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管理有哪些具体内容呢?猪场的管理,从选址设计到日常饲养管理和保健必须有一套系统的综合管理措施,才能保证猪场正常运转。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猪场管理的关键要点。
一、猪场选址要求
猪场应选建在向阳、背风,通风良好,水质卫生良好,排水方便,交通便利,同时具有沙质土地带。
最好有配套鱼塘,果林,耕地,以便粪污处理,达到综合利用,实现良性循环,避免环境污染。
二、科学经营决策
经营决策包括市场预测和经营目标等。
经营目标指在一定时间内计划达到的利润指标、销售指标、生产技术经济指标、单位竞争能力提高的程度、职工科学技术水平和文化水平提高的程度、职工生活福利的改善目标等。
三、猪场的计划管理
一个现代化的集约化养猪场,需要对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全面了解和科学预测,并依次此为依据制定发展计划。
(1)长期计划是制定猪场3-5年或更长时间发展生产的计划,也称为远景规划.
(2)年度计划包括年度生产指标、种猪配种、猪群周转、畜产品生产、猪场修建、饲料供应、物资供应、利润分配、产品销售和财务管理等计划。
(3)阶段性作业计划是年度生产任务在各个不同时间的具体安排,可按季度或月份制定。
四、采取封闭隔离饲养生产区要设立围墙和防疫沟,并在围墙外种植荆棘类植物,形成防疫林带,尽量减少与外界的直接联系。
生活管理区和生产区之间的人员入口和饲料入口应与消毒池隔开,生产区的每栋猪舍门口必须设立消毒通道,生产人员经过再次消毒后方可进入猪舍。
五、免疫接种不放松免疫接种工作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猪场应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疫苗的性质、气候条件、猪群的健康情况及其他因素决定本场使用疫苗的种类,并综合考虑母猪母源抗体、猪只发病日龄、发病季节具体情况,以周或月为单位进行计划免疫,实行规范化作业。
执行过程中应定期采取监测各种疫病抗体的消长情况,效果不佳时,及时补打疫苗并调整免疫程序,以确保免疫效果。
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必须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办理有关审批手续.畜禽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中,应规定畜禽废渣综合利用方案和措施。
(1)不能建在居民区。(2)落实“三废”处理,废水废渣和废气都要有完善的处理设施。(3)水源地不能在上风口,对环保要求较严格。(4)要有化粪池,沉淀处理。补充:养猪场必须拥有养猪用地证明、环评手续、规划意见、立案备案手续、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养殖场备案登记手续、生产经营取可证、野生动物训养繁殖许可证八个证件,才能正式开始养猪。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具备的养殖条件,及要向养殖场、养殖小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取得畜禽养殖代码。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畜牧业发展状况制定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规模标准和备案程序。
养猪场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物污染土壤,减少污染物进入土壤;养猪场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物污染植物,减少污染物进入植物;养猪场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物污染动物,减少污染物进入动物体内;养猪场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物污染食物,减少污染物进入食物。
法律依据: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第六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必须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办理有关审批手续.畜禽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中,应规定畜禽废渣综合利用方案和措施。
第七条 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
(一)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
(二)城市和城镇中居民区、文教科研区、医疗区等人口集中地区;
(三)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
(四)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他区域.本办法颁布前已建成的、地处上述区域内的畜禽养殖场应限期搬迁或关闭。
第十条 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在依法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内,畜禽养殖场必须按规定取得《排污许可证》,并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
第十一条 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应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应按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采取有效措施,致使储存的畜禽废渣渗漏、散落、溢流、雨水淋失、散发恶臭气味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
(二)向水体倾倒畜禽废渣的违反本办法其他有关规定,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