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土地承包期多长?什么时候开始?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15:08:56
字号:

中国法律和国家有关政策对土地承包期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第一轮土地承包期多长?什么时候开始?

在中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之初,承包期一般都比较短。

后来认识到,承包期限过短,难以调动承包人增加投入、合理开发土地的积极性,甚至可能导致短期行为和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

这样,国家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就失去了积极意义。

因此,1984年,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土地承包期限应当适当延长。

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

根据这一精神,全国各地陆续将土地承包期确定为15年。

但也有一些地方为了解决人地矛盾,频繁调整土地,真正达到15年的很少。

1993年,一些较早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地方,第一轮土地承包即将到期,为了及时指导,国家提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

此后,随着延包工作的陆续开展,国家有关政策曾多次对土地承包的期限问题做出规定。

如,1993年指出,为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鼓励农民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

1997年指出,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不变,营造林地和“四荒”地等开发性生产的承包期可以更长。

1986年通过并于1998年修改的土地管理法也明确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

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30年。

扩展资料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特点

1、流转速度加快,渐具规模。

自1998年土地二轮承包以来,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速度呈逐年递增之势,流转的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所涉农户不断增多。

至目前为止,流转的土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少则5%,多则15%以上,平均比例为8%左右,涉及土地流转的农户数约占总农户数的26%。

2、流转类型多样,比例不均。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

一以流转主体为标准,可分农户与村委会之间的流转和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流转。

其中以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流转为主,流转面积约占总流转面积的90%。

二以流转对象为标准,可为责任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动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三荒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其中以责任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主,约占总流转面积的96%。

三以流转方式为标准,可分为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投股或参与股份合作等其他方式流转。

其中以转包为主,约占总流转面积的70%以上。转包中又以外出打工或经商农户,将土地转包给亲友或本村其他农户居多。

此外,还有农户将土地转包给种植、养殖大户以及集体向农户反租转包等形式。

四以流转是否签订协议为标准,可分为协议流转和无协议流转。

其中协议流转农户略占优势,占总流转农户数的65%左右。

协议流转又分为书面协议流转和口头协议流转,其中口头协议流转占协议流转的绝大多数,签订书面协议流转的农户不足总流转户的10%。

五以流转是否有偿为标准,可分为有偿流转和无偿流转。

其中以无偿流转为主,约占总流转户的60%以上。

六以流转是否履行报批准、备案或办理土地使用权证书变更登记程序为标准,可分为批准流转、备案流转、登记流转和自行流转。

其中以自行流转为主,占总流转面积的95%。

3、流转行为欠规范,缺少管理。

流转行为严重不规范,表现为自行流转多,报批准、报备案的少,申请变更登记的更少。

口头协议多,书面协议少;约定不明的多,约定明确的少;书面协议内容不规范的多,规范的少等。

有些村存在连锁流转现象,接受流转的农户又将自己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其他农户,形成锁链式流转。

镇、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普遍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

4、部分耕地被非农业化,有极少量的非法流转行为存在。

有的耕地被转为非农用途,主要用于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小城镇等项目建设。

这些建设用地绝大多数履行了批准手续,也有一小部分没有被批准。

相关镇为了完成工业发展等任务,以镇政府或用地单位名义,采取向农户租赁的方式,将土地使用权流转到自己名下,用于非农建设。

百度百科-土地流转

马蜂养殖技术介绍

合法。责任田主要用于来种菜的,种菜肯定合法,黑菜乌塌菜是**目、十字花科、芸苔属、芸苔种植物。乌塔菜,又名五棵松、黑白菜、野白菜、菊花、太古等。为二年生草本植物,其产物为深绿色叶,是十字花科芸苔属的一个变种亚种。以深绿色或深绿色而闻名,其植物生长在塌陷或半塌陷的土地上。是我国长江流域的特色蔬菜,是十字花科芸苔属芸苔属的一个变种亚种。其生物学特性与普通大白菜接近,比普通大白菜更耐寒。春节前后均可收获,以霜雪后香甜可口著称。花椰菜原产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有些地方还作为特色菜引种种植。深绿色的叶子被用作食物。嫩叶吃起来鲜嫩,冬天结霜后味道更鲜美。它们可以油炸,煮汤,凉拌和腌制。它们也是烹饪各种肉类菜肴的配菜。它们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它们被称为维生素菜肴。

 养殖马蜂有哪些 方法 ,如何才能够养好马蜂?以下是我给大家带来马蜂养殖技术,以供参阅。

马蜂养殖技术

  饲养 设备

 (1)蜂笼。木制或用铁纱网制成,体积约为0.03~0.04立方米,使其有充分活动的余地。

 (2)蜂棚。大小视采收蜂巢的多少而定,可利用大型玻璃温室、大型厂房或建立专用育蜂棚。蜂棚用铁、木作支架,铁窗纱作围网,一般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高2m,棚内 种植 玉米、大豆、棉花等易接入昆虫生存的作物,棚的一面留有纱门。棚内要悬挂盛有蜜水、水果、瓜皮等饲料的小盘,使蜂能在放入后取食并自由活动。

 (3)蜂箱。用木材做成,边长15~20cm,上下用薄木板做成盖和底。盖上装有挂钩,四周挂有纱窗,一侧留有活门。

 饲料水果,如熟透的苹果、桃等;水分较多的青菜;糖蜜;瓜皮等。

 饲养管理饲养胡蜂的关键问题是:冬季保护雌种蜂安全度过冬季,春季引导早筑巢、多筑巢。

 (1)采集。每年9月底10月初,胡蜂开始脱离旧巢,迁移到适宜的场所群集越冬,此时收集群蜂最为适宜。夜间

 用捕虫网在群蜂的越冬处收集,养殖在蜂笼中。每个蜂笼放入300~500头,并用黑布遮光,放在干燥通风、不受干扰的空室内,减少活动量,促使其提前进入冬眠状态。为避免蜂群脱巢后不易寻找,也可于9月中旬在原巢上采收,放入笼或箱中,利用群蜂向上习性,在笼底投放熟透的苹果、桃和水分较多的青菜。中午气温高时,在阳光下晒3~4h,使其活动并取食,推迟休眠期,不但补充了营养,仍能使其安全越冬。胡蜂为半冬眠昆虫,气温降至5℃开始抱团,气温越低,抱团越紧;气温稍高,则抱团松散;温度高于7℃时,便开始散团,越冬后成活率的高低主要与抱团好坏有关,所以,在越冬期间,要经常检查,箱笼10~15日进行1次抱团情况检查。如果发现散团,应及时降温,加厚遮光外套。

 (2)饲养管理。第2年3月上旬气温回升到10℃以上,越冬蜂开始散团,在笼壁活动。此时,应立即投入苹果、糖蜜、糖拌馍等饲料进行人工饲养,喂养至4月中旬,笼内蜂振翅活动一段时间,才可放蜂出笼,回归大自然筑巢。人工辅助筑巢是在自然条件下建筑蜂棚。春季气温恒定在13℃时,越冬胡蜂开始散团活动,可在夜间移入大棚中,轻开笼门或箱盖,来日胡蜂即在棚内飞翔。气温恒定在17℃以上时,蜂开始进入筑巢产卵阶段,应随时观察,见有蜂在棚顶及四周纱网上时飞时停,应及时将蜂笼挂在棚内各处,将笼开启一半而拴牢。于育蜂棚中仅有人工设置的蜂笼是遮光避雨、挡风的适宜筑巢地点,蜂很自然地飞入笼中。只要经过短暂的适应,用足及口器在笼顶清理巢基,这时饲料盘中应添加糖蜜成分,以利于蜂建造牢固的巢柄。然后建立第1个巢室。巢室是胡蜂将口器啃嚼后的朽木及纸张等糊状纤维物质衔入笼中,粘连在巢柄上,再稍修砌而成的,因此,要在蜂棚内放上腐朽木材,棚壁纱网上挂些废纸条,备蜂取用。第1个巢室建好后,后蜂便在巢室近底部侧壁产下1粒带短柄的蜂卵。蜂卵孵化前,后蜂会很快在位于巢柄下第1巢室侧面接圆周状巢室,边建边产卵,直至卵粒依次孵化。后蜂不断产卵,同时担负外出觅食和饲育幼蜂的任务。巢体不断扩大,幼蜂随之增加,此时要特别注意饲料的供应。经过5个月的饲养管理,蜂笼中蜂巢直径可达10CM以上,有百余只成蜂。天气渐冷,雌蜂产卵停止。雌蜂内的蛹将要羽化完时,宜关闭笼门,防成蜂离巢。收回蜂笼,利用夜间蜂群安静时,将蜂笼倒放,待蜂群爬向上方离开蜂巢时,摘取蜂房,取出尚未羽化的残蛹,挂在通风、干燥、无鼠、无虫处晾干,备作药用。蜂群旺盛时,还可提取蜂毒,药用价值更高。

 防御敌害

 胡蜂的天敌种类很多,包括昆虫、蜘蛛、鸟类及老鼠等,还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危害蜂巢最严重的是鳞翅目瞑蛾科的黄尾巢螟,其成虫夜间在蜂巢上产卵,4~5D后孵化出幼虫。幼虫穿行于蜂巢内蜂室中,咬食胡蜂幼虫,造成蜂巢解体,且巢螟喜夜间活动,而胡蜂白天活动,晚上伏于巢上不动,任巢螟将其卵产于蜂巢上而无动于衷。一旦巢螟入侵蜂巢,可使大量胡蜂死亡。对巢螟的预防,一是让胡蜂将巢建在离地面较远的位置,因为自然界的胡蜂,一般距地面近的蜂巢受巢螟危害严重,距地面远的较轻;二是人工饲养箱中的胡蜂,在巢螟产卵的2~3D内,每晚将蜂箱门关上,可避免巢螟在蜂箱内产卵。幼虫在高温多雨季节易得腐臭病,感染后会很快发病死亡。可以将蜂箱疏散,在蜂巢上用喷雾器喷洒抗生素进行预防。此外,危害胡蜂的动物还有乌鸦、喜鹊、蚂蚁、蜘蛛、壁虎等。在冬季越冬时,老鼠也会咬食成群越冬的胡蜂,这些都需要加强防范。

马蜂养殖教程

 夜间趁其不活动时,用捕虫网在集群的越冬处收集,养置在用铁纱或木制的有充分活动余地的蜂笼中,1立方尺的蜂笼可放入300~500头

 将蜂笼用黑布遮光,放在干燥、通风、不受干扰的空室中,用来控制减少活动量,促使其提前进入冬眠状态,减少其体内营养过多消耗而造成的死亡

 为避免蜂群脱巢后不易寻找,也可提前于9月中旬在原巢上采收,放入笼式箱中,利用群蜂向上习性,在笼底投放熟透的苹果、桃和有水分的青菜为食

 中午气温高时,在阳光下晒3~4小时,使其活动并取食,这样虽推迟了半冬眠期,由于增补了营养,仍能安全过冬。

马蜂养殖危害防治 措施

 用马蜂治虫的简易方法如下:

 人工越冬:由于马蜂在自然界越冬成活率低,为保证来年蜂源需要,人工辅助其越冬,可使其成活率由不到10 %,提高到60一80 %。

 方法是:在秋后气温降至10 ℃以下,自然界蜂巢上马蜂交配后准备离巢越冬时,用网将越冬雌蜂大量收集于带铁纱及活门的木箱内,一般30立方厘米可以放500头蜂。将盛有蜂的木箱,外面罩上遮光物,放入空屋内( 勿点火加温) 即可,如此时喂些水果、蜜水更可增加马蜂体力。马蜂在越冬期会在木箱内抱团进入冬眠每半月检查1次有无鼠害等。

 2.建巢与放蜂:翌年春季,气温升到3℃时,马蜂即开始散团活动,此时喂以蜜水帮助蜂恢复体力。

 建巢有两方面,一是将蜂直接放入田间,最好在田间有适于马蜂建巢的场所,如树木、屋棚等,马蜂即会选址建巢。气温7℃时,蜂开始建巢,由于人工越冬蜂量大增,建巢必多,自然可起到消灭害虫的作用。另一方法是将散团越冬蜂放入温室、蜂棚内,在其内放置有活门的蜂箱,马蜂会飞入其内建巢,当田间需要治虫时,将木箱活门关上,即可将蜂带巢移于田间,可按每亩田放蜂5 巢,约有蜂150头以七就可控制害虫。木箱可钉于插在田间的木杆上,均匀放置于田间,放好后拉开活门,蜂即开始活动。此法使用方便,便于移动。由于蜂以巢为活动中心,故防区固定,尤适责任田使用。

 有些建于自然界的蜂巢,离农田较远,需要时可人工移巢,将其放入田中。方法是用有拉开活门的蜂箱,口向蜂巢,迅速扣上,关上活门,即将巢连蜂一起铲入箱内,然后用另一同样蜂箱放在上面,两箱箱门相对并同时开打箱门,由于蜂有向上爬的习性,此时蜂即全部爬入上面蜂箱,巢则落入下面木箱,随即将有蜂木箱门关上,然后将巢固定于一空箱顶部中央,再将此箱放在上面,有蜂木箱放在下面,仍将相对的箱门拉开,蜂即爬入有巢箱内,关上箱门,即可随意将蜂箱置于需要的田间。

 3.管理:当蜂箱放入田间后,要经常进行一些观察,一般情况下蜂群会正常发育壮大,但有时会发生由于鸟类等天敌为害蜂群,或蜂群发生幼虫腐臭病,黄尾巢螟破坏蜂巢等,以致造成空巢,此时要及时更换新蜂巢。同时,注意当地黄尾巢螟产卵期,夜间要将蜂箱门关上,即可避免黄尾巢螟晚间在蜂巢上产卵为害。需要注;意的是在田间活动时,要避免惊动蜂群,造成群飞蜇人,路过蜂巢时避免人影掠过生蜂箱,最好不要穿白色衣服。

 秋后蜂巢中会出现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雄蜂,当雌雄交配后,要及时将受精雌蜂收回人工越冬,以备次年应用,如收蜂不及时,蜂会离蜂巢外出在自然界越冬,这样越冬成活率下降,影响来年的

 蜂口密度。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949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