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辣椒其实是辣椒中簇生椒的俗称,因其果实较小且朝天生长,因此又被习惯称作朝天椒或朝天红,是农民的一条致富路。但由于连续种植且管理粗放,使小辣椒的产量和品质有所下降。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研究和观察分析,认为只要做到培育壮苗、配方施肥、大田精管、防病治病四大关键技术,才能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一、培育及壮苗技术
苗床应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有水浇条件的生茬地。一般栽植667平方米大田应备8平方米床畦,每畦苗床施150kg、腐熟厩肥0.5kg、尿素0.1kg、磷酸二氢钾1kg磷肥,肥土要拌匀打碎。一般苗床要高出地面20cm。播种前要浇足水,并用75%百菌清600倍液喷洒消毒。播种时?岩呀?执吖?康闹肿泳?炔ピ诖裁嫔希?缓笥蒙腹?南竿粮哺?.5cm厚,再扎弓覆膜。小辣椒属喜温作物,生长期适宜温度17—30℃,最适温度为20—25℃。幼苗拱土前要保持在25—28℃,齐苗后原则上要低于出苗前5℃左右,以便幼苗生长健壮,增强抗寒力、抗病力。
“两叶一心”期苗床保温措施要跟上,若温度持续偏低,会使花芽分化受阻,导致早期落花落果严重。晴天中午,苗床温度很容易偏高,忌大揭大通风,以防造成幼苗由于温差变幅大,失水过多而发生萎蔫或死亡。及时间苗并清除杂草、病残体,每隔10—15天喷洒1次50%多菌灵800倍液。移栽前一周左右开始揭去所有薄膜炼苗。
二、整地及配方施肥
精细整地,施足底肥。根据中国农科院测定,辣椒的需肥特点是N:P:K=1:0.29:1.59,根据这一特点,冬初深耕20cm,初春解冻后667平方米施农家肥3500kg、磷酸二铵20kg、钾肥15kg、尿素20kg、锌肥硼肥各0.5kg,忌施氮肥;或46%尿素60kg、16%过磷酸钙50kg、50%硫酸钾90kg。浅犁细耙后,每隔2m挖一小沟,以利排水。
三、田间管理技术
小苗田间定植7天前后要每667平方米用尿素5—7kg、硼肥1kg、赤霉素5g、根腐灵15袋,将这些药、肥、生长素混到一起,用水稀释浇施苗田,使根系粗壮发达,根部无病害侵染。当小辣椒苗长到12片真叶时选择晴天适时移栽,株行距为30×45cm。定植成活后浅锄1次,以后遇雨进行浅中耕,初果期结合中耕进行培土,使行间形成1条小沟,利于防倒、排水,合理追肥。培土时667平方米追尿素5kg、磷酸二铵5kg、三元复合肥7.5kg,若叶面出现轻微生理**,用0.3%磷酸二氢钾加1%尿素混合液喷洒2次左右,即可恢复。
四、病虫害防治
小辣椒最主要的病害为病毒病,常见有花叶、黄化、坏死、畸形等四种症状。由于近几年持续高温干旱,小辣椒前期黄化、后期畸形表现最为突出,其典型症状及最有效防治方法为:黄化,病株从嫩尖开始变黄,然后出现大量落叶、落花、落果。若田间发现病株,及时用克毒宝与辣椒菌立杀等量混合后再加40%氧化乐果1500倍液、0.3%磷酸二氢钾、1%尿素隔5—7天喷1次,共喷雾3次,症状即消失,植株恢复正常生长;畸形,病株变形,如叶片变成线状,即蕨叶,或植株矮小,分枝极多,呈丛枝状。用高锰酸钾750倍液加0.3%磷酸二氢钾0.1%,硫酸锌隔5—7天喷雾1次,共喷3次,防效达90%以上。
大棚种植辣椒时间:
辣椒可分为春播和秋播两种。春季1月播种,最适合生长。最早可在10月底播种,苗期覆盖膜过冬,2至3月定植。可以提前4至5月上市。秋季种植是从7月到8月。在粤北山区,可根据市场需求,安排1至4月初播种。
另外,在广东北部冬季,辣椒也可以在淡季种植。在南方地区,如湖南和湖北,播种时间通常开始在农历三月中旬,而在北方地区,大部分播种时间开始在四月中旬。但是,它必须在室内。平均温度20度后,辣椒应移出室外种植。然而,大棚辣椒的种植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决定,因为辣椒的习惯爱热,春播和夏播早期是最合适的,合适的播种时间是从3月到7月,适当早播种将胡椒种植更充分,更碎秸胡椒。我们通常选择冬季进行温室种植,从11月到1月。
该作物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①中耕除草:定植成活后,及时浅中耕一次。植株开始生长,着重中耕一次。植株封行以前,再中耕一次。中耕结合除草和培土。
②肥水管理:定植后要抢晴天追施提苗肥,每次用量不能过多或过浓,否则易引起徒长,推迟开花结果。当等一、二层着果后,要追施较多肥料,促进果实长大。果实开始采摘后,更要求土壤有充分肥水,植株才能正常生长和结果。如果在浇水后土壤未干爽以前就接着下大雨,落叶和死株现象就会相当普遍,特别是在起伏至立秋这段时间内最为突出。因此,在灌溉时,一定要根据天气预报决定灌溉时间。灌水深度以不超过畦沟的四分之三为宜,并要在晚上或清晨进行,而且急灌急排。
③采收和留种:作为鲜食的,大都采收青果,也可以采收红果。而作为干品的,则必须采收红熟的果实,采收要及时,否则影响植株的生长和结果。
留种采收株选结合果选的方法,即在田间根据品种特征选择标准株贴上标志,作为留种株。将其第一层果早日采收上市,留2至4层果作为种果,种果红熟后采收时,进一步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的果实,采摘的种果摊放在阴凉处,后熟5至7天,取出种子,晾干后贮藏。?
管理过程
该作物喜温、喜水、喜肥,但高温易得病,水涝易死秧,肥多易烧根。整个生长期内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管理要求,定植后采收前要促根,促秧;开始采收至盛果期要促秧、攻果;进入高温季节后要保根保秧,防止败秧和死秧;结果后期要继续加强管理,增产增收。
1.开始采收前的管理
此期地温低、根系弱,应大促小控。即轻浇水,早追肥;勤中耕,小蹲苗;缓苗水轻浇,可结合追少许便水,浇后及时中耕,增温保墒,促进发根,蹲苗不宜过长,约10天左右,可小浇小蹲,调节根秧关系。蹲苗结束后,及时浇水、追肥,提高早期产量,追肥以氮肥为主,并配合施些磷钾肥,促秧棵健壮,防止落花,及时摘除第一花下方主茎上的侧枝。
2.始收期至盛果期的管理
这一阶段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量逐渐增多,病虫害陆续发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为防止早衰,应提前采收门椒,及时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度,促秧攻果,争取在高温季节封垄。进入盛果期,封垄前应培土保根,并结合培土进行追肥。
3.高温季节及其以后的管理
高温雨季易诱发病害,落花落果严重,有时大量落叶。因此,高温干旱年份必须灌在旱期头,而不能灌在旱期尾,始终保持土壤湿润,抑制病害的发生与发展。雨后施少量化肥保秧,还要及时灌溉,防止雨季后干旱而形成病害高峰。高温季节应在早晚灌溉。盛花期喷800至1000倍矮壮素3至4次,有较好的保花增产效果。
4.缩果后期的管理
高温雨季过后,气温转凉,青椒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必须加强管理,促进第二次结果盛期的形成,增加后期产量,应及时浇水,并结合浇水追施速效性肥料,补充土壤营养之不足。
采收
一般花谢后2至3周,果实充分膨大、色泽青绿时就可采收,也可在果实变黄或红色成熟时再采摘。注意尽量分多次采摘,连果柄一起摘下,留较多果实在植株上,可提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