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
(《本草正》)
来源为菊科植物野菊、北野菊或岩香菊的头状花序。植物形态详"野菊"条。
采集秋季花盛开时采收,晒干或烘干。
药材干燥的头状花序呈扁球形,直径0.5~1厘米,外层为15~20个舌状花,雌性,淡**,皱缩卷曲;中央为管状花,两性,长3~4毫米,**,顶端5裂,子房棕**,不具冠毛;底部有总苞,由20~25枚苞片组成,作覆瓦状排列成4层,苞片卵形或披针形,枯**,边缘膜质;各花均着生于半球状的花托上。味苦,继之有清凉感。
主产江苏、四川、广西、山东等地。
化学成分花含刺槐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野菊花内酯、矢车菊甙、苦味素、α-侧柏酮。又含挥发油,内含dl-樟脑、廿四烷、廿六烷等。另含维生素A类物质及维生素B1。
药理作用①降压作用
对动物的急性试验中,野菊花对不麻醉大鼠腹腔注射6~10克/公斤,口服15克/公斤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全草制剂的作用较花的提取物毒性大,降压作用差。野菊花醇浸膏水溶液对麻醉猫16克/公斤亦有降压作用。此醇浸膏经进一步精制后所得的提取物一HC-1(含野菊花内酯、黄酮甙、苦味素及部分杂质)对麻醉猫小肠给药50~100毫克/公斤,不麻醉的正常血压犬灌胃50~150毫克/公斤均获得降压效果,但作用缓慢(因难溶于水,可能吸收较慢),可维持2小时以上。对慢性肾型高血压犬,前2周每日灌胃100毫克/公斤,第3周每日灌胃200毫克/公斤亦获得降压效果。降压时心输出量并不减少,主要是由于总外周阻力的下降。其作用原理据初步分析,可能是由于其抗肾上腺素的作用以及扩张外周血管所致,也可能还有中枢性血管运动中枢抑制的参与。
②抗病毒、抗菌作用
在体外,野菊花1:80能延缓孤儿病毒感染后的细胞(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的病变。野菊花煎剂1:320在体外对金**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及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毒性野菊花的毒性低,慢性给药亦无蓄积现象。心电图显示野菊花对心脏无毒性,不麻醉大鼠腹腔注射36克/公斤以下,心电图无改变,剂量增至52克/公斤,心搏显著变慢,P-R及Q-T间期延长及T波变宽而圆钝。正常犬每日服提取物HC-1_300毫克/公斤连续3周,除有时呕吐外,无严重毒性反应,肝、肾功能之测定亦显示正常。
性味苦辛,凉。
①《本草汇言》:"味苦辛,气凉,有小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微寒,味甘苦,无毒。"
归经《本草求真》:"入肺、肝。"
功用主治疏风清热,消肿解毒。治风热感冒,肺炎、白喉,胃肠炎:高血压,疔,痈,口疮,丹毒,湿疹,天泡疮。
①《本草汇言》:"破血疏肝,解疔散毒。主妇人腹内宿血,解天行火毒丹疔。洗疮疥,又能去风杀虫。"
②《现代实用中药》:"用于痈疽疔肿化脓病。"
③《苏州本产药材》:"解毒疏风。治目疾眩晕。"
④《浙江中药手册》:"排脓解毒,消肿止痛。治痈肿疔毒,天泡湿疮。"
⑤《江苏植药志》:"治霍乱,腹痛。"
⑥《山西中药志》:"疏风热,清头目,降火解毒。治诸风眩晕,头痛,目赤,肿毒。"
⑦《江西草药》:"治白喉,口疮,小儿高热抽搐等症。"
⑧《上海常用中草药》:"治高血压。"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煎水漱口或淋洗。
选方①治疔疮:野菊花和黄糖捣烂贴患处。如生于发际,加梅片、生地龙同敷。(《岭南草药志》)
②治一切痈疽脓疡,耳鼻咽喉口腔诸阳症脓肿:野菊花一两六钱,蒲公英一两六钱,紫花地丁一两,连翘一两,石斛一两。水煎,一日三回分服。
③治夏令热疖及皮肤湿疮溃烂:用野菊花或茎叶煎浓汤洗涤,并以药棉或纱布浸药汤掩敷,一日数回。
④治胃肠炎,肠鸣泄泻腹痛:干野菊花三、四钱。煎汤,一日二、三回内服。(②方以下出《本草推陈》)
⑤治肠风:野菊花六两(晒干,炒成炭),怀熟地八两(酒煮,捣膏),炮姜四两,苍术三两;地榆二两,北五味二两。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钱,食前白汤送下。(《本草汇言》)
⑥预防流脑:野菊花一斤。将上药粉碎,加水十斤,熬煎至70%煎液,过滤去渣。在流脑流行期,用上项药液滴鼻二至三滴,每日两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⑦治大、小叶性肺炎,支气管炎,阑尾炎及一般急性炎症疾病:野菊花一两,一点红五钱,金银花藤叶一两,积雪草五钱,犁头草五铰,白茅根五钱。水煎服,每日一至二剂。
⑧治泌尿系统感染:野菊花一两,海金砂一两。水煎服,每日二剂。
⑨治扩散型肺结核:野菊花一两五钱,地胆草一两,兰香草二两。水煎服,每日一剂。
⑩治头癣、湿疹、天抱疮:野菊花、苦楝根皮、苦参根各适量。水煎外洗。(⑦方以下出《江西草药》)
临床应用①预防感冒
将野菊花用沸水浸泡1小时,煎30分钟,取药液内服。成人每次2钱,儿童酌减。一般每月普遍投药1次,以往每年感冒3~6次者每两周投药1次,经常感冒者每周投药1次。以1000人服萄后的发病情况与上一年同时期相比较,发病率下降13.2%;与居住邻近、条件基本相同而未服药的261人相对照,发病率亦显著为低。同时对119例慢性气管炎患者投药前后的复 *** 况进行了比较,结果未投药时(上一年同一时期)全部复发,投药后的复发率为38%。
②治疗呼吸道炎症等
用100%野菊花注射液,每次注射2~4毫升,六小时1次。治疗上呼吸道感染40例,痊愈35例,好转1例;扁桃体炎20例,痊愈18例;气管炎20例,痊愈5例,好转14例。用药后平均1~2天退热。另有用50%注射液每日肌肉注射2~3毫升,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和其他急性炎症(包括气管炎、肺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齿龈感染等)共81例,治愈率占49.4%,有效率为95%。
③治疗宫颈炎等
*** 经冲洗后,用野菊花粉涂敷宫颈,每日1次,3~5天为一疗程。治疗慢性宫颈炎11例,7例痊愈。或用野菊花注射液局部治疗,观察宫颈炎、 *** 炎、外阴溃疡等43例,有效率为90.7%,治愈率占35%。
④治疗痈毒疖肿
成人每天用新鲜野菊花3~5两,煎分两次服;或捣取汁100毫升左右,1次服下。亦可捣敷患处,稍干即换。对全身及头面部多发性疖肿。如外敷不便,可煎水浸洗局部。
⑤治疗高血压病
将野菊花制成流浸膏,每毫升(含生药2克)加单糖浆至5毫升。每服10毫升,日服3次。初步观察Ⅰ、Ⅱ、Ⅲ期高血压病患者35例,总疗效达68.57%,其中显效为17.14%,轻度疗效为51.43%,无效31.43%。对症状改善也有一定效果,半数以上病例的失眠、头胀、头痛、眩晕有所改善。
提醒您:野菊花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野菊花的功效与作用
牛 膝
为苋科植物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Bl. 或川牛膝 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干燥根。前者习称怀牛膝,后者习称川牛膝。切片生用。怀牛膝主产于河南、河北等地;川牛膝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归经]苦、酸,平。入肝、肾经。
[功效]活血祛瘀,引血下行,利尿通淋,补肝肾。
[主治]1.有活血祛瘀作用,主要用于产后瘀血腹痛、胎衣不下及跌打损伤等,常与红花、川芎等同用。
2.引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适用于衄血、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上部的火热证,常与石膏、知母、麦冬、地黄等配伍。
3.利尿通淋,用治热淋涩痛、尿血而有瘀滞者,常与瞿麦、滑石、冬葵子等配伍。
4.怀牛膝长于补肝肾,多用于肝肾不足、腰膝痿弱之证,常与熟地、龟板、当归等同用。
[用量]马、牛20 60g,猪、羊6 12g;犬、猫1 3g;兔、禽0.5 1.5g。
[禁忌]气虚下陷及孕畜忌用。
[注]怀牛膝滋补肝肾之力较强,川牛膝破瘀之力较大。
[主要成分]怀牛膝含有脱皮甾酮、皂甙、多种钾盐及粘液质。川牛膝含生物碱,不含皂甙。
[药理研究]有降压及轻度利尿作用,并能增强子宫收缩。
王 不 留 行
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 Vaccaria segetalis (Neck. ) Garcke的干燥成熟种子。生用或炒用。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性味、归经]苦,平。入肝、胃经。
[功效]活血通经,下乳消肿。
[主治]1.有活血通经作用,适用于产后瘀滞疼痛,常与当归、川芎、红花等同用。
2.下乳消肿,用治产后乳汁不通,常与穿山甲、通草等配伍,如通乳散;还可用治痈肿疼痛、乳痈等,常与瓜蒌、蒲公英、夏枯草等配伍。
[用量]马、牛30 100g;猪、羊15 30g;犬、猫3 5g。
[禁忌]孕畜忌用。
[主要成分]含皂甙、生物碱、香豆精类化合物。
[药理研究](1)煎剂对大鼠的离体子宫有收缩作用,其乙醇浸液的作用更强,水浸膏制成片剂内服对催乳和子宫复旧有明显效果。(2)对小鼠实验性疼痛有镇痛作用。
赤 芍
为毛茛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或川赤芍 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切段生用。主产于内蒙古、甘肃、山西、贵州、四川、湖南等地。
[性味、归经]苦,凉。入肝经。
[功效]凉血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1.本品有清热凉血作用,用于温病热入营血、发热、舌绛、斑疹以及血热妄行、衄血等,常与生地、丹皮等同用。
2.活血祛瘀、止痛,用治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等气滞血瘀证,常与丹参、桃仁、红花等同用;治疮痈肿毒,可与当归、金银花、甘草等配伍。
3.对肝热上炎,目赤肿痛亦有一定疗效,常与菊花、夏枯草、薄荷等同用。
[用量]马、牛15 45g;猪、羊3 10g;犬5 8g;兔、禽1 2g。
[主要成分]含苯甲酸、葡萄糖及少量树脂样物质。
[药理研究](1)能松弛胃肠平滑肌,可缓解其痉挛性疼痛。(2)对痢疾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苯甲酸。
乳 香
为橄榄科植物鲍达乳香树 Boswellia bhaw-dajiana Birdw.、卡氏乳香树 Boswellia carterii Birdw. 或野乳香树 Boswellia neglecta M. Moore. 切伤皮部所采得的油胶树脂。去油用或制用。主产于地中海沿岸及其岛屿。
[性味、归经]苦、辛,温。入心、肝、脾经。
[功效]活血止痛,生肌。
[主治]1.本品具有活血、止痛作用,兼有行气之效,主要用于气血郁滞所致的腹痛以及跌打损伤和痈疽疼痛等,与没药合用,能增强活血止痛的功效。用治腹痛,可与五灵脂、高良姜、香附等配伍;治跌打损伤瘀滞疼痛,可与没药、血竭、红花等同用;治疗风湿配伍本品,能增强活血通痹、止痛的功效。
2.外用有生肌功效,常与儿茶、血竭等配伍,入散剂或膏药中应用。
[用量]马、牛15 30g;猪、羊3 6g;犬1 3g。
[禁忌]无瘀滞及孕畜忌用。
[主要成分]主要成分:含树脂、挥发油、树胶及微量苦味质。
没 药
为橄榄科植物没药 Commiphora myrrha Engl. 或其它同属植物茎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炒或炙后打碎用。主产于非洲、阿拉伯及印度等地。
[性味、归经]苦,平。入肝经。
[功效]活血祛瘀,止痛生肌。
[主治]本品的活血、止痛及生肌功用与乳香基本相似,用法亦同,故常与乳香合用,相互增进疗效。如治气血凝滞、瘀阻疼痛,常与乳香、当归、丹参等配伍。
[用量]马、牛25 45g;猪、羊6 10g;犬1 3g。
[禁忌]无瘀滞及孕畜忌用。
[主要成分]含树脂、挥发油、树胶及微量苦味质等,并含没药酸、甲酸、乙酸及氧化酶等。
[药理研究](1)有抑制支气管、子宫分泌物过多的作用。(2)1:2的没药水浸剂在试管内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延 胡 索
为**科植物延胡索 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 的干燥块茎。又称玄胡或
醋炒捣碎用。主产于浙江、天津、黑龙江等地。
[性味、归经]苦、微辛,温。入肝、脾经。
[功效]活血通经,行气止痛。
[主治]本品的止痛作用显著。作用部位广泛,持久而不具毒性,是良好的止痛药。兼有活血行气功效,多用于气滞血滞所致的多种疼痛等。如用治血滞腹痛,可与五灵脂、青皮、没药等配伍;用治跌打损伤,常与当归、川芎、桃仁等同用。
[用量]马、牛15 30g;驼35 75g;猪、羊3 10g;犬1 5g;兔、禽0.5 1.5g。
[禁忌]无瘀滞及孕畜忌用。
[主要成分]含甲、乙、丑等15种生物碱,其中较重要的是甲、乙、丑素。
[药理研究](1)能显著提高痛阈,有镇痛作用。(2)延胡索乙、丑素能使肌肉松弛,有解痉作用。(3)有中枢性镇吐作用。
野菊花的功效与作用
野菊花(学名:Dendranthema indicum)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花头状花序的外形与菊花相似,野生于山坡草地、田边、路旁等野生地带。以色黄无梗、完整、苦辛、花未全开者为佳。野菊花性微寒,具疏散风热、消肿解毒。能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病证。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野菊花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欢迎阅读。
野菊花的功效:
野菊花为菊科植物野菊和岩香菊的花。别名为野菊、野黄菊、苦薏、山菊花、千层菊、黄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广泛用于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病证。同时又有很好的降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野菊花配连翘,清热解毒、利咽止痛;野菊花配苏子,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野菊花配桑叶,疏风清热、清肝熄风;野菊花配蝉蜕,疏散肝经风热,明目退翳;野菊花配防风,疏散风寒。
别名:山菊花、千层菊、黄菊花。
性味:味苦;辛;性平。
归经:归肺经;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平肝。
主治:疔疮;痈疽;丹毒;湿疹;皮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可用至30-60g。外用:适量,捣敷;煎水漱口或淋洗。
多种中成药都含有野菊花。有一种称为菊花脑的野菊还可作为蔬菜食用,其嫩茎叶可凉拌、炒肉或作药膳;用野菊花做成的枕头,清香宜人,具有疏风清热、明目的作用,开发的产品有野菊花荞麦健康枕、野菊花枕等。
需要注意的是,野菊花性微寒,常人长期服用或用量过大,可伤脾胃阳气,如出现胃部不适、胃纳欠佳、肠鸣、大便稀烂等胃肠道反应,故脾胃虚寒者及孕妇不宜用。
野菊花的作用:
野菊花捣敷具有清解热毒的功效,野菊花亦可与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配伍,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风热感冒初起,症见发热,恶风寒,或有汗出头痛,鼻塞涕浊,咳痰黄稠,咽喉疼痛者,可单用煎用;或与桑叶、连翘、金银花等配伍,以疏风清热解毒。
1、野菊花预防感冒、脑炎、百日咳:野菊花6克,用沸水浸泡20分钟,煎30分钟,代茶饮。热毒上攻所致的咽喉肿痛 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连翘10克,煎汤内服。
2、野菊花治湿疹、皮肤瘙痒:用苦参、白藓皮、野菊花各30克,黄柏、蛇床子各15克,煎汁,倒入浴盆中,加温水到能够浸渍患处为度,每日洗浴1次,每次浸泡30分钟。
3、野菊花治红眼病:金银花、连翘、野菊花、夏枯草各15克,竹叶、薄荷、桔梗、牛蒡子各9克,芦根18克,甘草3克,水煎野菊花分3次服,数剂可愈;风火相煽所致的目赤肿痛可用野菊花15克,金银花15克,密蒙花9克,夏枯草6克,煎汤内服或外用薰眼。
4、痈疽疔肿、丹毒、毒蛇咬伤:野菊花30克,土茯苓、蒲公英各20克,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连用7~10日,并外用鲜野菊花叶捣烂敷患处;或将野菊花15克连茎捣烂,加入适量酒煎,趁热服下,将所剩药渣外敷患处;或用野菊花与苍耳草10克一同捣烂,加入酒一碗,绞汁服;或与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子各15克,金银花20克配伍煎汤内服;或用野菊花鲜草、鲜紫花地丁捣烂外敷,并取野菊花12克,水煎服。
5、野菊花治宫颈炎:用温水冲洗阴道后,以野菊花粉适量涂敷宫颈,每日1次,连用3~5天。亦可用野菊花注射液局部外涂。
6、慢性盆腔炎:每晚睡前半小时,将野菊花栓1粒塞入肛门内约7~10厘米处,10日为1疗程,月经期间停用。
7、野菊花治痔疮伴炎症:金银花50克,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5克,紫背天葵子15克,每日l剂,水煎后分2次服。
8、野菊花治前列腺炎:以野菊花栓塞入直肠,每天2粒,两周为1疗程,连续用药2~3个疗程。
9、野菊花治外生殖器瘙痒:用苦参饮(苦参20克,蛇床子20克,地肤子20克,黄柏20克,野菊花20克),水煎外洗,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10、野菊花治夏令热疖及皮肤湿疮溃烂:用野菊花或茎叶煎浓汤洗涤,并以药棉或纱布浸药汤掩敷,一日数回。
11、野菊花治胃肠炎,肠鸣泄泻腹痛: 野菊花三、四钱。煎汤,一日二、三回内服。(②方以下出《本草推陈》)
12、野菊花治疗疮:野菊花和黄糖捣烂贴患处。如生于发际,加梅片、生地龙同敷。(《岭南草药志》)
13、野菊花治一切痈疽脓疡,耳鼻咽喉口腔诸阳症脓肿:野菊花一两六钱,蒲公英一两六钱,紫花地丁一两,连翘一两,石斜一两。水煎,一日三回分服。
14、野菊花治肠凤:野菊花六两(晒千,炒成炭),怀熟地八两(酒煮,捣膏),炮姜四两,苍术三两,地榆二两,北五味二两。炼蜜为九梧桐子大;每服五钱,食前白汤送下。(《本草汇言》)
15、野菊花预防流脑:野菊花一斤。将上药粉碎,加水十斤,熬煎至70% 煎液,过滤去渣。在流脑流行期,用上项药液滴鼻二至三滴,每日两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6、野菊花治扩散型肺结核:野菊花一两五钱,地胆草一两,兰香草二两。水煎服,每日一剂。
17、野菊花治头癣、湿疹、天泡疮:野菊花、苦楝根皮、苦参根各适量。水煎外洗。(⑦方以下出《江西草药》)
18、野菊花治大、小叶性肺炎,支气管炎,阑尾炎及一般急性炎症疾病:野菊花一两,一点红五钱,主银花藤叶一两,积雪草五钱,犁头草五钱,白茅根五钱。水煎服,每日一至二剂。
19、野菊花治泌尿系统感染:野菊花一两,海金砂一两。水煎服,每日二剂。
野菊花用药禁忌:
1、脾胃虚寒者,孕妇慎用。
2、不良反应及治疗:口服野菊花煎剂可醇浸膏,作用缓和,副作用较少,少数患者可致胃部不适,胃纳欠佳,肠鸣便溏等消化道反应,注射剂偶可引起腹泻,阴道后穹隆注射时,有一定刺激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