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人与茶的渊源,其实有数百年历史。清道光年间《南海县志》记载:明初,南海西樵“岁食茶业与植桑衣我”,靠种茶、种桑养蚕出卖茶叶、蚕丝来生活。
西樵山种茶始于唐代,开拓者是晚唐诗人曹松。他早年屡考不中,后南游到广州,隐居在西樵山黄旗峰黄龙洞中。因见西樵山泉清土腴,甚宜种茶,便千里迢迢跑到浙江,从友人陆龟蒙处取得被列为贡品的顾渚茶种赠洽山民,教他们栽植采制之法。
西樵山成了岭南最早的产茶区。随着樵茶的名气日盛,当地种茶也就愈见兴旺。
史书记载:“樵茶甲南海,山民以茶为业,鬻茶而举火者万家。”
可惜,到了清光绪年间,西樵山的种茶业随着我国茶业的失败而开始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