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施工图的问题及措施摘要: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图是园林绿化施工、工程预决算、工程施工监理和验收的依据,它是表达设计者对环境绿化布置的真实意图。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经验,对园林设计施工图设计顺序及常见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措施。关键词:园林设计;施工图Abstract: the landscape project construction drawing i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project budget and final account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and acceptance of the basis, it is to express the designer of the real intention of environmental afforest decorat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for many years, of landscape design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order and common problem is expounded, and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Keywords: garden design; Construction drawing引言景观设计施工图要求图面整洁、均衡,线条线形符合制图标准,尺寸标注正确,图例运用恰当。同时景观设计施工图是将规划设计变为现实的重要步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图纸具有可操作性, 可直接指导施工; 另一方面是针对甲方和监理单位的。在施工后,甲方和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景观效果) 验收时,施工图纸应作为验收的依据,便于验收人员现场把控质量。一、施工图中常见的问题(1)图纸中常见的问题局部图纸内容过于简单,有的只有一张园林种植设计总平面图,大比例尺分幅图和局部节点大样图不健全,很难清晰地表达设计意图,造成施工过程中临时更改设计方案;缺少对现有植物(多数为树木)表示,设计人员对现场原有环境了解不深入,设计前缺乏必要的实地考察,设计时忽略已有植物对园艺效果的影响,致使施工人员在图中找不到即有树木,甚至造成名贵树种的误砍误伐;苗木表内容不统一,给工程预结算、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工程施工监理和验收等工作带来不同水平的困难。绿化植物具有生命性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植物,也会由于生长状况、形状姿态、人工整形、修剪形式等因素的差别,导致施工技术、景观效果、养护要求和工程造价也不同。
(2)结构范畴在园林施工图设计中,除了最常见的铺装设计、园路设计、植物设计等元素外,还包括厂其他复杂的构筑物设计,例如特色花架、特色亭子、各式水景造型和景墙设计。这类设计元素不但要体现其符合设计师设计理念的特色外观,还包含了相关的复杂结构。在同建图纸中,必须了解基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木构造及钢结构,以防错误的做法造成安全隐患。(3)设计规范每个园建项目在前期都要通过报建和消防审批才能开始设计和进行施工。例如消防车道的设置规范: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寅大于5米,消防车道上空4米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5×l5米,大型消防车的网车场不宜小于18x18米。如果是隐性消防车道的话,可在园路两边4米范围内设置草坪格或植草砖。消防车道的转弯半径(内径)大型车要12米,小型车要9米。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辆的压力。还有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有不同的设计要求,例如商业广场的设计,公园的设计和住宅小区的设计都有各自的设计规范,绿化面积和建筑面积的比例都有不同的要求。小品设施的摆放要求也各有不同。二、园林施工图设计的设计顺序园林规划图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部分,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必需经过初步设计构思,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修改,使设计更具合理性,然后分项进行施工图设计,形成一套完整、健全的设计方案。(1)初步设计。初步设计应在总体规划设计文件得到批准及待定问题解决后进行,初步设计应包括设计图纸、说明书、工程量总表和概算。图纸中高程和距离单位均以米计,精确到小数点以后两位。CAD辅助计算功能,为工程量的统计汇总提供了很大的协助。①道路和给排水管线布置图。首先在道路总体设计图上确定公园的主、主要出入口与专用入口,还有主要广场、环路的位置以及消防专用通道。同时确定主次干道的位置以及各种路面的宽度、排水纵坡,并初步确定主要道路的路面资料铺装形式等。图纸上用虚线画出等高线,用不同的粗细线表示不同级别的道路及广场,并将主要道路的控制标高标明。根据总体规划要求,解决全园上下水源的引进方式,水的总用量及管网的大致分布,管径大小,水压高低等,以及雨水、污水的水量、排放方式、管网大体分布、管径大小及水的去处。
②种植规划设计图。根据总体设计的布局、设计原则苗木情况确定全园总构思,种植总体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不通种植类型的布置,如草坪、疏林、树群、树丛、孤立树、花坛、花镜、园界树、园路树、湖岸树、园林种植小品等内容。园林建筑布局图要求在平面上能够表示出总体设计中建筑物在全园中的布局,除平面布局外,还应画出主要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图。(2)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在总体方案确定后,接着就要进行局部详细的设计工作,也就是施工图设计。施工设计图包括施工平面图、横纵平面图、种植设计图、园林路和广场施工图等。①横纵剖面图。局部艺术最重要的部位或局部地形有变化的局部做出断面图,以更好的表达设计意图,这类图纸的比例尺通常为1:200-1:500.②种植设计图。总体设计方案确定后,着手进行局部景区的局部设计、详细景点设计的同时,还要进行植物种植图的设计工作。一般比例尺为1:500,要求在图纸上能够准确的描述出乔木的种植点和种植数量;密林、疏林、树群、湖岸树和园林路的栽植位置。三、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针对园林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计工作:(1)制图规范的要求工程制图严格遵照国家有关建筑制图规范,要求所有图面的表达方式均保持一致。一般图纸均应画出设计项目的范围,施工设计平面的坐标网点、基点应在图中明确标出,以便作为施工放线的依据。施工图纸要注明图头、图列、指北针、比例尺、标题栏以及简要的图纸设计内容说明,图面清晰整洁,凸现要求分清粗细实线、点划线、折断线等线性。数字和文字标注从制图和方便标注的角度动身,植物种植形式可分为点状种植、片状种植和草皮种植三种类型,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标注。①图层:每张图根据需要设置图层,但切忌繁琐,以免增加图纸的容量。图层应按线形的粗细,类型的名称来设置。每个公司应设置图层标准,所有图纸都应按这个标准来设置图层。②外部参照:总图、底图和圈框最好还是使用外部参照,图框在布局空间中插入。对于园建图来说,学会使用外部参照和图纸空间有助于减少修改时的麻烦,方便每张图纸的布局和标注。
③标注:无论图纸是A3、还是A0,标注的字高都应该设为2.5或3.0(mm)。标注应在图纸空问标,在标注关联的选项里选择“使新标注可关联”,这样就无需经常改变标注比例了。但要沣意在移动布局时,关联标注可能会产生改变,这时就可以通过人手修改数字。④布局:同建的每个大样,正确来说应该有甲面布置图、平面/网格定位图、立面图、剖面图和必要的节点大样图。有时为了施工的需要还需绘置项视图,结构平面图等。⑤比例:一般来说,平面l:100(1:150),立面l:20(1:30),剖面:l:10(1:15)节点大样l:10(1:5)等,其他可视情况而定.这些比例基本上都可以在比例尺上找到,方便在施工现场调度。(2)施工规范的要求除了要遵循制图规范,还要严格遵照施工规范,以免造成安全隐患或不便使用。①栏杆:低栏200~300(mm),中栏800~900(mm),高栏1100~1300(mm),要凼地按需而择。一般来讲,草坪、花坛边缘用低栏,明确边界,也是u‘种很好的装饰和点缀;在限制入内的空间、人流拥挤的大门、游乐场等用中栏,强调导向;在高低悬殊的地面、动物笼舍、外围墙等,用高栏起分隔作用,栏杆间距不应大于110(mm)?.②楼梯:室内楼梯的踏板宽度应不小于260(mm),一般在280~300(mm)最舒适。立板的高度应不高于200(mm),一般在150~180(mm)最舒适。而且各个踏板宽和立板高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容易使人摔倒。室外阶梯宽度应大于300(mm),一般在400~500(mm)最舒适。立板高度应小于150(mm),一般在100~130(mm)最舒适.扶手高度一般不宜小于900(mm)。③座椅:一般的园林座椅多以现购为多.由厂家提供。但为了配合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也可以自行设计独特的座椅造型。座椅高度不育超过600(mm),一般以450(mm)最适宜,最矮不应少于300(mm),儿童座椅可设置为300(mm):座椅宽度一般不少于300(mm)。
④园路/车道:园路和多数城市道路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组织交通、运输;还有其景观设计要求: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这里的园路包括了人行道和车道。主要车道联系全园,必须考虑通行、生产、救护、消防、游览车辆。宽7~8米:次要车道沟通各景点、建筑,通轻型车辆及人力车,宽3~4米。两边或一边须设置人行道,一般人行道高于车道100-150(mm)。若有特殊要求,例如方便车予驶入,可适当调低。通常情况下,车道两边和人行道靠马路~侧需要设路牙石,路牙石起到保障行人、车辆交通安全和保证路面边缘整齐的作用。四、结束语现在的设计工作很多都会借助于电脑辅助设计程序,所应用到的电脑程序也非常多,但是无论是应用哪种制图方法,制图中易于疏漏的地方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所绘图纸必需完整健全,以便更好的指导园林施工,杜绝施工的安全事故的产生,创造出完美的园林作品。
如何利用园林技术措施来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
园林技术专业是做什么的有以下回答:
培养具备园林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技术技能,能从事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园林植物、园林工程及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园林植物识别、园林植物繁育、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植物养护、园林绿地小地形测绘。
常见中小型绿地规划设计、招投标文件的制作、小规模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等专业能力,从事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城乡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园林行业对口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岗位工作要求和工作规范,以及园林行业从设计到施工,再到植物栽培养护与保护的全过程。
掌握利用造景要素进行方案设计与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植物栽培养护与保护、工程计量与计价等环节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重点培养一线的操作能力。
养成团队协作、绿色安全生产、品质至上、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增强适应社会能力,为就业和升学奠定基础。
实习企业由学校进行实地考察确定。选择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依法经营,管理规范,安全防护条件完备,设计能力、施工与养护技术及设备先进,所提供岗位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业。校企合作关系密切的企业是该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首选。
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设计、施工、养护、苗木生产、工程审计等企业从事方案与施工图设计、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图纸绘制、工程审计、植物栽培养护、苗木生产、工程审计等岗位的顶岗实习工作。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及管理强度的增加,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许多城市在栽种的苗木上缺乏严格的检疫标准,在管理方式上重栽轻管、在病虫害防治方法以及用药选择等方面更是缺乏绿色环保的长效机制。综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实现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一、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它不良反应。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地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其综合治理的原则和方法如下:
1、经济、安全、简易、有效:这是在确定综合治理方案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包括对植物、天敌、人畜等,不致发生药害和中毒事故。不管采用什么措施,都要考虑既节省资金,而又简便易行,并且要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协调措施,减少矛盾:化学防治常常会杀伤天敌,这就要求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尽量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考虑到对天敌的影响,选择对天敌无害或毒害较小的药剂,通过改变施药的时间和方法,使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既防治病虫又保护天敌的目的。
3、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各种防治措施各有长短,综合治理就是要使各种措施相互配合,取长补短,而不是简单的“大混合”。化学防治具有见效快、效果好、工效高的优点,但药效往往仅限于一时,不能长期控制病虫,且使用不当时,容易使病菌及害虫产生抗性、杀伤天敌、污染环境;园林技术措施防治虽有预防作用和长效性,不需额外投资,但对已发生的病虫害则无能为力;生物防治虽有诸多优点,但当病虫暴发成灾时,也未必能见效。因此,各种措施都不是万能的,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
4、力求兼治,化繁为简:自然情况下,各种病虫害往往混合发生,如果逐个防治,浪费工时,因而在化学防治时应全面考虑,适当进行药剂搭配,选择合适的时机,力求达到一次用药兼治几种病虫害的目的。
5、要有全局观念:综合治理要从园林的全局出发,要考虑生态环境,以预防为主。
二、园林植物的检疫
植物检疫是防治病虫草害的基本措施之一,也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有力保证。在自然情况下,病虫害、杂草的分布虽然可以通过气流等自然动力和自身活动扩散,不断扩大其分布范围,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再加上有高山、海洋、沙漠等天然障碍的阻隔,因而病虫害、杂草的分布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但是,一旦借助人为因素的传播,就可以附着在种子、苗木、接穗、插条及其它植物产品上跨越这些天然屏障,由一个地区传到另一个地区或由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国家。当病原物、害虫及杂草离开了原产地,到了一个新的地区后,原来制约病虫草害发生发展的一些环境因素被打破,条件适宜时,就会迅速扩展蔓延,如我国的菊花白锈病、樱花细菌性根癌病均由日本传入,使许多园林风景区蒙难。因此为了防止危险性病虫害及杂草的传播,必须对植物进行检疫。
三、园林技术措施防治
园林技术措施防治就是通过改进栽培技术措施,使环境条件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而有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直接或间接地消灭或抑制病虫的发生和危害。这种方法不需要额外投资,而且又有预防作用,可长期控制病虫害,因而是最基本的防治方法。但这种措施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病虫害大发生时必须依靠其它防治措施。
1、选育抗病虫品种:选育抗病虫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一环,不同花木品种对于病虫害的受害程度并不一致。目前已培育出菊花、香石竹、金鱼草等抗锈病的新品种,抗紫菀萎蔫病的翠菊品种、抗菊花叶枯线虫病的菊花品种、抗黑斑病及天牛危害的杨树品种等。
2、育苗措施:园林植物上有许多病虫害是依靠种子、苗木和其它无性繁殖材料来传播的,因而通过一定的措施,培育无病虫的健壮种苗,可有效地控制该类病虫害的发生。
(1)无病虫苗圃育苗:选取土壤疏松、排水良好、通风透光及无病虫危害的场所为育苗苗圃。盆播育苗时应注意盆钵、基质的消毒。如菊花、香石竹等进行扦插育苗时,对基质及时进行消毒或更换新鲜基质,则可大大提高育苗的成活率。
(2)无病株采种(芽):园林植物的许多病害是通过种苗传播的,如仙客来病毒病是由种子传播的,菊花白锈病是由脚芽传播的,等等。只有从健康母株上采种(芽),才能得到无病种苗,避免或减轻该类病害的发生。
(3)组培脱毒育苗:园林植物中病毒病发生普遍而且严重,许多种苗都带有病毒,利用组培技术进行脱毒处理,对于防治病毒病十分凑效。如脱毒香石竹苗、脱毒兰花苗应用已非常成功。
3、栽培措施
(1)适地种植:所谓适地种植是指使园林植物的特性与栽植点的环境条件相适应,以保证花草树木能够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虫的能力。如云杉、玉簪等耐阴植物宜栽植于阴湿地段;油松、石榴、月季等喜光植物,则宜栽植于较干燥向阳的地方。
(2)合理搭配:建园时,应避免将有共同病虫害的树种、花草搭配在一起。如海棠与柏属树种、牡丹(芍药)与松属树种近距离栽植易造成海棠锈病及牡丹(芍药)锈病的大发生;因而在园林设计时,植物的配置不仅要考虑景观的美化效果,还应考虑病害的问题。连作往往会加重园林植物病害的发生,如温室中香石竹多年连作时,会加重镰刀菌枯萎病的发生,实行轮作可以减轻病害。轮作时间视具体病害而定,鸡冠花褐斑病实行2年以上轮作即有效,而胞囊线虫病则需更长。一般情况下需实行3-4年以上轮作。轮作是古老而有效的防病措施,轮作植物须为非寄主植物,这样便使土壤中的病原物因找不到食物“饥饿”而死,从而降低病原物的数量。
4、管理措施
(1)注意园圃卫生:及时收集园圃中的病虫害残体、草坪的枯草层,并加以处理,深埋或烧毁。生长季节要及时摘除病、虫枝叶,清除因病虫或其它原因致死的植株。园艺操作过程中应避免人为传染,如在切花、摘心、除草时要防止工具和人体对病菌的传带。温室中带有病虫的土壤、盆钵在未处理前不可继续使用。无土栽培时,被污染的营养液要及时清除,不得继续使用。
(2)加强肥水管理:合理的肥水管理不仅能使植物健壮地生长,而且能增强植物的抗病虫能力。观赏植物应使用充分腐熟且无异味的有机肥,以免污染环境,影响观赏。使用无机肥时要注意氮、磷、钾等营养成分的配合,防止施肥过量或出现缺素症。浇水方式、浇水量、浇水时间等都影响着病虫害的发生。喷灌和“滋”水等方式往往容易引起部病害的发生,最好采用沟灌、滴灌或沿盆钵边缘浇水。浇水量要适宜,浇水过多易烂根,浇水过少则易使花木因缺水而生长不良,出现各种生理性病害或加重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水。浇水时间最好选择晴天的上午,以便及时地降低叶片表面的湿度。
(3)改善环境条件:改善环境条件主要是指调节栽培场所的温度和湿度,尤其是温室栽培植物,要经常通风换气,降低湿度,以减轻灰霉病、霜霉病等病害的发生。种植密度、盆花摆放密度要适宜,以利通风透光。冬季温室的温度要适宜,不要忽冷忽热。草坪的修剪高度、次数、时间也要合理,否则,也会加剧病害的发生。
(4)中耕除草:中耕除草不仅可以保持地力,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促进花木健壮生长,提高抗逆能力,还可以清除许多病虫害的发源地及潜伏场所。如马齿苋等杂草是唐菖蒲花叶病的中间寄主,铲除杂草可以起到减轻病害的作用;扁刺蛾、黄杨尺蛾等害虫的幼虫、蛹或卵生活在浅土层中,通过中耕,可使其暴露于土表,便于杀死。
(5)翻土培土:结合深耕施肥,可将表土或落叶层中越冬的病菌、害虫深翻入土。公园、绿地、苗圃等场所在冬季暂无花卉生长,最好深翻一次,这样便可将其深埋于地下,翌年不再发生危害。此法对于防治花卉菌核病等效果较好。对于公园树坛翻耕时要特别注意树冠下面和根颈部附近的土层,让覆土达到一定的厚度,使得病菌无法萌动,害虫无法孵化或羽化。
5、球茎等器官的收获及收后的管理
许多花卉是以球茎、鳞茎等器官越冬的,为了保障这些器官的健康贮藏,在收获前避免大量浇水,以防含水过多造成贮藏腐烂;要在晴天收获,挖掘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伤口;挖出后要仔细检查,剔除有伤口、病虫及腐烂的器官,必要时进行消毒和保鲜处理后入窖。贮窖须预先清扫消毒,通气晾晒。贮藏期间要控制好温湿度,窖温一般在5℃左右,相对湿度宜在70%以下。有条件时,最好单个装入尼龙网袋,悬挂于窖顶贮藏。
四、病虫害的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各种简单的器械和各种物理因素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物理机械防治。这种方法既包括古老、简单的人工捕杀,又包括近代物理新成就的应用。
(1)捕杀法:利用人工或各种简单的器械捕捉或直接消灭害虫的方法称捕杀法。人工捕杀适合于具有假死性、群集性或其它目标明显易于捕捉的害虫,如多数金龟甲、象甲的成虫具有假死性,可在清晨或傍晚将其震落杀死。榆蓝叶甲的幼虫老熟时群集于树皮缝、树疤或枝杈下方化蛹,此时可人工捕杀。冬季修剪时,剪去黄刺蛾茧、蓑蛾袋囊,刮除舞毒蛾卵块等。在生长季节也可结合园圃日常管理,人工捏杀卷叶蛾虫苞、摘除虫卵、捕捉天牛成虫等。
(2)阻隔法:根据害虫的活动习性,人为设置各种障碍,切断病虫害的侵害途径,这种方法称为阻隔法,也叫障碍物法。如对有上、下树习性的幼虫可在树干上涂毒环或涂胶环,阻隔和触杀幼虫;早春在树干基部绑扎塑料薄膜环,可以有效地阻隔草履蚧、枣尺蠖上树危害或产卵;在温室及各种塑料拱棚内,可采用40-60目的纱网覆罩,不仅可以隔绝蚜虫、叶蝉、粉虱、蓟马、斑潜蝇等害虫的危害,还能有效地减轻病毒病的侵染。
(3)诱杀法:利用害虫的趋性,人为设置器械或饵物来诱杀害虫的方法,利用此法还可以预测害虫的发生动态。如灯光诱杀即利用害虫对灯光的趋性,人为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纳米汞灯等来诱杀害虫;食物诱杀即利用害虫的趋化性,在其所喜欢的食物中掺入适量毒剂来诱杀害虫。
(4)高温处理法:任何生物,包括植物病原物、害虫对热有一定的忍耐性,超过限度生物就会死亡。害虫和病菌对高温的忍受力都较差,因此通过提高温度来杀死病菌或害虫的方法称为高温处理法,也称热处理法。在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中,热处理有干热和湿热两种。
五、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病虫害称为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植物安全,害虫不产生抗性,天敌来源广,且有长期抑制作用。但往往局限于某一虫期,作用慢、成本高、人工培养及使用技术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必须与其它防治措施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生物防治可分为: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病等 。
六、病虫害的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用各种有毒的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害、杂草等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化学防治具有快速高效、使用方法简单、不受地域限制、便于大面积机械化操作等优点;但也具有容易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引起次要害虫再猖獗,并且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可使某些害虫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等缺点。当病虫害大发生时,化学防治可能是惟一的有效方法。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化学防治仍然占重要地位。至于化学防治的缺点可通过发展选择性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及通过改变施药方式、减少用药次数等措施逐步驾解决,同时还要与其它防治方法相结合,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化学防治的优越性,减少其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