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线莲的管理技术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3:25:55
字号:

金线莲的管理技术:

金线莲的管理技术

土壤:金线莲可以用偏酸性疏松腐殖土来栽培,如果是盆栽,建议用泥炭土来种植,泥炭土透气性强,保湿性好,不会造成细菌感染,是非常好的养殖介质。由于金线莲忌积水,因此土壤要浅,最好底层用大粒泥炭土,中层用中粒泥炭土,上层用小颗粒泥炭土。

温度:金线莲对于温度的要求:0度以下冻死,15度以下生长缓慢,25-30度是最适合温度,超过30度生长缓慢,长期高于35度,苗易受伤。

光照:金线莲不能让阳光直接照射,盆栽应该放在太阳不会直接照射到,但是又最亮的地方,例如家里北阳台的窗台上或者窗户外面,或者靠近阳台,散射光较强的地方。

浇水:金线莲喜欢湿润的环境,但是由于是草本植物,忌积水,因此浇水要“见干见湿”,不要“不干不浇”,春秋季每天浇水一次,夏天高温高湿,加强通风,依据实际适度情况减少或者增加浇水次数,冬季入室管理,减少浇水次数。

施肥金线莲施肥建议用缓释肥,不要用自己沤制的饼肥水,可以用淘米水来浇灌金线莲,春秋季可以适当每一个月施一次稀释的磷酸二氢钾,浓度一定要比说明减半。

病虫害金线莲的病虫害和兰花一样,一般真菌病比较多,因此可以按照兰花防病虫害的方法予以防治,用多菌灵或者甲基托布津来替换杀毒。还要防止蜗牛一类的虫害,如果采用泥炭土则基本上虫害很少。

金线莲种植方法和条件

金线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民间具有广泛药用价值,素有?药王?、?金草?、?神草?、?鸟人参?等美称。那么,这 种植 物如何种植呢?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金线莲的种植 方法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金线莲的种植方法

 林下种植

 利用天然林下环境条件,根据金线莲的生长要求,选择在交通相对便利、林木茂密土壤肥沃的山林、缓坡,四周用钢丝网围成,以防鸟、蛇、鼠等动物采食。树间拉遮阳网透光度控制在30%左右,光照强度以3000-4000lux为宜,即?三分阳七分阴?为度。

 效益分析(以半年采收期,人工1人,一亩地660平为例,土地租赁费用暂时不计)

 一、主要成本

 土地利用面积20%约150平方米,可栽种金线莲苗约5-6万棵,每棵苗成本3-5毛,金线莲苗总成本约3万元;

 人工半年工资约1万元、遮阳网围栏浇灌设备等投入约5000元;

 二、种植收益

 金线莲种植半年后可收成,每棵苗以3-4g计,总共约200kg,每千克按300元计,收入约6万元;

 三、利润收益

 林下种植成本加人工设施投入约4.5万,收入6万,每亩利润约1.5万元。

 金线莲种植模式和效益

 简易大棚种植

 根据金线莲适生环境,选择在无工业污染、有天然洁净水源、方便喷灌且靠山边阴面处建立生产基地。用毛竹或者钢管搭棚,棚顶及四周需覆盖用遮阳网,以起到遮阳、防蛇虫鼠蚁、防鸟食等作用。为形成有利于金线莲生长的生态环境,棚的四周种植绿化苗木。

 同时可采用多层立体种植以提高复种指数,顶端均架设喷灌设施。采用该种栽培方式,具有成本低、规模化、易推广等优点。

 效益分析(以半年采收期,人工2人,一亩地660平为例,土地租赁费用暂时不计)

 一、主要成本

 采用双层立体种植,土地利用面积80%约500平方米,可栽种金线莲苗约15-20万棵,每棵苗成本3-5毛,金线莲苗总成本约7-9万元;

 人工半年工资约2万元、大棚、浇灌设备等投入3-5万元;

 二、种植收益

 金线莲种植半年后可收成,每棵苗以3-4g计,总共约700kg,每千克按300元计,收入约21万元;

 三、利润收益

 简易大棚种植成本加人工设施投入约15万,收入21万,每亩利润约6万元。

 金线莲种植模式和效益

 正规高产大棚种植

 目前较大型金线莲企业均才用这种方式种植,正规高产大棚可控温、控湿、通风。采用人工温湿控大棚遮阳网设施,大棚利用多层种植模式,中间留足管理通道,土地面积利用率可达200%。

 效益分析(以半年采收期,人工2人,一亩地660平为例,土地租赁费用暂时不计)

 一、主要成本

 可采用三层立体种植,土地利用面积可达120%约800平方米,可栽种金线莲苗约30万棵,每棵苗成本3-4毛,金线莲苗总成本约10万元;

 人工半年工资约2万元、大棚、浇灌设备等投入约10万元;

 二、种植收益

 金线莲种植半年后可收成,每棵苗以3-4g计,总共约900kg,每千克按300元计,收入约27万元;

 三、利润收益

 正规大棚种植成本加人工设施投入约22万,收入27万,每亩利润约5万元。

金线莲的物种分布

 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亚热带及热带。

 产地证明:

 福建明溪:2013年成为全省最好的纯正野生金线莲以及研发养殖基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确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明溪金线莲?划定的产地保护范围:明溪县雪峰镇、瀚仙镇、胡坊镇、盖洋镇、夏阳乡、沙溪乡、夏坊乡、枫溪乡、城关乡9个乡镇的56个行政村及自然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6?47?00?~117?35?00?,北纬26?08?00?~26?39?00?。

 福建武平:2010年3月?武平金线莲?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福建永安:2010年2月8日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金线莲之乡。

 福建南靖:2011年12月30日经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评审,确定南靖县为?中国金线莲之乡?。

 福建清流县:2012年12月13日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金线莲之乡。

 福建石牛山:2012年建立野生天然金线莲培育基地。

金线莲的的食用方法

 用法

 1.用法:与肉或骨一起炖、蒸均可。也可用清水煎服。

 2.体虚:全草适量,水煎代茶频饮,或炖兔子服。

 3.肝癌:金线莲6克、太子参、丹参、白芍各12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4.血尿:金线莲6克、白茅根各15克,水煎服。

 5.糖尿病:金线莲3-9克,水煎服。

 食疗食谱

 1、金线莲鸡:金线莲6克,母鸡1只,炖服。治疗风气膝痛、肝炎等。

 2.金线莲猪心汤:金线莲6克,猪心1个。主治:小儿急惊风,咳血、支气管炎、肾炎、膀胱炎、糖尿病、血尿、关节炎、泌尿道结石。

 3.金线莲蛇汤:金线莲5克,蛇一条、鸭蛋10、黄豆100克。清热凉血、肺炎、平肝、抗衰老。

 4.金线莲排骨汤:只需金线莲+排骨+枸杞。有营养又能降肝火。

 5.金线莲直接冲热水泡了喝,能降肝火。

金线莲的鉴别真伪

 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

 金线莲在《福建省中药材标准》2006年版作为民间传统习用、疗效确切的中草药收载,其检验项目只有显微鉴定、薄层色谱鉴定,因为专属性不强,无法准确的鉴别其真伪优劣。

 真伪鉴别

 金线莲是取其叶脉象金色丝线交织成网状名为?金线?,叶基部鞘状包茎形成鞘节,质厚实挺拔似莲,故名为?莲?而得名。台湾金线莲叶脉为白色,但药材名统称为金线莲。

 市场上流通的主要有福建金线莲、台湾金线莲、滇越金线莲和广西金线莲等品种,除福建金线莲外,其他品种价格较便宜。在购买金线莲注意辨别,主要是看叶脉,但不要忽略了茎的观察,因为有的伪品具有金线网脉,但没有茎节和叶基鞘状抱茎,有的叶子从根的基部长出。市场上有各种包装,有的做假很明显,将几株正品铺在表面上,包裹在里面的全为兰科近似种或 其它 廉价的草药,有的全部为混合品种,几乎没有一株正品。鉴别分以下三步进行:

 1.真伪鉴别:散装金线莲,全部取出平铺纸上;礼盒包装的,要拆开包装,将叶子摊平,先粗看,再仔细观察每株的性状,最重要是看其是否具有细密的金(银)线叶脉形成网状,茎是否细长,叶基是否具鞘抱茎形成茎节。金线莲叶交互而生,叶缘光滑,叶表面为黄绿色,台湾金线莲为墨绿色,二者叶背面均为暗紫红色。

 2.品种鉴别:福建金线莲:叶脉金色细密网纹,而台湾金线莲则为白色。叶面为墨绿色,滇越金线莲叶形很大,金色网脉粗大而稀疏。

 3.质量鉴别: 无其它杂草掺入,植株较大完整,茎细长,叶片完整无脱落,根部无泥沙,清香气浓郁者为佳品。

 鲜品特征基本相同,由于含水量高,色泽比较鲜亮,草质茎为肉质,比干品更易观察鉴别。

 归纳起来为以下 经验 鉴别口诀,帮您轻松鉴别金线莲真伪优劣:

土壤条件,可将园土、泥炭土、珍珠岩按4:2:2的比例混合制作成栽培的基质;选种播种,需选择颗粒饱满的种子,放入氯化酸钠溶液中浸泡后再播种到土壤中;温暖的环境,播种完成后,需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0~30℃之间;水肥管理,需等到土壤干燥发白后再适当保湿,并每隔半个月施加一次液肥。

1、土壤条件

金线莲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透气性较强的微酸性土壤中,种植金线莲时,可将园土、泥炭土、珍珠岩按4:4:2的比例混合制作成栽培的基质,并掺入适量腐熟的有机肥来提升土壤的肥力,使金线莲能够旺盛的生长。

2、选种与播种

播种金线莲时,需选择优质饱满且生长健康的种子,再小心的将种子的外壳取出,放入氯化酸钠溶液中浸泡10分钟后取出,再使用清水清洗取出后放置到通风阴凉的环境下进行晾晒。之后可将种子均匀的播撒到土壤中。

3、温暖的环境

金线莲具有一定的耐阴性,耐旱性较差,播种完成后,需将其转移到通风阴凉的环境下养护,并将室温控制在20~30℃之间,使种子能够尽快萌芽并恢复生长。

4、水肥管理

在后期养护金线莲时需根据土壤的干湿程度来浇水,可等到土壤干燥发白后再适当浇水,保证土壤处于微微湿润的状态即可。每隔4~5天浇一次水即可满足金线莲的生长需求。待金线莲发芽后,需每隔半个月施加一次1稀释后的液态肥,以加快幼苗的生长速度。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852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