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方法播种:繁殖可采用种子播种或分栽其地下块根的方法。籽播可于10月份采收其完全成熟的果实,去除果皮后进行播种。采用此方法可获得大量的种苗,适宜大面积繁殖,但生长期长,管理较复杂,须2-3年后才能应用。
分栽:观赏及小面积栽培应采用分栽地下块根的方法进行繁殖,其优点是成型较快、方法简单、管理方便。可于3-4月份将野外刚刚开始萌芽的块根挖出,根据栽培需要选取后另行栽植。为保护野生资源,挖取时不可全部挖尽,应留下部分块根使其继续繁衍。
栽培技术栽培基质: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如果有条件,最好选用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壤土。在瘠薄的土壤中亦能较好生长。
定植方法:地栽,白蔹种苗多在春季进行定植。应选择地势较高、阳光充足之地,注意应该避开风口。通常在设立好的支架旁,保持80厘米的株距挖穴,其直径约为60厘米、深度约为60厘米。如果土质不佳,需填入客土,可在穴中施用猪粪作为基肥,注意要将其用底土盖好。通常每穴栽种二年生苗一株,先将其扶正,使根系散开,然后填土踩实。再浇透水一次,经3-5天后,还要浇灌二水。此项操作最好在傍晚时进行。
管理要点:白蔹喜微潮偏干的土壤环境,较耐旱,生长旺盛阶段应保证水分的供应。,其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多,除在定植时施用猪粪外,生长旺盛阶段可以每隔2-3周追肥一次。白蔹喜日光充足的环境,每天最好接受不少于4小时的日光照射。它性喜温暖,较为耐寒,在14-28℃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较好。当枝蔓长约20厘米时,应该及时牵引上架。对于已经挂果的枝条,应该摘除新梢,以使养分集中运至所结的果实中。
白蔹在光照充足的环境 ,叶质肥厚近革质 ,色泽浓绿光亮,且藤茎粗壮,生长旺盛。而在较隐蔽的环境条件下,虽然能生长,但藤茎细弱,叶片呈薄纸质,叶色暗淡缺乏光泽,不易开花结实。因此,无论地植还足盆栽,应尽量选择在阳光充足之处。白蔹耐寒,冬季地栽植株可自然留地越冬,盆栽植株则应停止浇水,保持土壤微润,放在不结冰处即可安全越冬。
|||用分根和扦插繁殖。
分根繁殖:在春季植株未萌芽前,将植株挖出,每株分出带芽的根3-4个,按行珠距40cm×40cm开穴栽种,每穴栽1个带芽的根,覆土,将周围压实浇水,约20d左右出苗。
扦插繁殖:在7月进行,截取枝条,每段插穗上留3-4个节,按行株距15cm×15cm斜插于土中2-3田间管理生长期间除注意中耕除草外,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苗高30cm左右时应搭架缚蔓以利于攀援生长。每年应剪去枯枝和徒长枝,每株留4-5枝即可。每年春季返青前,施堆肥、厩肥等并培土。
干燥的块根呈长椭圆形或纺锤形,两头较尖,略弯曲,长3~12厘米,直径1~3厘米,外皮红棕色,有皱纹,易层层脱落,内面淡红褐色。纵切瓣切面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一凸起的棱线。
斜片呈卵圆形,厚1.5~3毫米,中央略薄,周边较厚,微翘起或微弯曲。质轻,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白色或淡红色。气微,味甘。以肥大、断面粉红色,粉性足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