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金毫的茶叶起源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9:30:53
字号:

茗洲茶,是“屯绿”中的珍品,久负盛名,驰誉华夏,它的名字之来历,有一段曲折动人的故事。话说唐朝天宝五年,在皖南一个偏僻荒山野坞里,住着一户勤劳善良的农民,姓吴名松鹤,和妻子汪氏过着生活清苦但夫妻恩爱的生活。这地方背靠群山,面临大河、阳光充沛,土地湿润,称得上是一个小小的世外桃源。农户小俩口成年累月,辛勤耕耘。小日子过得也挺惬意。一年初夏,洪水暴发,吞没了农夫用汗水浇灌的禾苗、草丛树林,夫妻俩不由得抱头挥泪,伤心大哭。洪水过后,上游冲积下来的沙石淤泥在河心堆积成山,形成了一个方圆一里左右的“沙洲”。河水被迫在这里分道扬镳,化作两条大龙,双双夺路奔腾而下。因这沙洲坐落于河床中央,下部成天水汽蒸腾,上端昼夜雾霭萦绕。肥沃的土地在阳光照射之下,闪光流油,煞是壮观。

黄山金毫的茶叶起源

一天,远方飞来一只金色的凤凰,它嘴里叼着一粒种籽,落在沙洲之上。只见它用利爪刨了一个小坑,将种籽丢进去以后,盖上浮土,嘴里如金石坠地,响个不停。它绕着种子转了一圈之后,便振翅高飞而去。俗话说,凤凰部落无宝之地。这里头一定有蹊跷。吴松鹤看得真切,把此事一直搁在心上。时隔数日,这颗种子变破土而出。农夫天天都去浇水、锄草,转眼,小苗长得枝繁叶茂,绿茵可爱。一日,吴松鹤来到沙洲上拓荒垦地。因头晚喝酒过量,次日仍头昏脑胀,四肢泛力,没锄几下,变昏昏欲睡。万般无奈,索性躺在这棵绿阴凉的小树下,抱头酣睡起来,也不知道睡了多久,朦胧中的农夫只觉得一般清沁益脾的甘汁从口中直涌心房。醒来一看,自己的最里面含着一篇嫩叶,他贪婪地细嚼起来,感到涩中带甘,满嘴清香,他联尝数叶后,顿觉双眸明亮,神志清新,周身舒爽。农夫赶忙回家将此事告诉妻子。从此,夫妻俩对这棵宝树进行锄草施肥,悉心管理。并经常采些叶子回家,至于杯中冲泡。自从经常饮过这叶儿之后,夫妻消灾消病,提神健身。两人商议再三,给这圣叶取雅号为“茶”,给这沙洲唤作“茗洲”。“茗洲茶”之后便由此而来。

秋后,茶树上果实累累,一个个弹丸大小,恰似珍珠玛瑙,微风过后,叮当有声。农夫和妻子采下种子,在沙洲上广为播种。次年,茗洲之上,一片绿油,郁郁葱葱,荒漠的河滩成了绿色的世界。三年过后,齐膝高的香茗均已成龄可采。当年秋天,妻子生下一个胖娃,宾朋亲友都来庆贺,吴松鹤用瓦罐烧开水,一一给众人冲泡香茗叶子,顿时满屋飘香,众人品过之后均赞不绝口。一位穷秀才高兴地说,茗,茶也,本属南之嘉木也。说罢,当场诗兴大发,给婴儿取名“茗珠”,并赋诗一首:农家门前茶树丛,春来映竹抽新茸;香茗隐中添茗珠,桃花园里乐融融。

话语无腿走得快,此事被传到新安郡,群主王庸是个拍马抢功的贪官,他派出数名差役,赶来茗洲,闯进松鹤家中,将他炒制好的十几斤干茶一抢而空,将香茶献给庐州府,庐州府又将香茶送给皇上,皇上品尝过后,龙心大悦,立刻降旨,封名洲茶为“贡茶”,王庸献茶有功,连晋三级。此后,王庸变本加厉,他为了独霸茗洲茶园,拉来队伍,将松鹤全家赶出茗洲。第二年开春采茶时节,洲上茶树悉数砍光,然后扬长而去。王庸的四抬大轿刚行走在山路上,天空中突然飞来一群凤凰,越聚越多,遮天蔽日,轿夫们眼前一片漆黑,脚下一滑,连人带轿摔下茗洲大河深潭中,无一人生还。

吴松鹤一家回到村中,见茶园一败涂地,夫妻二人抱头疼哭不已。夜里梦见金凤凰又飞了回来,用它的嘴巴啄着茶树上的刀痕,一颗有一颗,嘴巴啄出了血,染红了土地,然后张开双翅一呼扇,满园的茶树又复活了,绿叶丛中,一张张姑娘的笑脸,美似天仙。松鹤和妻子忙迎上去说:“茶姑娘,你们受苦了”。一觉醒来,天已大亮,夫妻两赶紧跑进茶园,梦境成真,满园的茶树正张着稚嫩的笑脸,迎接初升的太阳。从此以后,松鹤就和妻子以种茶为生。茶园越种越好,越发越多,干茶也越做越细,销路越来越广,上至京津,下至苏杭、茗洲茶以它的色香味型,在茶市中独占鳌头,誉满华夏。 基本参数 源产地 安徽省休宁县流口镇茗洲村 种类 红茶 茶叶配料 茗洲种 等级 极品 功能 提神消疲、生津清热、利尿、消炎杀菌、解毒、养胃 储藏方式 防潮、避光、避异味、冷藏

黄山白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黄山白茶是安徽黄山市歙县的特产。

黄山白茶,又名徽州白茶,产自黄山市歙县富_镇青山村凤凰湾,璜田乡蜈蚣岭村,天堂村一带。

徽州官方史料记载:

凤凰山在歙北,十五里,高三十仞,周十里,常有凤凰集于此,旧产茶,岁采制不过二三斤,熙宁中丘寺丞名之为“甘白香”

—宋淳熙《新安志》

“黄山白茶”又名“徽州白茶”,自宋代则有之,被宋徽宗乐道,成为贡茶而风靡一时。黄山白茶富含氨基酸、铁、锌、硒等营养元素,特别是氨基酸含量较高,高达9.2%,远超浙江安吉白茶,由于其酚氨比较低,故茶汤滋味极其鲜醇,越来越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2008年以来,白茶市场行情年年看涨,销售价格节节攀升,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尤其是经过“黄山甘白香白茶生态园”数年来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白茶生产已经初具规模,黄山甘白香白茶已小有名气,2009年“黄山甘白香白茶生态园”参加“中茶杯”评比获得安徽省唯一一个特等奖,成为歙县县茶产业的一朵奇葩。

20世纪90年代初,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璜田乡茶农陆续在六联至蜈蚣岭海拔600米左右的高山茶园中发现多株原生状白茶树丛,1991年经县农业局胡武海高级农艺师与当地茶农的采样,研制出首批样品,并送到中国茶叶研究所检测,结果显示:黄山白茶氨基酸含量达8%以上,明显高于其它茶叶含量,同时茶多酚与氨基酸含量比值较低,故茶汤滋味极其鲜醇,时任中国茶叶研究所所长程启坤研究员品审后欣然写下“黄山白茶、天赐物种、叶白味鲜、最利康健”“黄山甘白香,徽州贡品茶”等赞词。

黄山白茶是采摘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原料,经摊放、杀青、做形、烘焙等工艺精制而成。

高档黄山白茶外形挺直舒展、色泽金黄透绿、匀润显毫,冲泡后花香高长,滋味鲜醇,回味甘甜,史书中所谓“甘白香”三字特点全部体现。同时汤色嫩绿明亮,叶底成朵,通体嫩白,似透明玉体。

2008年以来,黄山白茶在安徽省各级部门的重视关心和地方茶叶经纪能人的不断努力下,黄山白茶的选种、繁育、示范种植与规模化推广不断加快,品牌建设正在加强,黄山甘白香白茶生态园生产的“甘白香”牌黄山白茶2009年获“中茶杯”特等金奖。黄山白茶现已在上海、合肥、北京、苏州等城市拥有一定市场和知名度。黄山白茶作为茶产业的一朵奇葩将香飘到永远。

黄山白茶历史渊源

说到白茶,我们不能不提宋朝第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虽然他是一个不理朝政社稷,搜刮民脂民膏,生活荒*无度的昏君,但他却是一位少有的皇帝书法家和画家,更是一位对茶叶有独特嗜好和见解的茶痴,他所著的《大观茶论》是最好的注解,也是我们了解有关白茶发展读到最早的科学论著。“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芽英之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我县白茶生产据宋淳熙年间(1174-1189)《新安志》记载“凤凰山在歙北尝有凤凰于此。旧产茶,岁产不过二、三斤,熙宁中(1068-1077年),丘寺丞名之为甘白香”史料佐证我县白茶生产应始于宋代。有人说,自北宋皇帝赵佶在记载了白茶之后,一直到明代的350年中就没有再发现过白茶。没有经过考证,只是姑妄听之。但是,我县重视和发展白茶应是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时任茶叶干部胡武海先生(现已退休),在璜田乡蜈蚣岭村的崇山峻岭之中,偶然发现绿茶的变异种—白茶,经长期观察和反复研究,发现白茶与常茶不同,它具有观赏、营养、经济三大价值,富含氨基酸、铁、锌、硒等营养元素,一般绿茶不能与之相比。该茶外形芽白如玉,叶薄如纸,冲泡后芽叶成朵,香气高爽,汤色清澈,嫩绿明亮,端杯入口,滋味鲜爽,满口甜香,实为茶中珍品。

三、黄山白茶发展现状

于是乎,胡武海先生便在蜈蚣岭村小范围无性繁殖、试种白茶,限于当时历史条件和种种原因,白茶发展终没有形成市场和规模。直到上世纪末,白茶传承人曹月红女士(现为黄山甘白香白茶生态园法人代表),先在桂林镇练江牧场租地选育白茶品种,进行提纯复壮与繁育推广,后因开发区建设,又转战郑村镇三坑、黎民等村进行选种繁育,在县农业委、财政局、科技局、扶贫办,移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几经周折,终于建立了自己的黄山白茶母本园、繁育基地和白茶生产基地,并于2009年注册成立了黄山甘白香白茶生态园。黄山白茶产业化发展规模初显,希望的曙光就在眼前。

2009年,“甘白香”牌黄山白茶样品送到中国农产品检测中心检测,结果表明,氨基酸含量8.0%,茶多酚含量8.0%,儿茶素含量10.4%,是同类茶叶酚氨比的佼佼者。此消息通过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一公布,立即引起业内专家的高度关注,我国首位茶叶院士陈宗懋先生欣然题词“甘白香

黄山白茶”;中国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原中国茶叶研究所所长程启砷赞誉“黄山甘白香

徽州贡品茶”;安徽农业大学王镇桓教授称赞“黄山白茶天赐物种叶白味鲜最利康健”。2009年,“甘白香”黄山白茶首次参加全国第八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以总分94.05的高分力压群芳荣获特等奖。2009年,“甘白香”黄山白茶系列包装参加我县首次农产品包装大赛,产品设计和产品实物双双荣获一等奖。2009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中国黄山茶叶、名优农产品暨旅游博览会”上,“甘白香”黄山白茶卖出了每公斤11600元的天价。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第六届中国黄山茶叶暨名优农产品博览会“上,“甘白香”黄山白茶被香港、广州茶商慧眼相中,以每公斤1.6万元的价格商定包销2011年所有的黄山白茶。

四、黄山白茶品质特点

何谓“白茶”,“甘白香”黄山白茶不是茶叶生产中按加工工艺划分六大茶类中的白茶,而是属于绿茶类的一种新品名茶。据有关资料报道,白茶是在低温环境下,由于叶绿素缺失而导致品种发生遗传变异体的一个新品种,是茶树中的特异性品种。白茶虽称白茶,仍属于绿茶类,因为它的鲜叶呈白色(在生长过程中一段时期是白色的),按照绿茶加工工艺制作而成。

白茶茶树的颜色明显较浅,神奇的是,茶树茶芽颜色会随着时令变化而发生改变,如清明前的嫩叶是灰白色的,而到了谷雨时,嫩叶会逐渐转绿直到全绿。而且,白茶的产茶期较短,一般只有一个月左右,这样,白茶就更显得珍贵了。

白茶的形态特征是:春茶时幼嫩,芽叶为白色,当春茶成熟时,其叶由白渐转为白绿相间的花白色,而夏秋茶则是绿色。白茶的品质特征是:外形细秀,叶片莹薄,叶张玉白,色如玉霜,叶脉翠绿,光亮油润;冲泡后形似凤羽,茎翠叶碧;汤色鹅黄,清澈明亮;香气鲜爽馥郁,滋味鲜爽,回味甘甜。由于白茶品种珍稀,风格独特,品质极佳,民间谓之“端茶”,世人推崇,贵为珍品。我国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先生高度评价白茶,称白茶是“具有观赏、营养、经济三大价值,普通绿茶不能与之相比”。

五、黄山白茶品系划分

黄山白茶(徽州白茶)从感官上和白化程度上看,我们通过观察有三个品系,“黄山1号”(暂定名),白化程度高,叶呈玉白色、莹薄;“黄山2号”(暂定名),白化程度次之,叶白莹薄,叶脉微绿;黄山“3”号(暂定名),白化程度低于黄山“2”号,其叶呈绿白色,莹薄。当然,白茶的白化程度还要视生长的周边环境,海拔的高度及管理水平,从比较的角度来看黄山白茶的白化程度高于同类产品,这与我县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优良品种密不可分。由于白茶是在低温下叶绿素缺失的遗传变异体,由于这种茶树代谢机能的特异性,低温时抑制了叶绿素的合成,但显著的提高了游离氨基酸的生成量,因此,早春白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一般均在6%以上,高者甚至达9%。这时其他一般绿茶品的含量只有2%—4%。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由20多种氨基酸所组成,其中茶氨基酸要占氨基酸总量的50%—60%。这种茶氨基酸是茶的特征性成分,到目前为止,其它动植物中均未发现。由于黄山“1”号白化程度高,内含物丰富,风格独特,品质极佳,实属珍稀品种。

六、黄山白茶发展目标

我县的白茶开发迟于安吉十多年,去年我与相关部门赴安吉进行考察学习,感触很深,感慨万千,论产茶历史,安吉不比我们长;论历史名茶,安吉不可与我们比;论自然条件,安吉不比我们好,论茶叶品质,安吉不比我们优,论白茶的发现,安吉没有我们早,而如今安吉白茶可谓是名扬天下,究其原因,我认为除浙江人有超前的市场经济意识,强大的市场开发能力和无风能起三分浪的拼搏精神外,与他们善于发现产品亮点,立即形成合力,坚持数年,持之以恒的发展,不屈不饶的奋斗密密不可分。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白茶产业,企业将重点在做好白茶品种选育和繁育基础上,加快基地建设;加快初制厂清洁化改扩建、引进自动化加工设备、新产品研发与包装;加大品牌宣传与推介、尽快提高甘白香黄山白茶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拼搏,将“黄山甘白香白茶生态园”打造成集产(生态化茶园)、加(清洁化加工)、销(品牌化销售)、学(教学研究与实践)、研(新产品研发)、游(茶乡风情体验游)于一体,使之成为黄山市乃至皖南山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一大亮点,为重振全国第一产茶大县的雄风,造福更多的种茶人而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黄山白茶(徽州白茶)

安徽省歙县现辖行政区域28个乡镇,总面积2122平方公里。

信息来源:歙县茶业网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830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