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视市场信息,搞好市场预测
首先要认识到,今后养猪市场低潮期不会像以往那样长,谷底也不会那么深。有些养猪专家对这次的养猪市场低潮期已做了合理的分析预测,一句话:稳中有降,多数地区仍有利可图。原因概括主要有如下几点: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有所提高;国家政策越来越倾斜三农尤其是畜牧业;城镇化导致农村养猪户减少,疫病造成的的损失,高潮期时全国可繁母猪存栏并没有太增多…..预测低潮期出栏猪不会过分供大于求;饲料价格不会有太大的波动,猪粮比在多数地区、多数时间仍会处在临界点以上(盈亏临界点5.5:1)。
2. 低谷期建场或扩大生产规模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养猪市场呈波浪式、周期性、有规律的发展,每个周期大约平均为3年,低潮期平均持续1年左右。根据这一规律,考虑到养猪的生产繁殖周期,聪明的规模化猪场的决策者们就会在养猪市场低谷期建场或扩大生产规模,那么往往就会赶在养猪市场的高潮期达到满负荷生产、增加出栏量。
3. 加大母猪淘汰力度, 补充后备母猪
当然,在养猪市场低谷期到来之前,要考虑缩小生产规模。最佳的方案是:加大繁殖母猪淘汰力度,补充后备母猪,加强育种工作,借机更新猪群,提高种猪群质量,一箭双雕。除了正常淘汰外,将那些生产成绩不太理想而在平时又没达到淘汰标准的母猪尽快淘汰,同时补充优秀后备母猪。补充的优秀后备母猪的后代往往就会赶在养猪市场的高潮期出栏上市。
4. 净化种猪群疫病, 提高种猪群健康质量
同样基于上述考虑,在养猪市场低谷期到来之前,狠抓猪瘟、伪狂犬、蓝耳病、圆环病毒等现有疫病的净化工作,在适当缩小繁殖规模的同时,提高种猪群的健康。国内猪瘟、伪狂犬等病的野毒阳性检测技术已趋于成熟,完全有办法把它们从猪场里清除,以解后患。最起码的,用于繁殖的成年母猪、公猪、新补充的后备猪要坚决净化。
5. 调整存栏结构,改变市场定位
若有必要,在调整猪群规模的同时,可考虑品种或配套系的调整、存栏猪结构的调整,从而合理改变市场定位,以适应将来市场的需求。
6. 灵活机动经营销售,调整育肥仔猪与育肥猪出栏比例
养猪市场低潮期,育肥猪不赚钱或可能亏损,此时规模化猪场可考虑出售仔猪,虽然仔猪价格也很低甚至于低于成本价,但比较一下,可能还是出售仔猪合算,或亏损会减少。显而易见,规模化猪场育肥猪的成本要大大高于散养户的成本,多数散养户除了购猪苗、饲料、药品外几乎不计其它成本。所以,即使在低谷期,多数散养户养肥猪仍有微利,仔猪市场仍有潜力可挖。但这时要注意提高出售仔猪的质量,增大淘汰弱仔猪的力度,以质量求胜,赢得市场。
7. 育肥仔猪科学补栏,争取旺季出栏上市
对那些只养育肥猪的规模化猪场,养猪市场低潮期,要慎重补栏、科学补栏。要计划好进猪日期与出栏日期,争取在一年当中的相对旺季出栏上市。有规律可循:每年的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期间,猪的行情会相对好些。
8. 降低生产成本,调整饲料配方
进入养猪微利或亏损时期,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尤其是饲料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是一个最有效的途经。规模化猪场饲料成本一般占养猪成本的70%~80%,其可挖潜力很大。要及时调整饲料配方,要选择微利或亏损时期的“维持期”饲料配方即最佳饲料配方。
只要因势利导、因时制宜、有效决策,规模化猪场一定会度过难关。真正成功的规模化猪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高利润的时期赚大钱,微利润的时期多赚钱,无利润的时期不亏钱。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选择性能优良的杂种猪。
仔猪选择的好坏对育肥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而对于自繁自养的养猪场,关键是要选择配合カ好的杂交品种,因其所产生的杂交后代具有良好的杂交优势,如生活カ强、增重快、饲料报酬高、瘦肉率高、经济效益高等优点。
-般以杜洛克、大白、长白、皮特兰和汉普夏等瘦肉型猪为父本,以地方品种为母本,所产生的ニ元或三元杂种猪用作商品猪进行育肥。
若能提供较高的营养水平,同时饲养管理得当,杂种猪就能充分表现其杂种优势,从而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我国各地区通过多年的试验和生产应用,已培育出很多适应各地条件的优良ニ元和三元杂交组合。
杂交的品种不是越多越好,更没有哪-种杂交组合可以适合所有地区和所有的生产条件及永远符合_场和消费者的需要。
因此,应根据本地区的猪种资源、育种技术水平、饲养管理条件及_场需求状况来选择适当的杂交组合。
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对于已经建立起完整繁育体系的养猪生产者来说比较容易实行,在进行商品仔猪生产时只要选择好杂交用父本品种(系),然后按相应的杂交配套体系进行杂交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杂种后代。
但对于从外购进仔猪来进行育肥的生产者来说,选择符合自已要求的杂优猪的难度就大-些,风险也较大。
因此,为了提高肉猪生产水平,必须建立起相应的繁育体系。
ニ、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均匀重。
仔猪的初生重、断奶重和育肥效果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初生重较大的仔猪生活カ较强,体质强壮,生长发育迅速,断奶体重较大,达到屠宰体重的时间也较短。
-般仔猪的育肥起始体重以2O一25千克为宜。
肉猪育肥开始时群内均匀度越好,越有利于饲养管理,育肥效果也越好。
因此,无论从提高断奶重,还是从提高均匀度考虑,都必须加强哺乳仔猪的培育,为肉猪的育肥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去势。去势后的育肥猪不仅生长速度较快,猪肉品质也较好。仔猪去势可在lO一2O日龄进行,这时仔猪体重5一7千克,易保定,操作简便,仔猪未断奶,创□小,愈合快,而不必等到断奶后进行。去势时,要注意小猪的身体状况,尽量保证去势后不影响小猪的正常生长。小猪去势前后,要严格消毒,并保持圈舍卫生,以防创□感染。要加强去势后的看护,避免小猪之间的相互争斗而影响伤□的愈合。公、母猪去势后再进行育肥,其性情温顺,食欲增强,增重速度快,肉的品质好。
国外猪种性成熟较晚,育肥时-般只将公猪去势而母猪则不去势。我国传统的做法是公、母猪都去势后育肥,原因是我国猪种的性成熟早,育肥期长。但由于近年来猪种性能的改良及饲料科学的发展和饲养技术的改进,已使育肥期大为缩短。因此,可以改变传统的做法,育肥时只去势公猪,而不去势母猪。
四、预防接种。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造成耐药性致病菌株的不断产生,以及抗生素在动物体内蓄积并在其产品中残留,人们开始把目光转移到疫苗(菌苗)接种上来。接种疫苗可有效地预防猪丹毒、猪瘟、猪肺疫、仔猪副伤寒、沙门氏菌病和嗜血杆菌病等传染病,而且可预防新传染源的出现。自繁自养的养猪场应按相应的免疫程序进行。需要从外购进仔猪进行育肥的养猪场,外购的仔猪需要隔离观察几天,若没有疾病(尤其是传染病)オ能同其他健康猪合群进行育肥。但为了安全,育肥前应全部进行-次预防接种。
接种疫苗时,要按疫苗标签规定的剂量和要求进行,并防止打飞针和漏打,同时注意观察疫苗接种后猪只的反应,对疫苗过敏或有严重副作用的,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猪发病或死亡。
五、驱虫。断奶仔猪育肥前要驱除体内外的寄生虫,并进行疫苗接种,确保仔猪健康无病,体格健壮。驱虫是保证仔猪具有良好的消化机能和良好生长性能的重要措施,方法是,在驱虫的前-天,只供给仔猪充足的饮水,目的是使其产生饥饿感,便于用药。笫ニ天清晨给猪饲喂含有驱虫药(如伊维菌素、左旋咪唑等)的饲料。也可用稀释氰戊菌酯溶液喷酒仔猪体表,以消灭体外寄生虫。当群体□服驱虫药时,应注意使每头猪能均匀食入相应的药量,防止个别猪只(体质健壮、食欲旺盛的猪只)食入量过大,造成中毒死亡。服用驱虫药后,应注意观察,若出现副作用,应及时解救。驱虫后排出的虫卵和粪便,应及时清除发酵,以防重复感染。
饲养密度大小因生长育肥猪的体重和猪舍地面结构而不同。通常随猪体重增大,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一起来看看。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生长育肥猪的发育规律
1.1体重的增长
生长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先是增快,到达最大生长速度后降低,转折点相当于育肥猪的屠宰期。因此育肥猪在60~70kg以前的生长期,应给予高营养水平的饲粮,并注意矿物质和氨基酸的供应,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快速发育。
1.2体组织的生长
一般来说,生长育肥猪在20~30kg为骨路生长高峰期,60~70kg为肌肉生长高峰期,90~110kg为脂肪蓄积旺盛期。因此,育肥猪在60~70kg,要适当限制饲喂,特别是控制能量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以控制体内脂肪过多,提高服体瘦肉率。
1.3化学成分的变化
(1)育肥猪幼龄时,体内的水分、蛋白质、矿物质相对含量较高,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2)幼猪体内脂肪含量相对低,以后迅速增高。
因此,肥猪到了90~100kg时,就可出售或屠宰了。
2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要
生长育肥猪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瘦肉率来体现的,因此,要根据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要配制合理的日粮,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瘦肉率和肉料比。动物为能而食,一般情况下,猪日采食能量越多,日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越高,沉积脂肪也越多。但此时瘦肉率降低,胴体品质变差。蛋白质的需要更为复杂,为了获得最佳的肥育效果,不仅要满足蛋白质量的需求,还要考虑必须氨基酸之间的平衡和利用率。能量高使胴体品质降低,而适宜的蛋白质能够改善猪胴体品质,这就要求日粮具有适宜的能量蛋白比。
3提高生产力的主要技术措施
3.1选择优良品种及适宜的杂交组合
用瘦肉型猪种与我国地方良种杂交,其后代增重快、耗料省、瘦肉率高,用三元杂种猪育肥比二元杂交猪育肥好。
3.2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
俗话说:“初生差50g,断奶差0.5kg,育肥差5kg。”说明仔猪初生体重越大,生活力越强,其生长速度越快,断奶体重也就越大。转群时体重越大,生长快速,育肥效果就好。
3.3适宜的饲粮水平在生长育肥猪饲养实践中,以高能量、高蛋白质饲料,采用不限量饲喂,效果好。在育肥后期采取限量饲喂,可限制脂肪过多地沉积。粗纤维含量是影响饲粮适口性和消化率的主要因素,饲粮粗纤维含量过低,猪会拉稀或便秘,含量过高,则适口性差,并严重降低增重和养分的消化率,粗纤维含量一般为4%~5%。
4、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
饲养育肥猪是养猪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任务是:采用先进的饲养管理措施,力争饲养时间短,耗料少,并能获得数量多,胴体瘦肉率高,品质好的猪肉,满足市场需要,从而使养猪户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传统养猪相比,快速养猪的好处不言而喻,但快速养猪不能违背猪正常的生长发育规律,如果使用激素、镇静药物等生长促进剂进行催肥,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危害之?是猪过分早熟,肉不香“,看起来像鲜花,吃起来像木渣”;危害之二是:可能造成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超标,影响人体健康,所以,目前国家对生长促进剂一类物质的使用亩严格的规定,或完全禁止使用。快速养猪法猪种是关键,饲料是基础,科学饲养技术是保证,三者相辅相成,既缩短了育肥期,又确保肉质好,使企业在竞争中求得更大的发展。
4.1日粮搭配多样化猪只生长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单一饲粮往往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猪生长发育的要求。多种饲料搭配应用可以发挥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从而提高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研究证明,单一玉米喂猪,蛋白质利用率为51%,单一肉骨粉则为41%,如果把两份玉米加一份肉骨粉混合喂猪,蛋白质利用率可提高到61%。
4.2饲料生喂饲料一般生喂好,玉米、高梁、小麦等谷类饲料及其加工副产品糠款,生喂营养价值高,若煮熟后喂,其营养价值降低10%,尤其是维生素被严重破坏。
各种青绿多汁料喂猪都不宜煮熟,可切碎或打成浆后代替部分水来拌料,否则会破坏维生素,处理不当还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当然有些饲料要熟喂,像黄豆、豆饼、豆渣、菜枯以煮熟或炒熟后去毒,南瓜、红薯、洋芋也应熟喂,有利于猪的消化。
4.3饲喂方法若想追求日增重,就以自由采食为好;若追求瘦肉率多和脂肪少,则以限制饲喂为好。
4.4“三角定位”
养猪应对猪群进行调教,使猪采食、睡觉、排泄地点固定在圈内三处,形成“三角定位”的习惯。这样,给管理带来很大方便。
4.5环境温度与管理
生长育肥猪适宜环境温度为16~23?C。前期为20~23?C,后期为16~20?C,在这一范围内,猪的增重速度最快,饲料转化率最高。环境温度过低,猪要消耗很多能量去产热,以维持体温,这样会导致日增重降低,采食量增加,从而使饲料转化率下降。环境温度过高,猪为了散发体热,加快呼吸,新陈代谢受到影响,食欲减退,食量减少,导致生产力下降。在28~35?C高温环境下,15~30kg、30~60kg和60~90kg的生长育肥猪的日增重比正常日增重分别降低6.8%、20%、28%。夏季要防止猪舍暴晒,保持通风。勤冲圈舍和给猪淋澡,多喂凉水和青绿多质饲料,尽力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注意灭蚊和灭蝇。
在夏季,用金银花藤、车前草、夏枯草、淡竹叶四味煎水,让猪常饮,可防暑消炎,增强免疫力。
生长育肥猪饲养管理要点
仔猪在保育舍饲养5-7周,体重达20-30㎏后即转入育成舍饲养,在育成舍饲养7-8周转入育肥舍,饲养至出栏。其饲养管理要点如下:
一、提前一周清洗消毒猪舍,并检查饲槽、饮水器等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二、保育舍转肥育舍时,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合理调圈,公母猪分栏饲养,残弱猪另设专栏。
三、采用群饲,饲养密度适中,中猪0.5-0.55㎡/头,肥猪0.9-1.2㎡/头,每栏饲养10-15头。
四、调入后训练定点排泄,保持圈舍干燥。夏日可适当冲洗猪体防暑降温,使猪舍达到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护空气清新。
五、及时清理和冲洗饲槽,避免长时间积存造成饲料结块和发霉。
六、每天清扫猪舍1-2次,保持栏舍卫生。
七、定期驱虫,补免猪瘟、口蹄疫、蓝耳、链球菌等疫苗。
八、选用优质饲料,不使用霉变饲料。禁止使用“瘦肉精”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药品。
生长育肥猪简易的饲养管理
1、进猪前准备。生长猪育肥舍在转入断奶仔猪的前1周,要检查维修圈舍设备,并清扫圈舍,然后用2%火碱水溶液或其它消毒药消毒。
2、饲养。断奶幼猪入舍后,采用生干粉料或生湿料型(料水比为1:0.5)。育肥前期,日喂3~4次,不限量饲养,自由饮水。育肥后期,日喂2~3次,不限量饲养,自由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