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学者认为致畸、致突变、致癌三者间有一定关系,酰替苯胺类除草剂如敌稗等,经土壤微生物代谢,生产3,4-=氯苯胺;苯脲类除草剂敌草隆也可转变成3,4-=氯苯胺;而灭草隆则可形成4-氯苯胺。这些物质可被植物吸收,再进入生物系统。3,4-=氯苯胺在苯溶液中可转变成3,374,47一四氯偶氮苯,这些物质与已知致癌物质同属一组化合物。在农药的1500种活性成分中,约500多种有胚胎毒性,400多种可导致畸形。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以器官形成期对农药致畸物最敏感,这一期是指受孕后的第15~60天,因为人体的几乎所有器官都在这期间形成。所以,胚胎在这一发育阶段受致畸物的作用后形成畸胎的几率最高。由于各个器官的发育时间不同,因而各器官受致畸物的作用而发生畸形的敏感期也不同。例如:受孕后的第21~40天心脏易受侵害,随后是四肢和眼,脑的敏感期很长,包括自受孕后第20天至分娩。生殖腺如睾丸和卵巢的敏感期也较长,自受孕后第45天至5个月,大部分器官在受孕60天之后对致畸物的敏感性明显降低。但由于小脑、大脑皮质及泌尿生殖系统仍在继续分化,因而即使是受孕60天后接触了农药,这部分器官仍可发生畸形。分娩后的哺乳期,有些农药的毒性成分可通过母乳输送给婴幼儿,使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