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黄河修建的第一条水利工艺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00:14:02
字号:

黄河第一坝是指三门峡大坝,距市区27公里,属国家3A级旅游区。是建国后我国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60年黄河修建的第一条水利工艺

1957年4月13日开工兴建,1960年10月大坝建成蓄水。

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长713.2米,最大坝高106米;副坝为钢筋混凝土心墙土坝,长144米,最大坝高24米。主、副坝总长为857.2米。电站厂房为坝后式,全长223.88米,宽26.2米,可安装8台发电机组,现有7台机组,发电量40万千瓦,为低水头径流发电。三门峡大坝工程之大,气魄之雄,当时在我国首屈一指,也为世界瞩目。以后,工程又进行改建,库区淤积大为减轻,进出库泥沙基本平衡,实现了防洪、防凌、灌溉和发电、供水等综合效益。并可控制黄河流域面积的91.5%。仅发电一项,截至1986年已全部收回国家对这项工程的投资。由于三门峡大坝的缘故,每年10月至次年6月库区正常蓄水时,黄河便在这里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湖泊,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从三门峡大坝至山西芮城大禹渡100公里间,碧波粼粼,一望无际,似天池银河。两岸青山绿树,延绵不断,山光水色,相映如画的春秋两季,野鸭成群,大雁结队,珍贵的白天鹅飞翔在蓝天碧水之间。游人在这里荡舟扬帆,船行柳梢,胜似江南。而每年的6月至10月,大坝泄洪放水,怒涛翻卷,峡谷轰鸣,水花飞溅,彩虹凌空,蔚为壮观。站在三门峡大坝上可饱览“不尽黄河滚滚来”的雄伟气势。

黄河修建的第一条水利工艺是筑堤。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商朝时期,人们通过筑堤的方式开始对黄河进行治理。筑堤是利用土石等材料构筑起一道道坚固的堤坝,以防止黄河洪水泛滥,保护周边的农田和居民。由于黄河的泛滥对中国北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灾害,筑堤成为当时人们应对洪水的重要技术手段。

这一水利工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起步,为后来更加完善的黄河治理奠定了基础。

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的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以防洪为主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68.84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91.5%,控制黄河来水量的89%和来沙量的98%。工程始建于1957年,1960年基本建成,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主坝长713.2米,最大坝高106米,枢纽总装机容量40万千瓦,为国家大型水电企业。

1960年建成的三门峡大坝是新中国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工程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858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