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雨天尽量不要施肥。因为下雨天雨水较大,容易导致肥料中的养分流失,不仅利用率低,而且受渍水和闭气影响,还有可能伤根。
2、下雨天施肥的坏处:在雷雨天撒施化肥容易被雷击。农民雷雨天到田间撒施化肥,时间集中,出动劳力多,目标暴露无遮掩,往往容易发生被雷电击中的不安全事故。近年来,农民顶着雷雨到田间劳作被雷电击的现象时有发生,教训惨重。在雷雨天撒施化肥浪费严重。农民顶着雷雨撒施的尿素、复合肥等,遇高温、光照、水溶后很快在土壤表层分解挥发了,渗透到土壤被作物根系吸收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强降雨也会造成化肥大量流失。这样,雷雨天撒施的化肥利用率很低,大量的化肥白白浪费掉,增加了农民种田投资成本。给夏作物追施化肥,最好是开沟条施或穴施,深度在5~10公分为宜。
生物肥可以在雨天施吗
鱼塘施肥主要是增加池塘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促进饲料生物的大量繁殖,保证鱼塘最大限度的生产力,是提高鱼塘产量,增加养鱼效益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鱼苗、鱼种的培育,到成鱼的饲养过程中,施肥是其关键一环。
一、改良鱼塘 在施肥前,对不适宜的鱼塘条件进行改良,中和酸性,创造良好的氧气状况,创造鱼类和饲料生物良好生长条件是提高鱼塘施肥效果的重要措施。
二、施足基肥 瘦水鱼塘或新建鱼塘,必须施足基肥,且最好施用粪肥、绿肥或厩肥等有机肥。基施应早施,最好在冬季鱼池排水清整后进行,通常将肥料遍施于池底或积水区边缘,经日光曝晒数天,适当分解后,翻动肥料再晒数天,即可注水。使用数量一般每亩为500~1000千克。
三、勤施追肥 鱼池施上基肥后,还需追肥。水温较高时,施肥次数应多些,施肥量可少些,做到少施勤施。水温较低时,次数少些,数量多些。因此夏秋季较春季和晚秋应少施勤施。天气晴朗时正常施肥,雨天水体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不强,对氮、磷等元素的吸收能力较差,雨天水量较大,施肥的有效浓度会降低,因此要少施或不施肥。以鲢、鳙、鲮鱼为主的池塘要求水质较肥,施肥量应小些。具体施肥量一般4~6月期间保持每月每亩施加300~400千克。7~9月份水温高,应少施。如投饵量大,可不施肥。9月份以后,施肥量为每月每亩200~250千克。追肥时先将有机肥捣细,然后均匀撒入全池。 鱼池施追肥除用有机肥外,还可施用化肥。其施肥时也要根据水温、水色、养殖的鱼类、天气和水质变化情况等灵活掌握。一般每7~10天施一次,每次每亩施尿素1.5~2.5千克和过磷酸钙5千克。要先将化肥溶于水,然后全池均匀泼洒。
四、补肥培水 池塘加入新水后,往往水质肥度减弱,水体颜色变淡,所以应及时适当补施化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池水的透明度达到30厘米左右,确保鱼类在丰富的饵料生物和良好的水质环境中健康快速生长。
生物肥一般不可以在雨天施用。在雨天施用生物肥会造成严重的浪费,因为生物肥遇到强降雨后其养分会大量随水流失,同时它被水溶后有可能会在土壤的表层中被分解、挥发,这样不但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会增加种植作物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