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因可以生食而得名,又称叶用莴苣,是一二年生菊科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以散叶生菜为多,近年来大量引入结球生菜品种,目前生产种植以欧美、日本等国引入结球生菜品种居多,生菜风味别致,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莴苣素、矿物质。结球生菜是生菜中产量较高,比较普遍种植的一种,以脆嫩叶球和球片供食用,是秋、冬、春季主要蔬菜。因其生长过程与洋白菜相近,也分苗期、莲座期、结球期这几个时期。栽培管理可参照洋白菜进行,但结球生菜耐低温特性与耐高温特性均不如洋白菜,温度太低易受冻害,温度过高结球松散,叶球生长最适温度为16~18C。
生菜的根系由于育苗移栽,主根被切断,须根发达,且须根分布在浅土层中(20~30厘米)。生菜的水肥吸收主要依靠须根的吸收能力来完成,在施肥中应注意施肥深度要浅,以利于根系吸收,减少肥料损失,倘若肥料施入过深,根系便无法利用。生菜根系对氧气的要求较高,要求土壤的通透性要好,以利于根系对氧气的吸收。以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上生菜根系发育好;在缺乏有机质,通气不良和贫瘠的土壤上根系发育不良,吸收养份能力弱,叶面积的扩展受阻碍,叶球小,不充实,品质差。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对根系乃至生菜的产量影响很大,应引起注意。
在生菜的各时期均不可缺乏氮素。据加滕研究:任何时期缺氮都会抑制莴苣叶片的分化,使叶数减少。幼苗期为叶片的主要分化期,平均每两天分化一个叶片。幼苗期缺氮,会使叶片分化受阻,叶片数少,莲座期叶面积小,同化面积小,结球期结小球,重量轻、产量低。研究表明:即使幼苗后期增施氮肥,也不能完全补救因苗期缺肥而造成叶片分化少的现象,叶片数不再增加,所以幼苗期缺氮对后期的产量影响最显著。生菜幼苗期必须注意氮素营养,努力扩大叶面积,提高光合能力,增加干物质生产,促进叶的分化与发达。幼苗期缺磷,不但叶数少而且植株细弱,小,叶色暗绿,生长衰退,产量下降。钾对叶球的形成有重要作用,钾能促进叶球的形成,并使形成的叶球紧密,促进莲座叶所制造的养分向叶球输送,使叶球结球紧密,充实叶球重,净菜率高。所以说任何时期缺钾对叶片的分化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影响叶重,尤其是在结球期如缺钾会使生菜显著减产。据试验结果表明:结球生菜在开始结球时在充分吸收氮、磷的同时必须保持适当的氮、钾平衡,使生产的干物质输送到叶球中,则外叶虽然不重,但叶球重。如果氮多、钾少,干物质多分配到外叶中去,外叶虽重而叶球轻,球松散,表现为徒长状态,叶片细长。据分析:生长期120天,亩产1500千克的结球生菜吸收氮3.8千克,磷1.8千克,钾6.7千克。偏施氮肥,而钾、钙缺乏还易引起顶烧病造成减产。土壤中钙缺乏,常引起“干烧心”。
结球生菜由于生长时期比其他结球菜相对短,所以在全生育期内不可缺肥,必须及时施肥,满足其生长所需,同时要注意氮、磷、钾合理配比。
(1)育苗床施肥。
结球生菜一般采用育苗移栽方式。育苗床每10平方米应施入充分腐熟、过筛有机肥10千克左右,另外追加硫铵0.3千克,过磷酸钙0.5千克,硫酸钾0.2千克与床土充分拌匀。
(2)分苗营养土配制参照洋白菜。
(3)定植底肥。
每亩1000~2000千克,腐熟的有机肥采用撒施或沟施均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的通透性。
(4)追肥。
由于生菜很大部分供人们生食,所以施肥中不应浇施人粪尿。施肥以化肥为宜。第一次追肥:定植后10天左右,幼苗缓苗后浇水,亩施尿素5千克左右。第二、三次追肥:距第一次间隔10天后追施尿素每亩每次5~10千克,间隔10天一次,并结合浇水进行。生菜封行后,一般不再施肥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