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作物根系形成局部优良区。
滴头间距、流量不同,水分在粘性土壤和沙性土壤中的分布情况不同。
2.可以进行盐碱地中低产田的改良。
3.改变作物种植方式,提高种植密度。
4.改变作物播种时间,可适时播种、随时滴水施肥,极大的提高了出苗率、保苗率。减低气候灾害的影响。
5.随时滴水施肥,灌溉次数少,水肥间断性吸收,营养供求失衡;滴灌:肥跟水随时滴施,水肥能连续性吸收,营养供求均衡。
6.延长作物有效生长期,水肥及时、均衡,保苗率高、生长速度快,延长了生殖生长时间,促进穗分化,利于增加穗长穗粒,延长绿叶的功能期,增强了灌浆强度并加快灌浆速度,形成大穗饱粒。
7.破坏病虫害生存环境,杜绝病害随水传播途径。减少田间积水,降低了杂菌生存条件。
8.降低草害影响,杜绝草籽随水进入农田局部湿润,抑制杂草生长。
9.提高作物品质。作物生长一致性较好、成熟度较高。
10.可以因地制宜,随地形起伏、作物种类等因素布置相应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