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旅游景点大全排名
衢州旅游景点大全排名:廿八都、药王山、江郎山景区、天脊龙门、龙游石窟。
1、廿八都:廿八都是一个小村庄,有着非常特殊的特色和历史,今天仍然有很多人住在这里。另外,里面干净的环境让人感觉很舒服。
2、药王山:药王山的植被非常丰富,所以空气非常清新,可以称之为天然氧,此外,每当谈到雨季,这里的瀑布景观更令人震惊。
3、江郎山景区:江郎山风景区由三部分组成,不同的景点有完全不同的风景,这里的自然风景优美,交通便利,周末带家人来是个不错的选择。
4、天脊龙门:天脊龙门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而且它悠久的历史和传说给人一种非常不同的感觉,这里有30多个不同的小景点,如果你想玩得小心,那需要很多时间,它非常适合需要适度锻炼的朋友,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乘坐缆车游览。
5、龙游石窟:龙游石窟总体上被认为是奇迹般的建筑,它的外观是宏伟的,就像不可思议的工艺,特别是在现代灯光的照射下,异常光彩夺目。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衢州旅游景点
浙江衢州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衢州十大著名景点如下:
1、江郎山·廿八都景区
江郎山·廿八都景区由江郎山、廿八都古镇、清漾村三个主要部分组成,集丹霞地貌、古民居建筑、毛氏文化为一体,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景区。其中江郎山以雄伟奇特的“三爿石”著称于世,拥有中国丹霞第一奇峰、千年古刹开明禅寺、千年学府江郎书院等景点景观一百余处。廿八都镇为历史文化名镇,素有“枫溪锁钥”之称,专家誉此为“文化飞地”。
地址: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江郎乡。
2、浙江常山国家地质公园
浙江常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常山县境内,地处钱塘江水系上游,公园总面积82km2。公园中主要发育有对追溯地质历史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典型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组合带地层剖面。以黄泥塘达瑞威尔阶全球界线层型剖面最为重要。使该地层剖面在科学上具备了国际对比和研究的价值。
地址: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
3、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
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位于浙江省开化县,是国家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旅游区占地面积3.03平方公里,涵盖地方景观、水域风光、遗址遗迹、建筑设施、人文活动、气候景观等六大主类,是让人震撼的根文化主题旅游区。
地址: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城关镇根博路1号。
4、衢州市药王山景区
药王山景区,位于衢州市衢江区黄坛口乡黄泥岭村,距衢州市区29公里。相传炎帝在此采药,留有“神农谷”、“神农炼丹”古迹;后有扁鹊、华佗、李时珍等相继在此采药、居住、留有“药王居”遗迹,故得名“药王山”。景区中心占地面积8000亩,辐射面积1500公顷,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7%以上,有各类动植物近千种,名贵中药材400余种。
地址: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黄坛口乡黄泥岭村。
5、衢州龙游石窟旅游区
龙游石窟旅游区,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小南海镇石岩背村,是一个面积庞大、瑰丽罕见的古代地下世界,被认为是“世界第九大奇迹”。石窟在方圆0.38平方公里的土丘上似有规律地分布了大小24个洞窟,每个洞窟的面积从1000-3000平方米不等,每个洞窟从矩形洞口开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约30米。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瑰丽壮观、巧夺天工,走进石窟,宛若时光倒流到远古。
地址: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小南海镇石岩背村。
6、衢州市三衢石林景区
三衢石林景区,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辉埠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也是研究华南古生代地史的重要景区。景区石林与藤蔓相互交错,尽显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和无穷变幻,各种动物造型惟妙惟肖,素有“象形石动物园”的美称,区内有城堡石林、天井石林(天坑)、小古山岩溶凹地、紫藤峡谷、仙人洞等典型的地貌景观。
地址: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辉埠镇。
7、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仙霞关景区
仙霞关是中国四大古关口之一。仙霞关存有四道关门,五公里麻石垒砌的古道,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唐末黄巢起义遗址,是浙江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经典红色旅游基地之一;也是浙江省八大徒步旅游线路之一。仙霞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江山市东南部,总面积3449.5公顷。公园分为仙霞关景区、龙井坑景区和浮盖山景区三部分。
地址: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
8、衢州市桃源七里景区
桃源七里景区,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是一处独具山里农家风韵的新兴旅游景区。景区面积为30平方公里,由峡谷漂流区,七里寻古区,竹海观光区,蔬果采摘区等区块组成,区内山清水秀,拥有着美丽的瀑布和石洞等自然景色。七里景区沿村伴山而过,黄土岭、杨坞、均良、上村、大头、治岭等许多保存良好的古村落,与青山绿水、粉墙黛瓦构成了一幅幅恬静自如、天人合一的画卷。
地址: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
9、衢州市盛世莲花现代农业观光园
衢州盛世莲花休闲农业观光园位于衢州市衢江区东北部的莲花镇,园区核心面积9.96平方公里,主要分为设施瓜果蔬菜产业区、花卉苗木产业区、精品水产产业区、高新技术孵化管理服务区和农产品加工物流区。园区农业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良好,劳动力资源充足,农业配套服务体系完善,政策和投资环境较好。
地址: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
10、衢州开化古田山风景旅游区
古田山风景旅游区,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苏庄镇,是“生物源地,科考基地,文化灵地,养生福地,原生态旅游胜地”,有“天然氧吧”之誉。景区神奇雄伟,怪石嶙峋,悬崖峭壁遍布,名胜古迹众多,区内主要有凌云寺、古田庙、点将台、红军洞、姜家祠、宋代古佛、宋朝窑址、元杉、古田山瀑布、沼泽地、古田山庄等景点。
地址: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苏庄镇。
浙江衢州旅游景点有哪些?
浙江衢州旅游景点有:
1、三衢石林风景区:
三衢石林风景区位于中国胡柚之乡浙江省常山县境内,是新近开发的浙西风景线上的一个亮点。景区总面积27.58平方公里,分三部分组成。距县城北10 公里处的石林景区,石林与藤蔓相互交错。
2、天脊龙门:
天脊龙门是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紫薇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景区之一,是国家4A级景区,属衢南仙霞岭山系的一部分。景区开发面积14平方公里,是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与一体的风景旅游区。
3、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
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最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胜地,中国十大休闲小城。
4、孔氏南宗家庙:
孔氏南宗家庙位于衢州市柯城区府山街道新桥街中段北侧,为中国仅有的三座孔氏家庙之一,素称“南宗”,该庙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490平方米,距今约有700多年的历史。
5、江郎山:
江郎山,古称:玉郎山、金纯山;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石门镇境内。2010年8月作为“中国丹霞”的系列提名地之一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是干什么的 就业前景如何
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具有独特的气候优势,近几年来,蔬菜大棚面积发展较快。但是许多农户在未掌握蔬菜大棚的建造与常用的栽培管理技术的情况下,土法上马,从而造成经济效益低,甚至亏本。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实践与研究,对蔬菜大棚的建造与常用的栽培管理技术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蔬菜大棚的建造
1.大棚的形式适合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蔬菜大棚一般是塑料大棚,大棚形式多种多样,按骨架材料可分为竹木大棚与钢管大棚;按大棚的栋数可分单栋大棚与连栋大棚。目前,绝大多数农户搭建的是竹木大棚,它造价低,每m2造价为5~6元,但强度较差、寿命短,仅2年左右,并具有抗灾能力弱、操作管理不便等缺点。而连栋大棚,由钢管构成,强度大(寿命长达15年)、抗灾能力强(一般能抗10级台风);棚体高大,通风采光条件好,土地利用率高,操作管理方便,但造价高(每m2造价80元以上),农户与一般企业都无法承受。单栋钢管大棚,不仅具有连栋大棚的优点,并且造价低得多,每m2为25~30元,农户可考虑用此取代竹木大棚。
2.材料选择由于东南沿海地区的气候为多雨天气,空气湿度大,并在7~9月常遭受台风的袭击,冬季时有积雪。建造单栋钢管大棚,必须选择既能防锈,又较牢固(具有抗风、雪能力)的钢管。要求为热镀镀锌钢管,钢管直径28~32mm,壁厚1.5mm。
3.地块与方向的选择蔬菜大棚应建在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地块上;大棚一般要求为南北走向,排风口设在东西两侧。这样,一是有利于棚内湿度的降低;二是减少了棚内搭架栽培作物、高秆作物间的相互遮荫,使之受光均匀;三是避免了大棚在冬季进行通风(降温)、换气操作时,降温过快以及北风的侵入,同时增加了换气量。
4.大棚的规格根据笔者的试验研究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专家的推荐,单栋钢管大棚规格应为:肩高1.8~2m,顶高2.8~3.2m,跨度7~8m,长度40~55m,通风口高度1.2~1.5m,钢管间距0.6~1m。这样的规格,主要考虑大棚在抗风、雪的前题下,增加棚内的通风透光量,并且考虑到了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与各种作物栽培的适宜环境。
二、蔬菜大棚的常用栽培管理技术
1.温度控制大棚内气温的日变化趋势与露地相同,但昼夜温差变幅很大。白天晴朗天气如果棚膜密闭,棚内气温上升很快,一般比棚外高20℃以上,甚至可达30℃,即使在冬季,有太阳出来时,1h内就可把棚内温度提高到40℃以上;夏季棚内温度可达60~65℃。阴雨天气,棚内气温变化不大;夜里棚内最低气温一般比外界仅高1~3℃。而蔬菜生长适宜气温一般需要白天20~30℃,夜温10~20℃,5℃以下40℃以上生长受抑制,有些作物对温度要求很高,如西瓜、甜瓜,白天要求适温25~30℃,10℃就停止生长,5℃即遭受冻害。所以,要根据作物生长特性做好棚内温度调节工作。棚内的温度调节主要是通过保温加温、通风换气等措施来实现的。具体方法:冬季,大棚棚膜一定要尽量盖严,北面设置风障(北门紧闭),大棚内设置小、中拱棚,夜里进行多重多层薄膜覆盖(采取3棚4层5~6膜方法覆盖保温),这样棚内土温比较稳定,通常能维持在10~20℃,满足了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在白天晴朗天气,要及时做好棚内气温的测定工作,气温一上升到30℃以上,立即打开两侧通风口通风,调节通风口,尽量使棚内气温稳定在25~30℃。如在冬季碰到连续阴雨等低温天气,需采用人工加温方法来增加棚内温度,土法可采用棚内设多只煤饼灶加温(但人进入棚内要防一氧化碳中毒),有条件的可采用电热线和柴油暖风机等设备加温。夏季,棚内温度很高,必须把大棚四周的通风口全部打开,棚内(1.8m以下的部位)最高温度可保持在40℃左右,这样也可种植青菜、西瓜(笔者经验),如温度太高,大棚顶部可覆盖遮阳网进行降温。
2.温度控制大棚内的空气湿度通常比较高,白天相对湿度为70%~90%,夜里常常达到100%并凝结成水珠。棚内湿度过大,不仅影响作物生长,而且容易引起病害暴发,这是南方大棚的弊端(东南沿海地区雨天较多),所以大棚的降湿工作十分重要。棚内的空气湿度调节,在冬季主要结合通风降温进行,天气晴朗时要及时通风排湿;对棚内地面要全部进行地膜覆盖,没覆盖到的地方(沟间),可用稻草、谷壳等物覆盖,尽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棚内土壤灌水,采用地膜下铺设塑料软管进行喷灌,有条件的可使用滴灌设施;棚内喷药防治病虫害,应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阴雨天尽量不喷药,必须喷药的话,最好采用烟熏剂与粉尘剂。通过以上措施可大大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3.光照控制在适宜的条件下,增加光照,一般能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产量,对喜光作物尤其明显。而塑料大棚内的光照强度比露地低,影响棚内光照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塑料棚膜的质量,还有棚内的不透明物体(包括棚架、压膜线、支架等)。一般质量好的新棚膜透光率在85%以上,随着覆盖时间的延长,棚膜老化、粉尘积累,透光率也随之下降,污染严重质量差的棚膜,2年后透光率就可下降到50%以下,所以一般的塑料棚膜只能使用2年;棚内的湿度较大,常在普通棚膜上形成水珠,棚膜上的水珠也会降低棚膜的透光率。据测定,棚膜上的水珠可使透光率降低10%~20%,生产上最好采用无滴膜;尽量减少棚内不透明物体的存在,棚架、压膜线不需要过分粗大,支撑作物的竹木支架应改用塑料绳(捆扎),这样不仅可减少棚内遮光,而且可改善高秆作物的受光角度。
4.病害防治东南沿海地区雨天较多,大棚内的空气湿度始终很高,很容易引起病害的盛发。控制棚内作物病害的发生,首先要做好大棚的降湿工作;其次要定期做好喷药预防工作,一般做到7~10天喷药1次;同时要及时做好棚内病株病叶的清理工作,减少相互传染;及时打掉作物底部的老叶,增加棚内的通风透光量,还要做好棚内土壤与空气的消毒工作。由于大棚在一整年种植后,大量病菌残留在棚内的土壤、空气、棚架及棚膜上,是棚内作物病害的侵染源,连年积累,将会造成棚内作物病害大暴发,所以要做好杀灭工作。常用的方法有:药剂、蒸气、夏季高温等3种消毒方法,但采用药剂、蒸气进行消毒成本高,一般农户可采用夏季高温杀菌方法。具体方法是,在夏季高温季节,对大棚内土壤灌水,使土壤水分处饱和状态,然后覆盖薄膜,再封闭大棚,棚内气温保持60℃以上、土温保持40℃以上,连续10~15天,可消灭棚内一般病菌及害虫,但对土壤内的枯萎病菌无效,需用药剂防治,或选用嫁接苗种植。
5.虫害防治控制棚内作物虫害的发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大棚的通风窗口设置防虫网,采用银灰色的避蚜型防虫网,防虫网一般要求40~60目/m2(目数过少,防虫效果不好;目数过多,通风效果差)。操作人员进出大棚,要养成随手关门的习惯;棚内作物如发生了虫害,要及时用药防治,但必须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对于进入棚内的害虫及一些地下害虫,最好采取毒饵与物理方法进行诱杀。
6.土壤盐分控制大棚土壤由于长期覆盖,缺少雨水淋洗,常出现土壤返盐现象,引起耕作层土壤盐分过量积累,从而影响棚内作物的生长,严重的会造成棚内作物枯死。防止大棚内土壤盐分过量积累的主要措施有:在夏季不栽种作物时,要揭掉大棚顶膜,让棚内土壤受雨水自由冲刷;在不揭掉大棚顶膜的情况下,于换季栽种作物的空隙,要多用淡水来冲刷棚内返上来的土壤盐分;棚内作物施肥时,要避免单纯使用化肥,尽量做到多施有机肥料,少施化肥。
设施农业与装备主要研究设施农业的结构、材料、环境、设计方法以及农业装备的生产、检测、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设施农业的建造以及农业装备的安装与使用维护等。例如: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的建造以及环境调控,喷雾植保机械、灌溉类机械装置的维修与养护等。
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简介
设施农业与装备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 德技并修、 全面发展, 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 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 具有支撑终身发展、 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 掌握设施农业与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 面向农业服务行业的设施装备领域, 能够从事设施农业生产与经营、 设施农业装备应用、 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型人才。
课程体系:《设施园艺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农业设施环境调控》、《设施结构与材料》、《设施机械的使用与维护》、《农业设施设计与建造》、《工程测量学》、《设施蔬菜生产技术》、《农产品市场营销》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农业物联网技术。
就业方向:农业类企业:农业设施建造、设施环境调控、设施机械安装、机械维修与养护。
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就业前景如何设施农业是最具活力的现代新农业,是实现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也是提高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基础。
目前,我国设施农业科技发展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十五”以来,浙江省设施园艺作物生产发展很快,设施园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与产值已跃居种植业首位,设施花卉与果树也有较大发展,果蔬加工等园艺相关产业也发展迅速,在“十一五”期间我省设施园艺作物将稳定持续增长,争取更上一个台阶。
要实现以上目标需要进行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开发,人才的培养是首要的,尤其既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具有现代生产技能又能与国际友人交流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是开发设施园艺产业的先决条件,但我省这方面的人才培养相对滞后,远远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预计近五年所需该行业人才逐渐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