高。1956年,粮食作物亩产增至128公斤;棉花亩产12.5公斤。1958年9月人民公社成立后,开始了以“共产风”“浮夸风”“平调风”等“五风”为主要特点的“大跃进”运动,农业生产遭到破坏。1961年,农业生产跌入低谷,当年粮食作物平均亩产41公斤。1969年开始兴建引黄、引河灌溉工程,取得较好效益。1977年,粮食作物平均单产达452.5公斤,棉花亩产31.5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林、 牧、副、渔业同时得到发展。1990年,全镇粮食作物平均单产达729公斤,棉花单产64公斤。1990年以来,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全镇农、林、牧、副、渔各业保持全面发展。1994年农业总产值达到6810万元,比1988年增长82.8%,粮食总产量达到977.2万公斤,比1988年增加了367.9万公斤,增长25%。花生、蔬菜等经济性作物面积不断增加,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比例达到31∶1,复种指数达到了200%。全镇共发展和完善农林网2534.7公顷。大力发展畜牧生产,培植新增长点。全镇共建起千只标准肉鸡棚338座,5000只高标准肉鸡棚114座,批养肉鸡90.8万只,年出栏肉鸡4 54万只, 全镇人均增收150元;全镇还存栏蛋鸡100万只,年蛋产量达100万公斤;建有规模饲养场12处,全年出栏生猪5.3万头,家禽269万只。

2000年底, 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3.6亿元,其中种植业6293万元,畜牧业3065万元,其它26642万元。 抗战爆发前,仅有少数红炉、白铁、砖瓦窑、酒作坊、织布、染布等零星私营手工业。1937年沦陷后,各厂先后倒闭,城乡手工业生产趋于萧条。1945年,县民主政府倡导支持城乡工匠发展手工业生产。1953年后,手工业发展较快,1955年底,县城各类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增至18处。1957年后,地方国营性质的小型工厂相继在县城建成投产,带动了该镇工业发展。先后建起了铁业社、木业社、服装社(厂)、鞋业社、砖瓦厂、面粉厂、发电厂等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后来多数升格为县集体企业。1984年以后,镇村工业发展较快,但是由于体制、经营机制问题,发展速度不稳定,总量增长缓慢。1990年以来,强化了对乡镇企业的领导和投入,阳谷镇企业有了质的飞跃。1991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07亿元,成为全聊城地区第一个乡镇企业产值过亿元的乡镇。 到1994年底,全镇四级企业已达到1577处,其中镇办企业8处,村办企业28处,联办343处,私营企业8处,个体办1190处。全镇基本形成了机械制造、建筑建材、 造纸印刷、食品加工、电缆电线、针织羽绒等十大生产经营体系,200多种产品。 1994年全镇工业实现总产值2.4亿元。此后,由于政策、运营机制等原因,有些企业停产,有的转产。1998年,全镇对企业实行了转制,采取一切可利用的方式、方法, 盘活资产,改革企业机制。到2000年,全镇民营企业共有196家,其中资产千万元以上的3家, 百万元以上的33家,个体工商户达4421家。其中,中石化工集团为市、县重点企业,景阳岗针织有限公司、鲁西复合肥有限公司、阳谷镇建筑公司、景阳岗肉羊开发公司、谷山建筑公司、阳谷钎具厂等企业在全县都小有名气。2000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8.1亿元, 实现工商税收1337万元,被聊城市命名为“发展民营经济明星乡镇”。

1949年前,泥瓦匠、木工等多散居民间,平时务农,春、秋季节组成泥水班,从事一般民房建筑。1950年,县城及附近泥瓦匠人率先组成市建筑工会,1953年发展为县建筑大队。1972年后,成立了公社建筑队,主要从事本范围内的学校、机关、公用房屋及民房建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镇、村两级建筑队迅速扩大,到2000年底,全镇共有建筑公司(队)9个,职工1940人,其中具有技术员以上职称的315名。技术设备较好的有阳谷镇建筑公司, 为四级建筑企业,拥有大型设备5台;谷山建筑公司,为三级建筑企业,拥有大型建筑设备9台。 境内文物古迹颇多,现存有武松斗杀西门庆的狮子楼、文庙、博济桥、吴铠墓、刘琰墓、会盟台、无影地、指挥洼等,现建有仿宋一条街。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957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