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城市森林,即:在人类生存生活的城市领域内,精心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管理,以乔木为主体,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竹类、地衣、苔藓、野生动物和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群落.
城市森林可以调节小气候,缓解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 降低污染, 减少噪声改善人民环境质量 。
城市林业与传统林业联系密切、相互促进。传统林业是城市林业发展的基础
传统林业是城市林业兴起的基础: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林业已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土地利用性质的划分过程中,需要一个整体统一的方法。传统的从城市到乡村的划分法往往不准确,而且,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形式和生态系统的研究中,新的概念和方法,如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可持续性土地利用、城市农业等都采取了更为整体化的观点。为了同时满足这2个方面的需要,具有整体性优势的传统林业被引入到城市绿地的研究中,从而促使了城市林业的兴起。城市林业建设以传统林业为基础:城市林业建设的每一环节几乎都要用到传统林业的方法,如:在城市森林植被的恢复设计、城市树木种植及城市森林规划过程中,参照传统的造林如识;增加乔木种植量,建立合乎自然状态下的多层次的植物群落结构。
城市林业是现代林业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建设城市森林改善城市环境,维持和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迫切需要,是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专,是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研究的重点之一。
城市设计应该融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因此,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城市设计,即整体城市设计。城市景观规划是实现整体城市设计的主要手段,是整体城市设计内容的载体。
一般是把园林、绿地规划作为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这种做法往往只是停留在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的平面表达上,也就是说仅仅对园林、绿地在城市中的位置作出规定,并没有对城市的空间形态提出相应的要求。城市景观规划则不同,它是研究三维物质空间形态的塑造。可见,随着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普遍下降,传统的园林绿地规划已经显得落后和保守,所以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引进景观规划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景观规划并不是对传统的园林、绿地规划的摒弃,而是对它的延伸和发展,两者没有矛盾,但也不能等同。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进行景观规划,首先要分析研究城市景观资源结构,充分挖掘其中能反映城市特征的景观要素,对其功能用地加以周密翔实的考虑,为城市景观系统的形成创造条件。
城市景观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其中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建构筑物、广场等。这些景观要素为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必须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系统组织,才能形成完整的景观体系,创造有序的空间形态。
绿化,林业与园林区别在于绿化是一种活动;林业是一个行业部门;园林是一种工程手段。
一、绿化是指栽种植物以改善环境的活动。 绿化指的是栽植防护林、路旁树木、农作物以及居民区和公园内的各种植物等。绿化包括国土绿化、城市绿化、四旁绿化和道路绿化等。绿化可改善环境卫生并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多种作用。
二、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林业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森林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
三、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