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一养老院失火3名老人丧生, 官方:人为纵火。
3月26日,山西省忻州市解原乡豆槐村已经停了一天的电,晚上7点多,村子里一片漆黑。54岁的村民闫春华(化名)干完活从田里回来,走到村口的豆槐养老院时她停下了,因为不放心住在里面的父亲,她想去看看。
走进养老院,她迎面遇上了护工李桂花(化名)。李桂花问,这么晚你怎么来了?闫春华说来看看父亲,平时忙着喂猪、下地干农活,只能抽时间来。李说,你爸睡下了。一听这话,闫春华就没上楼,径直回了家。
闫春华错过了最后一次与父亲见面的机会。
3月27日凌晨,她的父亲以及另外两名同寝室的老人倒在了浓烟之中,直到早上6点多才被人发现,三人均已死亡。
豆槐养老院位于豆槐村北面?
“13号家”
69岁的护工李桂花已经在养老院工作了4年半。她每天6点起床,给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们穿衣服,然后送饭、烧水、打扫。她是养老院里唯一的护工,独自照料十几名老人。
由于不是本村人,李桂花大多数时候就住在养老院,她的房间和老人们一样都在二楼。
这天早上,一位早起锻炼的老人敲开了她的门,说“13号家”着火了,里面黑漆漆一片,不时有烟雾从门缝里钻出来。
李桂花来到门口,发现屋里满是浓烟,门口的屋檐已经被熏黑。她想进去,但门和窗都打不开,她找来砖头砸碎了铝合金门上的玻璃,伸手进去从里面打开了门。“门是从里面锁住的。”李桂花说。
开门的一刹那,浓烟涌出,呛得她连忙后退。等过了一会烟散了她才戴着口罩进屋,发现门口有一团被烧焦的被子,上面还有零星火苗。李桂花用水扑灭了火,这才跨过被子进到屋内。她看到,69岁的马黄喜仰面倒在床上,88岁的闫亮朱和54岁的王银旺倒在了厕所。
三人都没了呼吸。屋内的白墙已经漆黑一片,除了门口的被子,屋里再无燃烧的痕迹,而那床被子是闫亮朱的。她赶紧打电话给养老院老板,他们报了警。
13号家?
这天上午9点多,闫春华刚从养猪场回到家,邻居就跑来跟她说,“养老院出怪了(出事)。”闫春华说,不是咱的人出了怪与咱没关,邻居就走了。过了一会闫春华做好饭,又一个邻居来说出事了,闫春华回,“不关咱们的事,我先吃口饭。”邻居有些着急地说,“你去瞭一瞭(看一看)咋了嘛。”
闫春华这才发现有些不对劲,她放下了碗筷来到养老院,此时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村民,警方把守着大门不让进入。闫春华问,出啥怪了?村民说烧死人了,问是哪家的也不知道。于是闫春华骑车绕到养老院的西侧,站到高处往里望。她挨个数房间,数到父亲在的13号房,从外面也看不出什么痕迹。
等到了10点左右,闫春华被允许进到养老院里,但不让上楼。在养老院的厨房里,她问一个本村人,烧死的人里是不是有我父亲?对方点点头,闫春华听完嚎啕大哭。
同样被喊来现场的,还有马黄喜的女儿和儿子、王银旺的哥哥。他们两家人来到二楼的13号家,从窗户外往里看了一眼,只见马黄喜躺在离门最近的床上,头朝东,脸上已被熏黑。
马黄喜的儿子马大海(化名)说,事后他听解原乡的一位干部介绍,事发27日凌晨两三点左右,监控里能看到13号家前的不锈钢栏杆上反射出了火光。但马大海本人没看过监控。
三家人的家属在第二天分别见到了自家的遇难老人。他们均表示,老人身上没有烧伤的痕迹,只是躯干上没穿衣服的地方都被熏黑。
事发后,马大海一直没看到父亲的尸检报告,其他两家人也一样,没有人来告诉他们当天发生了什么。
4月28日,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一位副局长告诉澎湃新闻,此次事故原因是有老人纵火,三人死因均为一氧化碳中毒。澎湃新闻就此向忻州市公安局核实,宣传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本案已经立案,正在调查中。
三个老人
在豆槐养老院,老人居住的房间被称作“家”,每间屋子有三张床。在出事的“13号家”,最先住进去的是王银旺。今年54岁的他是忻州市奇村镇人,早年以务农为生,妻子在“非典”那年去世,他一个人靠种地养活两个孩子。
2012年以来,他因为脑梗腿脚变得不利索,说话也不清楚,无法再下地干活,一家三口人一下子没了经济来源,只能将土地廉价出租。2016年申请了低保,一个季度1400元。
王银旺今年20岁的女儿在初中毕业后就去了北京打工,儿子初中没上完就辍学在家,给饭店帮忙解决吃饭问题,而王银旺一天只能吃上一顿午饭。每天他推着手推车,艰难地从家里挪到集市的街上,跟人聊天消磨时间或呆坐一整天。
王银旺的哥哥王兴旺和家里几个兄弟有时也会接济弟弟的两个孩子。有天他坐大巴去忻州市里,途径豆槐村,远远地就看到了村口的豆槐养老院,便萌生了送弟弟去养老院的想法。
“我提议的,孩子们同意了,弟弟也同意了,这才把他拉走。”王兴旺说,送弟弟去养老院,就是为了让他多活几年。
他询问过养老院的费用,平时一个月900元,到了冬天另加200元暖气费。等2017年春节一过,他和孩子们一起把王银旺送到了养老院。
王兴旺说,住养老院的钱来自弟弟的低保和出租土地,如果不够女儿挣了钱再补上。住进去后,王银旺很适应那里的生活,“比家里强太多了,起码一天三顿能吃饱饭。”
王兴旺说,弟弟住过去后家里人都很放心,他们特意给他选了一个房间最里面的床位,靠近卫生间方便他上厕所,孩子打工回来就去看望他。
王银旺的家?
2017年12月9日,69岁的大庄村人马黄喜住了进来,他选了靠近门的那张床。
马黄喜是养老院里为数不多的有退休金的老人。他早年在太原某化工厂上班,退休后回到了农村老家和老伴一起生活,子女分别在太原和忻州市上班。
五六年前老伴去世,没多久他又得了脑梗,行动不便,大儿子不放心他,有时会把他接到太原住上一段时间。但老人在儿子家整天就是看电视,也没人陪他,他嫌闷便提出想去养老院生活。
马大海说,父亲是个喜欢热闹的人,平日里喜欢打麻将、出去转悠。他拉着父亲在忻府区的几家养老院都看了一遍,最后选择了豆槐养老院,“环境相对好一点,里面还有他认识的人。”
今年春节,马家人把父亲接回了家,原本他们想让父亲过了“十五”再去,但父亲嫌家里闷,初十就回到了养老院。
马黄喜在生活上还能自理,所以每个月生活费只要800元,冬天1000元。在入住的时候,马大海和养老院签了一份合同,马大海向养老院索要,但对方没有给。
事发后,马大海从窗户外看了一眼,父亲的床就在靠着门窗。他看到父亲躺在那,就和睡着了一样,但怎么叫都叫不醒。
最后一个住进去的老人叫闫亮朱,88岁的他老家在合索乡。事发前12天,他才在两个女儿的陪伴下住进了养老院。
闫亮朱有三女一子,除了闫春华嫁到了豆槐村,其他子女都在太原打工。
闫春华说,父亲是个老农民,80岁的时候还能下地干活;母亲则身体差一些,走不远路,生活也不便。豆槐村村民李卫田(化名)说,这老两口还经常吵架。所以家里几个子女说好,父母分开照顾,他们想去谁家就谁家来照顾。闫春华说,关于赡养问题,姊妹们从来没发生过矛盾。
今年3月,闫亮朱住到了闫春华家,但春天播种在即,闫春华忙着下地割秸秆,同时她还要喂猪,每天忙里忙外,顾不上给老人做饭。“我每天下午三四点才能吃上饭,但老人不能饿。”
闫春华也不愿意去麻烦姊妹们,“轮到我了,想办法照顾,花钱也要照顾老人。”于是她想到了自家村口的养老院,从家里步行到养老院,大约需要十分钟。
当时她也没和家里的姊妹商量,就跟父亲说,“我下地劳动,我也没时间给你做饭,你到外面先住个几天。”老人同意了,当时他们说好只住一个月,老人也不想多住,怕花女儿的钱。
3月15日,闫春华的姐姐正好来给老人送药,闫春华便跟她提起了养老院的事,姐姐也没意见,让她自己决定。那天她们一起把老人送了过去,当时只付了1000元住一个月。
养老院开具的收据?
老人入住的12天里,闫春华去看过他两次。一次李桂花打电话来,说老人要糖要烟。闫春华便买了送过去,买了一包10元的云烟。
据她介绍,父亲平时抽烟,但抽得很慢,两天才抽一根。“他每次抽几口就把烟给擦灭,等想抽的时候再点着。”
唯一的护工
事故发生后,豆槐养老院大门紧锁,外人无法进入,里面的老人已经被全部转移。
这家位于豆槐村北侧的养老院占地四亩多,建筑面积约两亩,一栋三层楼高的楼房刷着黄漆,东西长约100米。从豆槐村北边乡路上经过,远远就能看到田地边的养老院。
通过大门缝隙可以看到,院内的墙上用红漆刷着“帮子女尽责,替父母解难,为政府分忧”几个大字。院子里还有个25平左右的笼子,里面饲养着家禽。三楼楼顶还有一处鸽子棚。
李桂花介绍,养老院大约有60间屋子,均朝南,采光极好。老人们都住在二楼,每个屋子大约45平方米,铺着浅色地砖,墙上刷着白灰。屋里有三张床和床头柜,独立卫生间,一张桌子上放着取暖器,屋内没有空调,冬天采用地暖。
平日里,老人们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房间和门前的走廊。太阳好的时候,老人们就坐在门口聊天、嗑瓜子。二楼楼梯口有一道铁门,平时锁起来不让老人随意下楼,防止老人跌倒。
李桂花说,4年半前她经人介绍来到养老院工作,当时有两个护工,她的工资只有1600一个月。不到一年另一个护工离开,养老院就剩她一个护工,老板给她涨了500元。
几年来,她一个人照料着整个养老院的老人,老人多的时候有十五六个,今年有十二三个,均来自附近不同的村子,其中瘫痪不能自理的有三四个。
在来这之前,李桂花曾在饭店、工厂打工,十多年前也当过保姆照顾老人。她说也想去城里,但自己年纪大了,没有单位要。在来到豆槐养老院后,没人对她进行过培训,她每天的工作就是给老人喂饭、洗衣服、打扫屋子,夏天帮他们洗澡。每天从早上六点一直干到老人们休息,她才能歇下来。
一年到头,除了秋收二十多天外,其余时间她都在养老院。李桂花说,雇两个人老板就挣不了钱,养老院没啥盈利,除此以外,养老院还有一个厨师和一个维修工,老板和妻子、儿媳也经常过来,负责收钱开收据,晚上就不在了。
按她的说法,养老院晚上没有专人巡逻值班,曾经在养老院帮忙的李桂花的女儿也这么说。每天8点多等老人们都睡下后,李桂花会每间屋子查看一下。“如果老人晚上有事情,比如说感冒了,只能(口头上)多关照一下。”
不过一位在养老院住了五年的老人索大爷表示,老板的五弟有时候晚上会过来看看,但出事的那天晚上不知道有没有人在。
索大爷介绍,平日里老人们都在二楼生活和锻炼;一楼有活动室,但一般没人去;三楼则闲置着不少空房间,有时候附近有施工队来了,他们会住在三楼。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豆槐养老院全名是“忻州市忻府区解原豆槐康宁养老院”,2012年12月06日登记注册于奇村工商所,属于工体工商户,处于存续状态,法人代表姓卢,忻州市逯家庄人,因为在家排行老二,村子里的人都叫他“卢二”。
根据《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设立养老机构应符合下列条件: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请者,民政部门将颁发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在获得设立许可证前,养老机构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费用、收住老年人。
至于豆槐养老院是否办理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向忻府区民政局求证,未获回复。
消防隐患
索大爷今年89岁,自己掏钱住进豆槐养老院已经五年,是养老院里为数不多行动方便的老人,他甚至能一个人花40分钟骑电动三轮车去往忻州市里。
事发当天早上,他经过“13号家”时也看到了屋里的浓烟,“烟tua tua地出来,两眼都睁不开。”等到中午,索大爷的家人接到通知,养老院不让住了,让家属把老人都接走。
李桂花说,老板和自己曾多次提醒过养老院的老人,不要在屋里抽烟,但有的老人不听,他们也没办法。
公安部第61号令第十三条规定,养老院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而2012年3月26日民政部“关于发布《养老机构安全管理》行业标准的公告”要求,养老机构建筑应按照相关标准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或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及防排烟设施。
李桂花说,她平时忙着伺候老人,没注意屋里有没有烟雾报警器。她的女儿则说,屋里有没有报警器不确定,但没见到消防头或自动洒水装置,一键报警、应急按钮、电话等设备也没有。
李桂花说,百米长的楼道里有一个灭火器。“不敢把灭火器放在屋里,怕老人出怪(引起事故)。”她回忆,曾经有个老人的孙辈去养老院看望,在楼道里玩耍的时候触发了灭火器,干粉喷了出来,她赶紧上前把灭火器收了起来。
“十二三年前我在饭店打工的时候培训过灭火器怎么用,后来一直没用过。”李桂花说,“平时见到过消防队来检查,但什么时候来的,来过几次,都记不太清了。”
火灾发生在二楼?
占地疑云
事发后,养老院的法人代表卢某(外号卢二)不见了踪影。
在他居住的逯家庄村,一位村民说已经一个多月没见到他了。忻州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员则表示,不便透露涉案人员的情况。
逯家庄村距离豆槐村约8公里,但在豆槐村,不少村民都知道卢二。
村民李卫田说,村里两个庙都记载了卢二的捐款。其中与养老院相邻的村北庙,有块功德碑,上面写道“村北庙二次修葺由卢某某鸠工”,其中卢某某囊助三万二千五百元,占总捐助金额的86%。
据李卫田介绍,早在十多年前,豆槐养老院所在的土地原本是块耕地,但多年没有耕种农作物,村民们就把土挖走用来盖房。久而久之这里形成了一个大坑,里面有垃圾、草粪,村里的水也都流入坑里,形成一个小型水坝。
2011年3月左右,豆槐村村委想通过公开招标把这块属于集体的土地承包出去,开发利用。对于这一决定,“村委开会通过了,村民代表也同意了。”李卫田说,当时村里还进行了广播,前提是只能租给本村(社)人。后来这块地被本村村民胡丙义包下。
不过,忻府区国土资源局于2012年6月14日下达的一份土地违法案件处罚决定书显示,“豆槐村村委收取本村村民胡丙义100000元承包费后,胡丙义未经批准于2011年8月开始非法占用本村用地建敬老院,违反了我国相关土地管理法。”
决定书最后对相关涉事人员进行了处罚,“没收胡丙义非法所占土地上所见的一切建筑物和设施,对胡丙义进行罚款,没收村委非法所得,给予豆槐村委主要负责人党纪政纪处分。”
对此,胡丙义称,当年确有承租土地的事,他和卢二因为养鸽子相识,便告诉了他土地的情况,养老院也是卢二盖的,不是他建的。
但土地是如何流转到卢二手上,又如何从耕地变更为建设用地,胡丙义不愿多谈。
为何被没收的养老院还能继续营业?澎湃新闻向忻府区国土资源局询问相关情况,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事情发生在2012年,相关资料已经入库,需要调取档案才能进一步了解。
无声的火灾
从豆槐养老院的南面望去,有间屋子开了条门缝,门上还有封条,门外的墙壁和屋檐已被熏黑。王兴旺看了照片,说这就是出事的屋子。
除了住在本村的闫春华,其他遇难者家属对养老院了解都很少,他们通常安顿好老人就离开,平时逢年过节前再来探望。
马大海说,自己在送父亲来的时候,也没想到看一下养老院的许可证或资质,“父亲说环境挺好的,我们就没放在心上。”
三家人均表示,他们在办理入住手续的时候,与养老院的负责人签过合同,但他们都没有拿到合同。截至发稿,三位老人的遗体还保存在殡仪馆,三家人都不愿意把人拉回来。
马大海表示,在谈赔偿之前,他想先把父亲的死因、现场情况了解清楚;王银旺的女儿已经从北京回来一个月了,她和弟弟待在家里,等待有人给他们说明情况;“我们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是享福的,不是送死的”,闫春华说。
这场火灾前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仍有许多谜团。目前,当地政府尚未公开通报本案的情况。
在豆槐村,很少能见到年轻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农民把锄头放在自行车或电动车上,缓缓骑行在坑洼不平的村路上。距离养老院最近的是东边一户人家,几位村民正在抽烟聊天,当问起养老院,他们摆摆手,苦笑着说不方便说太多。
村子里最热闹的地方是村部前的小商店,每天吃过饭村民们就喜欢聚在这里聊天。闫亮朱也曾喜欢待在这,和村民们一起抽烟、聊家常。如今他成了村民口中议论的对象。
索大爷和豆槐村的村民都不知道,以后养老院还会不会再开门接收老人。从养老院的南面望去,院子里悄无一人,只剩下笼子里鸡鸭鹅的叫声。
从南面望去的豆槐养老院?
来源:网易新闻
在线投保理赔全程协助,慧择网您身边的保险专家!
农民生活的改善既要靠经济的发展,又要有政策的保障,2011年山西省将农民的生活保障作为工作的重心,依据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及投保是否能切实解决问题为宗旨,保障了农民的切身利益。
山西农业结构经过多年的战略性调整,已初步形成了以优质杂粮、草食畜、干鲜果和蔬菜为主导的?四大特色产业?。山西农业保险以?四大特色产业?为依托,以?大县城?战略和?百镇建设?工程推进实施对农业保险产生现实需求为契机,充分抓住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机遇,根据农村经济特点、资源分布情况,因地制宜进行不懈探索。
回望过去
保障残缺致使?风光失色?
改革开放初期,当全国各地农村都在逐步摆脱贫瘠、走向富裕的时候,身处内陆山区的山西农村却由于诸多因素,经济发展的步伐已渐渐落后了。
在自然灾害面前,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种下的庄稼经常血本无归,往往陷入灾后无助与忧虑的恐慌,尤其是一些特色农业在因灾受损后,不能得到及时的经济补偿而难以快速恢复生产。但又何止于此,在疾病、伤情突然来袭时,面对高额的医疗费用,农民经常要东拼西凑、甚至?砸锅卖铁?才能医治?
此外,再加上一些人受利益驱使,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致使煤烟滚滚、矿难频发、空气污浊、水土流失、植被荒芜、河床干涸?农村的生态人文环境不断恶化,秀美的山川渐渐失去了往昔的神采。
正视现实
农业保险给力?换新颜?
保险业深刻认识到农民利益无小事,农业保险是山西这个农业大省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过远近闻名的?保险村张庄村和?新华保险第一村卫庄村的成功事例,把保险的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把保险这种市场化风险分散机制送到农民身边,逐步提高了农民对保险的认知度,扭转了?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传统观念,使农民对利用保险分散风险、购买保险的意愿不断增强。
2010年8月,临汾霍州境内普降暴雨引起山洪暴发,当地白龙村生猪养殖户杜卫泽的养猪场遭洪水袭击,125头能繁母猪被水淹死或冲走。保险公司接到报案后,迅速启动理赔程序,11月底就给杜卫泽送去保险赔款12.5万元。
这个真实的赔付案例,缘于2007年生猪供应趋紧、猪肉价格猛涨,以及2008年奶业面临?三聚氰胺?危机、人们谈奶色变的情况下,保险业迅速启动了政策性能繁母猪、奶牛保险。从2007年8月在山西最大的养猪基地高平市签发首张能繁母猪保险单,到同年底短短4个多月的时间里,就为42.6万头次能繁母猪投了保险,覆盖面达80%?
?我的猪上了保险,不但不花钱,还能挣钱。?太原养猪户老赵高兴地说。
此外,省政府还结合政策性能繁母猪、奶牛保险,出台了《养殖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暂行办法》,为给能繁母猪、奶牛投保的农户、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给予补贴,更是重新树立起人们养猪、养牛的信心。截至2009年底,全省累计承保能繁母猪152万头次、奶牛16.37万头次,避免了老百姓餐桌上?缺肉断奶?的尴尬。
按照?积极开展农村小额保险试点,切实提高农村人口特别是低收入人群保障水平?的思路,保险业在成本可控的基础上,不断加大保费标准在10至50元之间的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推广力度。小额定期寿险、小额意外伤害保险和小额意外伤害医疗保险等,为广大农民提供了疾病身故、意外伤害身故、意外残疾、意外烧伤、意外伤害医疗等各类保障。在赢得全省众多的地市政府、县政府、乡政府以专门发文的形式支持、推动其发展的过程中,更是以发生在身边真实的赔付案例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和赞誉。
晋中寿阳县农民无限感慨地说:?平时微不足道的几十元钱,变为小额保险后,就是我们贫困家庭的救命钱
同时,由于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吸引了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世界银行和有关国家小额保险专家,中国保监会和小额保险试点地区保监局代表,以及部分保险公司代表,共同参加了2009年7月中旬由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和中国保监会(CIRC)在山西共同举办的小额保险国际研讨会。
在开办了小店区、清徐县、晋源区、翼城县的小麦保险,效益市的高粱和燕麦保险,长子县的烟草保险等多个种植业保险试点的基础上,保险业又相继开展了小麦种植雹灾保险、玉米种植保险等。同时,积极配合政府扶持农业的补贴政策,省政府于2010年下发了《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实施方案》,明确种植业保险保费在集体投保和大面积统保原则下的补贴范围和区域,农民给玉米上保险只需2.73元/亩、给小麦上保险只需2.25元/亩。
?以前如果赶上风调雨顺才能有个好收成,要是有个旱灾、涝灾、虫灾什么的就得赔个精光,这下好了,?保险?让我们旱涝保收,而且只交那么一点钱,真是实惠到家了!?忻州产量大户老刘一家笑得合不拢嘴。
由于农业保险成效显著,2010年8月山西被中央列入种植业保险试点省份。
继往开来
又见山西好风光
2011年,随着?十二五?的开局,山西迎来了?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业保险既是战略要地,又是保险业发展相对薄弱的环节。
今后,山西农业保险将遵循?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理赔便捷?的原则,坚持以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农畜产品及森林保险为发展重点,对地方支柱农业和区域优势品种积极开展保险试点,进一步提高粮棉油作物保险和大宗畜禽保险承保率,特别要扩大 ?菜篮子?产品保险在主产区的覆盖面。在此基础上,鼓励保险公司与农业、畜牧等相关部门探索建立?外部专家协作网?,不断深入调查研究、加强产品创新力度,以满足?三农?发展的多元化需求;与农村银行类金融机构建立互动机制,加强产品开发、销售渠道和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合作,充分发挥银行 利率 和保险 费率 的杠杆机制,探索分散农业风险和解决农村? 贷款 难?问题的有效方式,完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从而把真正能发挥作用、能有效化解后顾之忧的保险产品送到农民身边,把优质高效的保险服务关口前移到涉农一线,为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提供全方位的保险保障。
保险用于农业,农民得到了实惠,生活有了更多的保障,也充分表明了投保的重要性,也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些经验。
慧择网为你推荐以下产品 : 产品名称: 人保健康?健康保险卡?(含重疾) 推荐指数: 1、仅480元即可享有健康、意外、意外医疗三重保障。
2、购买即可享有365天的专业的健康咨询服务。
3、重大疾病保10万元
若发生所列的31种重大疾病中的一种或数种,确认后则可一次性获得10万元。 原价: 480 元 会员价: 48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