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历史
1.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转基因植物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最早进行转基因食品研究的是美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上第一例进入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食品是1994年投放美国市场的可延缓成熟的转基因番茄。
进入21世纪以后,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发展异常迅速,1998年全球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仅2780hm2。美国最多,占74%;中国不到1%。
转基因植物按种植面积多少排序为大豆、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转基因性状主要是抗除草剂和抗虫,分别占77%和22%。
1999年全球转基因植物种植总面积达4000hm2,其中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三国占99%,此外中国、印度等国也有一定量的种植。2002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为5870hm2,主要生产国为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中国。
主要农作物有:抵抗昆虫的玉米,抵抗杀虫剂的大豆,抵抗病虫害的棉花,富含胡萝卜素的水稻,耐寒抗旱的小麦,抵抗病毒的瓜类和控制成熟速度及硬度的西红柿等等。转基因植物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最早进行转基因食品研究的是美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上第一例进入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食品是1994年投放美国市场的可延缓成熟的转基因番茄。
进入21世纪以后,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发展异常迅速,1998年全球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仅2780hm2。美国最多,占74%;中国不到1%。
转基因植物按种植面积多少排序为大豆、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转基因性状主要是抗除草剂和抗虫,分别占77%和22%。
1999年全球转基因植物种植总面积达4000hm2,其中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三国占99%,此外中国、印度等国也有一定量的种植。2002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为5870hm2,主要生产国为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中国。
主要农作物有:抵抗昆虫的玉米,抵抗杀虫剂的大豆,抵抗病虫害的棉花,富含胡萝卜素的水稻,耐寒抗旱的小麦,抵抗病毒的瓜类和控制成熟速度及硬度的西红柿等等。。
2.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历史1974年,科恩(Cohen)将金**葡萄球菌质粒上的抗青霉素基因转到大肠杆菌体内,揭开了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序幕。
1978年,诺贝尔医学奖颁给发现DNA限制酶的纳森斯(DanielNathans)、亚伯(WernerArber)与史密斯(HamiltonSmith)时,斯吉巴尔斯基在《基因》期刊中写道:限制酶将带领我们进入合成生物学的新时代。
1982年,美国Lilly公司首先实现利用大肠杆菌生产重组胰岛素,标志着世界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的诞生。
1992年荷兰培育出植入了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转基因牛,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刺激红细胞生成,是治疗贫血的良药。转基因技术标志着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都能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重组,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创造新的生命类型。同时转基因技术在药物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利用价值。转基因技术,包括外源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受体细胞,以及转基因途径等,外源基因的人工合成技术、基因调控网络的人工设计发展,导致了21世纪的转基因技术将走向转基因系统生物技术2000年国际上重新提出合成生物学概念,并定义为基于系统生物学原理的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
3.转基因的发展与成就转基因技术的定义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etechnology).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Geicallymodifiedanism,简称GMO).转基因技术,包括外源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受体细胞,以及转基因途径等,外源基因的人工合成技术、基因调控网络的人工设计发展,导致了21世纪的转基因技术将走向转基因系统生物技术-合成生物学时代.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关系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作物的遗传改良.过去的几千年里农作物改良的方式主要是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的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遗传学创立后近百年的动植物育种则是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进行优良基因的重组和外源基因的导入而实现遗传改良.因此,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但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效率上,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有两点重要区别.第一,传统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第二,传统的杂交和选择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因此,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将两者紧密结合,可相得益彰,大大地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转基因水稻从实验室走向田野据新华社杭州电广受世人关注的转基因水稻研究正从实验室走向田野,记者最近从中国水稻研究所获悉,转基因水稻已进入大田释放阶段,现正申请商品化生产.1996年,中国水稻研究所以黄大年研究员为首的课题组,在世界上首次研究出了抗除草剂转基因杂交稻,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杂交稻制种纯度问题提供了新方法.这项成果名列由我国500位两院院士评选出的“199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榜首.之后,课题组又成功配制出抗除草剂转基因直播水稻,可省工省时除尽稻田杂草.去年3月,中国水稻所与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浙江金穗农业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正式拉开了将转基因水稻推向产业化的序幕.目前,黄大年等人已选育出一批优良的转基因水稻组合和新品系,经农业部基因产品安全委员会的安全审定和批准,这些新品种已开始在浙江的富阳、临安、丽水等地进行继实验室研究和中间试验后的大田释放和试种示范,并正在向有关部门申请商品化生产.转基因食品你敢吃吗?2000年3月,克隆小猪“横空出世”.随之而来,欧美之间也为转基因食品吃与不吃的问题争论不休.在我国,转基因食品还比较罕见,到目前为止,经农业部生物工程安全委员会准许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仅有6种,其中有3种涉及食品,两种西红柿、一种甜椒.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推进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食用转基因食品将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那么,什么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到底能不能吃?十几年来一直从事基因工程方面研究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罗云波教授的答疑或许能为转基因食品的食用者壮壮胆.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它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真正的商业化是近十年的事.90年代初,市场上第一个转基因食品出现在美国,是一种保鲜番茄,这项研究成果本是在英国研究成功的,但英国人没敢将其商业化,美国人便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让保守的英国人后悔不迭.此后,转基因食品一发不可收.据统计,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确定的转基因品种已有43种.美国是转基因食品最多的国家,60%以上的加工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90%以上的大豆、50%以上的玉米、小麦是转基因的.转基因食品有转基因植物,如:西红柿、土豆、玉米等,还有转基因动物,如:鱼、牛、羊等.虽然转基因食品与普通食品在口感上没有多大差别,但转基因的植物、动物有明显的优势:优质高产、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改良品质、抗逆境生存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面对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人们的认识并非一致,以美国为首的主吃派和欧洲为首的反对派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两大阵营.不久前调查表明,美国、加拿大两国的消费者大多已接受了转基因食品,仅有27%的消费者认为食用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而在欧洲,大多数人是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英国尤为明显.缘由是1998年英国的一位教授的研究表明,幼鼠食用转基因的土豆后,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这是对转基因食品提出的最早质疑,并在英国及全世界引发。
4.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历史从表面上看来,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似乎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
从1983年以来,生物学家已经知道怎样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具有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这个基因可以来自任何一种生命体:比如细菌、病毒、昆虫。
这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人们可以给某种作物植入一种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特性,这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的一场空前革命,将大大促进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世界上第一种基因移植作物是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
它在1983年培植出来;直到10年以后,第一种市场化的基因食物才在美国出现,那是一种可以延迟成熟的西红柿。1996年,由这种西红柿食品制造的西红柿饼才得以允许在超市出售。
转基因牛羊、转基因鱼虾、转基因粮食、转基因蔬菜和转基因水果在国内外均已培育成功并已投入食品市场。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彭于发研究员介绍,全球的转基因作物在问世后的7年中整整增加了40倍,转基因生物以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为多,其中植物是最普遍的。
从1983年研究成功后,转基因作物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直接增长至2003年的6770万公顷,有5大洲18个国家的700万户农户种植,其中转基因大豆已占全部大豆种植的55%,玉米占11%,棉花占21%,油菜占16%,这些作物的国际贸易出口额也在增加。。
5.转基因食品的历史,要详细的并且简练自1997年以来,该地区土地总面积用于种植转基因食品的次数增加了惊人的80个,并突出了产品的知名度,这些食物非常好。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食品是没有争议所包围。虽然经历历史上的转基因食品,你不能不看到,它已经为众多争议周围更多的消息,对于它的好处。在我们周围移动)到它的历史,企图争议看到的发展以及转基因食品(如各种,让我们尝试了解转基因食品的实际含义。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由一个适当的定义走,转基因食品是食品加工产品,是从转基因植物和动物。)在本生物体(包括,上述生物是受到遗传的方式来修改它们的DNA变化所作出的具体工程。这涉及到或插入或。缺失基因的基因工程一直是一个在该领域取得的成就主要生物学,并使用相同的食品生产无疑是诱人的。
转基因食品的历史
在转基因食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孟德尔-奥地利的僧侣和植物学家,进行了一项实验,其中他短暂豌豆杂交种豌豆种与高显示一个物种的某些性状的继承其他与此进程。尽管孟德尔被认为是今天的科学遗传学奠基人,他的努力没有承认,直到20世纪。孟德尔的意见铺平了第一种方式的发展转基因植物-烟草植物的抗生素有抗药性的1983年,在。
1983年后的突破,科学家们又花了十年成长的转基因食品首次用于商业用途。这种转基因作物是由美国加州的公司创建了一个番茄-Calegne。番茄新品种-这是该公司FlavrSavr命名,是在1994年提供商用。这是基因改造的方式,它需要较长的时间期限为它分解后回升到正常相比,西红柿。即使消费者表现出同样的浓厚兴趣,该公司于1997年停止了这样的事实:由于其较长的保质期使该公司盈利减少生产。
一些人士还列举了为制止这种作物生产的实际原因是它要面对竞争,从传统的对应,以及一些生产,该公司遭到了问题。在此同时,另一家欧洲公司制造的,从转基因番茄酱和番茄品种在1996年它在市场上发售。在转基因食品的争论就开始与一些声称这些产品为转基因动物和人类一样有害的科学家。一个这样的科学家阿帕德泰博士-一位匈牙利出生的生物化学家和营养学家,谁透露,他已经注意到这些食物对胃壁的人,他和美联储在1998年转基因马铃薯的老鼠免疫系统的一些不良影响。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相关的一个争议的转基因食品的优点和缺点这使群众相信,人类减少了对这一新技术为单纯的豚鼠。虽然这并影响世界的基因改良生产的食品,在某些地区,它并没有带来同样的完全停止。基因研究继续和许多其他食品很快被转基因农作物以满足人类的需求。该地区土地总面积种植转基因作物的生长增加4.2万英亩一十九万九千七点零万英亩到2009年的331。截至今天,美国有一个主要份额占有率分别为转基因食品生产达百分之45的世界巴西生产,其次是阿根廷和16和百分之15的世界。
这是一个在过去十五年的历史短,但争议的基因在转基因工程食品的聚光灯一直保持这个概念。即使在今天,转基因食品的争议和以往一样的很大一部分信贷这正好冲突研究转基因食品的优势和风险和他们夸大的结果。在当天结束的,有没有具体的理由说这些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害,我们还是没有,因此它是明智的评估转基因食品的优点和缺点,并选择安全的出路-即使这意味着弃权从他们的消费。
(求推荐)
转基因食品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转基因食品以其独特的品质和特性,深受人们的关注,有人为农业科学取得的技术进步而欣喜若狂,称之为“新世纪的食粮”,同时,也有人担忧其安全性而敬而远之。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福还是祸,主动权恐怕不是家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转基因作物引发新的绿色革命
转基因作物又称转基因改制作物,是指运用基因技术,克服传统嫁接及杂交技术的不确定性,通过定向进化方式培养而成的农作物。转基因技术可根据人们的需要,赋予农作物新的特性。例如可以使农作物自己释放出杀虫剂,可以使农作物在旱地或盐碱地上生长,或者生产出营养更为丰富的食品。科学家还利用转基因技术,开发能够生产防病的疫苗和食品的农作物。
如果说人们将杂交农作物的诞生、化肥的大量使用促进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作为第一次绿色革命的标志。那么现在,基因工程应用于农业领域,使第二次绿色革命近在咫尺。
基因技术的突破使科学家们得以用传统育种专家难以想象的方式改良农作物,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可降低生产成本。一个品种的基因加入另一种基因,会使该品种的特性发生变化,具备原品种所不具备的因子,从而增强了抗病、抗杂草或抗虫害能力,由此可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用量,降低种植成本。第二,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一种作物的基因改良后,更容易适应环境,能更有效抵御各种灾害的袭击,并使产量更高。第三,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开发农作物的时间大为缩短。利用传统的育种方法,需要七、八年时间才能培育一个新的品种,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一种全新的农作物品种,时间可缩短一半。因此,有专家认为,不出多少年,转基因技术将改变世界农业版图。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材料,1997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约为1100万公顷,1998年上升到近3000万公顷,1999年底,估计将达4000万公顷,平均增幅超过lO0%。
美国是转基因技术采用最多的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初将基因改制技术实际投入农业生产领域以来,目前美国农产品的年产量中55%的大豆、45%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转化为通过基因改制方式生产。目前,大约有20多种转基因农作物的种子已经获准在美国播种,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土豆、和棉花。据估计,从1999年到2004年,美国基因工程农产品和食品的市场规模将从40亿美元扩大到200亿美元,到2019年将达到750亿美元。有专家预计:21世纪初,很可能美国的每一种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基因工程的成分。其它还有阿根廷、加拿大也是转基因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的国家。
我国的转基因研究也有较大的发展,并且在基因药物、转基因作物、农作物基因图与新品种等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但真正进入商业化生产的则较少,就农作物而言,目前只有抗虫棉、矮牵牛花、抗病毒甜椒、抗病毒蕃茄。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受到质疑
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和进步,转基因作物的增多和基因食品的大量上市,一些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人们都在进行深入思考,基因移植、改性工作可以进行到什么程度?安全性如何?同时也不断有人提出责难和怀疑。
1999年5月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副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引起世人的震惊。论文说,研究人员把抗虫害转基因玉米——BT基因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叶上,然后让蝴蝶幼虫啃食这些菜叶。四天之后,有44%的幼虫死亡,活着的幼虫身体较小,而且无精打采。而另一组幼虫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叶,则未有出现死亡率高或发育不良的现象。论文据此推断,BT转基因玉米花粉含有毒素。
BT转基因玉米是为玉米抗病虫害能力而培育的,其培育方法是向玉米种子中植入一种可以有效杀伤危害玉米害虫的基因。一些科学家认为,植入BT基因使玉米能够产生杀伤害虫的物质,从而具有抗虫害能力,但也因此而具有了毒性。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那么,人们怀疑,转基因农作物和以此为原料制造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否也有危害,比如,具有抗虫害、自动除杂草的转基因作物其作用机理与传统农药有无不同,会不会将有毒性的物质“传送”给消费者的有机体系?还有,某种转基因食品可以抵御细菌入侵,那么是否会使我们体内外的细菌产生变异而对所有的抗菌素产生免疫力?目前,这些问题尚无法作出明确的解释。并且,英国的研究人员近来在实验室中证实:小白鼠在食用转基因土豆10天后,其肾、脾和消化道都出现了损伤。这就更加深了人们的恐惧心理。
目前,美欧的一些消费者团体和绿色和平组织掀起了相当规模的抵制运动,反对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和基因食品的销售。法国不少食品超市为迎合顾客的胃口,坚持拒售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世界上两大食品公司——雀巢公司和联合利华公司声称不介入转基因农产品的生产。
各国政府也对此高度重视。美国国家科学院已经就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展开调查。欧盟国家曾在卢森堡举行环境部长会议,会上达成一致意见是:在新法规制定出来之前,暂停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和流通。大豆生产大国巴西不久前宣布,在查清转基因农作物对环境产生影响之前,暂时停止生产转基因大豆。
发展趋势不可阻挡
应该看到,从世界范围看,转基因食品并不是随意推向市场的。我国对生物工程的研究和开发,是在保护人民健康和资源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对转基因产品管理和监控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1993年原国家科委发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996年农业部又发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农业部每年受理两批基因工程体的安全评价,目前已受理了193项,批准进入商业化生产的仅有6项。在这种管理体系下,经过安全评价和检测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
由于发展较早,美国、加拿大对转基因食品采取一种较为宽容的政策,他们采取的是备案制。在经过评价后,被视为安全的工程体和产品就不再受监控了。
从长远看,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农作物已势在必行。这首先是由于全球人口的压力不断增大。专家们估计,今后40年内,全球人口将比目前增加50%。为此,粮食产量必须增加75%才能解决世界人口吃饭问题。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可耕地的萎缩,更加深了绿色革命的迫切性。另外,人口老龄化对医疗系统的压力也不断增加,开发有助于增强人体健康的食品十分必要。
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安全性,关键还看是否有一整套国际标准和相关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正确地引导转基因农产品的开发和运用,规范检测手段,才能确保转基因农产品的食用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据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经合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正在成立有关专家工作小组,准备对转基因食品的开发、生产及销售确定相关规则,计划于2000年7月以前拿出具体方案。
顺民心则得天下。据悉,目前一些欧美企业正在积极调整开发转基因农产品战略。他们从消费者利益出发,从盲目增加产量转向注重转基因农产品的务实性和高附加价值。如杜邦公司计划在2002年以前开发抑制骨质增生的大豆,2005年开发出亚油酸含量高的防癌大豆,并计划利用生命工程技术提高玉米等农产品的附加值,为人类造福,为企业增加效益。
转基因作为一项新兴的生物技术,无论哪个国家都不会在转基因食品领域退缩。随着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完善,转基因食品定会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21世纪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