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产茶历史悠久。明朝以来至解放以前,盛行手工炒制绿茶,茶类产品专一。如:大湾蓝山茶,大镇九良茶,石牯圹联山茶,横石圹石文台茶,鱼湾乌泥坑茶,盘龙曲茶,石灰铺亚婆障茶,沙口滑水山茶等就是当时著名的地方名茶。 解放后,英德茶叶生产蓬勃发展,兴办国营茶场,社队茶场,引进大叶良种,机械化制茶,规模经营。50年代至60年代初,黄茶兴起(俗称大叶青),年产近千吨,出口东南亚。1962年英德红碎茶研制成功,当年批量出口至80年代初年产量达到3500多吨,是红茶生产的鼎盛时期。80年代茶类产品进一步调整完善,研制开发大叶种绿茶、白茶和普洱茶。一是调整适应市场红改绿,改进传统工艺,减少大叶种绿茶苦涩味,年产约2000吨(占总产30%)。二是利用大叶原料生产白茶,年产约200吨供东南亚市场。三是利用本地大叶青和部分外省毛绿茶再加工成普洱茶供外贸出口和供应广州市场,年产量约300吨。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茶类产品趋向多元化,优质化,注重经济效益,兴起了高香乌龙茶和名茶热。引进和选育了一批高香型名茶品种,并推出产品。目前为止,英德茶叶六大茶类齐全,花色品种繁多。如银毫茶(绿茶类),金毫茶(红茶类)、英德乌龙茶(青茶类)等省级名茶及高香红茶、高香绿茶、袋泡茶、茉莉花茶、高级工夫红茶、白毫银针等优质产品已投放市场多年,获得良好的反响。二、英德六大茶类的加工技术及品质特点。 1.英德红茶: 英德茶区盛产红茶,约占总产70~75%,以出口红碎茶为主,部分工夫红茶作内销。有转子机、CTC、洛托凡三种生产机型,以转子机生产较为普遍。
品质特点:品质以浓、强、鲜明显而著称秋季生产含有自然花香。外形棕褐油润,颗粒重实,滋味浓强、鲜爽;汤色红艳、金圈明亮,有冷后浑;叶底红匀明亮。工夫红茶条索肥壮、紧结显毫,味鲜香浓厚,内销市场很受欢迎。 生产工艺流程和加工技术可参照“闻名中外的英德红茶”。2.英德绿茶: 以大叶种绿茶为主。近年因外贸体制改革,红茶出口减少,为适应市场,“红”改“绿”,机械化生产绿茶逐渐上升为第二大茶类。90年代后约占现总产的70%以上。
品质特点:条索较肥壮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甘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绿黄。 生产工艺流程:包括轻娄凋→杀青→揉捻→干燥四道工序。①轻萎调采摘一芽二、三叶为原料,根据大叶种特点为减少多酚类含量,减少苦涩味,采用萎凋新工艺。轻萎凋时间视季节而定,一般以4小时左右,增加此工序可以促进成茶条索紧结,滋味醇厚,萎凋叶含水量控制在70%为宜。②杀青:大叶种原料多酚氧化酶活性快、叶大梗粗,水分含量高,宜采用高温杀青(240℃)先闷(2分钟),后扬(6分钟),闷扬交叉结合。下锅后的杀青叶及时摊凉,有利于品质提高。③揉捻:掌握轻、重、轻原则,揉捻总时间为40分钟,揉捻后立即解决筛分。④干燥:用120型烘干机风温120℃烘至7~8成干,立即散热摊凉,然后用滚筒或复干机炒至足干。复干时温度掌握先高(90℃),后低(60℃)。如采用揉捻叶解决筛分后直接炒干工艺,则碎型茶比例大,外形品质均不理想。3.英德黄茶: 属后发酵茶,以大叶种一芽二、三叶及同时嫩度对夹叶为原料制成,又称广东大叶青茶。制法与大叶种绿茶相似,因沤堆时的后发酵作用,滋味更显醇和。以侨销为主,部分内销。近年用大叶种一芽一至二叶初展制成仿碧螺春,也很畅销。
品质特点:外形条索肥壮,紧卷,身骨重实显毫,色泽青润带黄或青褐色;内质香气纯正,滋味浓厚醇和回甘;汤色深黄或橙黄明亮;叶底淡**。 生产工艺流程:分为轻萎凋→杀青→揉捻→沤堆→干燥五道工序。①萎凋:以萎凋槽萎凋,摊叶厚度20cm,萎凋时间春茶6~7小时,夏秋茶3~4小时。②杀青:采用双锅杀青机温度220℃,每锅投叶量为8~10公斤,先闷后扬,闷扬结合,杀青时间一般8~10分钟,嫩叶老杀,老叶嫩杀,杀透为止,避免焦边、焦尖。出锅后迅速摊凉,时间为20分钟。杀青程度掌握以嫩茎柔软折而不断为宜。③揉捻:注意掌握揉捻标准,以细胞破碎率60%左右为适度。小型揉捻(茶)机揉30~50分钟,中大型揉茶机揉40~45分钟。加压,揉捻叶下机后及时解决筛分,避免堆积,以免影响品质。④沤堆:堆叶厚度15~20cm,室温20~25℃时,堆沤4~5小时;室温28℃以上时,沤堆2.5~3.5小时,以草青气消失,发出浓郁清香,叶色转黄绿为适度。若沤堆过度,叶色暗茶汤混浊或有馊味,影响品质。⑤干燥:机烘毛火温度100~105℃,足火为85~95℃,干燥完毕,下机摊凉后即可包装入库。4、英德黑茶(普洱茶、茯砖茶等): 英德茶区自1956年引进云南大叶种后,也有相当批量的黑茶生产,主要供外贸出口及广州、香港等市场。
品质特点: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黑润;内质滋味醇厚爽滑,有独特的陈香味;汤色红浓;叶底楮红。保健功能好,价值高,老少皆宜饮用,但以成人及老年人饮用较多。 生产工艺流程:通过杀青→揉捻→沤堆→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亦可用绿毛茶坯和广东大叶烘青,采用独特工艺加工制造。①杀青:掌握锅温200℃左右时投叶,杀青先闷后扬,多闷少扬,杀透杀匀,至茶梗柔软不易折断,不焦边为宜,杀青时间6~8分钟。②揉捻:掌握轻压,不宜重压,以揉成条索为原则,确保芽叶完整不碎,有一定的条形即可,不强求太紧结,有利于后期沤制,揉捻时间以20~25分钟为宜。③沤堆:揉捻后的茶坯按科学法进行沤堆。④干燥:经沤制好的茶叶,干燥至含水量为12%即为成品。5.英德青茶(乌龙茶): 英德茶区从1959年以来,已引入乌龙茶树品种13个,近年来重点推广高香型品系。主要有岭头单枞、八仙茶、黄棪、台茶等品种。大力发展高香型,乌龙茶已逐步成为英德发展“三高”茶业的重要茶类之一。
品质特点:乌龙茶依季节不同品质有异,春茶最好,秋茶次之,夏暑茶较差。不同品类品质各具特色。单枞茶条索肥壮,自然花香浓郁(岭头单枞蜜香为主),汤色金圈明亮;滋味浓郁醇甘;叶底绿叶红镶边,耐冲泡。色种乌龙茶花香高浓飘逸,滋味醇爽,但耐泡性稍差。铁观音乌龙茶色泽砂绿翠润,香气清高馥郁高雅,滋味醇厚甜鲜显参味,“音韵”明显,耐冲泡。乌龙茶条索细紧秀匀,色泽润,香清高而隽永,滋味醇爽。 生产工艺流程:乌龙茶制作工艺大体相似,依据不同品种,原料和环境条件可作适当调整,工艺流程包括:晒青(萎凋)→做青(摇青和碰青)→揉捻→初烘→复揉→(包揉)→二焙→复焙等八道工序。①原料采摘标准:要求原料嫩度适中为好,以顶芽形成对夹(即对开面叶),采摘对夹二、三叶,采摘时间最好在有阳光的10时前和下午4时后,避免露水和雨水叶。原料做到“五分开”即不同品种分开;雨水叶和露水叶分开;老嫩叶分开;早晨、上午青、下午青和晚青分开;正常和病虫青分开。分别制作“三不要”,即不要伤青,不要挤压和在田间暴晒青。“三及时”即及时收青,及时进厂和及时处理茶青。保证茶青质量一致,保证制作质量。②晒青:进厂后的鲜叶,均匀摊放于竹帘或竹筛上散热,厚度3~5cm,然后移至室外晒青。阳光较强时晒10~15分钟,阳光柔和晒20~30分钟。叶片厚,含水量高,阳光弱晒青时间宜长,相反宜短;春茶宜长,夏茶宜短,秋茶适中;水仙、奇兰、黄棪、八仙茶、铁观音等品种宜长;毛蟹、乌龙宜短。避免强烈阳光晒青。晒青适度标准:叶色光泽变暗绿,叶质变柔软,手捏芽梢竖直时,上部呈“鱼钩状”下垂时即可,切忌晒青过度造成走水困难和死青,不利碰青阶段物质转化和香气发挥。③英德乌龙茶做青(摇青和碰青):一般为5~6次为宜,多者7次,全程约8~12小时。一般第一、二次用手碰,第三、四次用筛摇,第五、六次以上用摇青机。做青掌握由轻渐重,次数由少渐多,摇置时间由短渐长,摊叶厚度由薄渐厚,秩序渐进。做青环境室温要求22~28℃ 但24~26℃最佳。室内相对湿度以75~80℃合适。做青过程香气的变化是(静置时):第一至第三次显青味,第四、五次为微花甜味,第六次以上花果甜味渐浓,直至具浓花蜜香并带微青气味时即可杀青。而制出的茶叶在花香高而滋味浓爽。若做青叶甜味过浓,则说时发酵过度,制出的茶叶无花香,香低而带黄熟味;若做青叶青气大则说明发酵不足,制出的茶叶青涩欠爽。做青适度的标志:叶子红绿比例适宜(红边占15%,黄绿部分占85%),叶展健挺,呈“汤匙状”,有油光。④杀青:杀青工具有人工炒锅,电动爪齿式炒锅和电动滚筒式杀青机三种。杀青温度220℃左右为宜,杀青方法是先闷,中后段扬闷结合,炒7~8分钟即可出锅。茶青嫩,水分多,投叶量大,杀青时间宜长,相反宜短。以茶坯由粘转为干松,叶张皱卷,茶梗折之不断,嗅之有清香为杀青适度标志。⑤揉捻:揉捻时间,茶青嫩宜短、粗老青宜长。嫩青揉8分钟,老青揉10分钟。加压方式先轻后重,最后松压匀条,揉捻以细胞破碎率为40%左右为宜。⑥初焙:焙笼温度为110~120℃,中间翻动1~2次。机烘温度为115~120℃,中间翻动1~2次。机烘温度为115~120℃,烘至六成干,手捍茶坯不粘手为度。⑦复揉(包揉):初焙(烘)茶坯稍散热后装入布袋,团揉10~15分钟,以改善外形,增进茶条紧结卷曲,促使起热发酵,滋味醇和。⑧二焙:温度为90~100℃;5~7分钟翻动一次,焙20~30分钟,至7~8成干即可。⑨复焙:复焙目的主要是起提香作用。二焙茶坯经完全摊凉或适当放置一段时间后进行复焙,温度为50~60℃,焙1.5~2小时,至含水量为7%,即可下焙,摊凉包装。6、英德白茶:白茶原产福建,有寿眉、白牡丹和白毫银针等品类。白茶具有清凉解毒,消暑等药理功能,品质风格独特。英德白茶以寿眉产量较多,内外销很受欢迎:主销香港和东南亚地区。
品质特点:外形色泽灰绿,毫色银白,叶张完好重卷,芽叶连枝肥壮;内质汤色黄毫(或杏黄)明净,显毫香或清花香,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嫩匀。 生产工艺流程:白茶生产工艺简单,只有萎凋→干燥二道工序。寿眉原料为一芽二、三叶,白牡丹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白毫银针为单芽。①萎凋:萎凋适度是生产白茶的关键工序。原料适当轻揉,可以增加青花香,有利于品质。自然萎凋时间48小时左右为宜。若萎凋时间过短,氨基酸可溶性多糖等物质转化形成不足,茶味青涩,色、香、味欠佳。萎凋时间过长,氨基酸、单糖等物质因呼吸作用消耗,致使叶子变红暗、色、香欠佳浓度下降,对品质不利。白毫银针萎凋时间,春茶为60小时,夏秋茶为36小时,品质最佳。②干燥:干燥温度对白茶色、香、味均有直接影响,以烘温70~80℃,一次烘至足干品质较好。
知我郴州,爱我郴州
邮编:423000
北湖区位于湖南省东南郴州市中部,南岭中骑田岭北麓,辖11乡3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826.8平方公里,总人口27.2万。其中城区14平方公里,人口13.4万;郊区812.8平方公里,人口13.8万。
__北湖区虽为新置县级区,但历史悠久。自秦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郴县始,区境一直为郴县境域之一部分,是历代郡、州、军、路、府、区和县治所在地、革命老区。1959年11月,从郴县分出部分境域建立县级郴州市。1995年4月,郴州地区撤地设市,原县级郴州市改为北湖区。
__北湖区是郴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湖南省政府确定的全省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五区一廊”的南大门。
__区内自然资源丰富。全区有耕地面积16.9万亩,林地面积89.7万亩。据不完全统计,有动物资源151种,植物资源1251种。活立木蓄积量67.4万立方米,立竹1511万株。森林覆盖率达59.8%。已探明的金属矿藏有钨、钼、锡、铋、铅、锌、金、银、锰、铁、铜等11种;非金属矿藏有石黑、煤、砷、硫、钾长石、莹石、硅石、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花岗石、粘土、瓷土等13种。其中,鲁塘无定型石墨矿储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被誉为“石墨之乡”。
__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区内经济一直以农业为主。1949年,郴县粮食总产量5.19吨,亩均180公斤,人均323公斤;生猪出栏3.19万头,户均0.89头。工农业总产值1198年万元,其中农业产值占97.5%。农民人均年收入仅76.56元。
__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北湖区境经济建设已取得长足进步。1989年,原县级郴州市进入全国36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美元的城市行列。1991年,在全国120个上缴税收超亿元的县、市中居第三位。1992年,湖南省108个县、市、区综合实力排队,名列第二。1994年,人均财政收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均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预算内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分别名列全省第二和第三。
__撤市设区后,原市属较大中型工商企业和单位上收地级郴州市,同时从原郴县划入11个农村乡镇,经济实力有所削弱。针对新的情况,区委、区政府及时提出“承前启后,再造优势,繁荣城市,富裕农村,振兴北湖”的战略设想,对全区经济发展进行重新规划和部署。1995年,全区粮食总产量5.89万吨,超过了1949年郴县全县的粮食总产量。平均亩产398公斤,人均436公斤。生猪出栏11.59万头,户均2.8头。家禽出笼73.35万只,户均17.8只。1996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3.3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4.2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1.23亿元,农业产值2.9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718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827元。
__撤市设区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也取得新的进展。1996年,全区申请科技专利10项,完成技改项目14项,其中“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被列入省“星火计划”。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少儿小学普及率达98%。中、小学生在各冬竞赛中获国家级奖62项,省级奖37项。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经省卫生厅检查验收合格,各项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计划生育工作在全省排名第七位。在省以上体育比赛中,获金片13枚,银牌32枚,铜牌38枚。
自然地理
北湖区位于湖南省东南郴州市中部,南岭中骑田岭北麓,经纬度:东经112°41',北纬25°25'。
北湖区地形呈北东向长条形。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呈阶梯状倾斜。最高海拔为南端芙蓉乡境内的二尖峰,高达1654米;最低海拔为北部同和乡大回湾仅135.2米。
地貌以山地为主,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地貌齐全。山地、丘陵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7.2%,岗地、平原面积仅占22.8%。境内岭谷相间,冲垄溪河纵横交错,在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下,形成东、北、西三条断续起伏的非脉状山岭和郴江、西河、鲁塘三个谷地。
北湖区地形呈北东向长条形。最高海拔为南端芙蓉乡境内的二尖峰,高达1654米;七姊石峰海拔1300多米,山地、丘陵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7.2%,岗地、平原面积仅占22.8%。
北湖区为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历年平均太阳辐射量7550瓦/ 平方厘米,平均日照时数1568.6小时,年平均气温17.8度,平均降水量1466.5毫米,年均降水日181.1天, 无霜期290天。西南山区气温、雨量,差异较大。
北湖区内自然资源丰富。全区有耕地面积16.9万亩,林地面积89.7万亩。据不完全统计,有动物资源151 种,植物资源1251种。活立木蓄积量67.4 万立方米, 立竹1511万株。森林覆盖率达59.8%。已探明的金属矿藏有钨、钼、锡、铋、铅、锌、金、银、锰、铁、铜等11种;非金属矿藏有石黑、煤、砷、硫、钾长石、莹石、硅石、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花岗石、粘土、瓷土等13种。其中,鲁塘无定型石墨矿储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被誉为“石墨之乡”。
北湖山河壮丽,名胜众多。位于城区的著名古迹义帝陵、剑泉是郴州悠久历史的佑证。美丽的北湖公园,林木葱笼,湖光闪烁,环境优雅,为人们理想的娱乐休息之所。郊区安和乡境内的大型天然溶洞万华岩,钟乳林立,千姿百态。可与世界著名旅游洞穴媲美。西南的仰天湖草原风景区,风光独特,四季景观各异,是南方跑马、游猎、赏雪、放风筝、搞滑翔的最佳去处。新近发现的大塘乡仰天巨佛,头枕山峦,高300余米, 身躺横岭,长3000余米,高高耸立在山巅之上,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站在距它10公里以外地段观看,巨佛五官神态,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此外境内还有仙岭水库、四清水库风景区,明代何孟春墓,七姊石等景点。
历史沿革
北湖之称起自何时,实难考证。但从有文字记载的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湖中观赏叉鱼时算起,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不过那时称之为北湖塘。湖水面积仅有十余亩。
“北湖”——作为一个自然地名,早已誉满天下,而以“北湖”命名的国家县级行政建制,却还仅仅只有十年之久。尽管她是如此的年轻,但历史的长河却蕴育了她数以千年的文明。她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文明的象征
北湖区虽为新置县级区,但历史悠久。区境一直为郴县境域之一部分,是历代郡、州、军、路、府、区和县治所在地、革命老区。
秦 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年)始置郴县,属少沙郡。区境为郴县属地(直到1959年11月建立郴州市前均同,此后部分属郴县,部分属郴州市,直到1995年3 月建区)。
西汉 高祖五年(前202),析长沙郡南部诸县置荆州桂阳郡,郡治设郴县县城。
新王莽 始建国元年(9),改桂阳郡为南平郡,郡治迁南平亭(今耒阳市)。郴县易名宣凤县。
东汉 光武商建武十二年(35),南平郡复称桂阳郡,郡治迁回郴城。宣凤县复称郴县。
三国 郴县隶吴国荆州桂阳郡。
晋 郴县隶湘州桂阳郡。
南北朝 梁武帝天监六年(507),改桂阳郡为郴州。后复称桂阳郡。郴县隶衡州桂阳郡。
隋 文帝开皇九年(589),改桂阳郡为郴州。炀帝大业三年(607),郴州复称桂阳郡。大业十二年(616),桂阳郡又改为郴州。大业十三年,改郴州为桂阳郡。郴县隶潭州桂阳郡。
唐 高祖武德五年(622),桂阳郡改为郴州。武德七年,复称桂阳郡。开元二十二年(734),又改为郴州。玄天宝元年(742),又改称桂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再改为郴州,州治迁平阳亭,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州治迁回郴城。昭宗天_元年(904),郴州改为郴州桂阳郡。
五代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改郴州桂阳郡为郴州。后晋高祖天福元年(936),因避庙讳,改郴州为敦州,郴县为敦化县。后汉隐帝乾_三年(950),复为郴州和郴县。郴县隶潭州郴州。
宋 北宋太祖乾德元年(963),郴州改为郴州军。郴县隶荆湖南路郴州军。
元 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郴州军改为郴州,郴县改名郴阳县。至元十四年,郴州改为郴州路。
明 太祖洪武元年(1368),改郴州路为郴州府。洪武九年改为郴州直隶州,隶湖广行省,撤销郴阳县,县域为州直辖地。明代郴县县城始称“在城里”。
清 郴州直隶州属湖南衡永郴桂道。
中华民国
民国2年(1913)9月,废郴州直隶州,州直辖地设郴县,隶衡永郴桂道。县城“在城里”改为“在城区”。
民国3年,郴县隶衡阳道。
民国11年,湖南省废道制,郴县直属省。
民国19年2月,实行区域自治,郴城为“第一自治区”。
民国27年12月,设湖南省第八督察区,治郴县。
同年,撤区并乡,第一自治区改为“在城镇”。
民国29年4月,第八督察区改为第三督察区,治“在城镇”。
民国34月11月,在城镇改为升平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7日,郴县解放,由衡阳专区代管。11月,郴县隶郴县专区,升平镇改为城关区。
1950年,郴县隶郴州专区,城关区改为郴县第一区。
1952年,郴县隶湖南行政区,第一区复为城关区。
1953年4月,城关区改为城关镇。
1954年7月,郴县隶郴县专区。
1958年8月,改城关镇为郴县郴州市。
1959年11月7日,建立湖南省郴州市,隶属郴县专区。
1960年7月,郴州市录郴州专区。
1963年5月,郴州市改为郴县郴州镇,仍为县级建制。
1967年3月,郴县郴州镇隶郴州地区。
1977年12月,恢复湖南省郴州市。
1995年4月,撤销郴州地区,设立地级郴州市;撤销县级郴州市,设立县级北湖区,隶湖南省郴州。
风土人情
汉族和苗族居住的习俗。流行于湘南和湘西一带。
湘南的郴州、桂阳县、临武县、嘉禾县、宜章县的汉族和湘西自治州所辖县、市的苗族,往往同一姓氏聚族而居,不愿离开家族与异姓杂居,也不允许其他的姓氏来杂居。因此,一个村子或一个寨子多为一姓。如嘉禾县的上宅村全是胡姓,行廊村全是王姓,邝家村全是郎姓,郴县的廖家湾全是廖姓,湘西的芷耳寨全是石姓,岩板桥都是龙姓,杨孟寨均为杨姓。
这些同姓氏的村子或寨子,多则数百户、数千人,少则数十户、上百人或数百人。此俗由血统部族之习俗演变而成。村子或寨子越大,人越多、势力越强,一般说来,群体凝聚力强而坚固于发展有利。但往往引起村寨与村寨,此姓与彼姓的宗族械斗。不过,随着社会发展与变迁,村寨出现杂姓混居,纯而又纯的单一姓氏聚族而居的格局逐渐打破。
节令饮食习俗。流行于湖南大多数地区,尤以湘南的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最甚。
立夏日,将整鸡蛋煮熟,剥壳后加红枣煮汤吃,叫“吃立夏蛋”。
湘南一带,尤其是嘉禾、临武、蓝山、桂阳于立夏当天早晨起来,将整鸡蛋或鸭蛋煮熟,用红纸或红色染料将蛋皮染红,再用一个小网袋装上,系于少年、儿童的前胸,一直挂到中午或下午再剥去蛋壳将蛋吃掉。民间以为立夏吃蛋,能强身健胃,行走有劲。谚云“立夏吃蛋,石板踩烂。”
经济概况
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北湖区境经济建设已取得长足进步。1989年,原县级郴州市进入全国36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美元的城市行列。1991年,在全国120个上缴税收超亿元的县、市中居第三位。1992年,湖南省108个县、市、区综合实力排队,名列第二。1994年,人均财政收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均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预算内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分别名列全省第二和第三。
撤市设区后,原市属较大中型工商企业和单位上收地级郴州市,同时从原郴县划入11个农村乡镇,经济实力有所削弱。针对新的情况,区委、区政府及时提出“承前启后,再造优势,繁荣城市,富裕农村,振兴北湖”的战略设想, 对全区经济发展进行重新规划和部署。200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2.2 亿元,突破60亿元大关,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5%。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为20669元,增长13.3%,按美元汇率,折合人均2497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亿元,比上年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6.3 :48.7:45.0。
行政区划
位于湖南省东南郴州市中部,南岭中骑田岭北麓。
Beihu Qu
431002
423000
区人民政府驻人民西路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北湖区辖4个街道、5个镇、7个乡、2个民族乡。
人民路街道
辖:北湖路、国庆北路、人民西路、飞机坪、文化路、人民东路、万花冲、东风8个社区居委会。
北湖街道
辖:解放路、建设里、孔家塘、升平路、桂门岭、健康路、流星岭、同心桥、城西9个社区居委会。
燕泉街道
辖:西街、和平路、燕泉路、龙泉、五里堆、燕南、燕北、骆仙、环城南路9个社区居委会。
下湄桥街道
辖:下湄桥、金桥、司马洞、石头峡、新泉、同辉6个社区居委会。
石盖塘镇
辖:石盖塘居委会;白石岭、小溪、五星、石盖塘、光明、大溪、板田脚、万寿桥8个村委会。
华塘镇
辖:华塘、煤矿、茶叶场3个居委会;华塘、吴山、招旅、三合、石山头、太排冲、塘昌、腊下、土坑下、大泉头、南岸、塔水、油山、豪里14个村委会。
鲁塘镇
辖:鲁塘、石墨矿2个居委会;太山里、太洞、水车洞、上鲁塘、下鲁塘、同祥、碧潭、天堂、冷水、蕉塘、前进、村头、鲤鱼湾、仁和、新屋背、阪附16个村委会。
郴江镇
辖:商贸城居委会;三里田、渔场、下湄桥、同心桥、高壁、七里洞、梨树山7个村委会。
万华岩镇
辖:安和居委会;礼家洞、新田岭、大树下、坦山、下塘、安和、下凤、张家坪、雷大桥、增湖10个村委会。
江口乡
辖:江口居委会;江口、枫木岭、龙广洞、新屋、竹枧水、功德岭、高塘、上垅、下垅、白菊塘10个村委会。
市郊乡
辖:铜坑湖、杉山岭、欧冲、骆仙铺、城前岭、长冲、塘尾、槐树下、海泉9个村委会。
大塘瑶族乡
辖:大塘居委会;宽洞、大塘、渣梨洞、西江4个村委会。
同和乡
辖:同和居委会;潮田、毛坪、同和、梨园、长廊、曹家田、年溪冲7个村委会。
保和乡
辖:保和居委会;保和、花园、小埠、新华、大律、太白洞、宋家洞、长坪、乘马坪、顶上10个村委会。
月峰瑶族乡
辖:月峰居委会;月峰、十寺、黄花岭、介木山、正冲、茶元、太阳、桃仁8个村委会。
芙蓉乡
辖:芙蓉居委会;芙蓉、长源、廖家洞、桃源、屋场坪、羊头岭、安源、梨树下8个村委会。
永春乡
辖:永春居委会;红花、瑞金、瑞丰、永春、青山、打鸟坳、才口水、田池洞、新竹山9个村委会。
南溪乡
辖:南溪居委会;蒋家洞、长塘、自愿、红星、粗石园、南溪、前途、东溪8个村委会。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辖:涌泉、新塘冲、柏树下3个社区居委会。
2021年1月,《小康》杂志社推出2021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榜单,北湖区位列第83位。
2021年1月,2020年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出炉,北湖区上榜。
2020年12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确定北湖区为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
2019年3月,北湖区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湘赣片区)。
2016年2月16日,北湖区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郴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桂阳县境内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刻纹骨椎表明,早在一万多年前,郴州一带就有原始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郴”字独属郴州,最早见于秦朝,为篆体“郴”,由林、邑二字合成,意谓“林中之城”。“郴”字见之于史传,是汉代司马迁所写《史记》,其中记载(项羽)“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从此,“郴”字赫然纸上,脍炙人口。郴州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已有两千余年。
自秦置郴县始,郴州已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神农作耒耜,苏耽跨仙鹤,赵云智取桂阳郡,蔡伦发明造纸术,岳飞驻军郴州城,在郴州留下了无数美好传说和历史佳话。唐宋文人韩愈、柳宗元、秦少游、周敦颐在郴州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郴州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1928年,朱德、陈毅率湘南起义的工农革命军从郴州奔赴井冈山与毛泽东胜利会师,从此开创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新篇章。郴州还是中国女排夺取五连冠的腾飞之地。
郴州资源丰富。素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银都”、“南方重点林区”、“湖南能源基地”之称。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7类70多种,其中钨、铋、钼、微晶石墨的储量居全国之首,铅锌会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三、第四位,矿产资源替在价值2656亿元,人均占用量位居全省第一。
全市煤炭储量11亿吨,是华南能源的重要供应地;水能蕴藏量170万千瓦,是联合国小水电基地之一;森林覆盖率62%,是湖南重要的林产区。郴州是香港农产品供应基地之一,临武鸭、桂阳烟、东江鱼、裕湘面、永兴冰糖橙、桂东玲珑茶等农副产品主享誉海内外。
郴州,生态王国。“四面青山翠屏,草色花香尽得春”。郴州原始的自然景观风貌保存良好,旅游资源集奇、险、秀、美于一体,聚山、水、洞、泉于一身,融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现代精神于一炉,是一个以生态休闲、漂流探险、温泉健身为主要特色的新兴旅游胜地。
全市著名的生态旅游区(点)星罗棋布:灵气俊秀的“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湘南洞庭”东江湖,“中国生态第一漂”东江生态漂流,丹霞地貌手境、国家地质公园飞天山,我国南方唯一对外开放的国际狩猎场五盖山,“世界洞穴观”万华岩,温泉疗养休闲胜地天堂温泉、永兴悦来温泉、“灵泉圣水”汝城热水温泉,“动植物基因库”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丹崖绿水”便江,生态乐园王仙岭,“江南内蒙”仰天湖高山草原……无不令海内外游客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郴州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优良标准。东江湖、莽山等许多旅游区(点)的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普遍超过5万个,东江龙景峡谷高达9.4万个,被誉为“天然氧吧”。2003年四、五月期间,尽管“非典”疫情肆虐广东、香港,但毗邻粤港的郴州却无一例“非典”疑诊断病例,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丰富的生态资源造就了郴州这块林城福地。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Chenzhou Shi
0735
431000
423000
北湖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郴州市辖2个市辖区、8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北湖区
面积 815平方千米,人口30万。邮政编码423000。区人民政府驻人民西路。
苏仙区
面积1357平方千米,人口34万。邮政编码423000。区人民政府驻桔井路。
资兴市
面积2716平方千米,人口36万。邮政编码423400。市人民政府驻唐洞街道。
桂阳县
面积2954平方千米,人口79万。邮政编码4244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永兴县——中国银都,冶炼之乡
面积1979平方千米,人口63万。邮政编码4233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宜章县
面积2086平方千米,人口56万。邮政编码4242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嘉禾县
面积 696平方千米,人口34万。邮政编码4245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临武县
面积1375平方千米,人口31万。邮政编码4243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汝城县
面积2424平方千米,人口36万。邮政编码4241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桂东县
面积1453平方千米,人口17万。邮政编码4235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安仁县
面积1461平方千米,人口39万。邮政编码4236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南岭山脉中段与罗霄山脉南段交汇地带。地理位置: 东经112°13ˊ—114°14ˊ,北纬24°53ˊ—26°50ˊ。东邻江西省;南接广东省;西与永州市相连;北与衡阳、株洲两市接壤。南北长217公里,东西宽202公里,国土面积193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0.01千公顷,水田168.38千公顷,旱土51.63千公顷。
郴州境内总的地形地貌为东南面山系重叠,群山环抱;西部山势低矮,向北开口,中部为丘、平、岗交错。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部是南北延伸的罗霄山脉,最高峰海拔2061.3米;南部是东西走向的南岭山脉,最高峰海拔1913.8米;西部是郴道盆地横跨,北部有醴攸盆地和茶永盆地深入,形成低平的地势,一般海拔200—400米,最低处海拔70米。
全市土地地层构造:平、岗、丘主要以第四纪松散堆积物、红岩、灰岩及砂页岩为主;山地以花岗岩、变质岩、灰岩以及砂页岩等四种主要岩石构成。土壤分为10个土类,23个亚类,102个土属,343个土种。其中以红壤、黄壤以及黄棕壤占土壤平面分布中的70%以上。
土地以地形分:岗地2066平方公里、丘陵3971平方公里、平原2355平方公里、山地10542平方公里、水面454平方公里;按使用情况分:耕地2314平方公里、园地91平方公里、林地12990平方公里、草地1847平方公里、城乡居民用地373平方公里、工矿占地52平方公里、交通用地111平方公里、水域沼泽地633平方公里、难用地374平方公里、其他用地848平方公里。
全市植被:高程65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650—1000米为常绿落叶混交林,1000—1500米为落叶阔叶林,1500米以上为灌木草丛。森林面积为106.5万公倾,占全市总面积的62.3%。
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4131.6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1.35%,其中轻度侵蚀流失面积1996.18平方公里;中度侵蚀流失面积为1953.39平方公里;强度侵蚀流失面积为160.89平方公里;极度侵蚀流失面积为21.15平方公里。
郴州地处北回归线偏北1—2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并有向南亚热带、热带过渡的特征。气候的显著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气温低,阴雨连绵;夏季高温湿热,暴雨集中,洪旱交错;秋季干旱少雨,台风入侵频繁,时有山洪暴发;冬季低温干燥,但寒期短,雨量较少。全年日照时数在1494—1704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7.5—19.5度之间,10度以上气温的持续天数在220—240之间,无霜期一般都在295天以上,冰冻期为3—5天。常年风向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偏南风。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04毫米,其中4—9月降雨量972.3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64.7%。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错、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带。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其特点以山丘为主,岗平相当,水面较少。山地丘陵面积约占总面积的近四分之三。
八面山位于资兴市东部边境的青腰镇境内,桂东西边,属罗霄山脉分支八面山系列,地处罗霄山脉中南段,南岭山脉北端,是我省著名的山体之一,总面积10974公顷,最高峰为2040米,最低海拔800米。
骑田岭是中国南岭之一。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宜章县、郴州市之间。古代名称不一:秦名阳山,晋名腊岭;又有桂阳岭、客岭山、黄岑山、折岭等名。主要由花岗岩构成。主峰海拔1510米。为湘江支流耒水和北江西源武水分水岭。
香花岭在临武县香花岭镇,主峰通天庙,海拔1594米,方圆100多平方公里。
郴州全市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三大水系,即赣江、湘江和北江。属长江流域面积为15718.8平方公里,属珠江流域面积为3674.5平方公里。境内河流发育,成放射状密布。集雨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23条,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127条,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62条,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河流13条,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6条。
一、湘江水系:
流域面积15027.3平方公里,有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319条,其主要河流有:
1.舂陵水:发源于蓝山县的人形,经嘉禾、桂阳,于常宁县及耒阳市交界处菱河口汇入湘江,流域面积6623平方公里,干流长度223公里,河床平均坡降0.8‰,控制该市临武、嘉禾、桂阳三个县的大部地区,本市集雨面积3326.5平方公里。
2. 耒水:发源于桂东县的烟竹堡,经汝城、资兴、永兴、耒阳、于衡阳市的耒河口入湘江,流域面积11783平方公里,干流长453公里,河床平均坡降0.77‰,控制该市桂东、汝城、资兴、苏仙、北湖、永兴的大部分地区和安仁极少部分地区,境内集雨面积8929平方公里。
3.永乐江:发源于资兴市的彭公庙毛鸡山,经永兴、安仁于衡东草市流入米水再汇入湘江,总流域面积2572平方公里,干流长210公里,河床平均比降1.9‰,控制该市资兴、永兴小部分,安仁绝大部分地区,本市集雨面积2535.1平方公里。
二、赣江水系:
控制该市流域面积691.5平方公里,有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0条,其主要河流有:
1.集龙河:发源于汝城县的牛木塘,于集龙乡注入江西省的上游水,本市集雨面积501.8平方公里,干流长50公里,河床平均比降5.28‰。
2.泉江:发源于桂东县桥头乡的头子音,于大地乡的元明安流入江西省,本市集雨面积189.7平方公里,干流长23.9公里,河床平均比降57‰。
三、珠江水系:
控制该市流域面积3674.5平方公里,有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84条,其主要河流有:
1.武水:武水系珠江流域北江水系一级支流,发源于临武县的三峰岭,经宜章县的罗家渡流入广东省, 本市集雨面积3365.7平方公里,干流长147公里,平均比降1.49‰。其中:南花溪(乐水河),系北江水系二级支流,发源于宜章县杨子坑,于广东省水口汇入武水,流域面积1223平方公里,干流长115公里,河床平均比降3.28‰,控制该市宜章县集雨面积1026平方公里。
2.浈水:发源于汝城县的九龙经,于城口流入广东后注入北江,控制本市集雨面积308.8平方公里,干流长22.3公里,河床平均比降15.0‰。
郴州市水资源比较丰富,全市水资源总量220.7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81.17亿立方米:其中湘江水系139.74亿立方米、珠江水系34.92亿立方米、赣江水系6.50亿立方米;地下水多年补给量61.05亿立方米,可开采量27.14亿立方米;地下水还蕴藏着较丰富的地热水资源,已出露的天然泉点38处,年自流量0.23亿立方米。
郴州市水资源的特点:一是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04毫米,比全省多71.3毫米,是全国的2.28倍。但年际分布不均,丰水年降雨量达1783毫米,少雨年只有1043毫米;年内分布不均,4—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4.7%,10月—次年3月只占35.3%;区域分布不均,总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1400毫米等雨量线沿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线把全市分为三部分,东南部的桂东黄洞、寒口、桥头、大地一带,汝城的东岭、热水、益将一带,中部苏仙区的大奎上、江口、永春、芙蓉一带,临武的东山、西山及最南面的宜章莽山等地属高值区。资兴兴宁到厚玉、滁口经汝城文明,延至宜章赤石及嘉禾、桂阳的南半部,安仁大部属中值区。
南部宜章的粟源、岩泉、一六一带,桂阳的流峰一带属低值区。低值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230—1350毫米,中值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380—1500毫米,高值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最高值为韭菜岭雨量站,多年平均降雨量2353.5毫米。二是地表水径流丰富,但利用比重小。全市年地表水总量181.17亿立方米,人均水量3980立方米,是全省人均水资源量2999立方米的1.33倍,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167立方米的1.83倍。但水资源年际变化大,丰枯交替变化频繁,年内降雨集中,又因境内地形主要为山丘岗地,山高坡陡,河流坡降大,径流天然储量少,形成汛期大量弃水,非汛期水量缺乏,旱年严重缺水,丰水年水量过多,径流利用率较低。
水能资源相对丰富,据2003年统计,全市水能理论蕴藏量237.1万千瓦,可开发量166.1万千瓦,其中农村水电可开发量105.7万千瓦。全市人平可开发量365瓦,为全省人平194瓦的1.88倍,为全国人平303瓦的1.2倍。
郴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不酷热,冬无严寒,常年平均气温15.4—18.3℃,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尤以春秋两季为佳。若是以东江漂流为目的的话,则要选择4月底—10月底前来。
此外,仰天湖将于每年5月5日、8月8日、元月19日前后分别举办“十里赛花节”、“草原艺术节”、“高原赏雪节”,农历六月举办“天湖狂欢夜”活动,感兴趣者可趁此时前来。
郴州资源丰富,素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南方重点林区”、“湖南能源基地”之称。
全市已探明各种金属矿物7类70多种,有色金属储量占湖南全省总储量的三分之二。其中钨、铋、钼储量居全国第一,锡、锌储量居全国第三位、第四位。柿竹园多金属矿被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
此外,区内石墨储量占全国储量的一半以上,煤炭储量(8.12亿吨),占全省储量的四分之一。
全市水能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151万千瓦,可开发量138.5万千瓦,已开发105万千瓦。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9.1%,是华南地区天然的绿色宝库。宜章县莽山10万亩原始次森林是中国南北动植物的汇集地,被誉为“第二西双版纳”,现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郴州旅游资源尤为丰富,集奇、险、秀、美、幽于一体,汇山、水、洞、穴、热于一市,有“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世界洞穴奇观”万华岩、蓄水82亿立方米的“南国洞庭”东江湖、“中国生态旅游第一漂”东江漂流等。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秦置县,“郴”字为篆书“林”与“邑”二字组合,意思为“林中之城”。
秦(公元前221—207年)置郴县、临武邑、鄙邑、耒县。
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桂阳郡辖郴、临武、南平、便、耒阳、桂阳、阳山、阴山、曲江、含洭、浈阳等11县。新始建国元年(9年),王莽称帝,改桂阳郡为南平郡,改郴县为宣风、临武为大武、便县为便屏、曲江为除虏、浈阳为基武,并移郡治于耒阳(改名南平亭)。东汉建武中(一说11年,即公元35年)还郡治于郴县,恢复郡县原名。永和元年(136年),分郴县地置汉宁县,省阴山县。
三国吴建兴元年(252年),改汉宁为阳安县。甘露元年(265年),分南境曲江、桂阳、阳山、含洭、浈阳县置始兴郡,度属交州,桂阳郡则余6县。(见《郴州地区建置沿革表》)
晋太康元年(280年),阳安县更名晋宁。建兴三年(315年),陶侃分郴县地立平阳郡领平阳县,始一分为二郡。升平二年(359年),析晋宁县地置汝城县。
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初置郴县,不久撤销;耒阳县度属湘东。陈天嘉元年(560年),以桂阳郡之汝城县置卢阳郡领卢阳县,则一地三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三郡合为郴州,平阳县、便县均省入郴县。大业三年(607年),南平省入临武县,晋宁县更名晋兴。大业十三年(617年),析郴县南为义章县,分郴县西复置平阳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南平县。贞观元年(627年),卢阳县更名义昌。咸享三年(672年),晋兴县更名资兴。如意、长寿元年(692年),分义章南置高平县。开元十三年(725年),分郴北置安陵县,此时桂阳郡领9县。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改桂阳郡为郴州,高平县省入义章,徙义章县治于高平旧址。天宝元年(742年),始称郴州桂阳郡,安陵县改名高亭,八月,南平县改名蓝山。乾元元年(758年),郴州移治于平阳县。贞元二十年(804年),置桂阳监于平阳,专理采铜铸钱。元和十五年(820年),郴州还治于郴县。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义昌县更名郴义。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改郴州为敦州,郴县为敦化,资兴为资兴寨、属敦化县,省平阳县入桂阳监。天福四年(939年),省临武县入桂阳监。后汉乾佑右三年(950年),郴州、郴县复名,资兴县恢复县制,改名泰县。
宋乾德元年(963年),设郴州军。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泰县并入郴县,郴义县改名桂阳,义章县改名宜章。景德二年(1005年),蓝山县划入桂阳监。天禧三年(1019年),复置平阳县属桂阳监。熙宁六年(1073年),高亭县改名永兴。绍兴三年(1133年),桂阳监升为桂阳军。绍兴十年(1140年),复置临武县属桂阳军。嘉定二年(1209年),析郴县之资兴、程水二乡置资兴县,属郴州军。嘉定四年(1211年),析桂阳县之零陵、宜城二乡置桂东县,郴州军辖6县。绍定二年(1229年)资兴县改名兴宁,徙县治于管子濠。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军为路,郴县改名郴阳。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为府,蓝山县复归郴州府,府辖7县;桂阳府辖常宁、耒阳2州及平阳、临武2县。次年,蓝山复归桂阳府;常宁、耒阳均复为县,度属衡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撤销桂阳府,平阳、临武、蓝山3县归衡州府辖;郴州撤府设直隶州,郴阳县并入郴州,辖5县。洪武十三年(1380年),升平阳县为桂阳州,仍辖2县,隶于衡州府。崇祯十二年(1639年),析桂阳州西南之禾仓堡置嘉禾县,并析临武县上乡八里属该县。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称帝于衡州,改桂阳为义昌县、桂阳州为南平州。次年均复原名。雍正十年(1732年),桂阳州改属州为直隶州,与郴州直隶州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