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牧场过逐水草而居,但这个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到处溜达,因为在冬天草原上气候特别恶劣,风大雪大,一旦决策失误赶上暴风雪几代人的辛苦可能就灰飞烟灭了。所以牧民们会根据经验选择至少两块地理环境比较好的草场分季节放牧,一块夏天和秋天放牧叫夏牧场,一块冬春时节放牧,叫做冬牧场。冬夏牧场之间有些相距很远,能达到上百公里,牧民转场的时候是很壮观的,我见过一家人转场的时候前面一小群马,后面跟着几百只羊,羊后面是几辆牛拉的勒勒车,驮着毡帐,锅具,衣服箱子。
队伍长度大约能有7,80米,但这家人不多,一对夫妇加两个孩子,大儿子能骑马不久,小姑娘还在学说话。像这么长的队伍管理起来是极其费事的,何况路上还要照顾伤病牲畜,捡拾牛粪(燃料),防备狼,看起来三个劳动力根本不够,但其实这队伍非常有讲究。
首先说马,看起来那是一群马,实际上控制住最关键的一匹就好,你想想看,要是每一匹马都要牧民亲手去套那岂不人也累死了,坐骑也累死了~这关键的一匹就是带头公马,这匹马是马家庭的老大,其他马都会跟着他走,只要能控制住他,就等于控制住马群。当然头马这家伙一般性格都比较剽悍倔强,我听牧民说过头马会觉得你这猴猴凭啥管他,处理头马要么从小跟马群里最壮实的公马一起玩大~这样他当了头马以后跟人关系不错。
要么就得人跟马打一架~虽然我没见过,但马得觉得你这猴猴是个有本事的家伙,这样他才能尊重你的决定。不过这些年内蒙养马的基本看不见了,养的几匹也不过是性情温和的小母马,烈马很长时间没见过了。
其次是羊,羊动则上百只其实比较好管理~大家都听过套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谁听过套羊的汉子~~~事实上羊根本用不着套,牧民家里一般会养一两只山羊,这些山羊就是全体绵羊的头儿~说起来很有意思,有时候羊靠谁能跳出羊圈来决定谁当群体的头儿,山羊那鬼东西一跳老高,翻出羊圈分分钟的事儿,绵羊胖乎乎的就不行了,所以转场时只要找只聪明狗子看住那两只活蹦乱跳的山羊,整个羊群就能基本走对方向,个别离群的,从地上找块石头直接砸过去就把羊赶回去了。~动作类似于老师朝不听讲的同学扔粉笔擦。远的话弹弓就足够收拾羊了,如果想再方便些就养两条狗子,这样基本用不着太费心看护,狗子会把离群的羊拽回去。
最后说猪猪,猪猪长的萌又好吃,但是猪猪管起来就很不容易了~乃们谁听过带头公猪,或者一猪当先之类的话?猪猪本身是群体性很差的动物,用小皮鞭抽起来容易散群,赶一群猪跑上百公里劳心费神的很,何况猪猪吃草长不起膘,再跑上上百公里只怕人也累垮了,猪猪也跑瘦了~
老话说得好,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因为牲畜遭一次灾就死光了,死了财产就没了。
所以转场对牧民家庭来说是最脆弱的时刻,即便天公作美,也要跑前跑后驱赶牲口群,安排牲畜喝水,吃草,跑一天下来人困马乏(或者摩托车没油)要是碰上沙尘暴,那就是人找不到羊,羊找不到人的节奏。如果风雪来得早就更危险了,不知道你们见没见过羊取暖,羊取暖的时候是叠罗汉,一层摞一层,远处看来就是一座羊山,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这么做底下的羊容易被压死,外面的羊容易被冻死。
所以转场时间控制是很严格的,如果路上猪猪累的趴窝了会威胁到整个牲畜群的安全。如果把猪猪当做细软放到车上运输我不知道牛会怎么想,但草原上道路不好走,这样一来还要多很多车和牛……
到了牧场还要赶时间搭毡帐,搭羊圈,这样才能保证在晚上吃上一口热饭,牧民转场还是很不容易的。
当然平时生活也好不到哪里去~牧场有些地方会是很大一片区域,轮流让羊吃草,在平时正常的生活节奏是天还不亮奶茶就熬好了,男主人吃一顿以后踏着露水把羊赶出去,大约到中午才能赶到放羊吃草的地方,等到再赶回羊圈已经是晚上了。想一下天不亮的时候就把猪猪从梦里一鞭子打醒,再溜上一整天~唉,猪生艰难啊~每天割草回去也不现实,这么披星戴月的恐怕得把猪猪饿着。
在平日里女主人白天也不会闲着,草原上杀羊的时候很少(不然靠啥卖钱)主要靠奶食度日,奶食又不经放,容易坏所以挤完奶后要抓紧时间处理,分离黄油是个绝对的体力活,把牛奶放在木桶里搅捣,打半个小时静置十分钟再打半个小时,这样奶油才能分离出来(现在看来离心式分离机万岁万万岁)然后还要做奶豆腐,奶皮子,酸牛奶,奶渣……最后还要在男人回来之前把面条或者饼子做好下锅,配菜只能是内蒙四件套~土豆,萝卜,白菜,葱……
所以牧民们很少有养猪猪的,上面说的是放牧的牧民,现在内蒙基本是畜牧,就是半定居或者定居放羊,每天跑的路少了很多很多。也有条件养猪了,不过总体吃猪肉不多。
出了内蒙吃猪肉就很经常了,自打来广东以后我学会了鱼香肉丝,锅包肉,菠萝咕咾肉,毛氏红烧肉,农家小炒肉和溜肉段的做法,我觉得相较牛羊肉而言煮到“烂糊”的程度猪肉更省火,而且成熟相对快可以滑炒,唉,自从学会滑炒技术,生活水平上了不止一个台阶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