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如何正确肥水,减少误区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12:44:00
字号:

养鱼,自古就有“水至清则无鱼”的说法。所以养鱼追求肥水养鱼,或者水肥养鱼。肥度好则表示水体中浮游生物种类多,数量适中,水体稳定,池塘溶解氧高。但是池塘一定是水越肥越好吗?其实肥水养鱼有“利”也有“害”,是一把双刃剑。所以要了解如何正确肥水,不要盲目下肥。

池塘如何正确肥水,减少误区

1、肥水能够增加水体溶解氧。由于池塘藻类的光合作用,白天池塘溶氧70%以上是藻类制造的,白天水体中上层溶解氧一般都达到8mg/l,高的甚至超过15mg/l,所以藻类生长良好的水质,白天是不会缺氧的。

2、白天开增氧机并不是为了增氧,而是使水体上下对流,溶解氧分布均匀,同时水体缓缓流动,是为了营造类似天然环境的微流水,有利于养殖品种的生长,再者,白天开增氧机,可以打破水体表面张力,减少气泡病的发生,预防烂鳃和出血病,也有利于藻类的繁殖及水质调节。

3、肥度适中的池塘,藻类可以络合水体中的悬浮物,使水体清爽干净,保证鱼类长期正常摄食。凡是池塘出现水浑,各种颜色的泡子或者幔子,说明藻类可能已经有问题,表明溶解氧不一定足。并且藻类是最经济的解毒剂,能够吸收,氧化,络合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重金属等。

4、肥水能够稳定水质,减少发病。由于藻类在池塘循环中扮演着供氧,吸收,络合等重要角色。所以肥度良好的池塘,对pH,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显著的缓冲作用,能有效的避免水质调节过程中,指标大起大落,诱发疾病。

1、有氨氮才代表水肥

? 很多养殖户朋友跟我说,水里检测出氨氮,水体才有一定肥度,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肥水误区。我们检测的一般是水体中毒性大的氨态氮,而不是铵态氮。水体中氨态氮占氮肥的数量是很少的,如果太多,可能水很难肥,鱼类就开始中毒死亡。所以氨氮并不能代表池肥度的状况。氨氮,亚硝酸盐,pH是水体三大基本指标,一般要求氨氮,亚硝酸盐均检测不出,pH:8.0左右为正常。

2、肥水后水没变色继续大量施肥

? 目前,大多数养殖朋友在养殖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下肥后,水未转色,然后继续大量施肥。这样会导致池塘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指标严重超标,直接影响到鱼类发病,就会有久病不愈的现象。其实池塘水色未转变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早春水温低,光照弱,藻类繁殖慢,肥效来的自然也就慢。高温期一般存在浮游动物多,抑制藻类繁殖,难起肥;池塘水浅,负荷大,毒素重;晚上老是缺氧导致难起肥;水体中碳(C)、氮(N)、磷(P)比例失调,导致池塘营养不平衡,所以藻类难以繁殖等诸多因素导致下肥后水未转色。一般要根据自己池塘的实际情况分析原因,找到并解决未起肥的限制因素,才是正确的做法。

3、下肥后水得快速变色

? 很多养殖朋友都会要求下了肥水产品后,池塘就必须快速转色,殊不知肥水是一个系统工程,和自己池塘营养元素的多少,环境温度的高低,池塘藻类品种数量都有关系。这就是为啥有的池塘下肥来肥快,有的池塘下肥来肥慢,而且下了同样的肥,肥起来的水颜色不一,这是和池塘藻类品种有关系的。所以正确的认识应该是肥水后,水色慢慢变化(由淡到浓,由浅到深),而水的颜色是由藻种决定的,一般藻类没有好坏之分。

三、如何正确肥水

1、贯彻少量多次的施肥原则

? 肥水其实就像人吃饭一样,吃的多自然撑的难受,而肥料下的多的话,短期内池塘的藻类不可能完全吸收利用完,而吸收不掉的肥料就最后就变成了垃圾或者有毒有害物质,这就要求我们在肥水的时候遵循少量多次(10天左右补一次肥,根据池塘花白鲢放养量而定)的原则,只要保证水体中有足够的营养供给即可。

2.、勿使用含氮量高的肥

?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肥中含氮量都比较高,下肥后,池塘氨氮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诱发出血病等疾病,严重的可能导致氨氮中毒,连续缺氧的情况下更会导致池塘亚硝酸盐超标中毒,其实目前,大多数池塘都是不缺氮肥的, 缺的是供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碳肥 (不是碳氨),所以可以定期使用 “活力碳” 为池塘补碳,促进藻类光合作用,稳定水质。

3、选择含氮量低营养全面的可溶有机肥

? 化肥营养不全面,来的快,去的也快,含氮量高也非常高,用不好就容易导致花白鲢等养殖品种得出血病开始死亡;有机肥(鸡粪,猪粪等),易生浮游动物、寄生虫、底臭等;而营养全面的有机肥则没有以上不足,使用安全,可以很好的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水质指标的变化,如 肥水肽III

尽量使种植地土壤湿润,因为西葫芦根部具有比较强的吸收水分的能力。然后我们可以根据西葫芦品种来施加足量基肥,基肥以以腐熟农家肥为主,再配合微量元素肥。整好地后,按65厘米左右起垄,株距40–50厘米,亩栽2100棵左右。也可以平畦或高畦栽培,为防止地温下降,可坐水定植,就是浇穴水。生长特性,西葫芦根系强大,能够抗低温和弱光。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和抗旱能力。同时对土壤要求不高,在壤土、黏土、砂土上均可种植。产量高,病害较少,种植效益高。

西葫芦是喜温植物,二十多度最适宜它生长,喜欢湿润的环境,不耐干旱,高温湿度合适容易出现徒长现象,比较耐弱光,因为叶面积很大,惧怕强光照,光照强和干旱很容易发生病毒。盛果期。西葫芦进入盛果期,每亩地冲施水溶肥15公斤加菌剂10升,配合叶面交替喷施0.2%磷酸二氢钾加100倍糖水或腐殖酸类复合肥,以弥补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越冬茬西葫芦要特别注意控温。温度较高时,要加强通风换气,以确保温度适宜植株良好生长,温度过低时要减少通风频率和通风时长,以稳定在25℃左右即可。

减少湿度,杜绝病害。不用激素控旺还可以减少温室内湿度,减少病害发生。西葫芦灰霉病最为突出。冬季防风降温时候比较少,如用激素控制,肯定是喷施,这样就会加大温室内空气湿度,不少人还在使用激素控制西葫芦旺长,从而导致西葫芦生长缓慢,有些甚至出现激素中毒现象。因为现在已经进入冬季,棚内的昼夜温差较大,完全可以不用激素,而通过控温即可有效控制西葫芦旺长。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931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