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道树的植物搭配——以‘四季春1号’紫荆树为例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10:50:53
字号:

行道树是指种在道路两旁及分车带,给车辆和行人遮荫并构成街景的树种。以往的行道树多侧重于冠大荫浓、吸尘、降噪、抗逆性强等生态价值,最近几年,新兴的行道树在保留原有生态价值的基础之上,注入了更多的观赏价值,如观花、彩叶、彩枝、彩干等,这使得行道树景观亦不弱于公园及绿地景观,逐渐成为各地城市绿化中一张亮眼的新名片。

浅谈行道树的植物搭配——以‘四季春1号’紫荆树为例

当下,在观赏价值上有突出效果的行道树种类还不算多,绝大多数行道树在花叶果干等方面的景观表现依然较为普通,如法桐、国槐、枫杨、香樟等。行道树的观赏价值除树形树冠外,主要集中在花朵和叶色两方面,常见的观花行道树有栾树、大叶女贞、七叶树、羊蹄甲等,泡桐、合欢因抗风性差、病虫害重等问题在行道树上的应用逐渐减少。常见的秋色叶行道树有白蜡、黄栌、水杉、枫香等,银杏和杨树分别因成荫慢和飘絮等问题在行道树上的应用也在逐渐减少。

常彩叶行道树有金叶国槐、金叶榆、金叶水杉、金叶紫荆树等,通常春夏秋三季常彩,以金叶为主的常彩叶行道树一般不会大批量应用,因大面积长线条的金色会给驾驶人员造成视觉疲劳甚至产生眩晕感,可在中分带中搭配其他行道树分段栽植。观枝和观干类行道树目前还比较少,其中金枝国槐在人行道行道树上有少量应用,白桦、血皮槭等观干树因生长上的一些问题较少用作行道树,但仍可在道路节点或分车带中点缀栽植。

新品种在行道树上的推广应用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不过最近几年,国外和国内的新品种产生了一些较为强烈的联动,一批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新品种在各地道路绿化提质升级项目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观花行道树中的蓝花楹、黄花风铃木、‘染井吉野’樱花及‘四季春1号’紫荆树等,秋色叶行道树中的美国红枫、娜塔栎、欧洲小叶椴‘绿塔’及‘丽红’元宝枫等。

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新品种,通常会有至少一个季节的景观效果非常突出,在作为行道树栽植时,比常规树种更能够为道路增色添彩,如‘四季春1号’紫荆树的3-4月,蓝花楹的5-6月,美国红枫的10-11月等,但目前仍不存在某种绝对意义上四季景观都非常出彩的行道树品种。

“四季常绿”口号的提出,让一些北方城市开始格外关注不落叶的常绿阔叶树,但其实除冬季气温较高的华南地区外,国内绝大多数城市的行道树均适宜栽植落叶阔叶树,不必一味追求常绿。这些落叶的行道树只需在春秋两季中有一季景观效果非常出彩即可,因为在夏冬两季,人们对行道树功能性的需求往往大于观赏性,如在夏季通过浓密的枝叶来遮荫,在冬季通过落叶来让温暖的阳光直接照射到地面。因此,那些能够在夏冬两季兼具功能性与观赏性的行道树品种就显得更加的难能可贵,不过在北方依然十分稀缺。

“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是时下不少城市园林建设的目标,但单凭一两种植物是很难呈现这样的效果的。一条道路中,有时不仅需要多种乔木,还需要在林下搭配各种灌木或草本,以此来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延长街景的综合观赏期。行道树是道路绿化项目中的骨干植物,在打造道路景观时,首先要确定行道树的种类,其次是林下植物的搭配,整体的植物应用原则是,以乔木为主角,以灌木、草本为辅助,取长补短,互不影响。

道路中能栽植行道树的区域有中分带、侧分带(又称机非隔离带)和人行道等,为了实现对称景观,充分展现行道树的观赏价值,建议侧分带和人行道中栽植同一种行道树,如此便可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形成景观郁闭,营造观花或观叶的隧道感。不过目前多数道路依然在侧分带和人行道中栽植两种不同的行道树,如侧分带中栽植栾树,人行道中栽植法桐;侧分带中栽植刺槐,人行道中栽植乌桕;或侧分带中栽植国槐,人行道中栽植‘四季春1号’紫荆树等。这种不同树种的搭配,虽然多了一些变化和层次,却少了行道树应有的震撼、深邃感和空间视觉冲击力。

若道路中分带很宽,并且距离侧分带较远,则可在中分带中自由搭配行道树。在侧分带及人行道行道树批量栽植的前提之下,中分带的树种选择与搭配可以灵活一些,可分段栽植多种行道树,但所选种类最好与两侧行道树有所区分并形成优势互补。

若两侧栽植的是观花乔木,中分带便可栽植常彩叶树、秋色叶树或常绿树;如两侧栽植的是‘四季春1号’紫荆树、玉兰等观花乔木,则中分带可栽植元宝枫、黄连木、雪松等。若两侧栽植的是观叶乔木,中分带便可栽植观花乔木;如两侧栽植的是美国红枫、娜塔栎、白蜡等,则中分带可栽植‘四季春1号’紫荆树、桂花、樱花、广玉兰等。

行道树景观的观赏主角是乔木,在为主角搭配林下灌木或草本时,切忌不要喧宾夺主,争取将二者在观赏性上做到互补。

目前各地多数项目的行道树下仍习惯栽植绿篱或灌木球,虽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看点,但也为后期打理埋下了较为麻烦的伏笔。以各地‘四季春1号’紫荆树的林下绿篱搭配情况为例,较为成功的是“红叶石楠+龙柏”形式,优点是上下层中的三种植物均在相同季节的相同时期里迎来观赏性上的高光时刻,即‘四季春1号’紫荆树的紫红色、红叶石楠的亮红色、龙柏的鲜绿色三种颜色相互融合,形成色彩丰富的行道树景观,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并且能够在冬季依然保有一定程度的色彩。相对的缺点则是春季高光时刻过了之后,余下的大多数时间里颜色均为绿色,整体景观略显单调。

其实除红叶石楠外,红花檵木、金边黄杨、金叶女贞等绿篱的最佳观赏期均是春季,在与秋色叶树行道树搭配时较为互补,但与‘四季春1号’紫荆树、玉兰等春季观花行道树搭配时,会出现高光重合,这时若能增加一款夏季出彩的灌木搭配栽植将会更加贴合“三季有花”的要求,而夏季开花的天鹅绒紫薇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林下搭配绿篱的行道树,树木的分枝点最好在2.5米以上,否则在绿篱的高度遮掩下,行道树会显得有些矮小,不够挺拔大气。

行道树下搭配绿篱和灌木球的不好打理之处在于不间断的绿篱使得行道树不可接近,对行道树的精细养护不宜进行,而且在修剪树干周围的绿篱及灌木球时,容易伤到树皮,而绿篱和灌木球长期不修剪会长得过长过密,失去规整形状,从而使得景观看起来荒芜潦草,有破败感。“行道树+绿篱”的搭配形式在竣工后一二年内效果最好,但时间久了便较难维持最初效果,有些项目甚至在验收后不久就将绿篱全部撤掉,改为其他更易打理的单一植物。

例如,荆州武德路中分带中,每三株‘四季春1号’紫荆树为一组组合栽植,林下原本搭配的是红花檵木、金边黄杨绿篱和大叶黄杨球等,形成了具有较好层次感和色彩变化的魔纹效果,但后期因为不好打理,经常需要补栽等问题,如今已经将全部林下植物去除,改为草坪,并在每两组‘四季春1号’紫荆树中间栽植了大叶女贞。可见,市政项目中的“好看”与“好维护”有时确实不易调和。

一般来说,乔灌木的最佳观赏期都不会维持很久,都会有较长时间的普通绿叶期或无叶期,且灌木的规则形状需要经常修剪整形,维护难度较大。而草花的最佳观赏期相对较长,可以与乔灌木形成优势互补,但有些草花依然需要每年甚至每季更换,这也就增加了额外的栽植成本。

南京浦口大道侧分带行道树用的是‘四季春1号’紫荆树,下层搭配的是时令花卉,基本上每个季节都会换一种,如春季搭配四季秋海棠和三色堇,夏季搭配马齿苋等,草花低矮不遮挡行道树树干,既能充分展现行道树的高大挺拔、季相变化,又能画龙点睛与虎添翼,用花卉增加地面色彩,人为为街景创造变化,使得驾驶人员始终保有新鲜感。

上海石门一路侧分带行道树栽种的是‘四季春1号’紫荆树,为了与其突出的春花效果相匹配,下层搭配了火焰卫矛、银姬小蜡、金叶锦带、水果兰、荷兰鼠刺、茶梅、八仙花、复色矮紫薇等八种色叶及观花灌木,可谓是用了花境的配置来装点行道树,在市政项目中还比较少见,也侧面反映出园林主管部门对行道树景观打造的重视程度正有所提升。

行道树下植物搭配的种类越多,养护难度越大,因其生态习性并不完全相同,水肥控制无法做到雨露均沾、面面俱到。而经常更换林下花卉又需要大量的人力、资金成本,有时虽然应用的是多年生花卉,但为了吸引游客还是需要经常更换,这在以植物景观为主的景区中十分常见。以上层应用‘四季春1号’紫荆树的项目为例,在下层植物搭配上,大连英歌石植物园用的是花毛茛,成都植物园用的是冰岛虞美人,北京花乡世界花卉大观园用的是黑心菊和鼠尾草等,在花卉花期过后都会再更换为更加吸引眼球的其他植物,如粉黛乱子草、郁金香等。‘四季春1号’紫荆树的下层搭配任何矮生花卉基本都不会出现不协调的问题,只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尽量将花卉栽植在树池外围,切忌将花卉堆积在根茎处,这将导致变相深栽,影响树木健康生长。

植物搭配多以观赏性为第一考虑标准,但若在此基础之上增加一些更深层次的历史和文化元素,就再好不过了。比如在文化上与‘四季春1号’紫荆树息息相关的植物有:萱草、兰花、桂花、梅花、棠棣等,在实现相互之间的植物搭配之后,“堂前荆树紫,阶下萱花红”、“春风荆树发条枝,夜雨芝兰秀芽茁”、“荆花既烨烨,桂树亦团团”等古诗句便能够为这样的景观场景增添更多的寓意与文化质感。

校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的建设与保护(论文)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福州为了改善城市园林绿化面貌和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最终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在城市的滨水区域,建成大量的公共绿地。这些绿地来看各有特色,服务对象不同,已形成的滨水开放空间景观,也不尽相同。回顾这些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现状,颇有收益。

(1)为住宅小区居民服务的滨水供给绿地,往往紧。邻城市住宅新村,绿地宽度小。如白马河公园滨水绿地,宽度一般只有几十米、二十几米,最多也只有30~40m,沿着河岸建设,地势平坦。建成的滨水开放空间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一些景观小品,景观特色多小巧玲珑;再如1990年建成的福州白马河公园,面积5.82h㎡,紧邻黎明新村、上海新村;1991年建成的福州晋安河公园,面积15.51h㎡,紧邻洋下新村、浦下新村、王庄新村。这些新村与滨河公园,只隔着宽七八米马路,使用起来非常便捷,其服务对象是新村居民。这类绿地面积83.7h㎡,约占滨水公共绿地的24.5%。

(2)城市滨河道路绿地,一般都跟随城市道路而延伸,绿地宽窄不一,或宽不足10m,或宽40~50mk,滨水绿地环境多是城市河边荒地、杂居地。经改建的滨水开放空间景观,也都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且都注意使用景观小品。例如1988年建成的福州仓前公园,面积1.5h㎡;1996~1997年建成江滨大道的公共绿地,沿路长26km,宽度8~15~20m不等,面积近28h㎡,作为街头开放性道路公共绿地,空间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这类绿地面积60.3h㎡,约占滨水公共绿地的17.7%。

(3)滨水区域大面积拆迁危旧房,建成公园绿地。近年福州城市经济实力增强,对沿江几万平方米的违章搭盖及破旧危房进行拆迁。新建成的滨水区域,如闽江公园,北岸线长5.5km,河岸绿地宽100~200m,面积47.5h㎡;南岸线长7km,河岸绿地宽150m左右,面积达6.5万㎡,使福州滨水城市空间景观得道改造提高,美化了城市景观形象。

(4)利用滨水滩涂自然绿地,建成可供休闲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这类绿地的沿岸植物生长茁壮,绿化景观良好,并能较好地保护自然生态景观原貌。例如,现在正在建设的福州金山公园,位于福州金山新区南部,三环路一期东侧,东邻城市旧防洪堤――建新南堤,西界规划道路。公园建设基地,自然景观资源条件优越,大树成荫,物种丰富。还有很多体现福州榕城地方特色的古榕树,白鹭纷飞。河湾水面宽阔稳定,宽达100~200m,公园景观具有浓郁的村野湿地自然生态风貌。

(5)把滨水的采矿迹地建成滨水观光风景游览区。这类公共绿地沿江河两岸透迤而下,原地貌荒凉破败,经整治后,迅速改变了滨水区域开放空间景观,成为优美的旅游观光风景名胜地。如长乐市沿闽江口金刚褪附近3km的江岸,原是采掘花岗岩石材的坛口迹地,开采了几十年,岩壁陡峭,植被残缺,土壤流失,自然生态被破坏。经过长乐市近两年的整改,利用了滨水的人文景观与自然地理资源,使滨水的人文景观与自然地理资源,使滨水采矿坛口迹地得到再生利用,建成为优美的旅游观光风景名胜地。

(6)利用原有湿地地貌建成湿地保护区。例如,在闽江口,还未被人为严重破坏的自然湿地,就有鳗鱼洲湿地、道庆洲湿地,还有在福州金山新区堤外建成的湿地公园,它们都是利用滩涂沙地植被与水滨等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形成保护自然生态景观板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廊道。

以上6种市域滨水区域,有效地提高了滨水绿地生态空间景观水平,改善了群众居住、休闲、娱乐、健身等环境。

2.滨水绿地设计创意理念及形成空间景观效果

2.1 创建优美的滨水人居环境景观

处在城市居民新村附近的内河滨水开放空间,规划设计考虑为新村居民服务。这类滨水绿地的服务半径在500m之内,要求创建优美的滨水人居环境景观,提出“以人为本”的设计创意理念,并通过各种设计措施来达到目的。

在滨水公共绿地空间中,设计按照人体行为工程学原理,安排多种健身设施与器具,创造舒适休闲建身空间环境。游步道宽1.2~1.5m,以便两个人相向步行,能宽松地通过在林荫下漫步。路面铺装应平坦,尽量在临水面安排铺装广场,设置较舒适的坐椅,让人近水观赏,游赏水景。

2.2 追求园林植物群体美景观,发挥大自然生态群落效应

园林植物群体美,是现代风景园林美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通过相近植物与同种植物按园林艺术美的韵律节奏与比例协调关系的组合布局,表现植物群体规模,以体现景观的气势雄伟,并且表现组合植物景观美。园林植物按生态规律布局,最大限度发挥植物自然生态群落效应,改善生态环境;并为城市输送大量氧气,成为“城市绿肺”,最大限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如晋安河公园、光明港公园的绿化。现着重论述晋安公园植物群体景观。晋安河公园位于晋安河两岸,开辟出宽20~30m的带状滨水开放公共绿地,长约7km。公园岸边有丰富的观赏立面,林冠线起伏变化,色彩与季相变化丰富,最主要的是晋安河公园追求壮观的园林植物群落,体现群体美的景观特色,从南到北,有葵林景区,南洋杉景区(爱乡园),椰林春月景区。

葵林景区位于晋安河公园王庄新村河岸段,沿河长200多m的滨水绿地。疏密相间,自然群植高3~8m的大蒲葵林。设计布局三五成丛,数丛成群,株间距4~8m,并安排3块200~300㎡的林间疏林草坪。葵林边缘及河岸边还配置有成丛的美丽针葵、七姐妹、南迎春、扶桑、九里香球等灌木花卉,为葵林景区增添了色彩变化,丰富了层次与季相的变化。昂扬挺立的蒲葵林,令人产生奋发向上的情怀,其葱绿茂密的蒲葵林纯林之景观,充满了浓郁的亚热带南国风光。

爱乡园景区位于福马路北晋安河东岸200多m的河岸绿地。自然群植有92株高几十米的南洋杉林,主要树种是塔形南洋杉、肯氏南洋杉和毕氏南洋杉,形成开放式滨水公共绿地空间景观。岸边及绿地边缘植有马樱丹、南迎春、榕树球、扶桑及红花羊蹄甲等植物,形成南洋杉林。柔和的水平线与南洋杉的雄伟垂直线形成鲜明对比,在水中呈现出优美的垂直倒影。

椰林春月景区,在晋安河桥北、晋安河西岸近长1km的河岸开放式绿地。设计种植棕榈科混交林,植有蒲葵、华盛顿蒲葵、美丽针葵可、假槟榔、皇后葵、丛生鱼尾葵、长穗鱼尾葵、大王椰子、散尾葵、棕竹等棕榈科植物30多种,还有黄金叶、小蜡球、红刺林投、象腿丝兰、南迎春等植物。大量的乔灌地被草坪植物组合,形成自然群落,成为城市生态廊道,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另外,具有滨水带状绿地群体美的植物景观,还有光明港的蒲葵混交林、羊蹄甲混交林带。

2.3 充分利用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展现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特色

结合地形改造,发掘利用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历史人文景观。这一设计理念,是福州滨水开放绿地空间又一景观特色。

例如,长乐闽江出海口,历史上曾是明朝郑和7下西洋船队候风与补给驻泊地。长乐市为了开发建设闽江出海口风景旅游观光带,建成长3km的滨水开放公共绿地空间。为了纪念郑和7下西洋的伟大航海壮举600周年,把其中一段以前曾是闽江船运码头滨水的长800m的绿地景区,开辟为“郑和广场”,面积近4.5h㎡。充分利用郑和船队7下西洋,以长乐为出发驻泊地的历史,建成祭海誓师台、三宝亭、了望台、郑和兵营、亲水船平台、郑和史迹纪念馆以及郑和雕像,配置各种树木、花卉、草坪。对过去的采石坛口、砂石地,覆土0.50~1.00m,并清理岩壁,种植各种榕树、芒果、棕榈科乔木,以及垂直攀援植物和时令花卉,形成优美的滨水公共绿地。开放之后,游人络绎不绝。

再如,两年前建成的闽江北园闽风园,面积5.81h㎡。在防洪堤外侧,利用当地原有造船厂遗址,突出展现福州2000多年的古城历史文化与船政文化景观。精美的“闽都春秋”巨型浮雕,向人们述说福州的许多壮阔伟业,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长廊,并成为中外游人的必到之处。

2.4 根据亲水性的设计理念,创造各种亲水景观

亲水是人类的特性;水是园林的灵魂。因此,充分展现人和水的景观关系,是滨水开放空间的又一设计理念。

江滨公园闽水园,面积1.5h㎡。以闽江文化为主线,用抽象的艺术表现技法,表达“闽水长闽江清”的设计理念,体现人与水之间共生互利的情感关系。“闽水谣”“浮雕”,叙述了闽江两岸风土人情和闽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水文化景观。“闽水魂”雕塑,体现闽都儿女激流勇进的奋斗精神,升华人与水相依共存的造园思想。临水是形成滨江水公园空间最大的特点,要把壮阔的闽江风光组织到公园临江风景的观赏透视中。为了最大限度地让游人观赏透视中。为了最大限度的让游人观赏闽江风光,并满足群众晨练及傍晚的休闲活动,江滨各个公园景区都安排大面积的临水铺装广场。

如台江江滨公园规划了近8000㎡的铺装广场;在仓前公园也辟有3700㎡的铺装广场;在缤纷园、闽水园、闽风园等景区,都把广场延伸到水边,做各种标高的平台,让游人能与水亲密接触,满足人们对亲水性的要求。而在金沙园、西河园,则把踏步平台改为一望无垠的沙滩,让游人能在3万多㎡的沙滩,尽情嬉戏,在金沙碧水之间,沐浴阳光,享受大自然赐予的闲适放飞心情。

而在福州长乐郑和广场,由于闽江出海口风浪较大,在其临水船形平台,加栏杆、坐凳,让人感受郑和船队万船竟发的壮观气势,也是一种绝妙的亲水性做法。

2.5 利用自然地理生态资源建造滨水旅游观赏景观

在滨水开放空间中,有的地段对自然地理生态资源是可资利用、充分发掘,为风景旅游光事业服务。例如在长乐闽江出海口的金刚腿景区。金刚腿原是半山上的巨岩,延伸到闽江水岸边,形成大条岩,形如天生的金刚大腿。腿弯之下空悬,如一座拱桥,脚如穿靴,脚尖翘起,自古以来就被俗称为“金刚腿”。腿上方,半山岩壁,有中国海军宿将萨镇冰题的“金刚濯足”4字石刻。在日本《福州考》一书中,把金刚腿称为仙人脚。金刚腿和闽江口五虎礁、南北龟、皇帝井等,并称为“闽江口七景”。据历年水文测定,金刚腿靴底标高4.83m,腿踝标高8.42m。而60年以来,福州马尾平均水位标高仅2.76m,最高水位仅6.48m。历来无论闽江大水,还是海潮大潮,都不会淹过金刚腿的腿踝。所以俗语有“大水淹不到金刚腿”。建成的金刚腿公园,专门在滨水岸边勒石,记述金刚腿采石坛口开拓为公园的事迹简介,以及金刚腿的历史、自然地貌传说。

在金刚腿景区,还有一个自然地貌景观,即金刚腿刚好处于闽江入海口谈水和海水的分界线上。故腿股内外,水有咸淡之分。闽江上游的漂木和浮物,由于海潮顶托作用,也都在金刚腿附近水面打转。2002年,金刚腿公园特在此辟建海水、淡水分界碑,以此体现金刚腿自然地理景观。

上述的滨水自然地貌景观,都是自然历史遗留和演替形成的,经过人为加工整理、再生利用,形成著名自然地貌景观。还有一类滨水自然地貌景观,是大自然赋予的,要加以保护,才能永续利用——即滨水自然湿地景观。

目前,福州市区域闽江滨水自然湿地,有多类近城滨水区域已进行开发保护。如金山湿地公园只是在清理原有自然地貌的基础上,种植各种乔灌木,利于自然湿地的保护。

还有一类是面积较大的湿地,自然原生地貌离城稍远,人为扰动较少。此类湿地要依法严加保护,严禁开发利用。如道庆洲自然湿地景观,严禁开发利用。如道庆洲自然湿地景观、鳗鱼洲自然湿地景观等,只有严加保护,才能成为永久的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斑块。这类湿地一经开发,则将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的破坏作用。

道庆洲湿地面积约2.3k㎡,距离市区不足10km,是最靠近福州城区的大型湿地,位于闽江、五龙江、白龙江3条江汇合处。涨潮时几乎看不见,退潮时才能见道洲地。

目前,道庆洲湿地自然条件好,各类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种子植物85种。附近水域有鱼类39种,各种浮游生物多达110种。在宽阔的潮间带滩涂,还有丰富的鱼虾,特别是甲壳类和双壳贝类等,这些都是鸟类的主要食物。由于条件适宜,在不同季节还吸引了白鹭、苍鹭为主的30多种水禽群体,到那里栖息、觅食和繁衍,曾一度成为当地独特的生态景观。

道庆洲湿地景观的再生利用、保护,目前已引起有关的再生利用、保护,目前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民间资金及组织,参与了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2.6 根据规划设计理念建设充满寓意的滨水造型景观

一般园林设计者,通过各种设计思维活动创立理念,运用各种园林植物、园林景观小品和构筑物,及各种规划构图等,建成隐含各种意念的造型景观,即意象景观。“九洲方圆”是为纪念第三十一回旅日福建同乡访华恳亲团在榕举行,而规划设计的。位于晋安河公园中段爱乡园内,南有南洋杉草坪,北有樱花园,主景点是20m x 20m方圆叠加的花坛平台。底层方形平台上的花坛,种有梅花、樱花、腊梅各9株,以及反映榕城乡土特色的榕树球、茉莉花;上层圆形平台中心,是高6.3m的“环球同凉热”不锈钢雕塑,雕塑基座呈九角形,磨光花岗岩贴面,圆形平台地面划分9个弧形地块,按图案铺及火烧板与磨光花岗岩板。精雕细琢9个梅花浮雕图案,象征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上下两层平台踏步9级,“九洲方圆”,寓意中日两国人民传统以友谊如日中天,如梅花一样高洁,如樱花一样灿烂好。

闽江公园的望龙园景区大门口,是望龙造型是全园标志性景观,是根据福州唐末闽王王延钧在江滨钩白龙,飞舞上天的历史传说设计的。巨龙昂首远望、腾飞起舞。

能容纳2500人的露天演歌台,为缤纷园景区的主景物,围绕演歌台,为缤纷园景区的主景物,围绕演歌台有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水景,还有螺旋式、错落式的看台和5组帆形钢架造型,宛如江中乘风破浪的白帆,蔚为壮观。

在长乐闽江口风景旅游观光区,有一个“吉祥公园”景区。根据吉祥长乐的主题,按照中国传统吉祥寓意,进行石刻浮雕组景,其主题是“万象更新”雕塑。在榕树、竹林丛中,小路蜿蜒向前,设立组雕巨石景观序列;一帆丰顺、四海升平、八卦太极、万象更新等,表达了和平幸福、吉祥安康的美好意愿。

当然,福州市域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有的住宅新村紧挨内河边,绿化带很少;有的大江边的滩涂沙洲湿地,正逐步被改造成生活居住地。因此,开发与保护滨水区域的矛盾还很严重。滨水区域开放空间的保护与再生利用,还是一项艰巨的历史课题,有待我们去研究。

有需要建网站的,请百度HI我,或Q我.

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 ,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 ,范 围在 110。53 一 ll4。l5 E,27。51 _28。4lN之间 。地 势南 高 北 低 ,基本 上是 山地 、丘 陵、岗地 、平原各 占四分之一 ;境 内成土母质主要是第四纪红色粘土 ,区内地带土壤为红壤 ,主要土壤类型有红壤 、黄壤 、黄棕壤 ,其 中以红壤发布最为广泛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区,温 和湿润 ,季节变化明显 ,冬寒夏热 ,四季分明,春秋短促 ,冬夏绵长,充分体现了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典型特点。据统计长沙市现有植物约 900种 ,栽 培植物 494种 ,隶属于 102科28属 。原生植物 600种 ,隶属于 73科 187属?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毗邻韶山南路、芙蓉南路,以林科大桥为界分为东西两个园区。路网交错复杂,影响到校园景观的整体性。

从现状分区上看,校内建筑较为拥挤,容积率高,路网复杂,高差大。

使用人群:人口密度大,使用人群组成成分复杂,以学生为主体,涵盖各个年龄段,对景观的功能要求比较丰富。

林校历史与植物文化: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一所“林”字打头的综合性大学,校训:求是求新,树木树人。但是在植物景观上缺乏对校园“林”文化的关注,也缺少对植物文化本身的探寻与溯源。

在园林绿地景观方面,整体绿地景观、绿地空间和绿地的总体布局一般。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校园内提供的可以进行活动的绿地数量偏少。主要缺乏以下活动空间:小规模的活动场地、晨读和思考的空间、散步可谈天的地方及运动空间。

植物景观方面,虽然植物品种、色彩、数量丰富,但植物景观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新建设校区用地紧张,绿地面积不足、破碎,缺乏整体的植物景观规划。植栽历史不长,景观效果不明显。水体景观方面,均属于人工水景,水体景观形式单一,数量较少,水质较差,有待改善。

在园林小品设施方面,校园内的导视系统没有及时更新,标示牌缺乏,急需增加桌凳和休息设施。人文景观设施方面,学术、文化气息不够浓厚,场所精神缺乏。校内道路、景点缺乏主题和名称。同学们普遍反映校园门口商业气氛过于浓厚,缺乏高校应有的学术氛围和学习气息。校园内缺乏反映学校风貌、具有教育意义、时代特色鲜明的小品和雕塑。仅有一处少量的人物雕塑和景石,一处主题雕塑,一处壁画,一对古树化石。

校园植物种类和数量非常丰富,不仅保留了原有的乡土树种,而且自建新校区起就十分重视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工作,目前已引种的珍稀濒危植物有25科48属63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6属23种,被子植物18科30属40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2种,Ⅱ级保护植物41种。

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调取了前几年的植物名录,详见附件一。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植物群落调查,详见附件二。

优势S:植物资源丰富种类多样,分类系统完善;养护人员素质相对较高种植养护效果较好;学校有深厚的林业科学研究背景和优秀的景观植物研究学者,能为校园植物景观献言献策

劣势W:城区用地紧张绿地拥挤,种植杂乱,植物空间形态单一;有许多植物只是在校园内进行临时的迁地保护,植物所有权不属于学校,因此需要经常移栽和增补;许多现有植物需要保护,植物造景发挥空间不大。

机遇O:近城市干道交通方便,外界干扰对景观影响较小;

挑战T:周边建筑密度过高,人群组成较为复杂不易管理,城市干道穿过学校使得校园绿地破碎缺乏整体性

虽然植物品种、色彩、数量十分丰富,树种所在的生境均较为合理,病虫害也在可控范围内,但植物整体的景观效果并不理想。历史较长的建筑附近树木浓密,林荫丰富,但缺乏季相变化,较为单调沉闷;新建的构筑物和建筑物附近种植的种类丰富,但苗木规格较小,还不足以遮阴。

行道树多采用常绿,季相变化不够丰富,且新种植的树木冠幅不够,无法遮阴;部分行道树如天竺桂,分枝点较低,个子高的无法通过。部分道路绿化的整体性弱,如陶铸路西侧,从七教学楼一直到林科大桥桥头这一段,种植了许多壳斗科栎属的植物作为行道树,它们叶形独特,也有秋色叶可观赏,但是因为10多种同属不同种的植物种在同一条道路上,春天萌芽的时间不同,秋天落叶的时间、落叶的颜色也不同,造成道路景观的统一性非常差。

教学区、学生生活区、苗圃与教工宿舍及外部商业街杂糅,没能和用植物景观进行明显的功能区分。

西园同东园相比,绿地尤为破碎,道路也十分拥挤,人车分流不佳。一些树木没有足够的覆土,长势较差,同时校园内一直大兴土木,对植物的生长也有不小的影响,如文科楼的施工导致了其附近行道树的死亡。

校园内半开敞绿地缺乏,可以进行活动的绿地数量偏少。主要缺少足够的小规模的活动场地、晨读和思考的空间、散步可谈天的地方及运动空间。

校园垂直绿化有待加强。校园建筑物密集、高楼林立,存在许多高差较大的地方,可以利用藤本植物增加景观效果,如林科大桥桥体、桥下,经干草坪情人坡护坡、西园19栋等地。

学校目前有一些专类植物园,如裸子植物区、木兰科植物区、蔷薇科植物区、山茶园等,选址区域也符合植物的生长条件,但缺乏“园”的景观感,更像是一个标本库,没有给人的游憩提供适宜的尺度,同时也没能打造出标志性的植物园区景观。

打造校园的 前庭、中庭和后院 :利用植物景观实现人车分流,分隔生活空间、教研空间、办公空间、门户空间等,打造舒适的人性场所。同时,利用种质资源丰富的特点,打造尺度宜人、分类合理的 植物专类园 。

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位于成都市双流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地处文星镇与白家镇之间,校区占地面积3000余亩。江安校区的校园景观设计围绕着“环境生态化,景观园林化”的建设目标,充分利用水景元素做文章,形成了“一河、一湖、三渠”的水体景观格局。

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的校园景观的另一个特色是校园内的桥文化。在小区内不仅有常副为418m的步行长桥,还有外形酷似赵州桥的白石桥,还有许多横跨景观水渠上的精致小桥。

有几处重要景观可以作为借鉴:

是天然湖泊基础之上经过固堤、疏浚、扩大之后形成的景观湖。其命名的来源是诸葛亮的自励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正好切合大学的育人目标——培养高素质的社会服务型人才。

据闻是由挖掘名媛湖的淤泥经过人工堆叠而成,这里植物丰茂、绿树成荫。不仅是师生观景、休闲的公园,也是定向越野的绝佳场所。其命名来源于《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如此命名,不仅能指明山体的特征,更能凸显文化内涵,方便师生记忆。

是06年为了县里学校西110周年校庆,同时为了丰富江安校区的校园文化景观而建设的,整个历史文化长廊以传达发展历程之中的重要事件和著名的生平事迹介绍为主线,同时反映出学校办学历史上的光辉岁月。

其校园的景观命名都非常有文化内涵,也可以形象贴切的表达地点的特征。反观我校,命名则十分直白,食堂、教学楼、宿舍园区的划分等,都是简单的按照方位和数字序列进行排列,缺少对校园文化的体现。

台湾大学一直倡导建设绿色校园、永续校园,位于台北市的公馆商圈,这里平日间总是车水马龙,城市喧嚣游走于都市空间的每一个角落,但唯独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融的台大校园里依然是宁静和谐。

台湾大学的校园中,比较重要的校园景观有“傅钟”、“傅园”、椰林大道、旧图书馆、新图书馆、醉月湖等景观,被誉为“台大十二美景”。

是台大的中轴线和景观的标志,全长约600m,东西朝向。台大校园内最重要的大楼基本上都分布在椰林大道两侧。为丰富椰林大道的景观,陆续种植龙柏、杜鹃、樟树、茶花等,后续于人车分流、增添绿意、塑造特色等思考下进行规划设计,希望塑造属于全校师生且具有台大精神的椰林大道。之后又进行了景观改善工程,将椰林大道两侧从车道转变为广场化空间。经过多次的改造升级,实行了人车分流,调整汽车停车线,留出更多的空间供行人利用。设置掉头区域,让重车在此停车或掉头,减少重车对其他地面铺装的破坏,有效降低道路的维护费用,并且增加椰林大道的透水率与绿地面积,提升校园环境的生态机能,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整个校园环境更加绿色生态,并考虑到无障碍的设计。每年三月矩形台大杜鹃花节,椰林大道的杜鹃花丛亦成为校园内的赏花景点。

共同教室外的散珠松鼠是属于琉球松,曾经在建筑施工时根系遭到破坏,后被全体师生集体救助后修复。后来其周边地区陆续进行环境改造,迄今此地已经紧密交织成了一个活泼生动的校园空间,成为师生员工在课余时间观景休闲活动的开放场所。喂鸟平台是松树平台上的小小幽默,栩栩如生的雀鸟与松鼠雕塑,和随时出没的真是鸟类、松鼠,一起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为精彩的校园生活增加更多乐趣。

“永续校园”的建设构想,以动态的眼光绅士校园的规划和建设,应该让后代人能够享有同样的校园环境。人车分流,打造生态良好的景观主轴线,并在植物景观中注入校园文化。引入动物元素,增加景观与人的互动性,富有趣味。倡导绿色出行,多使用电瓶车。

“永续校园”的具体措施有:①校园生物多样性指标建立与基础资料调查;②校园生物多样性网站的设置;③校园外来植物名录;④增加生态层次,如水域、密林等;⑤校园污水排放系统整治;⑥设置校园自行车专用车道,实现人车分流;⑦在大学课程中开设永续校园建设相关课程⑧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等等。

两型和谐的生态环境;朴实高雅的文化环境;开放活力的活动环境;悠闲舒适的生活环境

生态优先原则对树种的要求相对较高,这里所说的“高要求"并不是指“求贵求洋",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充分展现当地绿化特色,发挥乡土树种的优势。经过大自然长期的选择,乡土树种具备了良好的抗逆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其凭借“树种成本低、成活率高、管护方便、抗病性强、观赏价值高'等优点在我国各地城乡建设中崭露头角。

按照生态优先的理念,植物规划树种选择以乔木为主,科学配置植物群落,提高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营造节约型园林。

〔1〕以乔木为主,科学搭配植物群落。遵照绿化以乔木为主的原则,按乔、灌、藤、草多层结构和科学搭配的方法开展绿地建设,不仅提高了植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性,而且大大提高了项目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2)适当种植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增加物种的多样化程度,使群落外貌层次更加丰富。

A.色彩变化

在做植物景观规划时,应考虑到植物的色彩差异和变化,从而通过不同植物的痦配种植显示其特有的景观特色。因此在植物景观规划时应考虑到植物色彩的统一变化。运用色彩对比的方法体现植物景观的层次与个性。树种规划时,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基调树种种类少,但数量大,形成该地域的基调及特色,起到色彩统一作用,而一般树种,则种类多,每种量少,五彩缤纷,起到变化的作用。植物景观规划时还要要注意色彩的相互联糸与配合,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色彩构中红、黄、蓝三原色中任何一原色同其它两原色混合成的间色组成互补色,从而产生一明一暗,一冷一热的对比色。它们并列时相互排,对比强烈,呈现铫跃新鲜的效果。用得好,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如红色与绿色为互补色,**与紫色为互补色,蓝色和橙色为互补色。我国诰园艺术中常用万绿从中一点红来进行强凋就是一例。

B.季相变化

不同季节,植物所形成的景观个性也不尽相同。如早春植物的先花后叶,通过开花来营造热烈的景观氛围,而部分植物如吞樟的春色叶也可为山野林地增添蓬勃的色彩。秋季,植物通过不同的秋色叶的变化来迎合李节的更甘,如银杏的金**秋色叶和三用枫的红色秋色叶通过其他常绿植物的衬托,展示多彩的秋季景观,冬夏亦有植物如此通过季柞的变化展示不同的植物景观。散而在植物景观规划时,应着审考虑其季相变化,运用不同的植物规划与种植设计,使得我们所苣造植物景观变化丰富、四季有景。

C.形体变化

在植物规划时,我们还应考虑植物的形休特征,不同的植物形体特征的组合也使得植物景观发生不同的变化。所以我们应考虑将不同形体的植物遵照美学原则进行合理规划,丰富植物空间层次,并使得植物林冠线节奏变化丰富多样。

植物景观也是传承大学独特精神文化,塑造校园环境个性气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说法将大学文化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校园环境文化三个层面。植物的种类数不胜数,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借助植物的美感特征而抒发内心的美感情怀。如将松树比喻万古长青;基于中国传统的文化赋予竹子潇洒、高节的文化内涵;这种象征手法来自大众的审美情趣,来自民族习惯和地方文化与风俗。将校园文化与植物本身的文化结合起来,如武汉大学的樱花、桂园、枫园、梅园,就是以树木景观命名,又彰显了校园文化的绝佳范例。而我们农林类院校,最好可以结合教学研究设置小型植物园或专类园,创造优美的教学环境,打造校园特色。

校园绿地的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校园。校园户外活动空间是供师生休闲、交往的场所。在规划时要中分考虑其功能需求,根据校园使用者的行为规律,对户外活动空间深入考究,采用不同的植物空间营造模式,为师生提供最为舒适的校园空间,满足师生的学习需求、社交需求、精神需求。

前庭:指从外界进入学校首先来到的空间,这里的植物景观是学校的门面。在林大,指的使东门到图书馆区域的景观以及西门到文科楼区域的景观。植物景观应塑造为庄严、整齐的风格,加强透视感,体现校园的庄重肃穆。

中庭:指学校主要的教学区及行政办公区域,是学校发挥主要功能的所在。需要尽可能保证教学环境的安静,并设有一定的户外休息场所。

后院:指的是师生的生活区域。涵盖体育活动场地、食堂、宿舍、其他实习场地等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结构为一轴、两环、多片区的带状结构。

一轴:指东西向以陶铸路为轴线纵贯校园办公、教学、科研、生活及小游园的中心景观轴,联系图书馆、教学楼、食堂、宿舍群等校园最重要建筑。是校园最主要的公共绿色通行空间。

两环:指东西两个园区的核心植物景观。其中景观边界环绕东园核心教学区及西园核心教学区的道路,起到连接柱景观轴线,构建绿色生态校园空间的功能。

多片区:指教研办公区、学生生活区、教工生活区、运动区、生态保育及特色景观区等多个功能区组成的景观片区。

结合教学研究设置小型植物园或专类园,创造优美的教学环境,打造校园特色。

植物景观营造不是追求"青"一色,园林植物应用与配置趋向于春有花夏有荫秋冬有形。通过树形、叶色、质感等的异同,加上合理的搭配来实现园林绿化复层模式,增强季相和色彩的变化。

此外,东门、西门入口区域经常放置时令花卉作为花坛,弥补种植区域不足造成的景观效果缺乏。可以给花坛景观进行季节性规划,如三月时摆放多种类的杜鹃,7月时摆放多种色彩的绣球花。

树种选择上应当以长沙的乡土树种为主,常绿树宜选用可观花、观果的地带性建群种;落叶树种可以选用季相变化明显且具有多种观赏价值的种类,如无患子、复羽叶栾树、枫香、野鸦椿等,同时可以适量增加鹅掌楸、蓝果树等。

进行树种选择时应当考虑生态学特性与立地条件相适宜的植物种类,且以叶色季相变化明显或者花、果等具有观赏价值的树种为主,如榉树、金钱松、合欢、复羽叶栾树、三角枫、北美鹅掌楸、猩红栎等。

对于部分正进行或者刚进行完建筑工程的土地,因为立地条件较差,应即时补种一些抗逆性强、生长较快的树种,如无患子、槐树、五角枫等。

在学校的主轴附近、教学楼附近、东西入口等人流集散处,由于人流量较大,可以多种植一些观赏价值良好的植物种类增强景观效果与宜人性。

1.行道树

在银杏、雪松、广玉兰、水杉、柳杉、枫香、腊梅、桂花、女贞、闽楠、天竺桂、杜英、乐昌含笑、英国梧桐、枫杨等的基础上,新增榔榆、榉树、柑橘、蓝果树

2.园景树

在原有迎春樱、樱桃、日本晚樱、八重樱、枫香、南酸枣、乌桕、合欢、白玉兰、二乔玉兰、泡桐、鹅掌楸、苦楝、紫叶桃、紫叶李、碧桃、桃等的基础上,新增牡荆、重阳木?

3.花灌木

石榴、紫薇、大叶黄杨、金丝桃、红继木、胡颓子、八角金盘、夹竹桃、杜鹃、云南黄馨、火棘、枸骨、紫荆、鸡爪槭、红枫、红叶石楠、四季桂、洒金珊瑚、含笑

4.绿篱

红继木、小叶女贞、瓜子黄杨、金叶女贞、南天竹、锦鸡儿、马甲子、雀舌黄杨、瓜子黄杨、龟甲冬青、紫叶小檗等

绿篱的种植要更加具有灵动性。

5.花坛花境

在原有茶梅、金钟花、萱草、金丝桃、日本鸢尾、射干、马鞭草、葱兰、杜鹃、结香、粉花绣线菊等的基础上新增棣棠、中华绣线菊

6.垂直绿化植物

原有藤本植物有紫藤、络石、凌霄、常春藤、异叶爬山虎、云南黄馨、薜荔、常春油麻藤、旋花等,种类丰富,可以运用在更多的地方,增强景观效果

7.地被植物

由于绿地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所配置的植物酐落景观各不相同,相应地对地被植物的配置也有不同要求,规划设计时需考虑用不同的地被植物来丰富林带、树丛、草坪景观,组成风格各异的人工群落。

在原有葱兰、酢浆草、红花酢浆草、紫叶酢浆草、萱草、吉样草、麦冬、结缕草、白车轴草、商陆、香附子、络石、狗牙根、马蹄金、美女樱、玉簪、虎耳草、蛇莓的基础上,新增一些自播繁衍的花卉,如波斯菊

8.观形树

银杏、池杉、水杉、马尾松、雪松、侧柏、龙柏、广玉兰、英国梧桐、石楠、椤木石楠、枫香、朴树、三角枫、鸡爪槭、女贞、白花泡桐、枫杨、榔榆等。日本冷杉、黑松、湿地松、金钱松、杉木、日本柳杉、落羽杉、柏木、刺柏、圆柏、日本花柏、罗汉松、鹅掌楸、粗榧、白玉兰、合欢、木、黄杨、雀舌黄杨、交让木、早柳、苦槠、榆树、榉树、海桐、杜英、梧桐、重阳木、乌桕、冬青、构骨、卫矛、胡颓子、君迁子、柿树、栾树、复羽叶栾树、无患子、南酸枣、黄连木、盐肤木、光叶槭.中华槭、青榨槭、金钟花、白蜡树、小蜡、夹竹桃、阔叶十大功劳、十大功劳、紫薇、七叶树等。

9.观花树

春季观花树种:深山含笑、含笑、白玉兰、桃、湖北海棠、李、梅、樱花、麻叶绣线菊、中华绣线菊、重瓣棣棠、紫荆、瑞香、连翘、金钟花、探春花、云南黄馨、毛泡桐、白花泡桐等。

夏季观开花树种:广玉兰、蔷薇、合欢、栾树、栀子、狭叶栀子、金丝桃、椤木石楠、六月雪。

春季夏季都可观花的树种:紫藤、石楠等。

夏季秋季都可观花的树种:白兰、糯米条、六道木、木槿、木芙蓉、夹竹桃、牡荆、石榴、锦葵等。

秋季观花树种:决明。

冬季春季都可观花树种:蜡梅、茶梅。

四季都有花可观的树种:月季、桂花。

10.观叶树木

春色叶树:红椿、野鸦椿、石楠。

秋色叶树:金钱松、落羽杉、水杉、池杉、银杏、鹅掌楸、白玉兰、枫香树、朴树、榆树、榉树、爬山虎、三角枫、鸡爪槭、光叶槭、中华槭、青榨槭、拐枣、柿树、英国梧桐、枫杨、重阳木、七叶树

常色叶树:紫叶桃、紫叶李

具特殊形状叶树:紫荆、八角金盘、黄杨、雀舌黄杨、锦熟黄杨、爬山虎、苏铁。

叶片较宽大而具较高观赏价值树:北美红栎、猩红栎、沼生栎、广玉兰、葛、梧桐、木芙蓉、阔叶十大功劳、白花泡桐

因复叶而具观赏价值树:澳洲金合欢、合欢、复羽叶栾树、枫杨、重阳木、枫杨、木通、七叶树。

其它:日本五针松、雪松、日本柳杉、刺柏、侧柏、日本花柏、粗榧、红继木、卫矛、对节白蜡、金叶女贞

11.观果树

白果系:银杏、薜荔、乌桕

红色果系:桃、野山楂、湖北海棠、石楠、火棘、构树、枸骨、冬青、石榴、南天竹、丝棉木

紫色果系:罗汉松、紫叶李。

**果系:李、梅、胡桃、胡颓子、柿树、南酸枣。

其它:皂荚、枫香、化香树、枫杨、马甲子、拐枣、小叶栎、栓皮栎、麻栎

12.观枝干树木

梧桐、青榨槭、卫矛(带栓皮翅)、红瑞木、银杏、榔榆、榆树、英国梧桐

13.观根树木

池杉(膝状根)、爬山虎(吸盘)

基调树种:香樟、杜英、天竺桂、复羽叶栾树、乐昌含笑、广玉兰等

骨干树种: 银杏、无患子、朴树、雪松、水杉、闽楠、女贞、乌桕、日本晚樱、鸡爪槭

乔木:灌木=4:6

落叶树:常绿树=5:5

1.入口区域(东):闽楠+天竺桂-迎春+红继木+锦绣杜鹃+四季桂+红叶石楠

2.入口区域(西):香樟+红花木莲-(花坛时令花卉)-结缕草;雪松-紫叶桃+红叶李+木芙蓉-银边大叶黄杨

3.东园核心教研区:香樟+银杏+乐昌含笑-桂花+乐东拟单性木兰+毛背桂樱-四季桂+红继木+红叶石楠;日本晚樱-火棘球-野蔷薇;设置木兰园、蔷薇园、裸子植物园三个专类园;同时在私密区域进行珍稀植物的保护

4.西园教研区:广玉兰+冬青+猩红栎+天竺桂-鸡爪槭+红枫+三角槭+二乔玉兰;香樟+鹅掌楸+女贞+乐东拟单性木兰-八角金盘+枸骨-波斯菊等籽播花卉;设壳斗科专类园、槭树科专类园和冬青科标本库

5.办公区:香樟+广玉兰+枇杷+梓树+南酸枣+梧桐-珊瑚树+紫叶李-金叶女贞+红叶石楠+红继木;香樟+枫杨-山茶+龙柏+南天竹 层间藤本:常春油麻藤;设山茶专类园:上层植物主要为原生马尾松、无患子,中层为各类山茶

6.生态保育区及苗圃:保护原生植物群落为主,适当增加观花观叶树种,如福建山樱花、银杏、腊梅、美人梅、红花木莲、猩红栎、合欢等。同时可以引入植物的寓意与文化内涵,如马尾松-竹-梅花,寓意岁寒三友

7.滨水休闲区:水杉+香樟+乌桕-红枫+石榴+日本晚樱-枸骨+四季桂+红叶石楠+金叶女贞+金边六月雪;广玉兰+女贞-珊瑚树+小叶女贞+月季

8.东园体育运动区:复羽叶栾树+乐昌含笑+杜英+日本晚樱-胡颓子+大叶黄杨-紫叶酢浆草+白车轴草

9.西园体育运动区: 香樟+雪松+广玉兰+天竺桂-夹竹桃+海桐+火棘-结缕草

10.西园生活区:以基础种植为主,辅以少量有色树种;香樟+杜英+大岛樱+二乔玉兰-紫薇+海桐+无刺枸骨;复羽叶栾树+枫香+香樟-四照花+紫薇-结缕草

11.东园生活区:水杉+香樟+竹+银杏-二乔玉兰+木芙蓉-山茶+杜鹃;杜英+银杏+复羽叶栾树-二乔玉兰+紫叶李+桃花-红花酢浆草+白三叶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917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