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类似于芋圆的,你可以百度一下芋圆的做法,把紫薯换成芋头。
大致就是芋头去皮,煮熟(要熟透,才不会有结块),压成泥,加入适量木薯粉(可以适量加些白糖),揉成团,搓成条,再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要食用的时候用水煮熟就行。
去厦门必吃的20个小吃
优岳答题 不偏不倚 敬请关注↗
啾啾螺,是泉州独有的一道夏天夜市小吃,吃这道螺仔的时候,需要气沉丹田,猛一吸才能吃到不如鼻屎大的螺肉,吸螺肉发出“啾啾”的声音,被形象的叫做啾啾螺。而且这种螺在菜市场买不到,大酒店吃不到,只有集中在工人文化宫及西街部分的夜市摊里,才能找到它的身影。
啾啾螺,又叫织纹螺、黑螺,个头也就2厘米长的大小,生长在泉州附近咸淡水交界处的滩涂上,没有人工养殖,所以产量不高。每到夏天的时候,黑螺才肥美有肉,全靠渔民在滩涂上一个一个捡来,再批发给小贩,小贩再定点卖给几家专门做夜市大排档的摊子。
泉州工人文化宫百源池旁边的一排大排档,夏天的时候,全是冲着啾啾啾来的食客,三五好友聚在小桌子前,几瓶啤酒,一片啾啾声此起彼伏,呼和着边上的南音曲调,在泉州人的眼里,确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自然而然,@优岳7 很长一段时间就是那里的常客。
花费了很大的篇幅来介绍啾啾螺,制作过程三两句话就能港清楚,就像是简简单单的一盘螺子,几瓶啤酒,又一个简简单单的夜晚,一切都很满足。要不是考虑到朋友们在阅读文章急切想了解制作方法,@优岳7 能和你聊一个晚上的啾啾螺,因为,我的那些青春美好时光,都用在啾啾啾了。
①啾啾螺洗净,剪去尾端尖角,锅中注水烧开,放入螺子焯10秒左右,捞出;
②放入搪瓷牙罐里,加入花生酱、海鲜酱油、辣椒油、蒜蓉酱、姜汁、麻油,盖上盖子,动作优雅的像个调酒师,上下左右的摇晃着,让螺仔入味,即可装盘。
夜晚、大排档、啤酒、“啾啾螺”……在泉州,你一定不能错过这样美味可口下菜的“啾啾螺”,但是除了当地人,很多人是不懂得,这个“啾啾螺”到底是什么?这个螺市面上有卖吗?要怎么做才好吃呢?
别急,接着往下看↓↓↓
其实泉州这个“啾啾螺”也就是俗称的织纹螺,因为很多人喜欢在吃这个螺的时候,会将螺放入唇中吮吸,经常发出“啾啾”声,因此又被称为“啾啾螺”。
想要吃上这样一道地道的“啾啾螺”,你可以试着自己做一下哦~
首先,我们要将这个俗称“啾啾螺”的织纹螺洗干净,可以多洗几遍;然后烧水将这个螺用滚水烫过,最后,只要加入辣椒油、辣椒油、花生酱、蒜蓉酱、麻油等调料,搅拌均匀,使得这个“啾啾螺”入味即可,如果不急着享用,可以放置闷一下会跟入味更可口哦!
当然,也有人说,这个俗称的“啾啾螺”其实是很有毒素的,这种织纹螺吃后很容易中毒,甚至还有可能导致人死亡。当然,也不是说这个螺都不能吃,只是要提醒的是,在5月-8月期间,要特别注意!(海峡网 黄小群)
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 历史 悠久,物产丰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闽南文化的源头。唐宋以来,泉州人利用丰富的物产,发明了数不胜数的传统 美食 。
土笋冻看着吓人,不过吃起来的口感却是非常的小清新,就像是海鲜味儿的果冻。
土笋的学名叫做星虫,是一种生长在海边滩涂上的虫子。在泉州,以晋江安海出产的土笋冻最为地道。
跟所有海边城市一样,泉州人最喜爱的夜宵还是海鲜。如果想要吃得休闲一点,那么你一定不要错过广场夜市、街边小店里的这种食物!
这种“啾啾螺”又叫黑螺,生长在海边咸淡水交界的地方。肉质鲜嫩,略带甜味。小黑螺虽然个头小,却深受泉州人的喜爱。
泉州人吃这种螺的方式很奇怪,首先将螺剪掉尾巴煮熟后,然后用花生酱带壳凉拌着吃。
吃“啾啾螺”,对于外地人来说可能没那么容易,但是对于泉州人来说就是小菜一碟。随着嘴巴里发出的“啾啾”声,一口一个。有的人甚至都不需要手的辅助。
来到了福建,必吃的还有鱼丸!在泉州,吃鱼丸的方式就是高汤煮一下,然后加一点青菜。这种食物叫做水丸汤。
泉州人喜欢吃手工鱼丸,吃起来更有弹性、更鲜嫩劲道!
在泉州,还有一种世代流传的传统小吃,那就是面线糊。吃面线糊的时候,糊是现成的,顾客可以自己选择添加配料。
面线糊是出门在外的泉州人最难以割舍的家乡味道。
面线也是泉州特产,比粉丝更细,而且它是用小麦粉做出来的。
面线到底有多细呢?《消费主张》记者找来了一根小号的绣花针,想要试试看面线能不能从针鼻里穿过去。结果,记者很轻松就把3根面线穿过了这个小小的绣花针。而这么细的面线竟然全都是纯手工拉出来的!
在泉州,夜市 美食 不仅仅有各式各样的闽南大菜、传统小吃,还有最受欢迎的甜品——石花膏。
从柜台上的水果、豆子等配料中任意挑选四种,然后加上蜂蜜和冰水,这一碗甜品就可以吃了。
实际上这一碗甜品叫做四果汤,因为里面可以任选四种配料。不过,大部分人必选的一种配料就是石花膏,这看起来像是果冻的石花膏,竟然是用一种叫“海石花”的海草做出来的。
跟大部分的泉州传统小吃一样,石花膏也有几百年的 历史 了,而这家石花膏店也已经传承了好几代人。
这道 美食 看着吓人,味道却是小清新!
土笋冻看着吓人,不过吃起来的口感却是非常的小清新。《消费主张》记者感觉,就像是海鲜味儿的果冻。
少霞 美食 爱好者:加上料,就不会觉得那么恐怖了吧,加的是酱油、醋,还有蒜蓉,试一下。
《消费主张》记者:脆脆的,很清爽,根本吃不出来是虫子,像是甜点的感觉,但是又带点酸味儿。
少霞 美食 爱好者:夏天吃特别开胃,这个冻状的东西是虫子煮完之后,它有很多胶质,相当于是胶原蛋白。
土笋的学名叫做“星虫”,是一种生长在海边滩涂上的虫子。在泉州,以晋江安海出产的土笋冻最为地道。
这家土笋冻的老板王丽华就是安海人,每天早晨,王丽华家都会有送货员送来当天挖出来的星虫。在没有处理之前,星虫的全身都是黑色的。
星虫送来后,需要先清洗几遍,还要将星虫从头部剪开,去除掉内脏。
王丽华 土笋冻店主:里面全部是水,有两条肠子,一条是**的,一条是黑色的,黑色的很有营养,这条**的就不可以吃。一天要进货一百多斤,当天都能全都卖光,销路很好。
内脏处理完之后,还需要继续清洗很多遍,直到洗虫子的水变清。就可以把星虫放到锅里煮了。
负责煮虫子的是王丽华的儿子肖进源,他今年刚刚30岁,几年前辞掉了工作,回来接手了这项最重要的任务。炎热的夏季,因为怕影响火候,厨房里却不开风扇也不能开空调,肖进源常常都是汗流浃背。
锅再次烧开之后,肖进源马上就把星虫捞了出来。
肖进源 王丽华儿子:土笋如果下水煮太久,土笋可能会不好吃,有可能会硬。
用勺子把星虫表面黑色的皮摩擦下来之后,还要再重新扔回柴锅里熬成汤,因为胶原蛋白就在这层表皮里。而脱完皮的星虫已经变成了白色。
把汤放凉之后就可以装盒了,除了装汤,每个盒子里还要再放7到8条虫子。
汤和虫子分装完毕之后,就可以放进冰柜了。这样,它们才能变成真正的土笋冻。
虽然很辛苦,但是王丽华的儿子、女儿还是回来继承了这项,从他们祖辈传了四、五代人的手艺。
肖进源 王丽华儿子:我们可以把这些比较好一点的东西传承下来,让别人也可以吃到比较(正宗)的土笋冻。
前方有螺,要不要去“啾啾啾”一下呢?
跟所有海边城市一样,泉州人最喜爱的夜宵还是海鲜。如果想吃得简单一点,在街边随处都可以吃到土笋冻。如果想吃得隆重一点,他们会开车到海边吃吃海鲜大排档、划划拳。而如果想要吃得休闲一点,那么你一定不要错过广场夜市、街边小店里的这种食物!
美食 爱好者少霞带《消费主张》记者来的是一家专门吃螺的店,这里只有一种食物,那就是各式各样的小海螺。
这种“啾啾螺”只有半个小拇指指甲那么大,虽然尾部已经被剪掉,但是《消费主张》记者吃起来,依然觉得没有那么容易。
少霞 美食 爱好者:你的嘴唇要有爆发力,在关键时刻,吸一吸。
《消费主张》记者:我吸出来了,成功了,确实不容易。我虽然吸不到肉,但是我能吸到花生酱,花生酱好好吃,甜甜酸酸的。
少霞 美食 爱好者:花生酱点击率是最高的,80%的人都会点这样的,而且很香,然后螺的味道又很鲜嫩,脆脆的,所以综合起来就是又甜,又酸,又香,又嫩。
这种“啾啾螺”又叫黑螺,生长在海边咸淡水交界的地方。肉质鲜嫩,略带甜味。小黑螺虽然个头小,却深受泉州人的喜爱。泉州人吃这种螺的方式很奇怪,首先将螺剪掉尾巴煮熟后,然后用花生酱带壳凉拌着吃。“啾啾螺”好不好吃,主要取决于花生酱的味道。
要把螺跟花生酱拌匀,靠的不是搅,而是摇!不过,摇螺靠的不是蛮力,而是要用技巧,要让花生酱进到每只螺的壳里,让螺肉充分入味。
摇“啾啾螺”时发出的“哐哐”声和吃“啾啾螺”时发出的“啾啾”声,是泉州夜市的一道特殊风景。在大街小巷、广场、大排档,只有你远远地听到了这清脆的“哐哐哐”的声音,你就可以开始考虑了,前方有螺,要不要去“啾啾啾”一下呢?
这道甜品吃上一口,夏天不再难过!
《消费主张》记者没有想到,吃一碗甜品竟然还要大排长龙。而且排队的人里,还有很多人都是大老远特意过来的。
消费者:排队排到手机没电了,有20分钟了。
消费者:我们从晋江开车过来吃的。
排这么长的队伍就为了吃一碗不到十元钱的甜品,究竟能有多好吃呢?终于排到《消费主张》记者了,从柜台上的水果、豆子等配料中任意挑选四种,然后加上蜂蜜和冰水,这一碗甜品就可以吃了。
少霞 美食 爱好者:这是石花膏,冰冰凉凉,沁人心脾。像布丁,像果冻,非常解暑,清凉解毒。
实际上这一碗甜品叫做四果汤,因为里面可以任选四种配料。不过,大部分人必选的一种配料就是石花膏。
令《消费主张》记者惊讶的是,这看起来像是果冻的石花膏,竟然是用一种海草做出来的。
海石花,生长在海边的礁石上,跟贝壳生长在一起。所以海石花在使用之前,必须先把里面的贝壳拣出来。挑完贝壳之后,还需要将海石花清洗干净。
海石花要冲洗很多遍才能彻底洗净,然后就要放进锅里用清水熬煮上五、六个小时,把海石花里的胶质熬出来。然后将熬完的液体过滤出来,放在通风的地方静置七、八个小时,就会凝结成冻状。最后用工具刮成丝状,就可以静候食客了。
在泉州,还有一种世代流传的传统小吃,那就是面线糊。
吃面线糊的时候,糊是现成的,顾客可以自己选择添加配料。这家面线糊有包括海鲜、肉类、蔬菜等二十多种配料可供选择,一般选三种就把碗加满了。最后再撒一点白胡椒粉、滴一滴当归酒。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线糊就可以吃了。
少霞 美食 爱好者:汤头好,大骨汤下去熬的。
《消费主张》记者:我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叫面线了,真的就像缝衣服的线一样,特别细。
当地人说,吃面线糊一定要搭配油条,其实最早的时候,面线糊里就只有油条一种配料。
这家面线糊的老板叫谢锡国,当地人称他为“国仔”,他年轻的时候,是踩着三轮车到街上卖面线糊的。
面线糊是出门在外的泉州人,最难以割舍的家乡味道。谢锡国说,泉州有数不清的面线糊店,每家的味道都不一样。这是因为每家的汤底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用自己的配方煮出来的,可以说是一家一味。
他家的面线糊汤底中除了高汤,还加了虾肉、蟹肉、鱼肉蓉等等。汤锅煮开后,就该加主角——面线了。
面线非常纤细,需要边加边搅,防止黏连成坨。加完面线后,还需要再加入淀粉芡汁,使汤汁更加浓稠,这也就是它被称为“糊”的原因。面线也是泉州特产,比粉丝更细,而且它是用小麦粉做出来的。
面线到底有多细呢?《消费主张》记者找来了一根小号的绣花针,结果,记者很轻松就把面线穿过了绣花针。然后记者又试了第二根,第三根。这个小小的绣花针的针鼻里,竟然穿过了三根面线。而谢锡国却告诉《消费主张》记者,这么细的面线竟然全都是纯手工拉出来的!
泉州市的永春县蓬壶镇以制作手工面线闻名,这里就是一家专门制作手工面线的工厂。
林焕文 拉面线师傅:力道最关键,要巧劲,抻、拉、甩都要巧劲。
面线拉好之后,要在太阳底下进行晾晒,这样面线会变得更细,而且更利于保存。
织纹螺 运气不好 吃这种螺搞不好就成最后一餐了 对于有风险性的食物 不碰为好 !
不是说这种螺有毒不能吃!
厦门是个浪漫又繁华的大都市,来这里的人不仅仅是看海,同时也离不开当地的美食,下面就让我来为你盘点下吧。
厦门特色小吃有哪些:
1、沙茶面
沙茶面是南方饮食,却兼具南北面条的特点,既重汤,又重面。不仅汤鲜、入味,而且面韧、爽滑,将南北两地面条的`特点结合的恰到好处,且又极具独特个性。
沙茶面的汤不是一般的高汤,而是中西合璧,将南洋的沙嗲调料与本地的饮食口味相结合,形成的这般色泽红黄、质鲜而稠、甜辣鲜香、滋味浓厚的沙茶汤。
2、土笋冻
土笋冻是发源于福建泉州及闽南地区的一种色香味俱佳的汉族传统风味小吃。如今流行于整个闽南地区,是一种由特有产品加工而成的冻品。相传发明人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它含有胶质,主原料是一种蠕虫,属于星虫动物门,学名可口革囊星虫,经过熬煮,虫体所含胶质溶入水中,冷却后即凝结成块状,其肉清,味美甘鲜。配上好酱油、永春醋、甜辣酱、芥辣、蒜蓉、海蜇及芫荽、白萝卜丝、辣椒丝、番茄片。
3、烧肉粽
烧肉粽是福建闽南特有的汉族传统名吃,节日食俗。烧肉粽在泉州厦门等福建地区均有制作。烧肉粽历史悠久,具有香甜嫩滑,油润不腻,精工细作等特点。肉粽以香菇、虾米、芋头粒、栗子、猪肉(或鸡肉)、糯米?等为原料。制作时先把糯米浸后晾干,拌上卤汤、葱头油,放在锅里炒得又干又松,再与红烧猪肉、生栗子搅拌均匀,用竹叶包好煮烂。肉粽要趁热食用,吃时配上沙茶酱、蒜茸、红辣酱等调料,更是美味可口。
4、黄金香肉松
"黄金香"系厦门最具知名度之中华老字号,至今已有170年的历史。因店主姓黄,故取名"黄金香"作为字号,由此"黄金香"品牌日渐发展,声名远播。抗战前后,黄金香在台湾、香港、新加坡、马尼拉、槟榔屿等地,名扬闽粤台,声播东南亚。
5、厦门馅饼
馅饼是福建厦门市一种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汉族传统名点,属于闽菜系。料精工细,系选用优质面粉、猪油、上等绿豆制成。厦门馅饼分两种。甜饼是以绿豆沙为馅,加猪油,白糖烘得。咸饼是以肉丁为馅,加猪油白糖所制。皮酥馅靓用来形容厦门馅饼,毫不夸张。厦门的馅饼因口感香甜酥细、湿润冰凉、口味繁多,深受喜爱。
6、海蛎煎
海蛎煎又名蚵仔煎、蚝仔煎,是闽南地区最具传统大众化的风味小吃,也是一道家常菜,其味鲜甘美,糯芳香,富有营养。
7、花生汤
黄则和花生汤是厦门的一家百年老字号了,也是厦门人喜爱的早餐之一。花生汤是乳白色的,甜而不腻,花生入口即化。花生汤打入一个土鸡蛋配个油条,美妙滋味不可言喻。
8、鸭肉粥
味道鲜美,补脑益智的鸭肉粥风味,你尝过么?来到厦门的小伙伴应该尝尝厦门特色鸭肉粥。
9、面线糊
一碗热乎的面线糊,既可以是揉醒睡眼惺忪的早餐,也可以是饥肠辘辘夜晚的宵夜,或者酣畅淋漓后的解酒小点心,似乎一天的任何时刻出现在餐桌上,都很合理。
10、炸五香
炸五香是福建传统特色美食,采用炸氽法制作,油炸时生坯要慢慢滑入油锅内,炸至浮起油面时要勤翻动,以便受热均匀。
11、姜母鸭
厦门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
12、厦门薄饼
厦门薄饼是福建厦门传统的地方名点,有名春卷、春饼。感柔软滑润,味美而不腻,风味独特。用面皮包着各种菜肴食用,作料主要是笋、豌豆、豆芽、豆干、蛋丝、鱼、虾仁、肉丁、海蛎及红萝卜等。其中豆干丝,越细越好,用油炸过能吸收其中鱼、虾、肉类津液,使饼皮不致被馅的汤弄湿搞破,吃起来脆嫩甘美,醇甜可口。逢年过节,家家户户有吃薄饼的习惯,特别是清明节尤为普遍。
13、炸枣
炸枣是厦门的特色传统小吃,是以当地的糯米粉和粳米粉揉成粉团后炸成的。因外皮还会滚上芝麻,因此也称作麻团。它吃起来外酥内韧,很是香甜可口。
14、厦门芋包
厦门芋包是老一辈厦门人过年必吃的,就像北方人过年一定要吃水饺一样。芋包选择用的是上等槟榔芋制作芋蓉,再包上五花肉、鲜虾、荸荠、冬笋等食材制作的馅料,放在蒸笼里蒸熟即可,是当地快脍炙人口的小吃。食用时佐以厦门甜辣酱、厦门沙茶酱等,味道更好。
15、椰子饼
椰子饼是馅饼中的经典。采用原汁椰蓉、新鲜鸡蛋和纯正奶油,把浓浓的椰香和奶香浓缩在一块精心制作的椰饼中,来自热带的椰丝风情,带来清新的夏日清爽口感!我每次去都会带十多盒回来!真心值得推荐。
16、鼎边糊?
鼎边糊是厦门的特色风味小吃,其一般会与海蛎饼、虾酥、芋粿等一起配着食用,是当地的早点佳品。其是用蚬子汁为汤,在锅里烧开取其鲜味,再把磨好的米浆沿着锅边一圈浇过去,米浆在锅边烫成干皮后用锅铲刮到汤里,加芹菜、葱、虾米、花蛤、香菇等作料,烧开起锅后就是一盆滚烫的“锅边糊”了。
17、虾酥?
虾酥是厦门传统风味小吃,其是以虾肉马蹄,韭菜,米粉,黄豆粉等材料加在一起,取一把专用铁勺,把米浆做成圆圈的形状,放入油锅用油炸成金**即可。虾酥味美色鲜,口感酥脆,是厦门人最爱吃的早点之一。
18、扁食汤
扁食汤是厦门著名的传统小吃,北方人称为馄饨,在闽南则俗称为扁食,也有人称之为扁肉。制作原料主要有馄饨皮、绞肉、香菇等。皮薄肉香,香软滑嫩,入口即化,汤鲜味美,制作简单,味道独特。最早源于福建厦门。皮薄肉香,香软滑嫩,入口即化,汤鲜味美,因其制作简单,味道独特,所以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
19、韭菜盒
用面粉拌猪油做皮,选用猪腿肉、虾仁、扁鱼、荸荠、韭菜、红萝卜,冬笋、豆干等混合起来做陷,包成一个个圆饼形,边用手做成波浪状,然后放入油锅热炸,出锅后趁热吃,更是芳香扑鼻,酥脆鲜美。
20、厦门卤鸭
“鲜香肥美,油而不腻”厦门卤鸭,厦门地区特色菜之一,属于闽菜之闽南菜系,厦门卤鸭中比较富有盛名的卤鸭,当属厦门集美的灌口卤鸭。这里的卤鸭和盐鸭选择当地土鸭,做法更是独到,10多年前当地就流传这样一句话:“不尝灌口卤鸭味,白做一回灌口人。”灌口卤鸭,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其以独特的配方和加工方式,制作出来的卤鸭,香、味俱全,享后回味无穷。
以上都是四次去厦门品尝过的厦门美食希望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