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谚语,意思是就像好的鸟要选择树木栖息一样,贤明的臣子要选择君主侍奉。
出处
《左传》:孔文子之将攻太叔也,访于仲尼。仲尼:“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退,命驾而行,曰:“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文子遽止之,曰:“圉岂敢度其私,访卫国之难也。”将止,鲁人以币召之,乃归。
译文:孔文子(卫国大夫)要攻打太叔(疾),来征求孔子的意见。孔子说:“礼乐的事,我曾经学过,至于带兵打仗,我是一窍不通的。”(孔文子)告辞后,孔子就命令学生收拾行李,准备车辆,打算离开卫国,
孔子说:“只有飞鸟选择树木做巢的,哪有树木选择飞鸟的道理?”孔文子急忙拦住孔子说:“我怎么敢考虑自己的私心呢,我是询问卫国的灾祸(在哪里)啊。”孔子就打算在卫国住下来。鲁国派人用礼物来招纳孔子,孔子就回到了鲁国。
扩展资料:
故事:
汉末三国时期,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良臣良将纷纷离开故土,寻找明主。有些人眼光不够,选的主公早早的就挂了,自己也被牵连,另有些人却拥有超前的意识,精准的选择了明主,后来青史留名。
郭嘉初次见到袁绍,对他的谋臣辛评等人说:“聪明的人选择他的主公是慎重的,袁绍头绪繁多,不得要领,喜欢图谋,却不能决断,很难跟他一起渡过大难,吾打算另找明主,你们怎么不离去呢?”
辛评等人说:“袁氏现在是最强大的,离开他将往哪儿去呢?”郭嘉不再说话,于是离开,依附了曹操。曹操召见了他,跟他谈论天下大事。郭嘉出来后说:“这才真正是我的主公。”
①良禽择木而栖,〔谚语〕原意是指优秀的禽鸟会选择理想的树木作为自己栖息的地方。比喻优秀的人才应该选择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好单位和善用自己的好领导。
好鸟择木,比喻贤臣择主。后常以“良禽择木而栖”作为贤臣择主而事的典故。“择木”也作“相木”。 成语:良禽择木,旧时比喻贤臣选择明主而事。
②出处:
《左传》:孔文子之将攻太叔也,访于仲尼。仲尼:“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退,命驾而行,曰:“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文子遽止之,曰:“圉岂敢度其私,访卫国之难也。”将止,鲁人以币召之,乃归。
《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一:“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佐。青春不在,悔之晚矣!”
《三国演义》
第三回:“布曰:恨不逢其主耳。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第十四回:“宠曰: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遇可事之主,而交臂失之,非丈夫也。”
《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 徐老仆义愤成家
“杜亮道:“这些事,我岂不晓得?若有此念,早已去得多年了,何待吾弟今日劝谕。古语云: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奴仆虽是下贱,也要择个好使头。像我主人,止是性子躁急,除此之外,只怕舍了他,没处再寻得第二个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