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剂有哪些剂型?如何识别?各有何特点?如何使用?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08:15:49
字号:

工厂生产的原药,由于含量高(近于纯品),一般不能直接施用,为使其能在农田大量稀释到可应用的状态,必须依其理化性质(可否溶于水等)及施用的需要加工成不同剂型。通常能够买得到和在菜园用得上的杀虫剂的剂型主要有以下几类:

杀虫剂有哪些剂型?如何识别?各有何特点?如何使用?

(1)乳油(EC)

原药本身不溶于水,将其溶入有机溶剂中并加入乳化剂,加工成的乳油,在使用时加水即可稀释。乳油,英语缩写为EC,是最常见的加工剂型,通常用棕色玻璃瓶或聚酯瓶包装,外观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现有些进口产品特殊加工为绿色,以防伪)。如观察混浊或有沉淀,或加水稀释时不能形成均匀乳白色药液,则该制品质量可疑,应进行质量检测。在田间使用时,如直接向喷雾器内加药加水,则应先加入至少1/3的水量,而后加入称量好的乳油,再加入余下的2/3的水,即可将乳油全部均匀稀释,呈统一的乳白色药液。亦可使用大容器(大缸、大桶、大盆等)统一稀释后再分别盛入喷雾器中,但不论哪种方式,都要现用现配,不可稀释后久置不用。

(2)悬浮剂(SC)

是固体农药颗粒悬浮在水介质中的悬浮液,其中含有润湿剂、分散剂、悬浮剂、防冻剂等,使用时加水即可稀释,用喷雾器喷施。此种制剂经长期贮存,会有些颗粒沉在底部,所以在配制药液时,先要摇动药瓶,使其混匀,再倒出药瓶,以便达到准确配制的剂量。

(3)可湿性粉剂(WP)

是原药粉与填料、润湿剂、分散剂、稳定剂等混合制成的剂型,使用时加水稀释成悬浮液,用喷雾器喷施。合格的产品外观为极细的干燥分散的粉状物,加水后1~2分钟应全部润湿形成均匀药液,并在喷施过程中,农药有效成分始终呈悬浮状态(悬浮率应达70%),不沉淀到喷雾器底部。

(4)可溶性粉剂(SP)

由水溶性原药、水溶性填料及少量吸收剂制成的水溶性粉剂。使用时加水后即成水溶液,极为方便。

(5)可溶性颗粒剂(SG)

由水溶性原药、水溶性填料等制成颗粒状,使用时,加水即成水溶液。此种剂型可避免粉剂在配制时飞扬的缺点,对配制药液的人员更为安全。

(6)粉剂、粉尘(D)

是原药与填料混合后粉碎成的细粉,通常有效成分含量不高,需要使用专门的喷粉器喷施,或用于土壤处理。

(7)颗粒剂(G)

是原药与填料、载体混合形成颗粒状制剂,采用机械或人工施撒到作物或土壤中。

(8)烟剂(FU)

是原药与化学发热剂和稳定剂等混合形成的特殊制剂(粉状或规格的块状),使用时用火点燃,农药即变成烟弥漫在作物空间。通常用于可封闭的温室、大棚等保护地。好的烟剂应确保有效成分的含量,并且用燃着的烟头轻触立即可充分发烟至尽。

正确使用农药方法主要包括:选择适宜的农药、使用推荐剂量、适期施用、选择合适天气、严格遵循混合指引、增设隔离带等。

1、选择适宜的农药。根据防治对象选择对目标有效且对作物安全的农药,这是获得理想防效和减少危害的前提。选错农药不仅防效不佳,还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2、使用推荐剂量。农药使用量必须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推荐的最佳用量施用,不能过多或过少。过量会增加残留和危害,过少无法达到防效并浪费资源。

3、适期施用。应选择目标生物活跃而作物生长缓慢的时期施用,这有利于发挥药效并减少对作物的危害。施用过早或过晚,药效和安全性均受影响。

4、选择合适天气。应选择无风或微风的天气施用,避免农药随风飘移至非靶区,影响效果或造成污染。如果必须在有风天气施用,应采取针对措施减少飘移。

5、严格遵循混合指引。如果需要混合多种农药,必须严格按说明书提供的兼容性数据进行,以免产生不良反应而影响效果或增加危害。

6、增设隔离带。应在施药区周边设置隔离带,防止农药进入非靶区,影响效果或污染环境。隔离带宽度根据施用方法和装备决定。

常用的农药

1、杀虫剂: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各种虫害,如毒死蜱、滴滴涕、阿维斯滴剂等。

2、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上的各种病害,如甲霜灵、代森锰锌等。

3、杀草剂:用于除草,如草甘膦、草胺膦等。

4、化学肥料:用于补充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如硝酸钙、磷酸一铵等。

5、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如三环素、苯乙烯等。

6、除草剂:除草专用化学农药,如草甘膦、草胺膦、草醚灵等,主要通过叶面渗透和根系吸收起作用。

7、杀线虫剂:用于防治植物线虫,如阿维斯滴剂、赛灵散等。

8、杀螺剂:用于防治并杀灭各种农作物上的螺类害虫,如草甘膦、氟硅酸钠等。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905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