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泰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产品品牌建设和保护工作,把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对外贸易转型的重要推手,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重点培育蔬菜、林果、桑蚕、畜牧、茶叶五大产业,推进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新泰,山东省辖县级市,由泰安市代管,地处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建设现代化大城市试点县。
如是学茶之四—黑茶篇 - 草稿
中国是茶的故乡,在中国的发展史上茶文化也在不断的改善,茶文化已经在中国的各个地方生根发芽,每个城市、每个民族都有着不一样的茶文化,山东是中国历史中的名城,在山东文化中。茶文化也占了不可或缺的位置,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山东茶文化的发展和历史吧。
一、山东茶文化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据陆羽的记述,神农氏是中国第一位发现茶的饮用功能的始祖,而西周鲁国周公则使茶得以闻名于世,故而山东茶文化发展源远流长。饮茶于山东普及,始于唐宋时期,唐代宗李豫时(公元762年至779年)《封氏闻见记》中记有“南人好饮茶,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723年左右)泰安灵岩寺,到处煮茶,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到了中唐,北方饮茶已较为普及,江南大批茶叶长途运往华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自宋代至今,茶已成为山东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而“孔孟之乡”山东作为华夏礼仪之地,更是提倡中国传统礼文化。客来泡茶,是许多地方的民俗和礼仪。茶,蕴含着一种“礼”的象征。
山东不仅有饮茶之风气,也产茶。《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据竺可桢研究和有关考古资料,指出四、五千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湿热,所以关于上古时期这一地区有茶的传说是有可能的。后由于气温骤然变寒使茶绝迹。据地方志记载,山东在元、明时期,昆嵛山区曾设有管理茶叶生产的机构“茶场提举”。又《中国茶叶》1979年曾报道,1940年日本石川县茶叶组合副组长本山亮一来山东调查种茶的可能性,在津浦铁路沿线北纬36°以南的旷野中,发现一株唯一的大茶树,“粗有三抱,高达五丈余”。
同年日本《茶》刊报道了这一发现,并刊载了大茶树照片一幅,但没有山东省茶的试验、生产记载。新中国建立后,山东于50年代开始从南方引种茶。在1952年到1966年期间,山东省进行“南茶北引”试种,从1966年起山东省开始有计划地发展茶叶生产,在对山东省宜茶土壤和气候条件进行全面调查以后,主要选择了三个区域开展大规模的引种试种:
(一)东南沿海茶区,包括崂山、胶南、日照、莒南、莒县、五莲、临沭等市县。
(二)鲁中南茶区,包括沂水、沂南、平邑、蒙阴、临朐、泰安、新泰、莱芜、费县、苍山、郯城、枣庄等市县。
(三)胶东半岛茶区,包括海阳、乳山、文登、荣成、牟平、蓬莱、招远、莱阳、即墨、平度等市县。
其中,东南沿海的茶叶种植面积一直巩固在2万亩左右,几乎不存在冻害问题,种茶的经济效益高于相同条件的其他经济作物收入,是山东省最适宜茶区。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继续坚持“南茶北引”,大力发展茶生产,取得了显着成就。山东省的茶生产经历了5个阶段,目前已形成3个重点茶区。
1、零星种植阶段(1952~1961年)
1952年泰安县率先开始引茶种植于徂徕山。1959年,省商业、农林、供销等部门从安徽黄山引进茶籽,在东南沿海7个县种植约330hmz,除青岛中山公园所剩几株外,其余全部死亡。1960年从中国茶叶研究所运来茶籽,栽植于省园艺研究所(泰安),法如种麦,越冬死亡。
2、计划引种阶段(1965~1970年)
1964年省委书记谭启龙在青岛考察工作,见到中山公园的成活茶树,即向农林、商业、供销部门交待了引种任务。1965年首先在五莲、青岛、临沂等地试栽,1966年扩大到淄博、烟台、潍坊、泰安等地。在总结以前引种失败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种茶的地形必须是背风向阳半山坡,并把好三关,即播种质量关、出苗关和越冬关。1967年在26个县播种近130hm2,成活率达45%,1968年播种成活率达85%,1970年种植160hm2,成活率达95%。自此总结出山东种茶必须抓好四个结合:种茶与植树造林(防护林)相结合、种茶与深翻改土相结合、种茶与兴修水利相结合、种茶与畜牧养殖相结合。
3、扩种和高产攻关阶段(1971~1980年)
1972年9月16日,《人民日报》登载山东省“南茶北引”成功的报道。1973年10月,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在日照县召开了6省区(山东、西藏、新疆、陕西、河北、辽宁)“南茶北引西迁”经验交流会,与会专家认为山东省“南茶北引”是成功的。这一结论打破了理论界长期认为北纬30度以北不能种茶的历史。到1978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近7300hm2,以后又在日照、胶南、五莲、荣成等地安排了茶叶高产栽培攻关试点,促进了茶叶产量的提高。
如是学茶之四—黑茶篇
黑茶,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主产区为广西、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传统黑茶采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较高,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
黑毛茶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
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类为:
湘 湖南黑茶(茯茶、千两茶、黑砖茶、三尖等)
卾 湖北青砖茶、
川 四川雅安藏茶、
皖 安徽古黟黑茶(安茶)
桂 广西六堡茶
滇 云南普洱熟茶
一、卾 湖北青砖茶
茶兴则古镇兴—1861年,汉口开埠,俄国人在汉口和羊楼洞建立了砖茶工厂。当年,中国第一块机制青砖茶在羊楼洞诞生。在这一年,俄商先后在羊楼洞开设了顺丰、新泰、阜昌三个制作砖茶的茶庄,随后,英、日、德等其它国家商人闻风而来。
新中国成立后,仅存的5家茶厂合并成羊楼洞茶厂,同年改称华中茶叶公司羊楼洞砖茶厂。1953年,该厂迁至现在赵李桥镇,更名为中国茶叶公司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成为拥有几千人的国营企业。2009年改制后,青砖茶再振雄风,远销海内外。2019“一带一路”国际茶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五届中国茶业大会将于10月29日在赤壁开幕。目前“羊楼洞·世界茶叶第一古镇”正在紧锣密鼓施工。
赤壁青砖茶已有百多年的生产历史。它以老青茶为原料,经压制而成。青砖茶的压制分三四面、二面和里茶三个部分。其中三四面,即面层部分质量最好。
青砖茶色泽为青褐,茶汁味浓可口,香气独特,回甘隽永。最外一层称洒面,原料的质量最好,最里面的一层称二面,质量稍差,这两层之间的一层称里茶,质量较差。
青砖的外形为长方形,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汤色橙红,滋味醇和。饮用青砖茶,除生津解渴外,还具有清新提神,帮助消化,杀菌止泻等功效。青砖茶主要销往内蒙古等西北地区。
青砖茶饮用时需将茶砖破碎,放进特制的水壶中加水煎煮,茶汗浓香可口,具有清心提神,生津止渴,暖人御寒,化滞利胃,杀菌收敛,治疗腹泻等多种功效,陈砖茶效果更好。
二、湖南黑茶
茯砖茶约在1860年前后问世。当时用湖南所产的黑毛茶踩压成90公斤一块茯砖茶的篾篓大包,运往陕西泾阳筑制茯砖。茯砖早期称“湖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称“伏茶”,因原料送到泾阳筑制,又称“泾阳砖”。
长满金花的茯茶也被称为“金花茯茶”。金花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体,呈金**颗粒状,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生长,
湖南茯砖茶属于黑茶,是发酵茶始祖。制作茯砖茶以湖南的黑毛茶作为茯砖茶的原料。目前生产的茯砖茶,分特制和普通两个品种,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料的拼配不同,特制茯砖砖面色泽黑褐,普通茯砖砖面色泽黄褐。
茯茶在发酵的过程中,存在着稳定且纯正的金花菌群,后面再加上适当的温度、湿度与时间,金花就能在茯茶中自然地生长出来。长满金花的茯茶也被称为“金花茯茶”。金花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体,呈金**颗粒状,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生长。
三 四川雅安藏茶
藏茶属于最典型的黑茶,颜色呈深褐色,后期可自然转换发酵,因此又叫后发酵茶。雅安藏茶采用高海拔当年生成熟茶叶和红苔为原料,经数十道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红、浓、醇、陈”特色鲜明。藏茶含多酚类物质、纤维素、维生素、生物碱、茶多糖及微量元素硒,可为在高原生活的人们补充各种营养物质等。
雅安藏茶是汉藏民族团结的纽带,被誉为“西北少数民族生命之茶,制作工艺复杂,营养价值非常的高。中国藏茶自唐朝有记录以来,已是千年古茶。
从古到今,按历史时期和各地风俗不同又称为大茶、马茶、乌茶、黑茶、粗茶、南路边茶、砖茶、条茶、紧压茶、团茶、边茶等。是采摘于海拔在1000米以上高山,当年生成熟茶叶和红苔,经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后发酵茶,它的颜色呈深褐色。
民族同胞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深切感悟和体会。
藏茶外形上颜色为深褐色、质地均匀、黑而光亮(乌黑)、香气纯正,无杂味,汤色一出来呈淡黄红,继而转为透红,随热气上扬,徐香不断。口感甘甜,不涩不苦,吞咽滑爽。
四 祁门安茶主产于安徽省祁门县芦溪乡芦溪村,安茶是传统工艺名茶,亦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创于1725年前后,安茶民间称之为软枝茶,其条索匀整紧结,色泽黑褐油润,有槟榔、箬叶香味,滋味呈清爽醇厚,味中有甜,汤色澄黄明亮。
安茶是后期半发酵紧压的传统工艺名茶,用箬叶、竹篓包装。一般陈年的安茶水厚而带甜感,陈香浓郁,有一种甜的木质感受。此外,其祛湿气,除热瘴佳。
安茶采制、采摘时间有严格规定。制作安茶,必须在谷雨前后不超过10天左右的这段时间内。鲜叶一般标准为:1芽2叶、1芽3叶或对夹叶。制作分初制和精制两部分,初制分摊青、杀青、揉捻、干燥4道工序。精制主要有筛分、风选、拣剔、拼配、高火、露茶、蒸茶、装篓、打围、干燥。
安茶按品质差异,分为特贡、贡尖、毛尖、一级。
安茶研制于明末清初,产自祁门县西北查湾、芦溪一带。安茶的制作原材料为山茶,制作时要连梗带叶茶叶杀青,后稍稍揉捻,再开展风干做成干毛茶,待到白露节气后刚开始开展安茶的特制与包装,最后包装为夹紧茶装在小竹篓内,放进烘橱内风干,使其凝固成椭圆型颗粒状。
安茶制成品颜色黝黑,汤浓微红,味香而涩。自销两广深圳,出口东南亚地区诸国,被称作“圣茶”。安茶不但是食用妙品,且具备很高的功效与作用。
当代药理学剖析发觉“安茶”可清热解毒活血,祛毒消炎,除菌,止渴生津止渴,消瘴辟邪作用明显,食之益寿延年醒神。安茶在两广颇负盛名,广东岭南郎中方珍常见安茶作药饮。
五 广西六堡茶
六堡茶,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属黑茶类,选用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叶种及其分离、选育
的品种、品系茶树的鲜叶为原料,按特定的工艺进行加工,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黑茶。喝过六堡茶的人都会对它的“中国红”情有独钟,六堡茶业界认为,必须以“中国红”的文化韵味和民族特色为准则,使六堡走上复兴之路。
2011年03月16日,原国家质检批准对“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目录保护。
六堡茶采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中叶种等茶树的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共五道工艺加工而成,具有汤色红浓,香气陈厚,滋味甘醇等品质特点,茶性温和,可越陈越好。
广西六堡茶的茶性温和,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和帮助消化等作用,适合在闷热的天气里饮用,可清凉去暑,让人倍感舒畅。
六堡茶适宜久藏,越陈越好,可形成特殊的风味六堡茶是一种后发酵茶,品质特征独特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干茶外形长整紧结,色泽黑褐光润,冲泡后汤色红浓,香气陈厚,滋味甘醇,带松烟和槟榔味,叶底呈铜褐色。
黑茶按形状分类:
1、紧压茶
紧压茶是以黑毛茶、老青茶、做庄茶及其它适合制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蒸、压等典型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砖形或其它形状的茶叶。紧压茶的多数品种比较粗老,干茶色泽黑褐,汤色澄黄或澄红。紧压茶有防潮性能好,便于运输和储藏,茶味醇厚,适合减肥等特点。
(1)、茯砖
茯砖茶最早是出现于1860年间,最早被称为湖茶,同时是在三伏天加工所以又被称之为伏茶,又因为原料是送往泾阳筑制,又被称之为泾阳砖。现今,茯砖茶主要是在湖南益阳和临湘两个茶厂进行加工制作。
(2)、花砖
花砖茶的名称来由,一是由卷改砖形,二是砖面四边有花纹,以示与其他砖茶的区别,故名“花砖”。因一卷茶净重合老秤1000两,故又称“千两茶”,规格为35X18X3.5厘米。花砖茶的制造工艺与黑砖茶相似,压制花砖的原料大部分三级黑毛茶及少量降档的二级黑毛茶,总含梗量不超过15%。毛茶在进厂后要经筛分、破碎、拼堆等工序制成合格的半成品,然后进行蒸压、烘焙、包装等。
花砖茶气纯正、滋味纯正、滋味浓厚微涩、汤色红黄、叶底老嫩匀称,正面边有花纹,砖面色泽黑褐,香味浓郁。
(3)、黑砖
黑砖茶源于1939年,产于湖南安化白沙溪。黑砖茶因为砖面用凸字字膜,兰州市场称黑砖为“鼓字老牌安化黑砖”, 主销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以兰州为集散地。
黑砖茶为长方砖形,规格为35X18X3.5厘米。砖面端正、四角平整、模纹清晰。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浓厚微涩,汤色红黄微暗,叶底老嫩匀,每片砖净重2公斤。
(4)、青砖
青砖茶湖北黑茶,具有其它普通黑茶和普洱茶所没有的自然茶香,原产于湖北省赤壁市羊楼洞,具有200多年的历史。
青砖茶以老青茶为原料,用料主要是包括洒面、二面和里茶三个部分。经过发酵、高温蒸压、适当存放自然发酵后加工制成。
青砖茶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无青气,水色红黄尚明,叶底暗黑粗老。具有的化腻健胃,降脂瘦身,御寒提神,杀菌止泻、降低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功效。
2、散装茶
(1)、天尖
天尖茶是用一级黑毛茶压制而成,色泽乌润,香气清香,汤色橙黄,叶底黄褐。
(2)、贡尖
贡尖茶是用二级黑毛茶压制而成,色泽黑带褐,香气纯正,汤色稍橙黄,叶底黄褐带暗。
(3)、生尖
生尖茶是用三级黑毛茶压制而成,色泽黑褐,香味较淡,带有焦香,汤色暗褐,叶底黑褐粗老。
3、花卷
(1)、十两
十两茶成品每支净重10两,故俗称"“十两茶”。
(2)、百两
百两茶成品每支净重100两,故俗称“百两茶”。
(3)、千两
千两茶成品每支净重1000两,故俗称“千两茶”。黑茶千两茶为圆柱造形,每支茶一般长约1.5-1.65米,直径0.2米左右。
制作千两茶的人必须是身强力壮的成年大力气男子汉,要五至六个人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纯用手工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原料选择上需经筛制,拣剔、整形、拼堆程序,在加工上需经其跺、绞、压、滚、锤等工艺,全过程要通过23道工序,才能完成。
敲开千两茶需要用剪刀剪开篾篓,剥开粽叶(蓼叶),然后用锤子和锉子撬取茶叶备用(取茶时千万要注意,不要伤到手指),也可以先将千两茶锯成茶饼,用茶刀撬取茶叶,用90度以上的水冲泡。
千两茶的作用1、消食除腻
千两茶含有风度的膳食纤维,有助于调理肠胃的功能,改善肠道微生物环境,帮助消化,清除体内油腻物质,对于腹胀、消化不良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千两茶的作用2、消脂减肥
千两茶中的茶多酚和氧化物,可以溶解脂肪,加速脂肪的分解,降低体内脂肪的含量,促使脂类物质及时排出体外,有非常好的消脂减肥作用。
千两茶的作用3、清理血管
千两茶含有大量的茶黄素成分,作用于软化血管,被称为心血管的清道夫。千两茶中含有的有效成分,有助于抑制血压升高,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录于2021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