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的经济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09:49:52
字号:

汉中,自古以农桑为第一大产业,虽有优越的农业发展自然条件,但因生产力低下而发展缓慢。解放后,党和政府重视发展农业,加大改变农业基本条件的步伐,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使农业生产长足发展。到90年代,已基本解决了困扰汉中农民几千年的温饱问题。

汉中的经济

汉中发展农业生产尤其种植业条件较好。早在7500年前后,先民已在此种植水稻。西汉初年,兴建了“山河堰”等水利工程,出现了稻麦盈畴的景象。东汉中期的古墓内,发现稻田养鱼的红陶模型。西汉隋唐至近代,不断兴修水利,屯兵垦田。加之,交通阻隔,受外界干扰较小,种植业一直比较稳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等粮经作物,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清乾隆后期到嘉庆年间,周边移民及灾民涌入汉中,人口激增,玉米、洋芋等传入汉中,山坡地上大量毁林种粮,粮食产量空前增长,促进了农村经济的一时繁荣。

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北、西安一些机关、学校内迁来汉,带来了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和良种。1938年,成立南郑专署农业推广所,开始推广棉花、小麦良种,建立省农业改进所陕南农场,开始进行引种和农业试验研究,促进了汉中种植业的发展和提高。

1949年12月汉中解放后,经过减租反霸,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兴修水利,引进优良品种,改进耕作方法,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50年代末,即人民公社初期,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等错误做法,接着又遇到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1961年后,经过调整农村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之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文化大革命”中,推行“以粮为纲”,农业内部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再次受到干扰。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不断改革农村经济体制,调整农村生产结构,发展多种经营生产,全地区农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2006年,汉中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4.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1%。2006年粮食总产量116.89万吨,粮食亩产257公斤,全年油料总产14.50万吨,下降1.3%。200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4.71万公顷,增长0.3%。

2013年,汉中市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305.07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74.26亿元;林业产值12.74亿元;牧业产值102.68亿元;渔业产值4.2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18亿元。“猪、药、茶、菜”四大主导产业产值191.77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62.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03.86万亩,粮食总产102.66万吨。其中,夏粮24.08万吨,秋粮78.58万吨。油料种植面积124.67万亩,油料总产18.48万吨。 清以前,汉中的工业基本是以家庭私有制为基础的私人手工业作坊,独立经营,自生自灭。民国至解放前,以个体手工业和私营工业为主。解放初期至1965年,经历个体经营向集体合作、发展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转制。1965年至80年代初,以全民所有制工业和城乡集体所有制工业为主。之后,个体经济和私营工业迅速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至1995年,全区形成以国有工业为主导,各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并竞相发展的工业格局。

2006年。汉中市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258.00亿元,增长1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01.71亿元,增长23.3%;汉中实现工业增加值76.04亿元,增长17.3%,其中:国有及年主营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9.87亿元,增长20.5%。

2013年,汉中市完成工业总产值976亿元,比2012年增长25.1%。其中,规上工业完成产值856.10亿元,增长25.6%。规上工业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14.15亿元,增长27.5%,重工业完成产值641.95亿元,增长25.0%。 2006年,汉中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38亿元,增长14.4%。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66.27亿元,增长14.2%;市的零售额27.23亿元,增长17.0%;县及县以下零售额46.15亿元,增长13.0%。

201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05亿元,比2012年增长14.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1.36亿元,增长15.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6.69亿元,增长13.8%;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217.63亿元,增长15.8%,餐饮收入30.42亿元,增长8.3%。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7315.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84%。其中,出口6699.7万美元,增长27.49%,进口615.6万美元,增长261.48 %。

汉中铁观音哪里有卖

秦巴三月芳菲盛,又是绿茶飘香时。陕南绿茶主产区——汉中市各地茶叶定点经营门店3月初统一换上了以绿色茶园为底、印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汉中仙毫”字样的门头标识。 汉中北依秦岭南垣巴山,产茶历史悠久,茶区生态优越,“纬度高、海拔高、云雾几率高、土壤锌硒含量高”的自然地理优势,使汉中茶叶市场美誉度日渐上升。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汉中市委、市政府把茶叶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绿色产业之一,加大扶持培育力度,使茶叶产业迅猛发展。但发展中,汉中茶叶陷入了长期的品牌混战、标准不一、竞相压价、消费者选择难的尴尬,阻碍着茶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2005年,汉中市政府启动了茶叶品牌整合工作,将茶叶品牌由最初的20多个整合到“午子仙毫”、“定军茗眉”、“宁强雀舌”3个品牌。2007年12月,汉中市政府又以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为契机,最终将茶叶品牌整合为“汉中仙毫”一个品牌。汉中市政府先后组团分别参加了西安首届茶博会和北京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博会,“汉中仙毫”斩获多项金奖。2008年起,汉中市茶业协会对“汉中仙毫”实行定点产销企业资格认定,采取“企业自愿申报,专家评估,颁证挂牌”的办法,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统一定点经营企业、经营门店门头标志,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经营秩序。截至目前,全市共认定247个“汉中仙毫”定点生产企业,195个“汉中仙毫”定点经营企业。

汉中市政府副市长郑宗林在接受《西安晚报》记者采访时说:“汉中借助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强力推进品牌整合,汉中茶叶统一称之为‘汉中仙毫’。使多年困扰汉中茶产业发展的品牌多、杂、乱问题得以逐步解决,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汉中茶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茶叶批发市场。根据查询金档茶网显示,汉中茶叶批发市场有卖铁观音。汉中茶叶批发市场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丁字口路南侧,总面积达8000平方米。该市场集聚了全国各地的茶叶生产和加工企业,提供多种优质的茶叶品种,如龙井、铁观音、毛尖等。此外,该市场还设有专业检测机构和茶叶品鉴师,确保每一批茶叶的品质和质量。对于茶叶经销商和茶叶爱好者来说,汉中茶叶批发市场是一个不可错过的购茶圣地。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912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