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是全面落实节约用水。牢固树立“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节水理念,坚持把节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严格落实节水评价机制,实施企业节水技术评价审查和新建项目节水“三同时”审批制度,实现5户重点用水单位实时在线监控全覆盖,严格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实现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节水管控,出台《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持续健全完善节水监管机制,实行日常监管和专项监督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全面覆盖与重点监控相结合的监管方式,确保节水要求落实落地。
2.
加强节水载体建设。以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创建为统揽,鼓励支持各行各业争创节水模范,全面提高各领域各行业用水效率。
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是指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把节约、优先利用水资源放在首位因为有效节约水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水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实施落实节水优先方针,需要广大社会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合力推进具体包括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水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广节水技术和设施、提高节水意识等方面的措施
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考虑节约用水的措施,旨在保护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是有限的,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可以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通过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可以保障人民基本用水需求,防止水资源短缺造成的环境、经济以及社会问题落实节水优先方针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包括改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水资源节约宣传教育,加强科研技术支撑,提高普通民众对于节水的认识,通过各种手段减少不必要的用水等
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是指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优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同时加强节水措施的实施和水资源的管理,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测、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推广节水型生活方式、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修复等。
一是抓节水宣传覆盖。积极组织全州公众参与9月11至10月10日全国节约用水知识有奖大赛线上答题,让节水知识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大力提高节约用水知识普及率和公众认知度。
二是抓节水示范创建。会同教育、机关事务、经信、自然资源、住建等相关部门启动校园、机关、企业、社区和水利行业等节水示范单位创建。
三是抓节水项目建设。争取专项资金3600万元,指导、督促乡城县完成“全省第二批节水型社会重点县”项目建设,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水、惜水、节水”的良好社会风尚。
落实“节水优先的方针是: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这就要求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建立科学的节水标准、定额指标体系和完备的节水评价制度,使节水真正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条件,具体落实到开源、增效、减排、降损各环节,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